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纳米硅铝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HNTs,纳米管,表征,热稳定性
纳米硅铝管论文文献综述
程志林,孙伟[1](2016)在《埃洛石纳米硅铝管(HNTs)的结构和物理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SAXS、XRD、TEM、BET、TGA、FT-IR和NH3-TPD表征手段深入研究了中国产的埃洛石纳米硅铝管(HNTs)的结构和物理性能。分别考察了焙烧温度和酸碱水热处理对HNTs纳米管结构的影响,研究了HNTs纳米管材料的质量损失和酸性位性质。结果表明,采用小角度散射表征(SAXS)计算的HNTs纳米管的孔径与TEM表征基本一致,孔径约为20~30nm;HNTs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较好的耐酸碱性;在400~550℃温度范围内,HNTs失去羟基缩合产生的化学水;HNTs既具有中强酸性位又具有强酸性位。(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2016年01期)
宋阳,叶欣,张立群,程志林[2](2009)在《丁苯橡胶/纳米硅铝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采用直接共混法、填料预处理法、原位改性分散法、乳液法制备了丁苯橡胶/纳米硅铝管(SBR/SANT)复合材料,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原位改性分散的方法能够有效改善填料与橡胶间的界面强度,制备得到力学性能优异的SBR/SANT复合材料。采用乳液法制得复合材料的填料分散较好,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SANT基本以单管分散,其导热性能明显优于干法混合。随着纳米硅铝管用量增大,SBR/SANT复合材料的硬度、定伸应力、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和导热系数提高,拉断伸长率下降。(本文来源于《特种橡胶制品》期刊2009年06期)
宋阳[3](2009)在《纳米硅铝管/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针对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提出以纳米硅铝管增强橡胶的技术思路,围绕纳米硅铝管(HNTs)在橡胶中的分散工艺,研究了不同的加工方法,填料用量,不同胶种,不同预硫化工艺对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对于硫磺硫化体系,HNTs/SBR复合材料的各种加工方法中原位改性分散的方法优于其他加工方法,可以赋予复合材料相对优异的性能。HNTs与SBR的界面作用和交联网络最强,HNTs分散性更好,界面结合力更强。使用硅烷偶联剂Si69进行表面改性的复合材料,其性能优于没有进行过表面改性的复合材料。无论是定伸应力、拉伸强度还是撕裂强度都有显着的提高。可以看出,无论是干法复合还是湿法复合,加入改性剂Si69后,复合材料的定伸应力大幅度提高,拉伸强度增强,断裂伸长率和永久变形下降,撕裂强度也增大。改性剂Si69对复合物有明显的延迟硫化的作用,可能是Si69的加入消耗了一部分硫化促进剂。大部分纳米硅铝管颗粒能被解离为纳米管分散在基体橡胶中,引起混炼胶动态储能模量(G')增加,复合物表现出强的Payne效应。原位改性分散和填料用量增加都有利于形成强的填料网络。对比直接混炼法与湿法复合法,湿法复合的断裂伸长率、永久变形更大,撕裂强度普遍偏低。湿法复合制得的复合材料导热性能优于干直接混炼制得的复合材料。HNTs的体积份数增大,橡胶的导热系数也随之增大。对比喷雾干燥法和原位改性分散法两种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性能,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硬度更高、定伸应力更强,填料在橡胶基体的分散更好,填料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作用更强,但是断裂伸长率更小,所引起的拉伸强度略低,而撅裂强度也略差。随着纳米硅铝管份数的不断增加,复合材料的硬度不断增大,定伸应力不断增大,拉伸强度、撕裂强度不断提高,永久变形也是呈增大趋势,而断裂伸长率逐渐减小。不同胶种对纳米硅铝管的分散的影响不同,HNTs在橡胶中的最终分散和填料网络结构受分散过程和再聚集过程的共同作用。对比不同的预硫化体系,发现橡胶基体的门尼粘度越高,混炼过程中剪切力越强,HNTs的分散性越好,材料的力学性能越好。(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09-06-01)
程志林,马斌[4](2007)在《纳米硅铝管功能材料生产技术的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采用原始矿物硅铝资源为原料,通过独特、简单的化学处理方法,开发出高产率、低成本生产纳米硅铝管技术。电镜照片显示,纳米硅铝管具有 20nm 左右的内孔直径,长度约500~1000nm.XRD 表征结果显示,原始矿物原料和化学处理的样品都具有高岭土晶体结构特征,经过化学处理后的样品表现出更好的晶体特征,而经过高温焙烧(850℃)后样品的晶体结构消失,表明晶体结构经过高温处理后结构崩塌.(本文来源于《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6)》期刊2007-11-01)
马斌,程志林[5](2007)在《纳米硅铝管功能材料生产技术的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采用原始矿物硅铝资源为原料,通过独特、简单的化学处理方法,开发出高产率、低成本生产纳米硅铝管技术。电镜照片显示,纳米硅铝管具有20nm 左右的内孔直径,长度约500~1000nm。XRD 表征结果显示,原始矿物原料和化学处理的样品都具有高岭土晶体结构特征,经过化学处理后的样品表现出更好的晶体特征,而经过高温焙烧(850℃)后样品的晶体结构消失,表明晶体结构经过高温处理后结构崩塌。(本文来源于《第八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和应用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7-08-01)
纳米硅铝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别采用直接共混法、填料预处理法、原位改性分散法、乳液法制备了丁苯橡胶/纳米硅铝管(SBR/SANT)复合材料,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原位改性分散的方法能够有效改善填料与橡胶间的界面强度,制备得到力学性能优异的SBR/SANT复合材料。采用乳液法制得复合材料的填料分散较好,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SANT基本以单管分散,其导热性能明显优于干法混合。随着纳米硅铝管用量增大,SBR/SANT复合材料的硬度、定伸应力、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和导热系数提高,拉断伸长率下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纳米硅铝管论文参考文献
[1].程志林,孙伟.埃洛石纳米硅铝管(HNTs)的结构和物理性能[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6
[2].宋阳,叶欣,张立群,程志林.丁苯橡胶/纳米硅铝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与性能[J].特种橡胶制品.2009
[3].宋阳.纳米硅铝管/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
[4].程志林,马斌.纳米硅铝管功能材料生产技术的开发[C].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6).2007
[5].马斌,程志林.纳米硅铝管功能材料生产技术的开发[C].第八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和应用研讨会论文集.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