栽培史论文-刘璐璐,张祺,许亮,王佳豪,赵容

栽培史论文-刘璐璐,张祺,许亮,王佳豪,赵容

导读:本文包含了栽培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五味子,道地性,栽培史,辽五味

栽培史论文文献综述

刘璐璐,张祺,许亮,王佳豪,赵容[1](2019)在《辽五味的道地性和栽培史考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辽五味为辽宁省道地药材,通过对辽五味道地性及栽培史考证,为五味子药材优质资源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翻阅本草书籍及相关本草资料进行本草考证,研究古今本草文献有关内容,对辽五味的道地产区变迁与栽培史情况分析整理。结果确定其产地变迁、栽培史情况。结论一直以来以辽宁所产的辽五味药材质量佳,故为辽宁省的道地药材。自明代开始有栽培记录,近些年来实现大量栽培,栽培地集中在辽宁中东部。(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期刊2019年21期)

边文范,田慎重,郑东峰,张昌爱,赵庆雷[2](2018)在《水稻水田栽培史及旱田钵苗机械化移栽新发展研究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概述了水稻人工插秧、人工抛秧、机械抛秧、机械毯状苗插秧和机械钵体苗插秧等水田栽培发展史,提出了水稻旱田钵苗机械化移栽新的栽培方式,论证了水稻旱田钵苗机械化移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公布了水稻旱田钵苗机械化移栽初步研究结果,为水稻产业机械化发展,提供新的栽培方法。(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8年26期)

杨凯[3](2018)在《唐代药用植物栽培史考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药用植物栽培历史源远流长,而唐代是其中一个重要阶段。唐代《千金翼方》"种造药"一节开创古代医书系统介绍药草栽培方法之先河。此外农书《四时纂要》、敦煌吐鲁番文书和唐人诗文皆为研究此期药草栽培史提供了宝贵材料。唐人掌握了包括择地择时、整地、作畦或作垄、种子处理、播种、施肥、浇灌、锄草、采收加工在内的完整的药草栽培流程,其中不乏技术创新,为后世药草栽培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农业考古》期刊2018年04期)

赵飞,林舒婷[4](2018)在《新会蒲葵栽培史考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享誉海内外的"葵乡",广东新会的蒲葵栽培历史悠久。明代至今,新会葵扇广销于天下,清代繁盛时期"约计每年所产不下十万万柄"。清初李定国攻打会城、日军侵占新会,使蒲葵栽培遭受极大创伤,葵扇抽厘、盗匪猖獗、会馆盘剥亦曾严重制约其发展;太平天国运动及日军侵华致使葵扇销路受阻,也曾导致新会蒲葵栽培的萎缩。共和国时期,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葵业生产,但错误的农业政策也一度使蒲葵栽培呈现曲折发展之势。当代随着葵扇替代品的大量涌现,致使蒲葵栽培日渐式微。(本文来源于《农业考古》期刊2018年01期)

董琛[5](2017)在《空间站的植物栽培史》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空间站是一个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科研设施,是人类历史上第9个载人的空间站。它其实就是一个建设在空间环境中的科学实验平台,这个平台上开展的研究并不仅限于天文、物理等专业,也包括医学、生物学等领域。对在国际空间站种植植物而言,最主要的意义还是满足科研需求。空间站特殊的空间环境,如失重、大气组成、射线等,可以给科学家提供一个观(本文来源于《飞碟探索》期刊2017年05期)

王雨[6](2017)在《传统农业时期茄在中国的栽培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茄子是“蔬菜之王”的代表,在中国的栽培时间长,历史久远,资料记载丰富。其生命力和适应性强,现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在生活实践中与中国本土化结合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别称和品种。茄在中国的栽培分布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以全国方志中有关茄的记载资料为依据进行整理和归类,以地理位置和生态气候环境将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南方与北方划分开来进行比较。人们通过诗歌、小说等体裁抒发对茄子的喜爱之意,人们经过劳作经验的积累,茄子的栽培技术不断提高,为农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品种资源和经济来源,在此基础上分析茄对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第一章对茄的起源和在各地区的别称进行相应总结和整理。依据古籍文献和史料中有关茄的记载,长期的栽培与驯化使得茄在我国各地区已经形成特色地方品种,南方的茄子品种多和口感佳,水分充足,色泽光亮,在市场销售中更受消费者的青睐。第二章明代以前古人在茄的栽培方法和田间管理方面经验和技术归纳。茄在我国南方和北方栽培和分布情况展开具体分析,依据资料记载得出茄更适宜在我国南方栽培,产量和数量上南方超过北方。第叁章人们对茄的认识不再止步于食用价值,还不断挖掘茄的药用价值,各朝诗人用诗歌赞美茄来比喻人格的高尚和寄托诗人对乡间淳朴生活的眷恋之情,人文传记、杂记等文学艺术作品中也有对茄的记载从西汉至今一直没有间断。茄文化与中国传统的节日、谚语俗语等相关联是各朝人们生产生活的表现,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茄对于当下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我国现阶段在一些地区已形成蔬菜培育、管理、销售一体化的农业基地,茄作为高产的蔬菜之一,产业链的出现让茄的品种和质量上有了保障同时带动了农业经济发展。随着蔬菜品种资源的增加人们蔬菜的需求得以满足,饮食结构更趋于合理化。(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7-05-01)

丁晓蕾[7](2015)在《球茎甘蓝在中国的引种栽培史考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球茎甘蓝原产地中海沿岸,通过古丝绸之路由西向东传入中国。"蓝菜""甘蓝""茄莲""擘蓝""芥蓝""玉蔓菁""菘根""苤蓝"等是球茎甘蓝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使用的地方名称,迄今仍在各地广泛使用。早期传入中国的球茎甘蓝茎部膨大不显着,明清时期起有球茎膨大品种栽培。中国北方是栽培、驯化、选育球茎甘蓝品种的重要地区。(本文来源于《中国蔬菜》期刊2015年12期)

刘海平,童菲[8](2015)在《从“插秧”、“莳秧”等农业词汇看稻谷栽培史》一文中研究指出"插秧"、"插田"是通用语,"莳秧"、"莳田"是南方方言农业词汇;追溯这两组词的历史,插秧"、"插田"唐代以后较多使用,"莳秧"、"莳田"宋代以后较多使用;先秦两汉时期没有"插秧"、"莳秧"等词汇,稻谷种植可能还没有移栽这道工序。(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5年28期)

苑雅文[9](2015)在《天津枸杞的栽培史及对复种“津血杞”的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历史的了解,追溯天津作为"津血杞"原产地的历史,追溯天津作为"津血杞"原产地复种枸杞的历史意义、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通过与河北巨鹿进行比较,分析天津发展枸杞种植的可行性路径。在种植技术和经营策略支持下,"津血杞"的品牌价值依然存在。(本文来源于《天津经济》期刊2015年01期)

迪迪埃·巴齐乐,弗朗西斯科·富恩特斯,安琪·穆希卡,阿图尔·博汗格瓦,希尔皮·斯利瓦斯塔瓦[10](2014)在《藜麦生产与应用 2驯化和栽培史》一文中研究指出2.1简介随着物种灭绝率的不断升高,人们对未来生活的幸福程度愈加担忧,生物多样性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人们必须关注生物多样性,因为人类是围绕着生物多样性开展作物栽培、田间管理、经济林种植及其他社会活动的。保护好生物多样性才能为后代提供足够的食品、燃料、庇护所和栖息地(Jackson et al.,2007)。农民能保护其周围环境生物的多样性,他们具有合理利用这些多样性的知识和经验(Altieri,1987;Chevassus-au-Louis and Bazile,2008)。农业生态系统占地球表面积的30%(Altieri,1991)。农民,尤其是发展中国(本文来源于《藜麦生产与应用》期刊2014-11-01)

栽培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概述了水稻人工插秧、人工抛秧、机械抛秧、机械毯状苗插秧和机械钵体苗插秧等水田栽培发展史,提出了水稻旱田钵苗机械化移栽新的栽培方式,论证了水稻旱田钵苗机械化移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公布了水稻旱田钵苗机械化移栽初步研究结果,为水稻产业机械化发展,提供新的栽培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栽培史论文参考文献

[1].刘璐璐,张祺,许亮,王佳豪,赵容.辽五味的道地性和栽培史考证[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

[2].边文范,田慎重,郑东峰,张昌爱,赵庆雷.水稻水田栽培史及旱田钵苗机械化移栽新发展研究概述[J].南方农业.2018

[3].杨凯.唐代药用植物栽培史考述[J].农业考古.2018

[4].赵飞,林舒婷.新会蒲葵栽培史考略[J].农业考古.2018

[5].董琛.空间站的植物栽培史[J].飞碟探索.2017

[6].王雨.传统农业时期茄在中国的栽培史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

[7].丁晓蕾.球茎甘蓝在中国的引种栽培史考略[J].中国蔬菜.2015

[8].刘海平,童菲.从“插秧”、“莳秧”等农业词汇看稻谷栽培史[J].兰台世界.2015

[9].苑雅文.天津枸杞的栽培史及对复种“津血杞”的建议[J].天津经济.2015

[10].迪迪埃·巴齐乐,弗朗西斯科·富恩特斯,安琪·穆希卡,阿图尔·博汗格瓦,希尔皮·斯利瓦斯塔瓦.藜麦生产与应用2驯化和栽培史[C].藜麦生产与应用.2014

标签:;  ;  ;  ;  

栽培史论文-刘璐璐,张祺,许亮,王佳豪,赵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