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定西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一、定西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骆璐[1](2021)在《药用植物多农残重金属的大样本检测及综合风险评估》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药用植物外源性有害残留物污染现象严重影响药材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针对规模化种植药用植物的污染状况,本研究旨在建立药用植物外源性有害残留物系统的检测方法体系、风险评估体系、有害残留物标准及质量管控体系,提出保障药材质量及安全性的有效措施。方法1.药用植物农残的检测收集了 1771批次共182种大规模种植的药用植物样本,通过文献检索确定了药用植物中常检出的、禁用的、以及高毒的共136个农药残留,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对136种具有高毒和高检出率的农药进行检测,建立了药用植物的多残留农药检测体系。通过欧盟药典公式,计算出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计算其检出率及超标率。2.药用植物重金属的检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1773批次共86种药用植物中五种重金属镉(Cd)、铅(Pb)、砷(As)、汞(Hg)和铜(Cu)进行检测。根据20个国家和地区以及7个国际组织颁布的五种重金属的现有标准,分别计算重金属的检出率及超标率。3.药用植物农残的风险评估对于农残造成的健康风险,采用膳食风险评估区分由于农残暴露量升高而对健康构成的可接受或不可接受风险。应用危害商(HQ)和危害指数(HI)来量化急性、慢性以及药用植物农残的累积暴露风险;采用风险安全序数,通过风险等级评分对农药和药材的风险等级进行分类和排序。通过将农药毒性、农药摄入量和可检测残留水平的相应分值进行计算,得到农药的风险等级得分(S)和药材的风险指数(RI)。此外,首次建立了针对药用植物农残的健康影响评估体系,将致癌和非致癌风险与疾病发病率相关联。对药用植物农药残留引起的患者摄入量以及相关癌症和非癌症聚集效应进行量化,并将两者合并成患者健康影响得分(IS),用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表示。4.药用植物重金属的风险评估对于重金属造成的健康风险,采用膳食风险评估、非癌症风险评估和癌症风险评估探讨药用植物中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膳食风险评估计算出每日预估重金属摄入量(EDI)与各金属的每日可接受摄入量(PTDI)比较;非癌症风险分别计算了每种药材中各金属的非癌症危害商(HQ)及每种药材的总非致癌危害指数(HI);同时计算了每种药材中三种明确癌症风险金属的癌症风险值(CR),与癌症强度因子(CSF)比较,并计算了每种药材的总癌症风险值。结果1.药用植物农残检出及超标情况农残的总检出率为88.03%(1559批次),超标率为59.01%(1045批次)。根据欧盟(EU)、美国(US)和中国的相关规定,共检出35种禁用农药。在至少42.97%的样品(761批次)中检测到35种禁用农药,其中速灭磷和总DDT分别的检出率分别为 24.20%(LC/MS-MS,242/1000)和 13.10%(GC/MS-MS,101/771)。此外,8种禁用农药的浓度水平比欧盟标准高出500倍以上。菊花中检出农药37种(超标8种,禁用7种),其次是山楂(29种)和益智(27种)。农药在根茎及根茎类药材中的检出率最高(48.62%,n=1559),在花类药材中检出率最低(5.77%,n=1559)。风险最高的农药属于有机磷杀虫剂,杀虫剂(45.42%,n=6387)和杀菌剂(33.69%,n=6387)检出率最高。2.药用植物农残风险评估根据农残的膳食风险评估结果,10种药材的急性风险为不可接受风险(HIa>1),包括山楂(HIa=12.09),花椒(HIa=11.54),枸杞子(HIa=1.86),和苦地丁(HIa=1.48)等。23种药用植物的慢性风险为不可接受风险(HIc>1),包括山楂(HIc=6.62),肉豆蔻(HIc=3.51),和花椒(HIc=3.38)等。山楂和花椒的急慢性风险(HQa和HQc)及急慢性累积风险(HIa和HIc)最高,而禁用农药呋喃丹和速灭磷在膳食暴露风险评估中危害商最高。此外,果实和种子类药材显示出最高的膳食暴露风险。在风险安全序数评估中,山楂、枸杞子、金银花和蒲公英中检测到的3-羟基呋喃丹和对溴磷的风险等级得分(S=140)最高。而药用植物山楂的危害指数最高(RI=1925),其次是石斛(RI=1315)和防风(RI=1144)。此外,根据Spearman相关系数,农药残留(p=0.783)对风险排序的贡献最大,其次是农药毒性(p=0.691),草药摄入量(p=0.370)最小。根据健康影响评估结果,药材薏苡仁(min ISh=3945.40 μDALY·person-1,mean ISh=972.07 μDALY.person-1)和川明参(ISh=4287.78μDALY·person-1)调整伤残年数最高,而薏苡仁o,p’-DDT(ISi,h=2729.58 μDALY·person-1),及川明参中的 o,p’-DDT(mean ISi,h=2837.91 μDALY·person-1,max ISi,h=3682.78μDALY·person-1)风险最高。综合三种风险评估方法,总滴滴涕、呋喃丹,和速灭磷被确认为是最具风险隐患的杀虫剂。其除具有肾毒性和肝毒性外,还具有致癌、遗传毒性、神经毒性和生殖毒性等。且山楂为代表的果实类药材的农残问题需要特别关注。3.药用植物重金属检出及超标情况所有样品均检测到了重金属,总计30.51%(541)的样品中至少有一种重金属超过中国药典(2020版)标准,433个样品检测出一种超标金属,75个样品检测出两种超标金属,24个样品检测出种3超标金属,9个样品检测出4种超限金属。五种重金属的超标率依次为Pb(102,5.75%)>Cd(88,4.96%)>As(74,4.17%)>Hg(67,3.78%)>Cu(31,1.75%)。Hg在菊花中检出的最高浓度超标66.17倍,Pb在桔梗中检出的最高浓度超标9.02倍。叶及皮类药用植物的超标率为9.68%,果实及种子类的超标率为16.13%,全草及其它类的超标率为41.94%,根及根茎类药材的超标率为19.35%。重金属在果实和种子类药材中的检出率最高,而在全草类药材的超标率最高。重金属Pb的超标率最高,其次是Cd 和 As。4.药用植物重金属风险评估根据重金属的膳食风险评估,共有25种(29.07%)草药(n=86)存在不可接受的风险,其中9种以果实及种子入药,5种为花类,3种为根茎类,2种为叶及皮质类。7种草药中Pb、5种草药中的Cd、4种草药中的Hg和3种草药中As的最大估计日摄入量(EDI)超过了相应的暂定允许日摄入量(PTDI)。车前草的非癌症风险最高(HI=11.47),而穿心莲的癌症风险最高(CR=5.27E-09)。重金属As在草药中显示出最高的非癌症(HQ=9.95)和癌症风险(CR=4.48E-09)。结论农药在根茎及根茎类药材中的检出率最高,在花类药材中检出率最低,以山楂为代表的果实类药材的农残风险最高。重金属在果实和种子类药材中的检出率最高,而在全草类药材的超标率最高。风险最高的农药属于有机磷杀虫剂,总滴滴涕、呋喃丹,和速灭磷被确认为是最具风险隐患的杀虫剂。重金属As在草药中显示出最高的非癌症和癌症风险。本研究是时空尺度大规模的药用植物外源性有害残留物检测及风险评估,为标准制定、药用植物规模化生产管理体系的建立及质量监管提供了数据支撑及依据。

张凤娇[2](2021)在《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产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安定区位于甘肃省中部,是全国最适宜马铃薯种植的三大主产区之一,是着名的“中国马铃薯之乡”,马铃薯生产历史悠久、品质优良,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马铃薯产业是安定区的支柱性产业,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实地走访数据、文献查阅数据、安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分析了安定区马铃薯产业的现状,指出了安定区马铃薯产业的优势和劣势,最终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一是马铃薯是安定区的支柱性产业,在农民增收中地位突出。2019年,安定区马铃薯种植面积为81.3万亩,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收入2300元以上,占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三分之一。二是安定区马铃薯产业的现状主要为:马铃薯种植面积大、种植品种多,安定区主要种植的马铃薯品种涵盖了食用型、食品加工型、淀粉加工型三大类,2019年马铃薯种植面积为81.3万亩;加工能力强,年生产能力54.16万吨;良种扩繁体系完善,年生产脱毒种薯5亿粒,生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政策保障有力,出台一系列政策保障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新型经营主体逐步壮大,现共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3892户;营销体系健全,贮藏体系完善。三是安定区马铃薯产业的优势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栽培技术、产业链条、市场营销、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政策与投资等环节。四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安定区马铃薯产业,主要的对策有:要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规模化种植水平;推进马铃薯全程机械化,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加工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强化品牌营销,加快产品转化;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技术支撑能力。

王郁[3](2018)在《新时期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农业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当前粮食存在着供需总量平衡与结构性短缺并存的矛盾,中高端及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致使农产品存在竞争力不强,农业总体经济效益不高,造成农民增收的难度不断上升的局面,因而必须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步伐,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延长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以使农产品能够有效应对市场需求。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以产业结构理论、资源禀赋理论、创新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理论指导,首先对改革开放以来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历程进行阐述;其次,结合新世纪背景下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以定西市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的增长率为基础,测度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得出定西市种植业、牧业的增长率对农业经济的增最为显着的结论,并选取农业产业结构中发展优势最多的安定区作为对象,总结其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的成功经验,为新时期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供了借鉴。在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还存在着本身结构不合理、农产品加工方式落后、龙头企业数量及规模较小,农产品优质农产品数量较少等问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也存在缺乏具体指导方案、农民自身素质较低、农业科技含量较低、农业市场信息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因而进一步提出了新时期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对策建议:应遵循市场导向、粮食安全、资源优势、可持续发展及坚持产业融合的原则、按照发展绿色化农业、推进区域化经营、实行标准化生产、加强品牌化建设、促进融合化发展的方向,将种植业、畜牧业作为调整的重点对象,调强现有优势产业、调大新兴产业、调优农产品质量,从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此应采取提高农民素质,引进新型职业农民、加强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加快资金筹措,建立资金支持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措施,促进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宋姗姗[4](2018)在《甘肃省家庭农场发展问题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长久以来,我国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一直都是农业大国,孕育着世界近四分之一的人口。随着农村地区农业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升,以家庭承包为主的经营方式已经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因此,在上世纪末期我国家庭农场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就应运而生了。甘肃省家庭农场的快速发展,充分证明这种新型经营模式已经深入到农村地区。目前,我国的农村都在积极组建引导家庭农场快速发展,并且在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划定试点家庭农场,且发展已经形成了较成熟的机制。身处西北的甘肃省,近些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等政策的扶持,甘肃省的家庭农场快速发展,发展规模在逐步扩大,当地农民生活水平也得到明显提升。自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相继出台关于加强甘肃省家庭农场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标准规范鼓励当地家庭农场向规模更大管理更规范的方向发展。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本文通过对甘肃省境内14州市的479户家庭农场进行调查研究,结合甘肃省省情运用PESTEL模型对对样本农场所处的大环境进行基本的现状分析。同时运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分析出其在发展过程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包括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不高大型农用机械使用率较低,基本的社会化服务不健全;技术服务效果不佳,农场认定不及时;农产品进出记录不完整,“三品一标”的认证不普及;农场运行管理不科学,经营结构较为单一;自主品牌发展还未形成,不能进行品牌化经营;与当地涉农部门有效沟通率低。同时总结了我国先进家庭农场上海松江、浙江宁波、安徽郎溪的发展经验,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更好的展望甘肃省家庭农场的发展方向。

陈必琴[5](2017)在《定西市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工作的对策》文中提出为加快品牌农业发展,激励"三品一标"的开发力度,积极培育品牌农产品。本文作者以甘肃省定西市为例,分析了全市农业品牌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农业品牌发展的保障措施,即: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强化责任,完善机制;加强宣传,广泛推介;增加投入,多方扶持。

景彩艳[6](2016)在《重监管 保民生 扞卫舌尖上的安全——关于定西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产品是人们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必须营养食品,农产品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人们身体健康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定西市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本文作者围绕舌尖上的安全,就定西市农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与监管工作做一分析和探讨,并提出对策措施。

杨凯旋[7](2015)在《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文中研究指明面对国内外激烈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农业标准化已成为农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的重要通行证。作者在认真分析定西农业标准化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更好地实施农业标准化,推动农业快速发展的对策建议。

史韵琪[8](2012)在《基于双螺旋结构的定西马铃薯品牌竞争力提升研究》文中认为定西作为我国马铃薯三大主产区之一,马铃薯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在经历了自给自足、规模扩张、培育提升三个阶段后,目前正通过走“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种植、品牌化营销”之路,朝着打造“中国薯都”的方向迈进。十几年来,行业协会、企业、个体户等定西马铃薯产业经营主体的品牌意识明显加强,借助“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等区域品牌效应不断强化品牌建设,在及时注册马铃薯品牌商标的同时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及国家地理标志等质量认证,不断提高品牌竞争力。截至目前,定西马铃薯品牌化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在产业发展日趋全球化和消费者需求日渐多样化的今天,定西马铃薯将在国内外市场上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只有不断提升品牌竞争力和产品品质,将品牌和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立于不败之地。识别和认清定西马铃薯目前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仅是定西马铃薯品牌化发展的前提,建立定西马铃薯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细化影响品牌竞争力的各个要素,客观地评价定西马铃薯品牌竞争力状况,才能制定出定西马铃薯品牌竞争力的提升对策。本文从始至终贯穿上述思想,借助品牌生态学相关理论和层次分析法对定西马铃薯品牌竞争力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分析定西马铃薯品牌竞争力状况,提出定西马铃薯品牌竞争力的提升方案。首先,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将品牌竞争力与双螺旋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的映射和隐喻,构建了更加具体、形象、合理的品牌竞争力双螺旋结构模型;其次,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定西马铃薯经销商进行问卷调研综合评价定西马铃薯品牌竞争状况,并对已获认证和未获认证两类品牌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两类品牌竞争力差异存在的主要影响指标;最后,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根据品牌竞争力双螺旋模型的特征和启示,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提出定西马铃薯品牌竞争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刘佳琪[9](2010)在《陇南市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特色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发展环境,全国尤其是西部地区纷纷借此契机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产品,特色产业成为带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陇南市作为甘肃省乃至全国的贫困落后地区,虽然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但是适宜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特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陇南市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较多,中药材作为发展历史悠久的特色资源,已成为陇南市特色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成员,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陇南市中药材产业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促进陇南市中药材产业可持续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在产业发展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陇南市中药材的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分别展开分析,基于陇南市的区域、气候、资源、社会环境等基础环境,目前中药材生产的布局辐射范围大,种植面积基本上逐年增加,单产水平也在波动中增长,相关政策的实施力度也明显加强,处于较好的发展态势。影响陇南市中药材生产与供给的主要因素有:耕地资源、自然条件、生产资料的投入数量和质量、技术因素、劳动力因素、政策因素等,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对中药材总产量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因素排序依次为:中药材种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劳动力数量、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化肥施用折纯量、人均耕地面积和成灾面积。加工和流通领域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诸如龙头企业少、规模小,缺乏精深加工产品,市场发育程度低、秩序混乱、管理不规范,市场供求信息渠道不健全等,国际和国内市场发展前景都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通过问卷调查对陇南市中药材生产进行实证研究进一步加深了研究的深度,从调查的内容和数据得出结论:陇南市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适宜中药材的生长,但中药材种植规模化发展的效果不佳,产业组织的发展还需加快步伐,药农文化素质偏低,缺乏技术和资金等因素依然是中药材产业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困难。经过区位商和集中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陇南市中药材产业在全国及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中都具有比较优势,并且这种优势相对较大。在与定西市中药材产业竞争力的比较分析中我们发现,在资源禀赋、拥有品种的种类等先天条件方面陇南市相对占有优势,但是在产业规模、加工能力、规范化生产、市场交易等产业的后天发展方面陇南市却相对处于劣势,应努力吸取定西市的发展经验。另外,中药材产业在陇南市种植业内部的优势也非常明显,可见,陇南市中药材产业的区域竞争力较强。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促进陇南市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主要应该加强政府支持和协调作用的发挥、建立长期稳定的良种繁育基地和种子产业生产基地、提高中药材产品的技术含量、发展壮大产业组织、坚持并加快中药材品牌化发展、并为中药材更好的走向国内外市场打开“绿色通道”等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赵莉[10](2010)在《定西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农业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是实现区域农业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定西市是甘肃省重要的旱作农业区,定西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全市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且事关甘肃省和我国西部地区乃至国家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本文以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关理论为指导,在分析定西市农业与农村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遵循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构建了由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五个子系统24个指标组成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对定西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1999-2008年,定西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农业系统各子系统的发展状况存在差异,人口、经济、社会系统除个别年份有所回落外均呈现上升趋势,资源系统和环境系统状态不稳定,波动较大。农业系统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协调等级从极度失调上升到弱度协调。人口、经济和社会系统对主要是提升协调度,起正作用,环境系统主要是降低协调度,起负作用。(2)2008年,定西市各县(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都不高,通渭县、陇西县、渭源县、漳县、岷县五县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均小于0.55,处于非持续状态,安定区和临洮县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极弱。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大小排序为:安定区>临洮县>渭源县>陇西县>通渭县>漳县>岷县。采取聚类分析法对定西市7个区县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区域划分,结果表明,当聚合水平等于5时,7个对象聚合为4类,第一类为通渭县、漳县、岷县;第二类为陇西县和渭源县;第三类为安定区;第四类为临洮县。定西各县(区)农业协调度都小于0.5,协调等级都处于弱度失调以下,协调度大小排序为:安定区>渭源县>陇西县>临洮县>漳县>通渭县>岷县。进一步分析定西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农业资金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污染严重;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种植业结构比例失调;农业人口比重大,科技文化素质低;农业市场发育相对滞后,信息咨询服务薄弱;水资源总量贫乏,开发利用率低。提出了加大农业投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推进城镇化进程;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推动农业和农村科技进步;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农业抗灾能力等提升定西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建议。

二、定西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定西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药用植物多农残重金属的大样本检测及综合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药用植物外源性有害残留物污染情况
        1.1 农残及重金属超标问题普遍
        1.2 农残及重金属主要类型及危害
        1.3 农残及重金属产生途径
    2. 药用植物农残及重金属的检测方法
        2.1 农残前处理方法
        2.2 农残检测方法
        2.3 重金属前处理方法
        2.4 重金属检测方法
    3. 农残及重金属的标准与风险评估
        3.1 外源性有害残留物的限量标准
        3.2 药用植物外源性有害残留物风险评估总则
        3.3 农残及重金属的暴露评估
    参考文献
前言
    1.选题背景
    2.研究内容
    3.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药用植物的多农药残留检测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样品前处理
        2.2 UPLC-MS/MS条件
        2.3 APGC-MS/MS条件
    3. 数据分析
        3.1 检出率的计算
        3.2 超标率的计算
        3.3 农残相关参数来源
    4. 结果与分析
        4.1 药用植物中农残的检出率
        4.2 药用植物中禁用农药检出率
        4.3 药用植物中农残的超标率
第三章 药用植物多残留农药的综合风险评估
    1. 数据分析方法
        1.1 膳食风险评估
        1.2 风险安全序数
        1.3 健康影响评估
    2. 结果与分析
        2.1 膳食风险评估
        2.2 风险安全序数
        2.3 健康影响评估
    3. 讨论
第四章 药用植物的重金属检测
    1. 实验材料
        1.1 样品采集
        1.2 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
        1.3 对照品标准曲线的制备
        1.4 内标溶液的制备
    2. 实验方法
        2.1 样品前处理
        2.2 仪器与试剂
        2.3 仪器条件
        2.4 方法学指标
    3. 数据分析
        3.1 重金属的检出率
        3.2 重金属的超标率
    4. 结果与分析
        4.1 重金属的检出率
        4.2 重金属的超标率
第五章 药用植物重金属的综合风险评估
    1. 数据分析
        1.1 膳食风险评估
        1.2 非癌症风险评估
        1.3 癌症风险评估
    2. 结果与分析
        2.1 膳食风险评估
        2.2 非癌症风险评估
        2.3 癌症风险评估
    3. 讨论
总结与展望
    1. 结论
    2. 创新性
    3.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研究生期间成果
附录
    表S1 药用植物中常检出农残的国际标准
    表S2.1 LC-MS/MS检测的1000批次药用植物样本清单
    表S2.2 GC-MS/MS检测的771批次药用植物样本清单
    表S3.1 136种农残及其相关参数列表
    表S3.2 LC-MS/MS检测的98种标准曲线及R~2
    表S3.3 GC-MS/MS检测的44种标准曲线及R~2
    表S3.4 LC-MS/MS检测的98种农残的保留时间及离子对
    表S3.5 GC-MS/MS检测的44种农残的保留时间及离子对
    表S4 136种农残的检出率及超标率
    表S5 药用植物中检出农药个数、禁用农药个数及超标农药个数
    表S6 1773批次药用植物重金属检测清单及检测结果
    表S7.1 ICP-MS测定薄荷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2 ICP-MS测定穿心莲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3 ICP-MS测定大青叶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4 ICP-MS测定枸杞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5 ICP-MS测定广金钱草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6 ICP-MS测定红花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7 ICP-MS测定金银花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8 ICP-MS测定菊花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9 ICP-MS测定款冬花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0 ICP-MS测定连翘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1 ICP-MS测定木瓜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2 ICP-MS测定女贞子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3 ICP-MS测定蒲公英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4 ICP-MS测定山银花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5 ICP-MS测定山茱萸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6 ICP-MS测定酸枣仁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7 ICP-MS测定吴茱萸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8 ICP-MS测定五味子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9 ICP-MS测定鱼腥草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20 ICP-MS测定栀子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21 ICP-MS测定枳壳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22 ICP-MS测定紫苏叶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23 ICP-MS测定车前草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图S1.1 五种药用部位中五种重金属的主成分分析(PCA)
    图S1.2 32个产区中五种重金属的主成分分析(PCA)
    图S2 五种药用部位中五种重金属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
    图S3 五种药用部分五种重金属的相似性分析(ANOSIM)
    图9、10、11的图注
中医药科技查新报告书

(2)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产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2.2 研究内容
        1.2.3 国外研究现状
        1.2.4 国内研究现状
        1.2.5 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产业发展历程
    1.3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3.1 选题的目的
        1.3.2 选题的意义
第二章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1 数据来源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框架及技术路线
第三章 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产业现状
    3.1 研究区农业基本情况
    3.2 安定区马铃薯产业现状的问卷调查与统计说明
    3.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3.1 从业者基本情况
        3.3.2 马铃薯种植基本情况
        3.3.3 马铃薯投入要素及销售基本情况
        3.3.4 政策享受情况
        3.3.5 满意度调查
    3.4 安定区马铃薯现状
        3.4.1 种植面积大,种植品种多
        3.4.2 加工能力强
        3.4.3 良种扩繁体系完善
        3.4.4 政策保障有力
        3.4.5 新型经营主体逐步壮大
        3.4.6 营销体系完备
        3.4.7 贮藏体系完善
第四章 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产业优势
    4.1 自然资源
        4.1.1 气候条件
        4.1.2 降雨情况
        4.1.3 土地资源
        4.1.4 土壤资源
    4.2 栽培技术
    4.3 产业链条
    4.4 市场营销
        4.4.1 马铃薯大会
        4.4.2 现代营销模式
        4.4.3 品牌培育
    4.5 基础设施
        4.5.1 交通设施
        4.5.2 水利设施
        4.5.3 贮藏设施
    4.6 政府政策与项目建设
        4.6.1 项目建设
        4.6.2 政府政策
    4.7 推广经验
第五章 安定区马铃薯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5.1 存在的问题
        5.1.1 劳动力文化水平较低
        5.1.2 耕种条件较差
        5.1.3 品牌质量不一
        5.1.4 农村劳动力短缺
        5.1.5 农机补贴范围小、资金少
        5.1.6 主食化产品成本较高
        5.1.7 标准化贮藏设施不足
        5.1.8 高营养价值品种较少
    5.2 对策建议
        5.2.1 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规模化种植水平
        5.2.2 推进马铃薯全程机械化,降低生产成本
        5.2.3 增强加工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
        5.2.4 强化品牌营销,加快产品转化
        5.2.5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技术支撑能力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一 问卷调查
附件二 问卷调查
附件三 问卷调查
附件四 问卷调查
附件五 问卷调查
附件六 访谈提纲(乡镇干部、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
致谢

(3)新时期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述评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一)可能的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理论基础
        (一)产业结构理论
        (二)资源禀赋理论
        (三)创新理论
        (四)竞争优势理论
        (五)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二、相关概念
        (一)农业产业结构
        (二)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
        (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第三章 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状况
    一、定西市概况
    二、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历程
        (一)粮食生产缓慢阶段(1978 年以前)
        (二)粮食增产调整阶段(1979~1984)
        (三)农业产业快速发展阶段(1985~1990)
        (四)质量、产量并重阶段(1991~1997)
        (五)战略性调整阶段(1998~2003)
        (六)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剧增新阶段(2004~2015)
        (七)农业结构性调整新时期(2015~至今)
    三、新阶段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变化状况的分析
        (一)总体变化情况
        (二)种植业结构变化情况
        (二)牧业结构变化情况
        (三)林业结构变化情况
        (四)渔业结构变化情况
第四章 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案例研究
    一、案例选择依据
    二、安定区农业产业结构现状
    三、安定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
    四、安定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经验总结
第五章 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及调整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二)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 新时期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对策
    一、新时期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二、新时期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三、新时期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点
        (一)调强现有主导产业
        (二)调优农产品质量
        (三)发展新兴农业产业
        (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四、新时期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措施
        (一)完善政策引导服务,明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总体思路
        (二)提高农民素质教育,引进新型职业农民
        (三)加强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四)加快资金筹措,建立资金支持体系
        (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场信息服务体系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4)甘肃省家庭农场发展问题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图
    1.4 研究方法
    1.5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2 理论分析与相关概念界定
    2.1 家庭农场的内涵
    2.2 甘肃省普通家庭农场界定与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界定标准
        2.2.1 甘肃省普通家庭农场的界定
        2.2.2 甘肃省示范家庭农场具体标准
    2.3 相关理论
        2.3.1 土地流转理论
        2.3.2 规模经营理论
        2.3.3 农业产业化理论
3 甘肃省农村家庭农场现状分析
    3.1 甘肃省家庭农场总体概况分析
    3.2 甘肃省家庭农场经营主体与从业人员情况
        3.2.1 经营者与登记注册情况
        3.2.2 家庭农场从业人员情况
        3.2.3 家庭农场雇工人数占比情况
        3.2.4 受培训情况分析
    3.3 甘肃省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与管理状况
        3.3.1 甘肃省现有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情况
        3.3.2 家庭农场运行中的组织管理状况
    3.4 甘肃省家庭农场基础设施与生产标准情况分析
        3.4.1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3.4.2 生产标准状况
    3.5 甘肃省家庭农场综合效益评价
4 甘肃省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大环境研判、相关经验借鉴
    4.1 甘肃省家庭农场中存在的问题
        4.1.1 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不高
        4.1.2 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社会化服务缺失
        4.1.3 家庭农场认定不及时,法律地位有待明确
        4.1.4 家庭农场进出台账不健全,“三品一标”意识不强
        4.1.5 运行管理不科学,经营单一风险大
        4.1.6 自主品牌发展缓慢,产品附加值低
        4.1.7 部分地区涉农部门缺乏服务主动性,有效沟通率低
    4.2 基于PESTEL的甘肃省家庭农场的大环境研判
        4.2.1 政治、经济
        4.2.2 社会、技术
        4.2.3 环境、法律
    4.3 甘肃省家庭农场发展借鉴的域外成功经验
        4.3.1 上海松江模式经验
        4.3.2 浙江宁波模式借鉴
        4.3.3 安徽郎溪模式借鉴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建议
        5.2.1 提升农场主与从业人员专业素养
        5.2.2 大力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5.2.3 家庭农场多样化经营,经营规模适度
        5.2.4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升有效沟通率
        5.2.5 加强金融支持,发展农产品自主品牌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甘肃省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综合发展调研问卷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5)定西市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工作的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指导思想
2 发展现状
3 工作重点
    3.1 无公害农产品
    3.2 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3.3 强化证后监管
    3.4 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
4 保障措施
    4.1 加强领导, 提高认识
    4.2 强化责任, 完善机制
    4.3 加强宣传, 广泛推介
    4.4 增加投入, 多方扶持

(6)重监管 保民生 扞卫舌尖上的安全——关于定西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摸清底子是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基础
2多措并举是有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科学手段
    2.1抓规范性文件制定, 为推进农业标准化提供政策保障
    2.2抓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 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2.3抓农资打假专项整治
    2.4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
    2.5部门联动,落实监督抽检制度
3正视问题是不断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内在动力
    3.1市场准入制度不够健全,质量问题追溯难
    3.2监管力量和技术支撑不足
    3.3监管力量薄弱
    3.4农业标准化培训工作滞后
    3.5生产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标准实施进度慢
4健全机制是持续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治本之策
    4.1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4.2加快推进体系建设, 夯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基础
    4.3突出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 继续深化专项整治
    4.4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 确保农产品的餐桌消费安全
    4.5完善保障措施,建立长效机制

(7)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论文提纲范文)

1 充分认识实施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意义
    1.1 农业标准化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内容
    1.2 农业标准化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1.3 农业标准化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1.4 农业标准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
2 准确把握定西农业标准化发展现状
    2.1 农业标准体系建设逐步完善
    2.2 农业标准化认识水平不断提高
    2.3 农业“三品一标”认证步伐加快
    2.4 农产品名牌战略实施取得新突破
3 定西在农业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 强化标准化实施措施, 促进定西农业快速发展
    4.1 加大宣传力度, 进一步深化认识
    4.2 加强农业标准化推广体系建设
    4.3 完善农业标准化监测体系
    4.4 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
    4.5 加大农业标准化发展支持力度

(8)基于双螺旋结构的定西马铃薯品牌竞争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评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企业能力理论
    2.2 消费者行为理论
    2.3 品牌 DNA 理论
第3章 定西马铃薯品牌发展现状及竞争优势分析
    3.1 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3.1.1 产业规模优势明显显现
        3.1.2 商贸流通体系日臻完善
        3.1.3 科技支撑作用日益显着
    3.2 定西马铃薯品牌发展现状
        3.2.1 注册商标数量剧增
        3.2.2 品牌经营主体丰富
        3.2.3 “三品一标”品牌认证效果显着
    3.3 定西马铃薯品牌竞争优势分析
        3.3.1 品牌竞争优势的内部来源
        3.3.2 品牌竞争优势的外部来源
        3.3.3 品牌竞争优势来源综合分析
第4章 品牌竞争力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
    4.1 双螺旋结构与品牌竞争力
        4.1.1 双螺旋结构
        4.1.2 品牌竞争力
    4.2 模型构建
        4.2.1 模型构建依据
        4.2.2 品牌竞争力双螺旋结构模型
    4.3 品牌竞争力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启示
        4.3.1 品牌竞争力差异的普遍性
        4.3.2 品牌竞争力的稳定提升性
        4.3.3 品牌竞争力的遗传复制性
第5章 基于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定西马铃薯品牌竞争力评价
    5.1 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5.1.2 指标体系设计
        5.1.3 准则层权重的确定
    5.2 定西马铃薯品牌竞争力评价
        5.2.1 样本选取
        5.2.2 问卷调查设计及数据获取
        5.2.3 方案层权重的确定
        5.2.4 定西马铃薯品牌竞争力评价结果
    5.3 定西马铃薯品牌竞争力评价结果阐释
        5.3.1 基于双螺旋结构多样性的阐释
        5.3.2 基于双螺旋结构稳定性的阐释
        5.3.3 基于双螺旋结构复制性的阐释
第6章 定西马铃薯品牌竞争力提升措施
    6.1 基于稳定提升性的品牌竞争力提升措施
        6.1.1 加强内部管理力度,提高品牌管理能力
        6.1.2 有效传递核心信息,提高品牌吸引能力
        6.1.3 建立品牌合理预期,提高品牌发展能力
        6.1.4 准确预测市场趋势,提高品牌市场能力
    6.2 基于可复制性的品牌竞争力提升措施
        6.2.1 全面加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力度
        6.2.2 重点加快绿色食品的认证步伐
        6.2.3 核心推进国家地理标志认证进程
总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9)陇南市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中药材产业发展实践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2 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2.1 中药材与中药材产业
        2.1.1 中药材的概念
        2.1.2 中药材产业的内涵
    2.2 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2.2.1 可持续性原则
        2.2.2 协调性原则
        2.2.3 综合性原则
    2.3 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2.3.1 交易费用理论
        2.3.2 产业经济学理论
        2.3.3 比较优势理论
        2.3.4 产品差别化理论
        2.3.5 创新理论
        2.3.6 农业区位理论
        2.3.7 可持续发展理论
3 陇南市中药材生产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陇南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基础环境分析
        3.1.1 自然环境
        3.1.2 社会经济环境
    3.2 陇南市中药材的生产现状
        3.2.1 中药材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3.2.2 单产水平在波动中增长
        3.2.3 中药材品种以大宗药材为主,名贵药材相对较少
        3.2.4 中药材的生产布局辐射范围大
        3.2.5 中药材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标准化程度有所提高
        3.2.6 相关扶持政策的实施力度明显加强
    3.3 影响陇南市中药材生产的主要因素分析
        3.3.1 耕地资源
        3.3.2 中药材的资源禀赋
        3.3.3 自然条件
        3.3.4 生产资料的投入数量和质量
        3.3.5 技术因素
        3.3.6 劳动力因素
        3.3.7 政策因素
    3.4 中药材生产主要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动态分析
        3.4.1 灰色关联度的计算原理
        3.4.2 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3.4.3 计算结果及结论
4 陇南市中药材生产基本特征的实证分析
    4.1 调查区域的选择及相关说明
    4.2 被调查户的基本情况
        4.2.1 文化及性别比例
        4.2.2 劳动力情况
        4.2.3 土地的主要类型
        4.2.4 家庭收入来源
    4.3 农户中药材生产的基本特征
        4.3.1 中药材的种植年限
        4.3.2 中药材的种植规模
        4.3.3 主要种植的药材品种
        4.3.4 选择药材品种的方式
        4.3.5 资金来源
        4.3.6 出售中药材的主要方式
        4.3.7 种植中药材的主要困难
    4.4 中药材产业组织的基本特征
        4.4.1 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4.4.2 中药材生产基地
    4.5 调查情况分析及结论
5 陇南市中药材的加工与流通分析
    5.1 陇南市中药材加工分析
        5.1.1 陇南市中药材的加工现状
        5.1.2 陇南市中药材加工存在的问题
    5.2 陇南市中药材的流通分析
        5.2.1 陇南市中药材的主要流通渠道
        5.2.2 陇南市中药材交易市场的现状
        5.2.3 陇南市中药材流通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5.3 陇南市中药材的国内外市场前景分析
        5.3.1 国内市场
        5.3.2 国际市场
6 陇南市中药材产业的区域竞争力分析
    6.1 陇南市中药材产业的特殊优势
        6.1.1 气候的适宜程度高
        6.1.2 药材品种多
        6.1.3 种植规模大
        6.1.4 种植范围广
        6.1.5 药材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大
    6.2 陇南市中药材生产与全国及甘肃省中药材生产水平相比的比较优势分析
        6.2.1 区位商的测算原理
        6.2.2 集中系数的测算原理
        6.2.3 数据说明及计算结果分析
    6.3 陇南市与定西市中药材产业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6.3.1 中药材品种资源
        6.3.2 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环境
        6.3.3 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规模
        6.3.4 中药材产业带动农民收入增加的能力
        6.3.5 中药材加工能力
        6.3.6 中药材市场交易能力
        6.3.7 中药材品牌建设方面
        6.3.8 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方面
        6.3.9 陇南市与定西市中药材产业竞争力的比较结果
    6.4 中药材种植在陇南市种植业内部的优势分析
        6.4.1 中药材与其他几种特色产业的比较
        6.4.2 优势系数分析方法的提出
        6.4.3 数据说明及计算结果分析
    6.5 陇南市中药材产业区域竞争力的比较分析结果
7 陇南市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7.1 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政府在中药材产业发展中的支持和协调作用
        7.1.1 科学合理的制定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7.1.2 继续加大优惠扶持政策和投资力度
        7.1.3 帮助农户及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7.1.4 强化服务型政府观念
    7.2 建立长期稳定的良种繁育基地和种子产业生产基地
    7.3 为中药材更好的走向国内外市场打开“绿色通道”
        7.3.1 加速中药材 GAP 实施步伐
        7.3.2 不断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中药材的认证
        7.3.3 争取并维护好“地理标志产品”这一招牌
    7.4 大力优化产业布局,着力培育区域新优势
    7.5 提高中药材产品的技术含量,用科技为中药材保驾护航
        7.5.1 加强相关技术的科研进程
        7.5.2 强化科技示范推广
        7.5.3 加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强技术培训
    7.6 依托多方力量发展壮大产业组织,提高产业经营的组织化程度
        7.6.1 加快培育龙头企业,促进产供销一体化进程
        7.6.2 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建立和完善市场流通体系
        7.6.3 加快发展中药材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7.6.4 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产业化模式
    7.7 坚持并加快中药材品牌化发展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10)定西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进展
        1.2.2 国内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进展
        1.2.3 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进展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2 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理论概述
    2.1 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关基础理论
        2.1.1 要素禀赋理论(H-O理论)
        2.1.2 人口承载力理论
        2.1.3 人地系统理论
        2.1.4 生态经济学理论
        2.1.5 农业系统理论
        2.1.6 农业控制理论
        2.1.7 循环经济理论
    2.2 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概念及构成
        2.2.1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2.2.2 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构成
3 定西市农业与农村发展概况
    3.1 定西概况
        3.1.1 中北部干旱区和南部高寒阴湿区的两种独特自然气候
        3.1.2 动植物和矿产资源较为丰富
        3.1.3 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较好
    3.2 农村发展状况
        3.2.1 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3.2.2 农村教育卫生科技取得很大进步
        3.2.3 农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
    3.3 农业发展状况
        3.3.1 农业产值增速较快
        3.3.2 农业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幅度大
        3.3.3 农业水利化和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3.3.4 农业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
4 定西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 定西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
        4.1.1 科学性和可比性相结合的原则
        4.1.2 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的原则
        4.1.3 指导性和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4.1.4 动态性与静态性相结合的原则
        4.1.5 规范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
    4.2 定西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4.2.1 指标的选择
        4.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 定西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评价与分析
    5.1 定西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
        5.1.1 指标权重的确定
        5.1.2 指标权重计算
        5.1.3 指标标准化
        5.1.4 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标准
        5.1.5 综合评价
    5.2 农业系统内部协调分析
        5.2.1 农业系统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2.2 农业系统内部协调分析
6 定西市各县(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与分析
    6.1 各县(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异研究
        6.1.1 各县(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6.1.2 各县(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聚类分析
    6.2 各县(区)农业系统协调度分析
        6.2.1 功效系数
        6.2.2 协调度分析
7 制约定西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主要因素分析
    7.1 农业资金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7.1.1 农业资金投入不足
        7.1.2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7.2 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污染严重
        7.2.1 水土流失严重
        7.2.2 自然灾害频繁
        7.2.3 农药、化肥污染日益蔓延
    7.3 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种植业结构比例失调
        7.3.1 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7.3.2 种植业结构比例失调
    7.4 农业人口比重大,科技文化素质低
        7.4.1 人口增长过快
        7.4.2 人口文化素质低下
    7.5 农业市场发育相对滞后,信息咨询服务薄弱
        7.5.1 农业市场发育相对滞后
        7.5.2 信息咨询服务薄弱
    7.6 水资源总量贫乏,开发利用率低
        7.6.1 水资源贫乏且分布不均
        7.6.2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
8 提升定西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建议
    8.1 指导思想
    8.2 基本思路
        8.2.1 抓住机遇,加快调整步伐
        8.2.2 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8.2.3 农业向集约化、产业化与现代化发展
        8.2.4 不断坚持科技创新,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8.2.5 树立人与自然、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理念
    8.3 对策建议
        8.3.1 加大农业投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8.3.2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优势农业
        8.3.3 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8.3.4 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8.3.5 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推进城镇化进程
        8.3.6 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推动农业和农村科技进步
        8.3.7 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农业抗灾能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四、定西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药用植物多农残重金属的大样本检测及综合风险评估[D]. 骆璐.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2]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产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 张凤娇. 兰州大学, 2021(02)
  • [3]新时期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问题研究[D]. 王郁. 甘肃农业大学, 2018(02)
  • [4]甘肃省家庭农场发展问题调查研究[D]. 宋姗姗. 甘肃农业大学, 2018(09)
  • [5]定西市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工作的对策[J]. 陈必琴. 农业科技通讯, 2017(11)
  • [6]重监管 保民生 扞卫舌尖上的安全——关于定西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思考[J]. 景彩艳. 农业科技通讯, 2016(06)
  • [7]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J]. 杨凯旋.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5(09)
  • [8]基于双螺旋结构的定西马铃薯品牌竞争力提升研究[D]. 史韵琪. 兰州理工大学, 2012(07)
  • [9]陇南市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 刘佳琪. 甘肃农业大学, 2010(05)
  • [10]定西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与对策研究[D]. 赵莉. 甘肃农业大学, 2010(05)

标签:;  ;  ;  ;  ;  

定西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