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州市职工子弟学校田金华
让学生学会阅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我们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广大教师一项重要使命。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本人根据教学的点滴感悟,总结出以下几点仅供参考: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理想的表现是使他们能创造性的学习,而兴趣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发展创新能力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智力因素”中起杠杆调节作用的一个关键环节。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的智力兴趣越浓厚,越多样化,学习就越为学生所珍重。”在阅读方面,我们要尽可能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阅读的窗口,以开启他们的阅读闸门,培养阅读兴趣。我们还可以利用图片,图表,多媒体,甚至影视片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所设主题进行深入思考与讨论。
二、培养学生“咬文嚼字”的习惯,提高学生猜词悟意的能力
学习前,学生阅读的现状是习惯于囫囵吞枣,不会猜词悟意,严重地影响了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为了从小培养学生猜词悟意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狠抓学生“咬文嚼字”的训练。当然,这与人们通常听说的“咬文嚼字”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教师应重视训练学生抓关键词句、重点词句,做到既抓得快、抓得准,又评得对,评得深。孩子们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多少都会有生难词语之类的障碍,这就要求他们猜词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要通过上下文即语境推测生词的含义。在具备了初步猜词能力之后,需要着重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不能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阅读中,首先要迅速通览全文,把握文章的主旨;其次,要把握段落主旨句;再次,要求学生阅读题目,根据题目内容确定题目所在段落及其段落主旨,完成题目选择与解答。最后,再次通览全文,查漏补缺,订正必要答案。在教学中,我们就应该事先理清文章脉络,针对短文内容设计题目,让学生有目的性的进行阅读,进而把握文章中心思想。
三、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阅读过程也就是理解的过程。其实际上是读者和作者之间在思想认知和感情认知上不同程度的沟通与交流,我们需要着重关注学生从字里行间发掘领悟作者真正意图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文章及作者背景知识的介绍,多给学生提供这方面的资料,并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自主找到答案。同时,也可根据不同题材,组织课堂讨论与辩论,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总之,只要教师在思想上重视,在教学策略上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安排,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根据学生的共性和个性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定会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