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矫治论文-周秀芳

功能性矫治论文-周秀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功能性矫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功能性构音障碍,言语矫治,康复机构

功能性矫治论文文献综述

周秀芳[1](2019)在《一对一机构康复结合家庭康复对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言语矫治的疗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一对一机构康复结合家庭康复对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言语矫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儿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0)和研究组(n=20)。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一对一机构康复,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家庭康复,统计两组治疗后好转率;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整体构音清晰度及口部运动功能评分的差异。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好转率分别为95.00%、60.00%,研究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整体构音清晰度及口部功能运动评分显着升高,且研究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对一机构康复结合家庭康复可有效缓解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整体构音清晰度,且疗效优于使用单一的一对一机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13期)

刘小芹[2](2019)在《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言语异常及矫治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的言语异常情况及其矫治效果。方法用"随机数字分配"的方法将本院2017年2月20日至2018年1月20日收治的120例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单一矫治的方法,观察组在单一矫治的基础采用综合性矫治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语言矫治效果和功能性构音障碍程度。结果对照组的语言矫治有效率为80%,远低于观察组的95%,对照组的功能性构音障碍程度远比观察组的严重,P<0.05。结论综合性矫治结合单一矫治的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的言语异常。(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36期)

王越,古力巴哈·买买提力,孙瑞,左森,阿迪拉·帕热哈提[3](2019)在《功能性矫治对骨性Ⅱ类青少年上气道的影响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下颌后缩为主的骨性Ⅱ类错牙合常常会造成上气道的结构性狭窄,正畸医生往往利用生长发育潜力和功能性矫治对其进行改善。本文将从骨性Ⅱ类、功能性矫治、生长发育与上气道及周围软硬组织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以期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伴有上气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诊治带来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期刊2019年03期)

胡宁宁,杨学财,张艳[4](2018)在《胶东半岛地区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语音特点分析及语音矫治》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总结分析胶东半岛地区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语音特点,探索其病因,为临床功能性构音障碍语音治疗提供简单有效方法。研究方法:通过临床上功能性构音障碍30例学龄前儿童进行语言评估、构音器官检查、听力检查、儿童语言发育检查等。总结分析其语音特点并制定个体化训练方案。研究结果:30例患者中构音器官、听力及儿童语言发育状况检查均无统计学差异,90%的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语音问题出现在g、k?d、t置换。主要错误音在舌尖前音、舌尖后音、舌根音。通过6-8个周语音训练,95%儿童能接近甚至达到正常水平。研究结论:胶东半岛地区功能性构音障碍特点较为明显。有效的语音治疗可以显着改善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的语音问题。(本文来源于《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10-19)

朱慧敏,何冬梅,杨秩,宋欣羽[5](2018)在《关节盘锚固术联合正畸功能性矫治器治疗青少年双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伴骨性Ⅱ类错畸形临床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关节盘锚固术联合正畸功能性矫治器治疗青少年双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伴骨性Ⅱ类错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收治的青少年双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伴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14例(28侧关节),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期间的颞下颌关节MRI和头颅侧位片,对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期间的髁突高度及相关头影指标进行测量,比较手术前后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RI测量显示:术后随访髁突高度比术前平均增加(1.74±0.98)mm(P<0.001)。28侧髁突均有新骨形成,主要位于髁突的顶端和前后缘(占84.61%)。头影指标测量显示:由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上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SNA角)、软组织鼻根点到经额点且垂直于前颅底平面直线的垂直距离(Sn-G)、Y轴角(Y-Axis)、上中切牙-前颅底平面角(U1-SN)、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L1-MP)及上下中切牙角(U1-L1)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由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SNB角)比术前增加(1.83±1.56)°(P<0.001),下颌颏前点(Gn)术后前移(2.18±3.13)mm(P=0.028),前牙覆盖(overjet)比术前平均缩小(3.55±1.86)mm(P<0.001)。结论关节盘锚固联合术后正畸功能性矫治器治疗青少年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伴骨性Ⅱ类错畸形,可以促进其髁突生长,减轻牙颌面畸形的程度。(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马志贵,谢千阳,沈宇清,杨驰,张善勇[6](2018)在《功能性矫治器治疗青少年可复性盘移位的临床及MRI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功能性矫治器治疗青少年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 TMJ)可复性盘移位(diskdisplacement with reduction, DDwR)伴下颌后缩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09月—2016年09月期间磁共振诊断为DDwR的青少年患者,采用功能性矫治器治疗。分别于戴矫治器前、功能矫形治疗结束及结束至少3月进行临床及TMJ MRI分析。临床评价包括关节疼痛、弹响、下颌运动度。依据MRI评价标准,治疗后达正常盘-髁关系,明显的(本文来源于《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期刊2018-08-03)

于彦君,杨陆一,曹阳,朱宪春,徐春子[7](2018)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功能性矫治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0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Twin-Block矫治器行早期矫治,采用Ricketts头影测量分析法测量主要标志点和参考平面。结果: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患者下颌体长度(Xi-Pm)增加2.50 mm(P<0.05),SNB角增加2.58°(P<0.05),ANB角平均减少2.71°(P<0.01);磨牙关系距平均减小2.81mm(P<0.01),前牙覆盖平均减小3.68mm(P<0.01),下中切牙垂距(L1-OP)减小1.89mm(P<0.01),下中切牙突度距(distance of L1-APog)增加1.84mm(P<0.01),上中切牙倾斜角(U1-APog)减小7.35°(P<0.01);下唇突度(Ls-TVL)增加1.85 mm(P<0.05),颏沟深度(Sm-TVL)增加2.12 mm(P<0.05),颏突度(Pos-TVL)增加2.89mm(P<0.05)。结论:应用Twin-Block矫治器矫治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能有效促进其下颌骨生长发育,内收上前牙,改善上前牙唇倾度,改善侧貌。(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李青青,孙爱军,张娟娟,何鑫燕,肖永涛[8](2018)在《22例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言语矫治的疗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言语矫治方法,验证其疗效。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了解22例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喂养及口部运动等情况,评价其语音清晰度;采用一对一机构康复结合家庭康复的模式进行言语矫治,矫治后再次评价其语音清晰度。结果患儿语音清晰度由矫治前的62.4%提高到了矫治后的92.9%,平均提高了30.5%,矫治前后的差异具有极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本研究制订的针对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的言语矫治方法能明显改善其言语清晰度。(本文来源于《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陈慧霞,何展飞,秦燕军,李媛[9](2018)在《替牙期伴功能性旋转前牙反牙合矫治方法的回顾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回顾性评价替牙期伴有下颌功能性旋转前牙反牙合常用矫治方法的有效性及效率。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9月在常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诊疗的患者47名:替牙期、牙性或功能性前牙反牙合伴下颌功能性旋转、上牙弓轻度拥挤、非拔牙矫治、可后退至切对切、无系统性疾病史、无明显上下颌骨异常、无口颌面肌功能异常、无口腔不良习惯、知情同意。由同一名高年资医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活动/固定或功能矫治器进行治疗:活动组1采用带双曲舌簧的牙合垫式矫治器配合前方牵引,活动组2仅采用带双曲舌簧的牙合垫式矫治器,固定组采用2*4矫治技术配合下颌牙合垫去除咬合干扰,功能组采用FRIII配合肌功能训练,记录治疗成功率、矫治周期、复诊次数、矫治费用等,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除了自行终止治疗者,所有前牙反牙合均得到了纠正。活动组2复诊间隔时间短,矫治周期也最短(P<0.01);而复诊次数各组间无差别(P>0.05);矫治费用活动组2低于活动组1和固定组(P<0.05)。固定组在纠正反牙合的过程中排齐并关闭前牙散在间隙,患者及家长对治疗结果更加满意,这是活动及功能矫治无法比拟的;而固定矫治过程中对口腔卫生要求更高,牙面常发生脱钙,且矫治结束后需制作仅包裹四颗上切牙的压膜保持器,这又是固定矫治不利的一面。结论:伴有下颌功能性旋转的替牙期前牙反牙合在患者良好的配合下通过一个较短时间的矫治均可以得到纠正。(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马丽雨,孙吉庆,叶之慧[10](2018)在《功能性矫治器联合治疗前牙反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生长发育的持续进行,前牙反患者的临床表现会越来越严重,从而增加矫治的难度。不论是功能性的前牙反,还是牙性的前牙反,如果不能得到早期的治疗,大多数都会发展为骨性的前牙反。本文将针对功能性矫治器联合治疗前牙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功能性矫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的言语异常情况及其矫治效果。方法用"随机数字分配"的方法将本院2017年2月20日至2018年1月20日收治的120例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单一矫治的方法,观察组在单一矫治的基础采用综合性矫治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语言矫治效果和功能性构音障碍程度。结果对照组的语言矫治有效率为80%,远低于观察组的95%,对照组的功能性构音障碍程度远比观察组的严重,P<0.05。结论综合性矫治结合单一矫治的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的言语异常。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功能性矫治论文参考文献

[1].周秀芳.一对一机构康复结合家庭康复对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言语矫治的疗效研究[J].心理月刊.2019

[2].刘小芹.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言语异常及矫治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3].王越,古力巴哈·买买提力,孙瑞,左森,阿迪拉·帕热哈提.功能性矫治对骨性Ⅱ类青少年上气道的影响研究进展[J].口腔医学.2019

[4].胡宁宁,杨学财,张艳.胶东半岛地区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语音特点分析及语音矫治[C].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5].朱慧敏,何冬梅,杨秩,宋欣羽.关节盘锚固术联合正畸功能性矫治器治疗青少年双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伴骨性Ⅱ类错畸形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8

[6].马志贵,谢千阳,沈宇清,杨驰,张善勇.功能性矫治器治疗青少年可复性盘移位的临床及MRI评价[C].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18

[7].于彦君,杨陆一,曹阳,朱宪春,徐春子.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功能性矫治的疗效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

[8].李青青,孙爱军,张娟娟,何鑫燕,肖永涛.22例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言语矫治的疗效研究[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8

[9].陈慧霞,何展飞,秦燕军,李媛.替牙期伴功能性旋转前牙反牙合矫治方法的回顾性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18

[10].马丽雨,孙吉庆,叶之慧.功能性矫治器联合治疗前牙反的研究进展[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

标签:;  ;  ;  

功能性矫治论文-周秀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