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立体选择性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蒎烯,DF3C,催化加氢,离子液体
立体选择性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胡顺友[1](2019)在《离子液体改性镍基催化剂及其催化α-蒎烯立体选择性加氢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蒎烯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萜类化合物之一,主要来源于松属植物分泌的松脂经蒸馏而得到松节油。其中蒎烯加氢反应的产物有顺式蒎烷和反式蒎烷两种,顺式蒎烷具有非常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可以合成多种中间体比如芳樟醇、二氧月桂烯醇、香茅醇以及玫瑰醚。过渡金属镍常应用于催化加氢反应,包括雷尼镍、纳米镍、负载型镍基催化剂、非晶态镍基催化剂以及其他元素掺杂的镍基催化剂等。虽然催化剂的活性很高但是对顺式蒎烷的选择性并不如贵金属铑催化剂。离子液体又称为室温离子液体,在催化反应中可以作为反应溶剂、催化剂以及活性组分的修饰剂。将离子液体均匀涂覆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形成单分子层的离子液体薄膜(SCILL),由于单分子层离子液体薄膜只有几个纳米厚度,其对催化反应造成的传质传热影响可以忽略,节约了离子液体的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本研究使用了废弃的重油流态化催化裂化(DF3C)触媒作为催化剂的载体。DF3C由于在使用过程中表面积累了大量的有机物以及重金属成分比如镍、钒、铁等而导致催化剂失活,DF3C一般通过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但是这种处理方式严重污染了地下水,危害人类的健康,是一种环境不友好的方式,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如下:以N-甲基咪唑、1-氯丙醇以及四氟硼酸钠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加热的方式经过两步合成法制备N-(2-羟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并采用1HNMR以及FT-IR进行表征分析。采用等体积浸渍法以及程序升温还原技术制备DF3C负载镍催化剂(Ni/DF3C)。将制备的镍基催化剂与不同离子液体含量的丙酮溶液进行湿法浸渍制备不同离子液体负载量的催化剂(IL-Ni/DF3C)。通过氮气吸附脱附测试、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等分析技术对催化剂进行形貌结构的表征分析。氮气吸脱附测试表明经过焙烧后的DF3C的比表面积增加,说明未处理的DF3C催化剂表面有大量的积炭存在;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DF3C是由A1203、ZSM-5以及Y分子筛构成,离子液体的涂覆对镍的晶型结构并没有很大的影响。使用FT-IR检测离子液体分子的结构组成;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表明经过离子液体修饰后的镍基催化剂会有一定的化学位移,说明离子液体与催化剂的活性位存在一定的化学作用力。将IL-Ni/DF3C应用于蒎烯催化加氢反应中,考察了不同离子液体涂覆量对催化剂加氢反应活性以及选择性的影响,经过离子液体修饰后的催化剂对顺式蒎烷的选择性有较大的提高,在110℃、H2压力5.5MPa、135min后α-蒎烯的转化率可以达到00(?)左右,顺式蒎烷的选择性为08(?)。探究了温度以及氢气压强对反应速率以及转化率的影响,升高温度以及氢气压强对反应速率以及转化率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对顺式蒎烷的选择性影响并不是很大。对催化剂的使用寿命进行了测试,无离子液体修饰的镍基催化剂在重复使用4次之后催化剂的活性有着很明显的减弱,离子液体改性后的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在重复使用13次之后都能保证较高的催化活性,说明离子液体能够提高催化剂的选择性同时还能够起到对活性金属镍的保护作用。重复使用13次催化剂的活性以及选择性有所减弱主要由离子液体在多次循环使用过程中存在离子液体的流失造成的。为进一步研究SCILL型催化剂,使用活性炭为催化剂载体,采用湿法浸渍以及程序升温还原技术制备了活性炭负载的镍基催化剂(Ni/C),通过等体积浸渍的方式将催化剂与不同离子液体含量的丙酮溶液进行浸渍,制备了不同离子液体负载量的催化剂,采用TEM、XRD、XPS以及BET等分析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将不同离子液体负载量的Ni/C催化剂用于α-蒎烯催化加氢反应,考察了温度、氢气压强以及离子液体负载量对催化剂活性以及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以DF3C为载体的催化剂效果一致。对催化剂的稳定性进行了测试,催化剂重复使用11次,催化剂的活性以及选择性均未有明显的降低。(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罗运成[2](2019)在《钯催化立体选择性的烯丙基胺碳氢键活化/烷基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过渡金属催化的导向碳氢键烷基化反应已经成为了一种广受欢迎的、高效的碳碳键构建方法。尽管sp2杂化的芳香化合物碳氢键的烷基化和sp3杂化的烷烃碳氢键的烷基化反应已经被广泛的报道,但是sp2杂化的烯烃化合物碳氢键的烷基化反应还是具有相当的挑战性,这很大程度上源于烯烃不饱和π键的高反应活性往往会导致许多其他的副反应。对于取代烯烃的立体选择性合成,一种极具潜力的方法是通过在烯烃分子中介入导向基团,协助实现烯烃碳氢键活化烷基化反应。这种方法能够立体选择性合成各种具有应用价值的多取代烯烃。尽管在这个领域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文献已经报道的烷基化反应仅仅局限于使用具有高活性的烯烃作为原料,如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2-乙烯基吡啶类化合物,α,β-不饱和亚胺类化合物,烯胺衍生物和烯醇衍生物等。与之相对应的非活泼烯烃的碳氢键活化官能化反应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我们报道了钯催化烯丙基胺立体专一性的与一级或二级碘代烷烃的碳氢键活化烷基化反应。用异喹啉-1-甲酰胺(IQA)基团作为导向基时,该反应可以以中等到优秀的收率得到cis-构型的多取代烯烃。机理研究表明,烯烃碳氢键活化是反应的决速步。(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01)
张伟[3](2019)在《可见光催化烯烃的双官能团化反应及布朗斯特酸催化炔烃立体选择性的氢化磺酰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烯烃与炔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不仅是许多化学品的起始物料,更是有机合成中极为重要的C2链接子。烯烃与炔烃能发生亲电加成、亲核加成、氧化、还原、卤代、聚合等反应,通过这一系列反应以不饱和的碳碳键为桥梁,可以将各种官能团有效的连接起来,以快速简便的方式增加分子复杂性。通过绿色可持续的方法在碳碳不饱和键上引入含硫官能团受到化学家的广泛关注,因为C-S基本结构单元广泛的存在于许多药物和天然产物中。本论文采用绿色环保的可见光催化方法实现了苯乙烯类化合物的C-O、C-S双官能团化反应,采用温和高效的布朗斯特酸催化方法实现了缺电子炔烃的磺化官能团化反应,提供了两种简单高效的方法用于C-S键的快速构建。在本论文的第二章,我们主要研究了在可见光照射下以有机染料玫瑰红作为光敏剂,α-甲基苯乙烯与硫氰酸铵作为底物来合成β-硫氰醇的反应。通过对光敏剂种类、光敏剂的量、溶剂、光源、添加物、气体氛围和硫氰酸盐种类的筛选,确定了最优的反应条件。然后对底物范围进行了探究,得到了21个β-硫氰醇化合物,最高收率可达76%。通过一系列的控制实验,我们推定该反应涉及自由基过程,当使用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作为自由基抑制剂时,分离得到的BHT俘获物证实了过氧自由基是该反应的关键中间体。运用这种催化方法C-S键和C-O键可以在一锅反应中高效构建,并且该羟化过程不需要额外的还原剂,这对于需要使用外加还原剂将过氧化物中间体还原成相应醇的同类型反应是一大提升。在这个温和、绿色的光催化方案中氧气不仅作为良好的终端氧化剂,并且作为绿色的氧源,通过光催化实现氧气的活化,为含氧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环境友好的合成策略。在本论文的第叁章,我们主要研究了在布朗斯特酸的存在下分别以亚磺酸钠和亚磺酸作为磺酰源,通过氢化磺酰化反应实现反式与顺式β-磺酰化的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制备。通过对溶剂、酸、碱、缓冲溶剂的种类与pH值的筛选,分别确定了反式选择与顺式选择的最优反应条件。然后对底物范围反应进行了探究,得到了27个反式选择的产物和21个顺式选择的产物,这一系列反应都具有优异的产率和杰出的立体选择性。通过一系列的控制实验、构型转化实验、动力学级数实验,我们为该反应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通过羟基丙二烯中间体得到热力学稳定的反式异构体,或通过协同的叁组分亲电加成机理提供顺异构体。这个氢化磺酰化反应能放大到克级规模,并且反应的产率和选择性都几乎不受影响。此外,我们还探索了该方法的潜在应用以及顺、反异构体性质的差异。(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18)
刘彦华[4](2019)在《廉价金属镍、铜、钴催化的碳氢键区域及立体选择性官能团化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C-H键普遍存在于有机分子当中,然而由于C-H的活性差(键能高,酸度低),实现C-H的高度区域选择性以及立体选择性的活化/官能团化一直以来都是合成领域中的一大难题。近年来,基于导向策略的过渡金属催化的碳氢键官能团化反应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方法,然而过去十几年这一领域的发展主要依赖4d和Sd周期的Pd,Rh,Ir等贵金属催化剂,这类过渡金属地壳储量低,价格高,毒性更大,因此发展地壳储量丰富、价格低廉、毒性更小的3d过渡金属如Ni,Cu,Co等催化的区域选择性,尤其是立体选择性的C-H活化/官能团化就显得尤为必要。基于此,本论文围绕廉价金属催化的导向C-H区域选择性及立体选择性官能团化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镍(Ⅱ)催化,O_2氧化的C(sp2)-H键炔基化反应研究我们以2-吡啶基异丙胺(PIP)为导向基团发展了一种廉价金属Ni(Ⅱ)催化的惰性C(sp2)-H键的炔基化反应。这一反应以O_2为唯一氧化剂,实现了简单芳香酸衍生物中惰性C-H与末端炔烃的氧化偶联,副产物为H2O。该方法对各种苯甲酸类衍生物以及吡啶甲酸、噻吩甲酸等杂环芳香酸类衍生物均可兼容,是对传统Sonogashira偶联反应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同时因PIP导向基团易于脱除使得该方法在合成众多邻炔基芳香酸衍生物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2.铜(Ⅰ)催化分子内N-H/C-H与炔烃的环化反应:多环吲哚类结构模块化合成研究我们发展了一种廉价金属Cu(Ⅰ)催化的分子内芳香胺类衍生物氨基N-H键及氨基邻位C-H键与炔烃的氧化环化反应。运用该反可以快速、模块化合成一系列高度官能团化的(杂)多环吲哚类化合物,这类产物的结构可以通过对底物中芳香胺部分、链接基团部分以及炔烃部分的改变进行方便的设计。此外,通过对体系中所用氧化剂的改变可以方便地从同一底物出发可控的得到多种杂环结构。系统的控制实验表明,该反应可能经由酰胺自由基引发的自由基串联环化历程发生。3.Cp*Co(Ⅲ)/MPAA催化的二茂铁硫代甲酰胺C-H键不对称氮基化反应我们以廉价金属Co(Ⅲ)为催化剂,以苯甲酰基保护的对羟基苯甘氨酸为手性羧酸(CCAs)配体,实现了 Cp*Co(Ⅲ)/MPAA催化的二茂铁硫代甲酰胺类底物的不对称胺基化反应。该反应条件温和,溶剂廉价,底物普适性广,官能团容忍性高,为合成手性2-胺基二茂铁衍生物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方法。通过重结晶操作我们能以中等的产率和大于99%的ee值得到光学纯的产物,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基础。4.Cp*Co(Ⅲ)/CAAs催化的吲哚C2位C-H键不对称烷基化反应研究我们以廉价金属Co(Ⅲ)为催化剂,以简单廉价的α-烯烃为烷基化试剂,以人工改造的大位阻氨基酸为手性羧酸(CCAs)配体,实现了 Cp*Co(Ⅲ)/CCAs催化的吲哚类底物C2位的不对称烷基化反应,该反应是对简单烯烃的不对称氢芳基化反应的重要发展。该反应手性诱导强,为合成含C2位叔碳手性中心的吲哚衍生物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研究发现,氨基酸配体的侧链位阻对该反应具有非常显着的影响,为以后手性羧酸的设计及其在不对称C-H键活化中的应用提高了借鉴。(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4-15)
林成栋[5](2019)在《环状磷腈碱催化芳基炔烃的立体选择性亲核加成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烯胺化合物自身具有特殊的药性,且作为关键结构单元存在于许多天然产物和药物中;作为中间体,被广泛地应用于手性胺的制备。乙烯基硫化物在有机合成化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广泛用作烯醇离子和酰基阴离子的合成等价物;乙烯基硫化物是合成氧杂环丁烷、螺环体系有价值的中间体;乙烯基硫化物也作为候选杀虫剂和杀菌剂受到关注。因此,能够成功高效地合成烯胺和乙烯基硫化合物对有机合成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重要性。有机碱催化剂催化加成反应是有机合成的重要进展之一。作为有机碱的一种,环状叁聚磷腈碱(CTPB)由于其超强的碱性而受到青睐,目前在高分子聚合方面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有机小分子的合成方面还未见报道。本论文构造了一种简便高效的无金属环状叁聚磷腈碱催化炔烃的anti-Markovnikov立体选择性氢胺化和氢硫化的方法,配料比为炔烃/亲核试剂=1.5,120oC,CTPB(10 mol%)做催化剂,DMSO(1 mL,c=0.5 M)作为溶剂反应24小时。合成了不同结构的烯胺和乙烯基硫化合物,产率极佳达到了99%,且选择性较好,拓展了炔烃和亲核底物的广泛底物范围,包括芳基和杂芳基炔烃,末端和内部炔烃,不同的N-杂环化合物,硫醇和苯硫酚。这种多功能、经济高效且环保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立体选择性和官能团耐受性,是有机催化炔烃氢胺化和氢硫化的一种新的方法。所有合成的新化合物的结构都已通过~1H NMR、~(13)C NMR、及HRMS进行表征。他们的构型都经~1H NMR测定。(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4-01)
张娟,王碧云,刘熠森,曹松[6](2019)在《镍催化的偕二氟芳基乙烯与有机锌交叉偶联反应立体选择性合成(Z)-单氟烯烃》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在Ni Cl2(dppp)催化和氯化锂促进下,室温下将偕二氟芳基乙烯与有机锌试剂进行交叉偶联反应,合成一系列(Z)-单氟烯烃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官能团兼容性较好、立体选择性出色等优点.(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9年01期)
王卫伟,赵宇,刘鑫磊,耿瑞,王明安[7](2019)在《通过(E)-7-甲基-2,6-辛二烯酸的立体选择性Mizoroki-Heck芳基化反应合成(E)-3-芳基-7-甲基-2,6-辛二烯酸(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对Pd(OAc)_2和P(o-MeC_6H_4)_3催化的(E)-7-甲基-2,6-辛二烯酸与碘代芳烃的立体选择性Mizoroki-Heck芳基化反应进行了优化,在减少催化剂的用量以及过量的叁乙胺同时作碱和溶剂的条件下,产物的收率得到了显着的改善.在回流温度下通过Mizoroki-Heck芳基化反应,以37%~68%的分离收率合成了20个(E)-3-芳基-7-甲基-2,6-辛二烯酸,它们的结构经过IR, ~1H NMR, ~(13)C NMR, HR-ESI-MS和X射线衍射的表征.(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9年04期)
张猛,汪慧娟,刘朝阳,李法宝[8](2018)在《环戊烷富勒烯的立体选择性合成:高氯酸镁促进下的[60]富勒烯与醛和叁乙胺的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环戊烷富勒烯~([1,2])是一类重要的富勒烯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因此被用作聚合物太阳能电池~([3a])和光敏生化探针的电子受体材料~([3b])。生成环戊烷富勒烯的方法有很多种。然而,这些已知的方法仍然有一些局限性,例如,起始原料二烯基环丙烷~([1b,c])和烯甲基环丙酮~([2a])都不容易获得,使其很难制备结构多样的环戊烷富勒烯。因此,继续开发合成环戊烷富勒烯的新反应仍然十分必要,特别是制备稀有的连接氨基的环戊烷富勒烯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2018第二十届全国波谱学学术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0-12)
刘伟[9](2018)在《催化型硫—迈克尔加成/环化串联反应研究:立体选择性地构建环状有机硫化物》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硫化合物在药物化学、材料化学、农业化学及化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作为有机硫化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环状有机硫化物(具有环状结构的有机硫化物)是很多药物和天然产物的核心结构,这类化合物往往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和优异的理化特性。同时,环状有机硫化物可以发生多种转化,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因此,研究这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硫-迈克尔加成反应(Sulfa-Michael Addition)是构建碳-硫键的经典方法,由其引发的串联环化反应不仅可以高效地制备环状有机硫化物,还可以构建产物分子中的手性中心,相应的不对称催化反应可以立体选择性地合成这类含有手性中心的环状有机硫化物。然而,这类反应通常需要化学计量的硫试剂参与,原子经济性较差,催化型硫-迈克尔加成/环化串联反应报道较少。本文发展了一个新颖的催化型硫-迈克尔加成/环化串联反应。该反应采用烯丙基取代的硫酯类化合物为底物,在催化量的引发剂作用下,通过sulfa-Michael-Aldol型串联环化反应构建了产物分子中的手性中心,立体选择性地合成了两类重要的氮杂环硫化物。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催化型硫-迈克尔加成/环化串联反应非对映选择性地合成了吡咯[2,1-a]异喹啉类化合物。通过改变引发剂(苯硫酚钠、四丁基氰化铵)实现了反应的非对映选择性调控,分别合成了顺式和反式环化产物,并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2.发展了一个配体调控的不对称硫-迈克尔加成/环化串联反应,在催化量的手性氨基醚类配体(1S,2S)-L6和苯硫酚锂作用下,合成了3,3-二取代喹啉-2,4-二酮类化合物,构建了产物3位的季碳中心,对映选择性最高可以达到97/3 e.r.,并提出了可能的手性诱导机理。(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刘颖[10](2018)在《有机催化条件下巴比妥酸对烯酮的高立体选择性的共轭加成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有机小分子催化反应受到当代化学家的高度重视。这类反应具有条件温和,易操作,环保等特点,因此被认为是在有机化学以及药物化学领域非常有前景的研究。巴比妥酸具有环状丙二酰亚胺结构,广泛存在于各种活性生物分子中。目前报道的巴比妥酸作为活性亚甲基化合物直接参与的共轭加成反应文献较少。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在有机小分子催化作用下巴比妥酸对烯酮的共轭加成反应。通过对反应中有机小分子催化剂的调控,实现了高选择性,尤其是高立体选择性的合成了一系列巴比妥酸衍生物。1.金鸡纳生物碱衍生的方酰胺催化巴比妥酸和烯酮的对映选择性Micheal反应使用金鸡纳生物碱衍生的双官能团方酰胺作为催化剂,实现了1,3-二叔丁基巴比妥酸和不同种类烯酮的高对映选择性Micheal加成反应。烯酮的底物范围非常广,包括芳基,杂环,烷基等取代的烯酮,环状烯酮等。合成了一系列手性5-取代巴比妥酸衍生物,产率为49-99%,对映选择性91–99%ee。最后我们又脱去Micheal产物4a上叔丁基保护和进行烷基化衍生。2.叔胺和叁氟化硼乙醚催化巴比妥酸和双烯酮选择性单和双共轭加成反应1,3-二叔丁基巴比妥酸和双烯酮的选择性单和双共轭加成反应被研究。通过改变催化剂的种类实现了这一反应的化学选择性,并且在双共轭加成导致的环化反应中获得了非对映选择性的反式产物。用有机碱四甲基胍催化剂在二氯乙烷溶剂下,获得了良好产率(52-95%)的单加成巴比妥酸衍生物。利用路易斯酸叁氟化硼乙醚催化剂在氯仿溶剂下,获得了中等收率(51-81%)的双加成反式巴比妥酸衍生物。本研究拓展了Micheal加成反应底物范围,提供了在有机催化条件下,高立体选择性、化学选择性合成巴比妥酸衍生物新策略。(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8-06-01)
立体选择性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过渡金属催化的导向碳氢键烷基化反应已经成为了一种广受欢迎的、高效的碳碳键构建方法。尽管sp2杂化的芳香化合物碳氢键的烷基化和sp3杂化的烷烃碳氢键的烷基化反应已经被广泛的报道,但是sp2杂化的烯烃化合物碳氢键的烷基化反应还是具有相当的挑战性,这很大程度上源于烯烃不饱和π键的高反应活性往往会导致许多其他的副反应。对于取代烯烃的立体选择性合成,一种极具潜力的方法是通过在烯烃分子中介入导向基团,协助实现烯烃碳氢键活化烷基化反应。这种方法能够立体选择性合成各种具有应用价值的多取代烯烃。尽管在这个领域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文献已经报道的烷基化反应仅仅局限于使用具有高活性的烯烃作为原料,如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2-乙烯基吡啶类化合物,α,β-不饱和亚胺类化合物,烯胺衍生物和烯醇衍生物等。与之相对应的非活泼烯烃的碳氢键活化官能化反应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我们报道了钯催化烯丙基胺立体专一性的与一级或二级碘代烷烃的碳氢键活化烷基化反应。用异喹啉-1-甲酰胺(IQA)基团作为导向基时,该反应可以以中等到优秀的收率得到cis-构型的多取代烯烃。机理研究表明,烯烃碳氢键活化是反应的决速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立体选择性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胡顺友.离子液体改性镍基催化剂及其催化α-蒎烯立体选择性加氢反应研究[D].广西大学.2019
[2].罗运成.钯催化立体选择性的烯丙基胺碳氢键活化/烷基化反应[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3].张伟.可见光催化烯烃的双官能团化反应及布朗斯特酸催化炔烃立体选择性的氢化磺酰化反应[D].西南大学.2019
[4].刘彦华.廉价金属镍、铜、钴催化的碳氢键区域及立体选择性官能团化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9
[5].林成栋.环状磷腈碱催化芳基炔烃的立体选择性亲核加成反应[D].青岛科技大学.2019
[6].张娟,王碧云,刘熠森,曹松.镍催化的偕二氟芳基乙烯与有机锌交叉偶联反应立体选择性合成(Z)-单氟烯烃[J].有机化学.2019
[7].王卫伟,赵宇,刘鑫磊,耿瑞,王明安.通过(E)-7-甲基-2,6-辛二烯酸的立体选择性Mizoroki-Heck芳基化反应合成(E)-3-芳基-7-甲基-2,6-辛二烯酸(英文)[J].有机化学.2019
[8].张猛,汪慧娟,刘朝阳,李法宝.环戊烷富勒烯的立体选择性合成:高氯酸镁促进下的[60]富勒烯与醛和叁乙胺的反应[C].2018第二十届全国波谱学学术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2018
[9].刘伟.催化型硫—迈克尔加成/环化串联反应研究:立体选择性地构建环状有机硫化物[D].吉林大学.2018
[10].刘颖.有机催化条件下巴比妥酸对烯酮的高立体选择性的共轭加成反应[D].河南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