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国家形象建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态纪录片,国家形象,建构
国家形象建构论文文献综述
杨雪[1](2019)在《浅论我国生态纪录片对于国家形象的建构——以2008—2018年间作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生态纪录片既是国家生态环境发展理念的呈现,也是建构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本文对2008—2018年十年间中国生态纪录片进行系统梳理,从主题、内容和运营等层面分析此间生态纪录片的具体策略,探讨其在建构国家形象方面的独特作用,通过研究,总结生态纪录片的发展规律,以期推动中国生态纪录片的创新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电视》期刊2019年11期)
郭致杰[2](2019)在《电影叙事与国家形象的建构研究——基于新中国成立70年来电影发展变迁史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具有描摹文化生态现象与凝聚意识形态表征的双重功能,这就决定了电影叙事与国家形象的建构存在密不可分的重要关联。本文在分析电影叙事与国家形象建构关系的基础上,梳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电影叙事与国家形象建构的变迁,概括出四个阶段的不同特征,同时总结出电影叙事与国家形象建构变迁带来的启示与问题,并尝试提出优化电影叙事与国家形象建构的路径。(本文来源于《新闻知识》期刊2019年11期)
徐明华,江可凡[3](2019)在《“自我映射”与形象建构:外交格局调整下民众对国家形象认知的心理形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知即人们对某种实体所持有的认识与知觉,而外界对自身的评价往往是自我认知的重要途径之一,心理学将其称为"自我映射"或"镜像原理"。本文从认知心理学视角出发,利用自我映射的观点来研究人们的心理认知过程,探讨在"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外交格局调整的背景下中国民众的"中国观"及影响其形成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相较于2017年,2018年中国民众对自身国家形象的评价明显提高;国家层面的倡议调整、提出与建构,显着影响着中国民众的自我心理映射。此外,为进一步剖析影响"中国观"形成的复杂心理层次,研究对问卷中的14个相关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从而得到了国际心理距离、国际信息距离、国际社会距离以及国际格局距离四个核心影响因数,并在此基础上借助深度心理学理论,尝试性地构建了自我形象认知透视模型。(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陈平[4](2019)在《基于符号学的体育文化研究——评《体育符号:体育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现代哲学流派符号学代表人物恩斯特·卡西尔指出,人类的文明世界实质是符号世界。符号学研究是一种实用而典型的深层结构方法研究,它顺应了传播理论研究的未来趋势。基于符号学研究的深入,《体育符号:体育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一书将体育传播研究中导入符号学研究,紧贴当代社会实践来实现体育文化研究的深化,这种学术转向追随了新的学术研究趋势。该(本文来源于《林产工业》期刊2019年11期)
高栩[5](2019)在《对外传播构想:论品牌战略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的建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发展及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正成为一个崛起的世界性大国,"品牌强国"成为国家间博弈、话语权争夺的最为重要的战略措施之一。文章通过分析企业品牌与国家形象之间的关系,提出重塑中国的海外形象需要从战略高度关注、打造"中国制造"高端品牌群的策略建议,以期为国家实施品牌传播战略的顶层设计与实践提供智力支持与参考借鉴。(本文来源于《传播与版权》期刊2019年10期)
李伟,宫欢欢[6](2019)在《“心智模型”与“国家形象”:基于电影症候阅读的意识形态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电影的症候式阅读症候阅读这一提法,较早的系统论述是张一兵的着作《问题式、症候阅读与意识形态》。本书是国内第一本以文本学的解读方式研究哲学家阿尔都塞思想的学术专着。力求在阅读中穿透有形文字,读出空白读出失语,即"症候阅读不仅要把握作品说什么,更要挖掘它没说什么,要考察文艺‘在场中的不在场’、文艺的‘空白’‘遗漏’,从而寻找出深藏于最深处的现实意(本文来源于《电影评介》期刊2019年12期)
赵瑞旭[7](2019)在《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国产电影中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以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成为重要议题。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以拯救地球为背景塑造了一个倡导集体主义、具有"愚公精神"、重视家庭和亲情的国家形象,对利用电影建构国家形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面对当前存在的传播困境,要增强文化自信,加快经济发展,强调和平发展理念,有针对性地进行传播,为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做出努力。(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9年10期)
沈悦,孙宝国[8](2019)在《媒介治理视域下“一带一路”的国家形象认同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媒介治理作为全球治理的分支是近年媒介研究的热点。"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建构整体全球化的图景,为国家形象塑造新话语空间。国家形象的政治认同、价值认同、规制认同、文化认同是"一带一路"深入探索,实现沿线国家间跨文化有效传播的媒介前提。建构丝路"真对话"空间、加强丝路合作的多维合力以及"花园城市"理论引入"一带一路"媒介治理是实现中国方案建构的可能路径。(本文来源于《出版发行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陈金龙[9](2019)在《新中国70年国家形象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形象是特定国家的历史与现状、国家行为与活动在国际社会和国内民众心目中形成的印象和评价。建构良好的国家形象,对于提升国家地位、促进国家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注重(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报》期刊2019-09-24)
黄盈佳,程卓婷,范博文,徐桂权[10](2019)在《中美经贸摩擦背景下华为与国家形象的媒介建构——以《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事件背景自2018年3月美国颁布对华加征关税产品清单以来,中美经贸摩擦持续发展。经历多次谈判未果后,2018年12月1日,在中美达成"不升级贸易对抗共识"的当天,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与之前美国对华为经济层面的限制不同,该事件被加入了更多政治属性的元素,同时,这一事件具有较强的传播力,使得中美贸易(本文来源于《对外传播》期刊2019年09期)
国家形象建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电影具有描摹文化生态现象与凝聚意识形态表征的双重功能,这就决定了电影叙事与国家形象的建构存在密不可分的重要关联。本文在分析电影叙事与国家形象建构关系的基础上,梳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电影叙事与国家形象建构的变迁,概括出四个阶段的不同特征,同时总结出电影叙事与国家形象建构变迁带来的启示与问题,并尝试提出优化电影叙事与国家形象建构的路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国家形象建构论文参考文献
[1].杨雪.浅论我国生态纪录片对于国家形象的建构——以2008—2018年间作品为例[J].中国电视.2019
[2].郭致杰.电影叙事与国家形象的建构研究——基于新中国成立70年来电影发展变迁史的思考[J].新闻知识.2019
[3].徐明华,江可凡.“自我映射”与形象建构:外交格局调整下民众对国家形象认知的心理形成机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陈平.基于符号学的体育文化研究——评《体育符号:体育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J].林产工业.2019
[5].高栩.对外传播构想:论品牌战略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的建构关系[J].传播与版权.2019
[6].李伟,宫欢欢.“心智模型”与“国家形象”:基于电影症候阅读的意识形态建构[J].电影评介.2019
[7].赵瑞旭.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国产电影中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以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为例[J].视听.2019
[8].沈悦,孙宝国.媒介治理视域下“一带一路”的国家形象认同建构[J].出版发行研究.2019
[9].陈金龙.新中国70年国家形象的建构[N].贵州民族报.2019
[10].黄盈佳,程卓婷,范博文,徐桂权.中美经贸摩擦背景下华为与国家形象的媒介建构——以《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为例[J].对外传播.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