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溶液除湿空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热舒适,仿真建模,热辐射,太阳能
溶液除湿空调论文文献综述
李刚,佘灿明,池兰,冯国会,王龄喆[1](2019)在《太阳能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的室内热舒适性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高温高湿地区的气候特点,设计一种新型的太阳能溶液除湿空调系统,并通过CFD模拟软件Airpak对采用太阳能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的室内舒适性进行模拟分析。模拟主要是在稳态的情况下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同一房间分别采用太阳能溶液除湿辐射空调系统和传统一次回风空调系统进行模拟,对比分析使用这2种空调系统的室内热舒适环境,主要包括室内温度、湿度和风速。结果表明:模拟房间1人体活动区域内温度基本保持在约26℃,相对湿度在55%~60%之间,风速在0.05~0.15 m/s之间,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布较为均匀,无吹风感,热舒适性较强;而模拟房间2人体活动区域内温度基本保持在约24℃,相对湿度在40%~80%之间,风速在0.3~0.5 m/s之间,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布的均匀性较差,有吹风感,热舒适性较差。设计的太阳能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的室内温度、湿度及速度均分布均匀、波动小且都在相应的舒适区内,室内速度场及室内热湿环境比传统空调系统优越,克服了传统溶液除湿空调系统在热湿地区的应用限制,且可充分利用热湿地区丰富的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并为高温高湿地区空调系统的节能改造提供一种有益参考。(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刘琳,程清,许文豪,焦顺[2](2019)在《溶液温度对基于电渗析再生的溶液除湿空调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电渗析再生的溶液除湿空调系统中,主要耗能部件是用于溶液再生的电渗析器,电渗析器的能耗与溶液的电导率有关。本文测量了两种常用的除湿溶液(LiCl和LiBr)的电导率,实验研究了溶液温度对两种溶液除湿空调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LiCl溶液和LiBr溶液质量浓度分别为35%和45%、溶液温度为20~30℃时,以LiCl溶液作为除湿溶液的系统能耗是LiBr溶液的1.48~1.56倍;当LiCl溶液温度在20~25℃时,LiCl溶液的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的除湿量和性能系数(COP)分别是LiBr溶液的1.1~4.1倍和1.11~2.70倍。(本文来源于《制冷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王梦容,王硕[3](2019)在《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研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介绍了温湿度独立控制的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的工作过程,通过对驱动热源的主要来源,整个空调系统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明确今后发展和改进方向,针对不同环境选择合适的除湿、再生系统以及液体吸湿剂。(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22期)
梁泽德,李清清,苏培媛,顾月[4](2019)在《基于热泵驱动的新型溶液除湿空调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常规的热湿耦合处理空调系统由于所需的除湿温度低,导致制冷效率低、冷热抵消、自然冷源无法应用以及室内空气品质较差等问题。热泵驱动的新型溶液除湿空调系统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具有运行稳定、高效节能等优点,是未来理想空调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这种新型溶液除湿空调系统,利用冷凝器释放的冷凝热作为稀溶液再生热源。利用双冷凝器并联运行,并结合空气源或水源等冷热源方式实现制冷系统的热量平衡,充分发挥常规冷凝温度制冷循环在制冷能效方面的优势。对青岛一座四层综合楼的能耗计算表明,基于热泵驱动的新型溶液除湿空调系统比常规热湿耦合处理空调系统节能约22.2%。(本文来源于《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王晓英[5](2019)在《太阳能再生溶液除湿空调系统性能分析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如今能源短缺和环境要求日益提高的情况下,人们越来越关注传统的冷凝除湿空调系统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能耗高、空气质量低等问题。因此,对于新型节能环保的除湿空调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显得愈发关键。太阳能再生溶液除湿技术具有利用可再生能源,能耗低,室内空气品质好等优点引起工业界及学术界的广泛兴趣。本文将针对济南某高校办公楼的实际情况进行太阳能再生溶液除湿空调系统实验台的搭建,并基于TRNSYS模拟平台,研究此空调系统在济南、烟台、重庆和广州四个地区的运行性能和适用性,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为了对后文实验台的搭建提供理论依据,首先对做为除湿系统中最为关键的部件:除湿器和再生器,结合能量和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传热传质分析,建立叉流除湿器和逆流再生器数学模型;同时,对常用除湿剂特性进行分析比较,最终选取LiCl作为实验的除湿溶液。其次,以济南某高校办公楼实际案例为设计工况,给出了太阳能再生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的设计计算方法,包括除湿模块、再生模块及板式换热器等主要设备的设计计算过程,并对各设计参数进行优化选取。根据设计计算结果,搭建了太阳能再生的溶液除湿空调系统实验平台,该系统可为办公建筑提供干燥空气,除去湿负荷的同时,也能对系统及各部件的传热传质性能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分析得到在实验工况下该系统除湿器除湿效率在28.81%~51.67%内变化,再生器再生效率在53.31%~67.47%内变化。最后,基于TRNSYS动态模拟平台,开发了太阳能溶液除湿系统仿真模型,并选取2018年9月22日的实验数据对所搭建的TRNSYS仿真模型进行验证,验证表明模拟数据与实验数据的相对误差在15%以内,仿真模型准确性较高。基于该仿真平台,以太阳辐射强度和室外空气含湿量为选择依据,选取济南、烟台、重庆和广州四个城市气象参数进行制冷季的除湿再生仿真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4个城市中,济南的太阳能保证率最高,为65.4%;在相同除湿设计负荷条件下,济南的系统总能耗最低,为46354kWh,烟台次低48376kWh,重庆最高52108kWh,广州次高49246kWh。研究表明,此设计系统更适用于气候分区潮湿地区Ⅲ区,太阳能资源分布较高的Ⅱ地区。(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期刊2019-06-01)
周君明,张小松,孙博[6](2019)在《太阳能溶液除湿空调系统再生技术的研究进展与能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太阳能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的最新再生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对太阳能光热再生、太阳能光伏再生和太阳能光伏/热(PV/T)再生这3个再生方法进行了模拟对比。结果表明:在理想状态下,光伏/热电渗析(PV/T-ED)再生比光伏电渗析(PV-ED)再生节能40.5%,光伏电渗析再生比光热再生节能51.6%。光伏/热电渗析再生系统在理想工况下运行时,对比LiCl溶液、LiBr溶液、CaCl_2溶液再生分析发现LiBr溶液的再生进出口浓度差最大,而LiCl溶液再生后除湿能力最强。(本文来源于《制冷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邱政豪,王莹莹,刘艳峰,刘加平[7](2019)在《太阳能驱动溶液除湿空调系统光热面积优化匹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低纬度孤立岛礁高温、高湿、强辐射气候和常规能源供应困难的特殊条件,将太阳能发电与溶液除湿空调相结合,对组合系统的空气处理流程和原理进行了分析。在孤立岛礁有限的屋顶铺设面积条件下,对集热器和光伏板的铺设面积比例进行了优化匹配研究。分析了室内设计温湿度和单位面积冷负荷对系统所需屋顶铺设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集热器与光伏板面积之比为1∶1.04~1∶2.34时,可满足室内人员舒适需求,而且屋顶铺设面积越小,光伏板面积所占比例越大;室内设计相对湿度对屋顶铺设总面积影响较大,当相对湿度从40%增大到70%时,系统所需集热器面积约减少42.0%,光伏板面积约减少13.6%;当单位面积冷负荷增大时,所需集热器和光伏板面积呈相同比例增加,但二者面积之比保持不变。(本文来源于《暖通空调》期刊2019年03期)
刘松松[8](2019)在《热泵预热型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空调系统联合处理空调房内热湿负荷,采用冷却去湿的方法实现对空气的降温与除湿处理,存在再热损耗、热湿比适应性差、冬季室外机结霜、系统能效普遍不高等诸多缺陷。针对以上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热泵预热型溶液除湿空调系统,该系统耦合传统热泵系统和溶液系统,解耦处理热湿负荷。夏季利用溶液除湿技术承担房间湿负荷,热泵高温冷源承担房间冷负荷;冬季通过溶液除湿降低蒸发器入口空气含湿量避免蒸发器结霜,通过溶液再生加湿送风避免加湿高品位能耗。同时该系统利用热泵系统冷凝热提供溶液再生热源补偿,夏季利用冷凝热预热再生空气和再生溶液,冬季部分冷凝热预热再生溶液,提高能源利用率。本文针对提出的热泵预热型溶液除湿空调系统开展了理论与实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基于蒸汽压缩式热泵系统和溶液除湿/再生系统相耦合,构建一种热泵预热型溶液除湿空调系统,以解决溶液再生过程热能有效综合利用的问题;其次,利用搭建的热泵预热型溶液除湿空调系统实验平台对该系统在冬季工况下的实际运行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了环境参数和溶液循环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室外空气温湿度的提高均导致系统性能提升,室内空气温湿度的提高均导致系统性能下降;溶液循环气液比增大,系统性能系数先增大后减小,气液比为1.13时,系统性能最佳;再生溶液预热量增大,系统性能系数先增大后减小,溶液预热量占比30%左右时,系统性能最佳;除湿剂流量在一定范围内增大,系统的抑霜效果更明显;在不同新风比模式下,热泵预热型溶液除湿空调系统性能均优于纯热泵系统,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最后,提出了一种带预热的内热逆流填料再生装置,基于NTU-Le模型建立带预热的内热型逆流填料再生器传热传质过程过程的数学模型,研究了空气、溶液、内热源的状态及流量等循环关键运行参数对再生性能的影响规律,比较了相同热量下预热再生模式和内热再生模式的性能,得到热量用于溶液预热和再生器内热源部分的最佳热量分配比。搭建了带预热的内热型逆流填料再生器性能试验台,开展了预热型内热逆流填料再生器再生性能的实验研究,分析进口空气温度、流量,溶液进口温度、流量,内热源的温度等参数对再生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循环关键运行参数对再生过程再生量和再生热效率等性能的影响曲线。结果表明,在投入相同热量的情况下,内热型再生器再生性能均高于预热型,且热量越大,内热型再生器与预热型再生器再生性能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内热型再生器具有明显的性能优势;当投入热量较少时,热量全部用来加热内热源热水的再生方式性能较好,能量利用率较高,投入热量增加时,存在最佳内热分配比使得再生量和再生热效率出现最大值,且最佳内热分配比随着投入热量增大而逐渐减小,按照最佳内热分配比分别预热溶液和加热内热源热水的再生方式更节能。预热溶液再生效果优于预热空气再生,溶液质量流量对再生影响不大,可适当减少溶液质量流量以减少空气的携液量,适当增加空气流量有利于提升再生性能。本文研究结果将为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的优化设计及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9-03-15)
张小松,周君明,周志凤[9](2018)在《船舶余热梯级驱动的溶液除湿空调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船舶的能源利用效率以及探索节能型的船舶空调系统,据船舶空调和柴油机余热的特点,结合海洋环境,提出了余热梯级驱动的溶液除湿空调系统,主要包括沸腾溶液再生技术和露点蒸发冷却技术。参照标准选定船舶空调的内外计算参数,对船舶舱室内的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进行计算,确定了船舶空调系统的送风量、送风状态点。并对船舶余热梯级驱动的溶液除湿空调系统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研究结果验证了溶液除湿露点蒸发冷却系统的可行性,并减小了船舶空调的能耗。(本文来源于《船舶》期刊2018年S1期)
刘艳峰,邱政豪,王莹莹,刘加平[10](2018)在《太阳能驱动溶液除湿空调系统在低纬度孤立岛礁应用的优化匹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低纬度孤立岛礁高温、高湿、强辐射气候和常规能源供应困难的特殊条件,将太阳能发电与溶液除湿空调相结合,介绍了该组合系统的空气处理流程和原理,建立了太阳能集热子系统和光伏发电子系统的数学模型。将该系统与常规冷却除湿空调系统在不同新风负荷比例及湿负荷比例下的耗冷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溶液除湿空调系统比常规冷却除湿空调系统节能60%以上;当建筑湿负荷占总负荷的30%时,每处理100kW冷负荷所需集热器面积约130m~2,光伏板面积约171m~2,且湿负荷比例越大,所需除湿机组规模和集热器面积越大,室内末端和独立光伏系统规模越小,总体节能效果越明显。(本文来源于《暖通空调》期刊2018年11期)
溶液除湿空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电渗析再生的溶液除湿空调系统中,主要耗能部件是用于溶液再生的电渗析器,电渗析器的能耗与溶液的电导率有关。本文测量了两种常用的除湿溶液(LiCl和LiBr)的电导率,实验研究了溶液温度对两种溶液除湿空调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LiCl溶液和LiBr溶液质量浓度分别为35%和45%、溶液温度为20~30℃时,以LiCl溶液作为除湿溶液的系统能耗是LiBr溶液的1.48~1.56倍;当LiCl溶液温度在20~25℃时,LiCl溶液的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的除湿量和性能系数(COP)分别是LiBr溶液的1.1~4.1倍和1.11~2.70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溶液除湿空调论文参考文献
[1].李刚,佘灿明,池兰,冯国会,王龄喆.太阳能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的室内热舒适性模拟[J].太阳能学报.2019
[2].刘琳,程清,许文豪,焦顺.溶液温度对基于电渗析再生的溶液除湿空调性能的影响[J].制冷技术.2019
[3].王梦容,王硕.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研究分析[J].科技风.2019
[4].梁泽德,李清清,苏培媛,顾月.基于热泵驱动的新型溶液除湿空调系统[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王晓英.太阳能再生溶液除湿空调系统性能分析与实验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9
[6].周君明,张小松,孙博.太阳能溶液除湿空调系统再生技术的研究进展与能耗分析[J].制冷学报.2019
[7].邱政豪,王莹莹,刘艳峰,刘加平.太阳能驱动溶液除湿空调系统光热面积优化匹配研究[J].暖通空调.2019
[8].刘松松.热泵预热型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
[9].张小松,周君明,周志凤.船舶余热梯级驱动的溶液除湿空调系统[J].船舶.2018
[10].刘艳峰,邱政豪,王莹莹,刘加平.太阳能驱动溶液除湿空调系统在低纬度孤立岛礁应用的优化匹配研究[J].暖通空调.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