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境配置与语篇体裁之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刘逸凡[1](2021)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语言生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冠疫情期间,抗疫标语、防疫信息、疫情状况通报和卫生健康知识宣传等各类公共场域中所发布、传播的疫情相关信息,均以语言为重要载体。从城市到乡村,从现实到网络,多语码的抗疫语言为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各类受众提供了多元的语言服务,在高效传播疫情相关信息、普及科学防疫知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相关理论,综合运用话语分析与社会调查的研究方法,挖掘抗疫语言的使用与需求特征,构建出新冠疫情时期公共域的语言生态研究框架,包括抗疫语言的使用特征、需求状况及相关语言规划三部分。研究认为,新冠疫情期间在公共场域内形成了一套使用于公共语言空间中的、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语言符号系统——抗疫语言。抗疫语言虽不是一门独立的语言,但它是语言在新冠疫情时期公共场域中的具体运用,具有特定交际目的,即传播疫情相关信息、普及科学防疫知识、呼吁号召群众行动。本研究通过收集典型的抗疫语篇,自建语料库,对相关语篇进行话语分析,发现抗疫语言在使用时,会受到文化语境与情景语境的影响,形成特定的体裁结构潜势,其体裁结构由三个必备语步和三个可选语步组成。抗疫语言整体生态较为和谐,其所产生的交际功能反作用于整个抗疫环境。在文化语境中,普通话、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和外语在公共场域中彼此交融,互为补充。多种模态交汇融合,展现出“严肃认真、积极抗疫、全力以赴保卫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的意识形态。在情景语境中,抗疫语言的话语范围在时间、地点与社会热点话题的选择上有其特殊性。抗疫语言的交际者包括抗疫信息发布者、抗疫事件主体以及作为抗疫信息接收者的广大群众,其话语方式特征明显,表现为篇幅短小、口语化表达、祈使句式的高频使用以及修辞手段的灵活运用。但与此同时,仍存在非生态的抗疫语言现象,主要包括不文明、不规范的抗疫信息和不真实、不可靠的疫情谣言两类。另一方面,本研究以在抗击疫情中有着突出表现的河南省为例,调查居民的抗疫语言能力、语言态度与语言需求。据调查显示,居民对抗疫语言的使用情况较为关注,青年对抗疫语言的关注度要大大高于中老年。居民在整体上具备基本的语码应用能力,部分居民尚不具备语码转换能力。半数以上居民具备疫情谣言的基本识别能力,但仍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存在识别困难的情况。其中,含有绝对化词语的谣言类型最容易被误判作真,其次是常识无特征类,再次是无明确信息来源类和信息指向不明确类。此外,居民对方言融入抗疫语言的现象,持两极分化的态度,而对网络流行语的融入则较为支持。绝大多数居民肯定规范、文明使用语言在疫情信息传播中的重要性,并对不规范、不文明的抗疫语言表示反感。居民文化程度、月收入水平、语码应用能力、信息解码能力以及面对不规范、不文明的疫情信息时的行为等对居民的抗疫语言情感倾向会产生影响。居民对于抗疫语言的生态状况较为满意,但仍有部分需求尚未得到满足,包括语言技能需求、文明规范需求和辨谣辟谣需求三大方面。通过综合分析抗疫语言在公共语言空间的使用,以及作为受众的居民的语言能力、语言态度与语言需求,本研究最终着眼于语言规划,将抗疫语言资源类型划分为主体与派生两大类别,并将其资源配置方式根据配置主体的不同,分为官方主导式与民间主导式两种类型。研究表明,抗疫语言资源配置具有多模态、动员性和依附性三大属性特征。抗疫语言资源的自身价值(包括隐性的语言规范价值和结构借鉴价值,以及显性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战略价值)和抗疫语言规划主体身份的差异成为推动抗疫语言规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素。在语言规划理论的指导下,本研究从本体规划、地位规划和服务规划角度提出如下七点建议:关注语言文明与语言真实,建立专门机构规范化管理相关术语;在确保普通话、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和外语重要语言地位的同时,加快建立手语、盲文等特殊语言规范机制,提高手语、盲文在实际应用中的普及度与实用率;加大专业科普力度,提供防疫科普教育服务;扩大多语码覆盖面,提供抗疫语言技能培训服务;培养专业人才,完善抗疫语言翻译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专门语言应急管理机构,完善应急体制机制建设;提升数字资源建设意识,建设并完善突发公共事件语料库。
张引[2](2021)在《语篇体裁观照下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以英国议会制辩论赛语篇体裁分析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从语篇与体裁关系的角度,以系统功能语言学派语篇体裁理论为指导,讨论了社会文化语境、语步结构、语域特征在具体辩论语篇中的表征,论述了语篇体裁分析对于英国议会制辩论赛的重要性,从而论证了语篇体裁观对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BP制辩论赛语篇体裁分析表明:BP制辩论赛话语有其特定的纲要式结构,语步结构须按规定的次序展开,话语中的必要成分构成了BP制辩论赛语篇理性与思辨的魅力特征,可选成分则为程序式的辩论赛增加了色彩和创意。
宋金戈[3](2021)在《功能语境视阈下杜甫《蜀相》英译文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Halliday系统功能语境理论为基础,从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及文化语境三个维度,对杜甫《蜀相》的两个英译文——许渊冲译文和路易·艾黎译文进行及物性过程、语域变体及语篇体裁对比分析,旨在探究两个译文语言表达形式的特点。研究发现,两个译文同原文在及物性过程、语域变体及语篇体裁的配置上均存在差异。同时,基于两个译文的语言使用特点,本文进一步在语篇衔接、意义解读和体裁选择三个层面探讨诗词的英译策略,以期为杜甫《蜀相》及诗词翻译实践提供参考。
付慧敏[4](2020)在《现代汉语新闻评论语篇的结构研究》文中认为语篇结构研究是语篇研究的重要内容。但长期以来,汉语语篇的结构研究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开进行的。前者主要关注实现某类语篇交际意图的纲要式结构及其直接构成成分,后者则集中在对词汇和句法结构的篇章功能分析。这种结构研究范畴的分裂状态既不利于认清语篇的本质,也不利于明晰语篇的建构机制。同时,语篇作为意义的系统,不仅体现为部件及其组合的一元结构,也体现为由功能驱动的多元结构体系。本研究以功能为纲,从层次和关系两个方面入手,结合人际、衔接等语篇资源,详细考察了新闻评论语篇的语类结构、关系结构和信息结构。语类结构关注语类的构成要素、结构潜势和及物性过程的语言实现;关系结构注重修辞语义关系的类型、分布、跨层级的递归与差异;信息结构侧重语篇信息的流动与推进。在对上述各个结构的分析中,力求宏观和微观相连通、相衔接,重点探讨了语篇各个层级之间的体现关系。全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创新。本研究采取以下三个思路:(1)从功能的视角研究结构,分析与语篇功能相对应的结构系统;(2)“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双向分析语篇结构;(3)语篇结构分析与语篇语义分析相结合。第二章综述国内外语篇结构研究的主要理论和方法,发现语篇结构研究仍存在以下局限:首先,对语篇结构的内容和范畴界定不明确;其次,语篇结构研究的模式还不够完善;再次,不同语类的结构研究发展不够均衡。从功能的角度对新闻评论这一语类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弥补以往研究维度单一、语篇结构整体观照匮乏的不足。鉴于此,本研究拟从经验功能、逻辑语义功能和语篇功能三个层面,分析新闻评论语篇的多维结构。第三章考察了新闻评论语篇语类结构的构成、功能及语言实现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新闻评论语篇具有交际语境驱动的结构潜势,可以表示为总括^[(背景)°新闻事件]^[(事件总评)^评论]^(结语)。其中,总括、事件和评论为语类必有要素,结语为可选要素。语类结构反映了评论语篇受语境和交际意图促动形成的类型性特征,而小句及物性结构的分布特征则为语类结构提供了词汇语法层面的理据。本研究结果显示,及物性过程类型在标题和正文都呈现出相似的分布趋势,即动作过程>关系过程>心理过程>交流过程。评论语篇动作过程出现频率略高于关系过程的事实说明新闻评论并不是居于原型范畴核心的论说体,而是以依托事实并试图建构虚拟事实为主要论说方式的特殊的论说体。因而在体裁划分时,应该与其他论说语体的子类予以区分。第四章以小句为起点,逐层分析了小句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修辞语义关系。结果显示,小句和句间的关系结构种类最为丰富,表现为五大类24种语义关系类型。随着语篇结构层次的扩展,某些语篇语义关系向上一级递归,也有一些语义关系不再出现。在出现递归的语义关系类型中,一些使用频率逐渐减弱,而另一些则表现得更为突出,并体现出明显的语类特征。此外,从语义关系跨层级的相似和相异中也可以看出,篇章修辞关系的建构是分层级实现的,体现出基于语用的选择倾向。微观层面是语义关系建构的基础层级,语义关系类型丰富,但可能受到句法语义结构的制约。在宏观层面这种句法制约逐渐减弱,但语境因素的影响逐渐增强,语义关系的选择表现出更明显的交际语境依赖性。这也是导致某些主要修辞语义关系在语篇较高结构层级出现分布突变的主要原因。第五章通过分析小句层面的主位功能类型及分布,句子层面的主位推进模式,段落、阶段和步骤层面的超主位、超新信息、宏观主位和宏观新信息,探讨了语篇从微观到宏观的信息流动和推进。具体来说,新闻评论语篇的信息结构总体表现出信息流动标记性强,信息推进环环相扣,层次分明的类型性特征。在小句层面,复项主位出现频率较高,其中由环境成分充当的标记性话题主位和由连接成分充当的语篇主位表现突出,反映出评论语篇明示信息走向的作者责任型写作风格。在句子层面,延续型和派生型主位推进模式占主导,说明评论语篇信息发展线性和发散性并行。而在段落、阶段和步骤层面,由小句信息累积而成的超主位和超新信息与语篇段落重合,由超主位和超新信息累积的宏观主位和宏观新信息与语类的步骤吻合,进一步说明评论语篇信息发展不仅具有明显的层级性,而且表现出与语篇自然结构层级的一致性。第六章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结论,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和后续研究的努力本研究从语言的功能出发,结合语篇语义来考察新闻评论语篇不同功能结构的类型、层次及其语言实现问题,在理论和应用上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在理论上,本研究提出了“功能驱动的语篇多元结构分析框架”,并在每个分析维度上探讨了语篇不同层级的结构分布特征及其跨层级的结构发展情况。研究结果不仅更深入地解释了语篇结构的建构机制,也从更多维的视角重新审视了语篇的功能,明晰了不同功能类型之间的关系。语篇的结构不是平面的,而是受多重功能制约的立体构型;语篇的结构不是离散的,而是宏观与微观结构互联,分层级推进的建构过程。通过对新闻评论语篇功能结构的分析,本研究为新闻评论语体判定提供了语言学的依据。在应用上,本研究为以语类为基础的阅读和写作教学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有利于语言学习者提升语篇类型意识,更好地把握语篇层级关系,提高语篇解读和生成的能力。
赵传琦[5](2019)在《基于批评性体裁分析的上市公司年报翻译研究 ——以中美主板市场同时上市的中国企业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上市公司的年报囊括了公司对自身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走向的全面解读,旨在吸引更多投资者的目光,并为其投资提供决策支持。从中国经济增长的长远潜势来看,中国正逐渐成为全球企业投资和成长的理想之地,这就决定了企业的年报有着更为广泛的阅读群体。因此,对年报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借鉴国外企业年报披露的经验来提高我国上市公司年报翻译的质量,吸引并留住更多投资者成为值得企业管理层认真思考的问题。而批评性体裁分析(Critical Genre Analysis,CGA),是一种以体裁分析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话语分析法,旨在解释特定话语群体是如何构建其专业话语,以达到共同的交际目的。基于以上考虑,本文旨在探索如下三个问题。其一,上市公司的中美年报话语在体裁资源的利用上存在着怎么样的差异;其二,为什么要用批评性体裁分析指导年报翻译;其三,如何运用批评性体裁性分析对我国上市公司年报翻译提供指导。为了达成本文的研究目标,本文以Bhatia(2017)专业话语四维分析框架为基础,对同在中美主板市场上市的四大中国企业的中美年报进行分析,探究如何通过改适转换的方法对上市公司的年报进行翻译,以更好地切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和认知惯例。最后,笔者将根据本文提出的批评性体裁分析理论视角下的年报翻译模型对未提供译文的上市公司年报进行翻译实践,以期推动我国上市公司的年报翻译。通过研究笔者有如下发现:首先,受独特的国情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上市公司的中美年报话语存在着差异,具体表现为语篇、专业体裁、专业实践、专业文化以及社会文化五个维度的体裁资源利用的不同。其次,批评性体裁分析理论重视某一特定行业的专业实践,并将语篇内外资源纳入统一考量,是一种多维度、多视角的研究方法,能为上市公司年报翻译提供细节化的指导。最后,上市公司的年报翻译并不是简单的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而是一种在企业信息披露行业实践中的跨文化沟通行为,译者可以通过改适转换的方法减少因国内外的实践差异带来的信息误差,以更好地满足目标读者的需求。
贡如云[6](2017)在《语篇学视域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1年前后,我国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了语用学转向。但是,已有的语用理论和语用实践虽有成效,却并非尽如人意。功能语言学谱系中有两大独立的分支:语用学与语篇学,两者存在重要关联,从语篇学的视角审察阅读教学,或能为现实的语用转向找到新的突破口。因此我们试图引入这样一门新学科——语篇学,藉此丰赡语文课程的基础学科知识,并为我国语文阅读教学的深度改革与创新提供可行路径。语篇学理论体系包罗宏富,语篇图式、语篇分类和语篇分析等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它们能为阅读教学的语用转型提供新的知识基础。研究语文阅读教学,首先得研究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研究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必先探讨语文课程的性质。研究认为,语文课程性质不是个伪命题,但工具性、人文性、统一说和言语性等都不构成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语文课程的性质可抽象为话语经验。话语经验说的内涵为:语文课程是通过学生主体的话语实践,并与外在教学环境进行持续的互动,进而获得话语经验的一门课程。话语经验说内在地规定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话语实践。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是书面话语——语篇,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可抽象为语篇解码。语篇解码说内含三个呈层进关系的命题.:语文阅读教学的媒介——语篇;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语篇之码(简称语码);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语篇解码。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我们长期陷入了形式内容(文道)之争。作为功能语言学的分支学科,语篇学警示我们,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造应确立功能本位的教学目的观,它应从形式内容的“一分为二”固有思维模式中超脱出来,以“一分为三”“以三返一”的哲学思维构建一个语言功能框架:概念功能(表达了什么)、成篇功能(怎样表达的)、人际功能(表达的意图是什么)。关注语言的三大功能其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我国语文阅读教材主要为具有综合功能的文选教材,但文选教材已经难以满足当今学生的实际阅读需要,其科学性也备受质疑。我国语文阅读教材应由文选范式向语篇范式转型,我们可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粗略地勾勒出一套语篇分类体系。我国传统的文本解读主要有两种范式,一是文艺学范式,二是文章学范式,两大范式的共同局限在于,未能摆脱结构主义思维方式的束缚,文本往往被视为静态的客体。文本解读应建立语篇学范式,话语分析和语篇分析将丰富文本解读的方法。本研究基于巴赫金的话语理论建构了巴赫金话语分析框架,引进了韩礼德的功能语篇分析框架、悉尼学派体裁分析框架和语篇策略加工模型,并尝试建构了新功能语篇分析框架。语用背景下的阅读教学在方法上也应有所突破,语篇学将为阅读教学方法的重构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基于巴赫金的话语分析框架建构了对话教学法,引入了功能语篇教学法、体裁教学法与BDA策略教学法,并尝试建构了新功能语篇教学模型。我国现行语文教材文本选择主要依赖编者的专业经验,课文的定序往往存在较大的主观性。我们应努力提高教材文本选择的科学性,积极探索语篇复杂度的评量方法,本研究初拟了一个汉语语篇复杂度评量模型。在通往语用之途中,我们尚需思考以下三个应然性问题:第一,语篇学与其他基础学科应各擅其长又相互为用。第二,汉英语篇阅读教学研究应走向“阴阳之动”。第三,我国高师中文师范专业可增设“语篇分析”课程。
邵艳红[7](2017)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小学英语交际教学重建》文中研究表明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经历了多次改革,其中以1980年代倡导的交际教学法影响最为广泛。交际教学法以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哲学等理论为理论基础。我国对交际教学的研究,开始以介绍、引进国外交际教学法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为主,以后逐渐成为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取向及方式。相关研究包括交际教学的教学原则问题,教学模式问题以及实践效果问题。但至今尚未有系统研究交际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成果。在我国以往中小学英语交际教学研究中,曾先后涌现过“交际教学”、“任务型教学”和“以任务型教学模式为主的多种教学模式并存”的教学理念。对于这些教学理念的变化,不少中小学英语教师产生了误解,认为“交际教学”过时了。其实,这是交际教学的重写,其内涵不断拓展。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交际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同时,增加学生英语思维的品质和文化品格的领悟,从深度和广度去拓展交际教学的内涵,从而真正实现交际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促使学生成为完整人格人的目标。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交际教学最主要的语言学理论基础。语境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主要理论之一。语境自下而上可以分为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上下文语境是通过分析语篇衔接和语意连贯而形成的语篇分析理论。这种理论的引入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情景语境是通过语域理论来分析语篇,语域理论中的语场、语旨和语式三大变量是研究语篇与语境的媒介。语域理论的引入,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良好途径;文化语境主要通过语篇体裁分析进行,它具体包括语篇体裁结构潜势和纲要式结构的分析。这种分析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又有效促进学生文化品格的提升。可见,语境的多层次性可以全方位地、有效促进语言教学。各章的内容和主要观点:第一章引论部分介绍选题的缘起、意义及价值,梳理交际教学的理论基础,明确相关概念。提出本文研究内容、研究框架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分析当前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重建中小学交际教学的必要性。第三章提出重建中小学英语交际教学的总体框架及设想:交际教学可以通过语篇衔接和语意连贯的分析策略来理解上下文语境;通过涵盖语场、语式、语旨三大变量的语域理论分析来理解情景语境;通过语篇体裁分析来理解文化语境,从而实现交际教学中学生能力与素养提升的多层次性。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具体探讨交际教学的重建的途径与措施。分别从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角度对交际教学的教材内容以及教学内容运用进行分析:第四章从上下文语境的角度,探讨语篇衔接理论以及语义连贯理论在现行课标和教材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对策研究;第五章依据情景语境理论中的语域理论概念,分别从语场、语旨和语式角度对课堂教学以及教学评价环节进行分析,并提供对应、有效的教学策略;第六章从文化语境的角度探讨语篇体裁结构潜势在语篇分析中的作用与应用。第七章分别从交际教学的概念重建、内容重建和多层次语境构建以及意义构建来解决以往交际教学模式化、教学过程形式化以及教学语境单一化的问题。利用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理论及在初中英语教学案例,解析三个层次的语境在当前英语课堂中的实践应用。为中小学英语教学提供良好教学范本,达到重建中小学英语交际教学目的。同时,构建交际教学理论新框架与交际原则,探讨今后英语教学改革的构想与策略。第八章结语,回顾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特点与不足。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为系统功能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小学英语交际教学重建研究。不足之处在于只重视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而在实践中再度提炼理论的能力稍嫌不足,有待今后继续研究。
郑瑶菲[8](2013)在《基于语域理论的医药学术英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域理论是专门用于英语ESP和学术英语EAP教学的重要指导理论。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停留在讨论语域对教学指导的微观层面上。从情景语境配置方面梳理"医药学术英语"的语域体系、语篇体裁结构和语言特征,以期在语言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相应课程的教材开发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并对我国ESP/EAP教学改革带来一定启示。
李先锋[9](2011)在《全球语境下的实用文章研究与教学应用》文中提出目前,我国语文新课程存在着“学用不对称”现象,课堂文章知识教学与社会所需严重脱节。对此,笔者立足全球跨学科的语篇研究,以实用文章为切入点,对全球实用文章研究和教学应用热点和难点进行了多维多角的梳理、探讨和初步的理论建构,以期为我国中小学相关研究与教学应用提供较为宽广的国际前沿视野和理论拓展思路。在全球语境下,语篇,也被称作话语、文本、语篇、篇章、文章等,指的是是语言在各种情境下的使用,包括文学作品和实用文章,并具有多维层面。它既可以被看作是书面文字团——文本;也可以被看作是某种体裁的实例;也可以被看作是职业或社会行为;更可以被看作是社会符号资源。目前,由于整个社科与人文研究领域的“话语转向”(也叫做语篇转向),大量的语篇研究成果快速进入到了教学应用领域,并对世界中小学母语教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跨学科的研究背景中,语篇内部研究又逐渐发生实用文章转向。在这种转向中,实用文章的体裁研究成为当今国际语言科学界与教学应用研究领域炙手可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体裁本质、层面、属性等跨学科的文献探讨,可以知道,体裁早已超越文学样式的概念,成为人类有效交际的重要符号资源;并且具有复杂性、社会性、动态性、规约性等多维属性。具体地说,体裁是人类符号化的活动框架。在结构上,它由三个层面构成:①宏观体裁层面,这个层面由交际功能成分组成;②语篇体裁层面,传统语篇体裁期望在这个层面操作;③语篇表层的话语模式层面。因此,体裁是语篇内外的多层级的复杂系统;它既可以是显性的语言样式,也可以是一种隐性的认知图式;更可以是高度程式化的人类符号活动类型,即社会行为框架。对体裁本质、层面、属性等前沿知识的教学应用,可以使人们在进行实用文章教学时,觉察到体裁各个层面、各个角度的属性差异,立足宏观交际目的,正确处理记叙、议论、描写等语篇表层的话语模式,慎重对待“文体淡化”等教学问题。同时,也可以加深人们对体裁多维多角的认识,自觉把人们的话语活动和社会实践联系起来,以更宽广的视角来分析作为语篇的体裁、作为认知图式的体裁、作为职业行为或者社会行为框架的体裁。这样,就为沟通课堂实用文章体裁教学与现实生活,提供了理论工具,从而也为培养学生有效交际和认知能力提供了知识保障。理论的繁荣,促进了相关教学法的风靡。为矫正传统母语教学过于浪漫的人文主义观,在澳大利亚、北美、欧洲、亚洲等地形成了众多实用文章体裁研究学派。其中,北美以米勒为代表的新修辞学派偏重于实用文章的社会属性研究。他们关注体裁作为社会行为的属性,强调大学实用写作课程应联系现实社会情境,进行有现实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和学习。在研究上,它为未来国际实用文章体裁研究的社会文化批判开了先声。在澳大利亚,以马丁等为首的悉尼学派主要关注中小学实用文章体裁的语言学研究。他们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武器,强调实用文章体裁的批判性文本分析,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批判性媒介素养教育模式。这为我国包括中小学生在内的国民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了富有启示意义的课程开发与教学实施模式。在美国,以斯威尔斯为代表的“ESP”(意为特殊用途英语或者专业英语)偏重于实用文章语言和社会属性的研究。该派主要集中于研究生、博士生等高级阶段学术论文等的分析和研究。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套紧密联系现实世界的体裁观念和分析框架,促进他们有效使用特定的体裁实现自己的学科、职业等交际目的。基于国际实用文章体裁研究与教学应用经验,本文把语言、社会、文化等世界图式知识整合起来,初步提出了一个汉语实用文章的体裁分析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既有体裁的外部交际功能,又有语篇类型和语篇体裁概念的区分以及体裁知识图式和社会行为交际的世界图式知识概念。此模式的教学应用价值在于:有助于教师在进行实用文章教学时,既注重文体的语言特征,又注重语言外的社会文化特征,即意识到作为职业行为或者社会行为框架的体裁特征,慎重对待复合体裁,避免“为文章而文章”的教学误区,从而为学习者以后的工作、学习打好实用文章读写基础。基于国际学术界,尤其是PISA、PIRLS、NAEP等大型国际基础教育评估研究项目的研究,本文对实用文章的体裁分类、电子阅读、读写素养评价、媒介素养教育等热、难点范畴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各种体裁分类法尽管存在着体裁交叉现象,但分类全面立体,较为接近现实世界中的体裁实际,并对日益出现的电子文本和多模态文本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因此,本文借鉴这些分类思想,按照交际目的、媒介、使用环境、格式、文本类型等多元分类标准,对汉语实用文章体裁分类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框架建构。在这个框架中,既有侧重于具体句群层面区分的文本类型,又有侧重于抽象的交际目的区分。从而使文本体裁的归类与定性变得具有很强的教学操作性,同时也为缩短课堂教学与现实的距离提供了文本选择的理论框架。最后,针对信息社会的媒介现实,借鉴国际中小学生读写素养评价、媒介素养教育等国际前沿经验,对实用文章读写素养,包括BBS、新闻等电子阅读素养的交际功能、认知、情感态度等多维层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把握与探讨;同时也对国际媒介素养教育特点进行了多元探讨,从而也为我国实用文章的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了最新国际经验和教学创新思路。
龚长华[10](2011)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篇体裁研究》文中提出语篇体裁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以Halliday&Hasan的语境理论、语域模型和Martin等人的语篇体裁理论为主线,梳理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篇体裁研究的发展过程和不同视角。
二、语境配置与语篇体裁之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语境配置与语篇体裁之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新冠疫情防控期间语言生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新冠疫情防控中的语言使用 |
第一节 文化语境中的语言使用 |
一、意义潜势 |
二、体裁结构潜势 |
第二节 情景语境中的语言使用 |
一、话语范围 |
二、话语基调 |
三、话语方式 |
第三节 非生态的语言现象分析 |
一、不规范、不文明的疫情信息 |
二、不真实、不可靠的疫情谣言 |
第二章 居民抗疫语言生态状况调查 |
第一节 语言能力 |
一、公共语码应用能力 |
二、抗疫信息解码能力 |
三、疫情谣言识别能力 |
第二节 语言态度 |
一、对不同语码的态度 |
二、对语言文明的态度 |
三、对疫情谣言的态度 |
第三节 语言需求 |
一、语言技能需求 |
二、文明规范需求 |
三、辨谣辟谣需求 |
第三章 语言规划视角下的抗疫语言 |
第一节 抗疫语言资源配置 |
一、抗疫语言资源类型 |
二、抗疫语言资源配置的方式 |
三、抗疫语言资源配置的特点 |
第二节 抗疫语言规划的驱动要素 |
一、内部驱动:抗疫语言资源的自身价值 |
二、外部驱动:抗疫语言规划主体身份差异 |
第三节 抗疫语言规划的实施路径 |
一、抗疫语言本体规划 |
二、抗疫语言地位规划 |
三、抗疫语言服务规划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语篇体裁观照下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以英国议会制辩论赛语篇体裁分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BP制辩论赛简述 |
二、语篇体裁理论简介 |
(一) Halliday & Hasan的语篇体裁研究 |
(二) Martin的语类观 |
三、BP制辩论赛宏观语篇体裁分析 |
(一) 社会文化语境 |
(二)语篇体裁结构 |
(三)语域特征 |
1.语场 |
2.语旨 |
3.语式 |
四、BP制辩论赛各辩手角色语篇体裁分析 |
五、结语 |
(3)功能语境视阈下杜甫《蜀相》英译文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功能语境理论简述 |
二、功能语境视阈下杜甫《蜀相》英译文对比分析 |
(一)上下文语境和及物性过程 |
(二)情景语境和语域变体 |
(三)文化语境和语篇体裁 |
三、诗词英译的策略探讨 |
(一)上下文语境和语篇衔接 |
(二)情景语境和意义解读 |
(三)文化语境和语篇体裁 |
四、结语 |
(4)现代汉语新闻评论语篇的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思路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 |
第2章 语篇结构研究的理论与视角 |
2.1 国外语篇结构研究的发展及其主要理论 |
2.1.1 冯·戴伊克的宏观结构理论 |
2.1.2 修辞结构理论 |
2.1.3 语篇模式 |
2.1.4 语类理论 |
2.2 汉语语篇结构研究的主要视角 |
2.2.1 文章学的语篇结构研究 |
2.2.2 结构语法的篇章结构研究 |
2.2.3 现代篇章语言学的结构研究 |
2.3 新闻语篇结构研究 |
2.3.1 国外新闻语篇结构研究 |
2.3.2 国内新闻语篇结构研究 |
2.4 语篇结构研究存在的问题 |
2.5 小结 |
第3章 新闻评论语篇的语类结构 |
3.1 新闻评论语篇的语境因素 |
3.2 新闻评论语篇的结构要素 |
3.2.1 总括 |
3.2.2 事件 |
3.2.3 评论 |
3.2.4 结语 |
3.3 新闻评论语篇的语类结构潜势 |
3.4 新闻评论语类结构的及物性分析 |
3.4.1 及物性系统的定义与分类 |
3.4.2 标题的及物性分析 |
3.4.3 正文的及物性分析 |
3.4.4 及物性过程与新闻评论语篇的建构 |
3.5 小结 |
第4章 新闻评论语篇的关系结构 |
4.1 修辞语义关系的分类 |
4.2 新闻评论语篇的微观关系 |
4.2.1 并加关系框架 |
4.2.2 解析关系框架 |
4.2.3 因果关系框架 |
4.2.4 论证关系框架 |
4.2.5 补充关系框架 |
4.3 新闻评论语篇的宏观关系 |
4.3.1 联合关系 |
4.3.2 评价关系 |
4.3.3 背景关系 |
4.3.4 总结关系 |
4.3.5 证明关系 |
4.4 修辞语义关系对评论语篇的建构:从微观到宏观 |
4.4.1 三个层级修辞语义关系分布 |
4.4.2 两个节点修辞语义关系分布 |
4.5 小结 |
第5章 新闻评论语篇的信息结构 |
5.1 新闻评论语篇微观的信息结构 |
5.1.1 小句主位的功能类型 |
5.1.2 小句的信息建构 |
5.2 新闻评论语篇中观的信息结构 |
5.2.1 句子的信息结构 |
5.2.2 段落的信息结构 |
5.3 新闻评论语篇宏观的信息结构 |
5.4 小结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6.1 研究结论 |
6.1.1 语类结构 |
6.1.2 关系结构 |
6.1.3 信息结构 |
6.2 研究启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基于批评性体裁分析的上市公司年报翻译研究 ——以中美主板市场同时上市的中国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选题依据 |
1.3 研究目标 |
1.4 语料搜集与研究方法 |
1.5 论文结构 |
1.6 小结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引言 |
2.2 相关理论和研究 |
2.2.1 年报和印象管理行为 |
2.2.2 年报可读性文献综述 |
2.2.3 年报翻译研究文献综述 |
2.2.4 小结 |
2.3 批评性体裁分析文献综述 |
2.4 体裁分析、批评性体裁分析与商务翻译研究 |
2.5 对前人研究的总结 |
2.6 小结 |
第三章 分析框架 |
3.1 引言 |
3.2 体裁分析与批评性体裁分析 |
3.2.1 体裁分析 |
3.2.2 批评性体裁分析 |
3.2.3 理论基础:批评性体裁分析四维模型 |
3.3 本文框架:基于批评性体裁分析的上市公司年报翻译模型 |
3.4 小结 |
第四章 批评性体裁分析理论视角下上市公司年报翻译质量评析 |
4.1 引言 |
4.2 语篇维度 |
4.3 专业体裁维度 |
4.4 专业实践维度 |
4.5 专业文化维度 |
4.6 社会文化维度 |
4.7 小结 |
第五章 翻译实践:推动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向世界 |
5.1 引言 |
5.2 批评性体裁分析理论指导下的试译 |
5.2.1 公司简介翻译 |
5.2.2 董事长致辞翻译 |
5.2.3 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翻译 |
5.3 小结 |
第六章 结语 |
6.1 引言 |
6.2 主要结论 |
6.3 研究启示 |
6.4 不足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6)语篇学视域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文献综述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五、研究意义、创新点与局限 |
第一章 语篇学相关理论概述 |
第一节 语篇图式理论 |
一、图式理论 |
二、语篇图式理论 |
第二节 语篇分类理论 |
一、西方的语篇分类理论 |
二、我国的语篇分类理论 |
第三节 语篇分析理论 |
一、欧洲的语篇分析理论 |
二、美国的语篇分析理论 |
三、澳大利亚的语篇分析理论 |
四、我国的语篇分析理论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语篇解码说 |
第一节 语文课程性质之重思 |
一、语文课程性质不是个伪命题 |
二、语文课程性质新论:话语经验说 |
第二节 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 |
一、语文阅读教学是语篇教学 |
二、语文阅读教学是语码教学 |
三、语文阅读教学是语篇解码教学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语篇学视野下阅读教学目的观重构 |
第一节 我国阅读教学目的观历时性考察 |
一、表述框架的三种范型 |
二、阅读教学目的的基本要素 |
第二节 国外当下阅读教学目的观考察 |
一、部分其他国家阅读教学目的观述略 |
二、上述国家阅读教学目的观评述 |
第三节 充实阅读教学的目的:语篇学之维 |
一、分析语篇的语言功能 |
二、提升学生的语篇阅读素养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语篇学视野下阅读教材范式的重构 |
第一节 国外阅读教材语篇范式的确立 |
第二节 我国阅读教材语篇范式的建构 |
一、短文类语篇与整本书语篇 |
二、文学类语篇与信息类语篇 |
三、连续性语篇与非连续性语篇 |
四、纸质类语篇与电子类语篇 |
五、文字类语篇与图文类语篇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语篇学视野下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创生 |
第一节 参照语篇阅读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 |
一、语篇知识教学内容的选择 |
二、语篇能力教学内容的选择 |
第二节 根据学生语篇阅读经验创生教学内容 |
一、根据学生的选点生成阅读教学内容 |
二、根据学生的问题生成阅读教学内容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语篇学视野下文本解读方法的重构 |
第一节 基于巴赫金话语理论的话语分析法 |
一、基于巴赫金话语理论的话语分析框架 |
二、话语分析框架的运用 |
第二节 韩礼德的功能语篇分析法 |
一、韩礼德的功能语篇分析框架 |
二、功能语篇分析框架的运用 |
第三节 悉尼学派的体裁分析法 |
一、悉尼学派的体裁分析框架 |
二、悉尼学派体裁分析框架的运用 |
第四节 策略性语篇加工法 |
一、范戴克和金斯基的策略性语篇加工模型 |
二、策略性语篇加工模型的运用 |
第五节 本土化语篇解读框架的建构 |
一、语义层 |
二、语形层 |
三、交际层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语篇学视野下阅读教学方法的重构 |
第一节 基于巴赫金话语理论的对话教学法 |
一、关注文本的“表述”方式 |
二、注意引出学生自己的话语 |
三、注意与其他文本互文参照 |
第二节 功能语篇教学法 |
第三节 悉尼学派体裁教学法 |
一、体裁读写教学法 |
二、跨课程阅读教学法 |
第四节 BDA策略教学法 |
第五节 本土化语篇阅读教学模型的建构 |
一、语义教学 |
二、语形教学 |
三、交际教学 |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语篇阅读教学评价 |
第一节 语篇阅读课程目标体系的建构 |
一、为何要建构语篇阅读课程目标体系 |
二、语篇阅读课程目标体系的建构 |
第二节 基于目标的语篇阅读教学评价 |
一、课堂教学中的语篇阅读教学评价 |
二、阅读测试中的语篇阅读素养评价 |
第三节 阅读语料的语篇复杂度评价 |
一、国际上关于语篇复杂度的评价 |
二、加强本土化的语篇复杂度评价 |
本章小结 |
结语: 归正与超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7)系统功能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小学英语交际教学重建(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论 |
1.1 选题的缘起、意义及价值 |
1.1.1 选题的缘起 |
1.1.2 选题的意义 |
1.1.3 选题的价值 |
1.2 研究背景 |
1.2.1 研究交际教学的缘起 |
1.2.2 有关交际教学的争议 |
1.2.3 交际教学的理论及模式 |
1.3 研究综述 |
1.3.1 语境研究 |
1.3.2 语篇研究 |
1.4 相关概念诠释 |
1.4.1 语言 |
1.4.2 交际教学 |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框架 |
1.6 研究方法 |
2 中小学英语交际教学困境及改革 |
2.1 当前交际困境 |
2.1.1 概念的误解 |
2.1.2 方法的误用 |
2.2 成因分析 |
2.2.1 方式因素 |
2.2.2 其他因素 |
2.3 英语课程改革:基于标准的分析 |
2.3.1 课程标准的交际导向 |
2.3.2 课程标准改革的导向分析 |
3 交际教学的语言学回归 |
3.1 系统功能语言学 |
3.1.1 系统观 |
3.1.2 功能观 |
3.2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交际教学 |
3.2.1 系统观对交际语境的影响 |
3.2.2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交际教学 |
3.3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语境语篇 |
3.3.1 概念由来 |
3.3.2 相互关系 |
3.3.3 语境语篇观下的交际教学 |
4 上下文语境下的语篇分析与语言能力培养 |
4.1 上下文语境 |
4.2 教学中的语篇要求 |
4.2.1 课程标准中的语篇 |
4.2.2 教材中的语篇 |
4.3 语篇分析与语言能力 |
4.3.1 主位结构 |
4.3.2 信息结构 |
4.3.3 衔接理论 |
4.3.4 语篇测试 |
5 情景语境下的语域理论应用与思维能力培养 |
5.1 情景语境 |
5.2 语域理论 |
5.2.1 概念分析 |
5.2.2 教学改革中的理论需求分析 |
5.2.3 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
5.3 语域理论实践与改革路径 |
5.3.1 教学设计应用 |
5.3.2 基于课例研究的语域分析 |
5.3.3 教学评价改革 |
6 文化语境下的语篇体裁分析与文化意识培养 |
6.1 文化语境 |
6.2 语篇体裁 |
6.2.1 语篇体裁结构潜势 |
6.2.2 纲要式结构 |
6.3 实践探索 |
6.3.1 语篇体裁分析 |
6.3.2 语篇体裁分析应用 |
6.3.3 语篇比重分析 |
6.4 语篇教学重建 |
6.4.1 阅读教学中的语篇体裁分析 |
6.4.2 写作教学中的语篇教学 |
7 重建交际:语境与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 |
7.1 交际教学概念重建 |
7.1.1 交际语言的社会属性回归 |
7.1.2 交际语言的功能属性回归 |
7.2 交际教学内容重建 |
7.3 交际教学多层次语境建构 |
7.3.1 传统交际教学:聚焦语言知识的落实 |
7.3.2 自下而上语境建构的交际教学 |
7.3.3 自上而下语境构建的交际教学 |
7.4 基于意义推进的交际教学构建 |
7.5 交际教学使用原则 |
7.5.1 社会性原则 |
7.5.2 有效性原则 |
7.5.3 得体性原则 |
7.5.4 跨文化交际原则 |
7.6 交际教学中的语境特征 |
7.6.1 语境的运动性 |
7.6.2 语境的层级性 |
7.6.3 语境的对应性 |
7.6.4 语境的开放性 |
8 结语 |
参考文献 |
(8)基于语域理论的医药学术英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医药学术英语 |
二、语域理论指导下的医药学术英语分析 |
(一) 理论背景 |
(二) 医药学术英语语境分析 |
(三) 医药学术英语语域体系 |
(四) 医药学术英语语篇体裁结构和语言特征 |
(9)全球语境下的实用文章研究与教学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
四、研究思路 |
五、研究方法 |
六、研究重点与难点及创新点 |
第一章 全球语篇研究 |
一、语篇研究的历史梳理 |
二、21世纪:话语研究的体裁转向 |
三、多维的话语分析研究路径 |
四、语篇研究学派 |
五、探讨 |
六、小结 |
第二章 全球语篇体裁研究 |
一、体裁研究的热点范畴 |
二、实用文章的批判性体裁分析 |
三、小结与评价 |
第三章 实用文章的体裁流派研究 |
一、新修辞学派 |
二、以斯威尔斯等为代表"ESP学派" |
三、以马丁等为代表的"悉尼学派" |
四、我国实用文章体裁分析与教学模式建构 |
第四章 全球语篇体裁分类研究 |
一、语篇体裁分类:超越语篇走向功能和认知 |
二、国际中小学母语课程中的实用文章体裁系统 |
三、偏重实用文章比重的国外母语课程标准 |
四、我国语文课程中的体裁分类 |
五、小结与评价 |
第五章 国际评价项目中的体裁分类研究 |
一、NAEP:体裁分类系统 |
二、PIRLS:实用文章和文学文体的二分系统 |
三、PISA:实用文章分类系统 |
四、评价和探讨 |
第六章 实用文章阅读素养评价 |
一、阅读素养的概念演进 |
二、实用文章阅读素养的价值 |
三、实用文章阅读素养的三个范畴与评价 |
四、小结与评价 |
第七章 实用文章写作素养评价 |
一、实用文章写作的三种目的 |
二、实用文章写作评价 |
三、小结和评价 |
第八章 实用文章的媒介素养教育 |
一、信息社会下语文课程面临的新挑战 |
二、国际中小学实用文章媒介素养教育经验 |
三、评价与借鉴 |
结语 |
一、研究结论 |
二、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
四、语境配置与语篇体裁之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冠疫情防控期间语言生态研究[D]. 刘逸凡. 扬州大学, 2021(01)
- [2]语篇体裁观照下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以英国议会制辩论赛语篇体裁分析为例[J]. 张引.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2)
- [3]功能语境视阈下杜甫《蜀相》英译文对比研究[J]. 宋金戈.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1(01)
- [4]现代汉语新闻评论语篇的结构研究[D]. 付慧敏. 吉林大学, 2020(08)
- [5]基于批评性体裁分析的上市公司年报翻译研究 ——以中美主板市场同时上市的中国企业为例[D]. 赵传琦.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2)
- [6]语篇学视域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 贡如云. 南京师范大学, 2017(12)
- [7]系统功能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小学英语交际教学重建[D]. 邵艳红. 浙江大学, 2017(09)
- [8]基于语域理论的医药学术英语研究[J]. 郑瑶菲.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7)
- [9]全球语境下的实用文章研究与教学应用[D]. 李先锋. 西南大学, 2011(06)
- [10]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篇体裁研究[J]. 龚长华.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