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认同论文-冯立君

理解认同论文-冯立君

导读:本文包含了理解认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族群认同,《唐代中国的族群认同》,族群身份,唐代前期

理解认同论文文献综述

冯立君[1](2019)在《如何理解唐朝语境中的族群身份——班茂燊着《唐代中国的族群认同》中译本书后》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关于民族,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定义说"它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这一共同体内部成员之间不可能全都互相认识,然而"相互联结的意象却活在每一位成员的心中"~([1])。他追寻近现代历史,主张民族之所以成为民族的核心要素是因为主观认同。这固然和学界特别是中国学界传统上的民族定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中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体"(本文来源于《唐史论丛》期刊2019年02期)

赵红梅[2](2019)在《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和健全人格——从戴加平老师的课看基于家国情怀立意的教学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就目前我国历史课程改革深化期而言,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修订问世,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即刻便吸引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这其中关于"家国情怀"的文本表述则如下所示:它"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家国情怀是(本文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期刊2019年06期)

宋歌[3](2019)在《理解科学学习过程中的话语认同——基于课堂论证的互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论证是科学社区重要的话语实践形式,将论证引入课堂需要学生使用符合学科规范的话语体系,形成对科学话语的认同感。本研究基于社会文化和社会语言学理论,以上海市某初级中学六年级学生科学课堂的论证活动为背景,探究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建立科学话语认同感,促进学生平等、有效地参与科学论证。课堂视频互动分析结果表明教师创设了一个具有全纳性的对话空间,并最大程度地利用混杂性,帮助学生从正确答案的被动接受者变成竞争性观点的积极提出者和评估者。(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论坛》期刊2019年03期)

谭怡,史冬柏[4](2019)在《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解与认同》一文中研究指出编者的话今年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以下简称“文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重大问题作出有力澄清和深刻阐释。为帮助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领会文章的精神实质,围绕部分重要观点和论断(本文来源于《辽宁日报》期刊2019-04-16)

魏爽,苏琪琪[5](2019)在《社会认同:理解农民工随迁子女人际交往特点的解释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迁子女在校人际交往影响着其对自我的认同、对城市生活的适应及融入发展。以北京市的农民工随迁子女为研究对象,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和参与观察的方法了解随迁子女人际交往现状并归纳其交往特点,借以社会认同理论的社会分类、社会认同、社会比较等核心概念作为解释框架分析随迁子女人际交往特点,从随迁子女、家庭、学校与教师、宏观力量等四个主体力量提出弱化社会分类的群体界限、强化正面认同评价、缩小社会比较差异性等叁大方面对策,期望促进随迁子女人际交往问题的改善。(本文来源于《北京青年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李慧琳[6](2019)在《理解、认同与传承:发掘红色文化时代价值的叁个环节》一文中研究指出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蕴含的理想信念、奋斗牺牲、创新开路、不畏强敌、万众一心等精神特质,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理想、价值追求和献身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传承优良革命传统的红色基因,也是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素材,更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天然载体。从文化传承传播的基本规律来看,客观理解科学内涵是把握红色文化时代价值的逻辑前提,深入认同精神内核为红色文化价值发掘提供理论支撑,创新发展传播方式是发掘红色文化时代价值的重要途径。(本文来源于《思想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杨曦帆[7](2019)在《传统的建构与理解——岷江上游地区的音乐民俗与文化认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南高山高原区域在文化上存在着自身的特殊性。岷江上游在地理环境上属于西南地区,也是费孝通先生提出"藏彝走廊"的重要区域,是历史民族文化走廊,系汉、藏、羌文化的连接地区。特殊的高原环境和多民族的存在使得该区域文化具有多样性特点,不同的族群、信仰、变迁、传统交织着互动与认同的内在心理结构,形成(本文来源于《音乐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孙萍[8](2018)在《知识劳工、身份认同与传播实践:理解中国IT程序员》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知识劳工"的理论框架,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视角探究了在中国小型互联网公司就业的IT程序员的身份认同与传播实践。通过对个人式回忆的话语分析,本文揭示出他们四个层面的自我身份认同与建构,包括:基于技术经验和专业主义的认同;以自我提升为目的,对高度流动与内在风险趋于中立化的阐释;使用"码农"一词来体现工作的高压与遭受圆形监狱式的监控;以及使用"屌丝"一词来进行自我表达和集体抗议。IT程序员基于自身工作经验的边缘话语与中国在经济发展、技术创新方面的主流话语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也是全球化背景下个人主义凸显的明证。本文的研究进一步确认,"知识劳工"的概念不尽然与专业技能、传播、创新、知识等话语相连,而是对数字经济时代下劳动者的生存困境和凝聚力等问题的再阐释。(本文来源于《全球传媒学刊》期刊2018年04期)

司建[9](2018)在《伽达默尔视域中的国家认同“理解”》一文中研究指出因研究旨趣的差异,国家认同的理解方式呈现出诸如人类学、心理学、民族学等多种视角的研究景观,但其中仍不乏“历史”“语言”“实践”等相同的分析要素,这与伽达默尔的诠释学机理恰有耦合之处。将伽达默尔的诠释学作为一种理论工具来诠释国家认同,有益于在探索国家认同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8-11-13)

彭斌[10](2018)在《理解国家认同——关于国家认同的构成要素、困境与实现机制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社会,国家认同不仅需要社会成员认同自我的公民身份,认同国家的领土、历史与文化价值观念,而且需要认同政治制度与社会结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具有多重群体认同,既可能由于文化与社会结构因素的影响而使各种群体认同优先于国家认同,也可能在消费主义与全球化的作用下弱化、消解甚至颠覆既有的国家认同。任何加强与巩固国家认同的机制都不是无条件的,而是受制于既有的社会现实境况。只有合理强化国家能力,逐步消除贫困,矫正社会不公正状况,强化公民教育,保障宪法权威,推进国家治理的法治化与民主化,才能不断加强和巩固国家认同。(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8年07期)

理解认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就目前我国历史课程改革深化期而言,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修订问世,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即刻便吸引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这其中关于"家国情怀"的文本表述则如下所示:它"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家国情怀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理解认同论文参考文献

[1].冯立君.如何理解唐朝语境中的族群身份——班茂燊着《唐代中国的族群认同》中译本书后[J].唐史论丛.2019

[2].赵红梅.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和健全人格——从戴加平老师的课看基于家国情怀立意的教学设计[J].中学历史教学.2019

[3].宋歌.理解科学学习过程中的话语认同——基于课堂论证的互动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9

[4].谭怡,史冬柏.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解与认同[N].辽宁日报.2019

[5].魏爽,苏琪琪.社会认同:理解农民工随迁子女人际交往特点的解释框架[J].北京青年研究.2019

[6].李慧琳.理解、认同与传承:发掘红色文化时代价值的叁个环节[J].思想教育研究.2019

[7].杨曦帆.传统的建构与理解——岷江上游地区的音乐民俗与文化认同研究[J].音乐研究.2019

[8].孙萍.知识劳工、身份认同与传播实践:理解中国IT程序员[J].全球传媒学刊.2018

[9].司建.伽达默尔视域中的国家认同“理解”[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

[10].彭斌.理解国家认同——关于国家认同的构成要素、困境与实现机制的思考[J].社会科学战线.2018

标签:;  ;  ;  ;  

理解认同论文-冯立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