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水解糖论文-孙明霞,王高升,韩笑宇,张琛霞

玉米秸秆水解糖论文-孙明霞,王高升,韩笑宇,张琛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玉米秸秆水解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秸秆,水解,糖类,水热预处理

玉米秸秆水解糖论文文献综述

孙明霞,王高升,韩笑宇,张琛霞[1](2019)在《水热预处理方式对玉米秸秆水解液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水热预处理放料方式和水解液循环回用对玉米秸秆水解液成分的影响,以提高玉米秸秆水解液浓度,特别是半纤维素衍生糖的浓度。在温度170℃和时间40 min的水热预处理条件下,有56.08%半纤维素溶出,其中低聚木糖约占总溶出木糖类的90%。水解液的循环回用可提高水解液中糖类物质和木素的浓度,同时糠醛、羟甲基糠醛、乙酸、甲酸等发酵抑制物浓度亦增加,回用次数和回用比例对水解液中化学成分含量均有影响,100%浓水解液回用比100%水预处理时低聚木糖浓度提高了37%。水热预处理后的放料方式对水解液也有影响,放汽法得到的水解液中低聚木糖浓度高,比降温法提高了53%,有利于低聚木糖的提取利用。(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刘越,袁海荣,左晓宇,李秀金[2](2019)在《接种比对玉米秸秆水解产酸过程VFA浓度和产气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厌氧污泥为接种物研究接种比对玉米秸秆水解酸化的影响。在有机负荷为50 gTS·L~(-1)的情况下,对底物与接种物比值(S/I)分别为2,4,6,8,10和无接种的情况下进行批式厌氧消化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随着S/I的增加,出料VFA浓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产气量逐渐减少;最佳S/I值为4,其出料中的pH值,VFA浓度,TS和VS去除率分别为4.9,10799.3 mg·L~(-1),14.9%和15.1%。适量的添加接种物对秸秆水解酸化反应具有积极影响,同时确定了秸秆水解酸化反应的最佳时间为8 d。水解酸化过程中,S/I=2和4时累积产气量最高,分别为2800和1940 mL;S/I=4时,H_2产量较高,为722 mL。一级动力学模型可以很好地表征酸化阶段的VFA产量,S/I分别为2,4,6,8,10和无接种的条件下酸化产物生成的速率k_1分别为0.34,0.27,0.29,0.34,0.39和0.52 d~(-1)。(本文来源于《中国沼气》期刊2019年03期)

朱健树[3](2019)在《利用玉米秸秆水解液制备生物柴油》一文中研究指出单细胞油脂是制备生物柴油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生物柴油的应用范围广阔,但其较高的发酵生产成本限制了其商业化生产。为了有效降低原材料成本,实现廉价生物质材料的工业转换,基于生物质资源的经济型发酵工艺为研究目的,以生物柴油生产菌产油掷孢酵母,为出发菌株,对该菌株进行了一系列的菌种诱变及廉价碳源为底物的发酵条件优化研究。基于微生物油脂发酵生物质资源开发,讨论了玉米秸秆水解液中抑制剂对于油脂合成代谢过程中的影响,旨在为单细胞油脂的选育和廉价碳源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具体操作与结论如下:1.考察优化诱变方法,比较紫外诱变分别与NTG和DES复合诱变,再分别采用马来酰肼和浅蓝菌素进行初筛,最后摇瓶发酵进行复筛。结果表明:当紫外照射时间30 s,DES诱变时间100 min,浅蓝菌素浓度17.9μmol/L时,突变株生物量,含油率及油脂产量较原始菌株分别提高了42.2%,60.0%,127.8%,说明此种复合诱变及筛选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菌体的产油性能,且诱变后,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升高,二十碳脂肪酸的含量降低,说明油脂的低温流动性较原始菌株有所提高。2.考察混合碳源发酵对产油的影响。分别以木糖、葡萄糖和甘油为唯一碳源进行发酵产油,作为混糖对照结果,实验证明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时发酵性能最优,生物量为30.7 g/L,含油率27.1%,油脂产量8.3 g/L。混碳发酵中,以葡萄糖和木糖为混合碳源,初糖浓度为3:1时,生物量27.3 g/L,含油率28.6%,油脂产量7.8 g/L;而以葡萄糖、甘油为混合碳源时,碳源比例对发酵结果影响不大,目标产物的收获量优于以甘油为唯一碳源时的产量;以木糖和甘油为混合碳源时,生物量急剧下降,最低为15.3 g/L,造成目的产物收获量不足,仅为2.9 g/L。3.考察玉米秸秆水解液中抑制剂对于菌株产油的影响。以糠醛为抑制剂时,在木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较低浓度的糠醛对菌株抑制明显,0.5 g/L时,菌体干重较对照降低了27.5%,含油率降低了13.9%,油脂产量降低了37.7%;而在含葡萄糖培养基中,糠醛浓度达到1.0 g/L才出现明显抑制,证明在葡萄糖培养基中菌株对糠醛的耐受性相较木糖培养基强。考察苯酚对菌株的抑制情况时发现,高浓度苯酚对菌株抑制明显,木糖培养基中菌株对苯酚的耐受性高于葡萄糖培养基;而低浓度苯酚(0.2 g/L),对木糖培养基则产生正效应。以乙酸为抑制剂时,0.9 g/L乙酸对木糖培养基中的菌株产生显着抑制;当其为1.2 g/L时,葡萄糖培养基中的菌株活力较低,生物量、含油率、油脂产量分别降低了29.6%、39.6%、55.9%。4.考察不同处理程度的玉米秸秆水解液的发酵能力。在玉米秸秆稀酸水解液中菌体的生物量、含油率和油脂产量分别为23.2 g/L,18.9%和4.4 g/L;在完全水解液中,经考察,最佳发酵时间为144 h,此时生物量为24.4 g/L,含油率达22.3%,油脂产量至5.4 g/L。(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董春丽,商成祥,彭霞[4](2019)在《玉米秸秆水解液不同干物浓度发酵效果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秸秆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是生物质燃料领域研究比较广泛的话题,玉米秸秆在我国北方产量较大,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利用菌株代谢能够使其水解产生的葡萄糖和木糖共同发酵生成乙醇,提高乙醇得率。通过实验对比,探究确定菌株发酵最适底物浓度。(本文来源于《酿酒》期刊2019年03期)

陈鹏程,任东雪,李佳涵,郑璞[5](2018)在《玉米秸秆水解液综合利用生产γ-聚谷氨酸》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玉米秸秆预处理以及酶水解得到的还原糖作为碳源发酵产γ-聚谷氨酸(γ-PGA),分别探究了葡萄糖、木糖、L-谷氨酸钠一水合物和金属离子对B.subtilisCGMCC1250生长以及γ-PGA生产的影响,在摇瓶中优化培养基组分,并进行发酵罐放大操作。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经过稀碱预处理以及复合酶水解后,得到的混合糖质量浓度为(76.3±5.7)g/L,其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木糖,两者比例为2.19∶1;在配制发酵培养基时添加40g/L的L-谷氨酸钠一水合物,及ZnSO_4·7H_2O0.29g/L、MnSO_4·7H_2O0.05g/L、FeCl_3·6H_2O0.11g/L,摇瓶发酵可得到产量为(20.5±2.70)g/L的γ-PGA;在3L发酵罐实验中采用补料分批发酵的方式生产可以提高产物产量,得到产量为25.6g/L的γ-PGA。(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8年11期)

谢莹,吴辰宇,刘爽,李路瀚,宋富雅[6](2019)在《粘性丝孢酵母的诱变及以玉米秸秆水解液为原料产油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粘性丝胞酵母进行紫外诱变,获得一株产油率较高的菌株,较原菌株提高了1.53倍。将该菌株接种于用1%硫酸和酶水解处理并浓缩至还原糖浓度为5%的玉米秸秆水解液中培养,生长较好。通过四因素叁水平正交实验,确定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7.0、接种量1%、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5 d时产油率最高。对最佳产油条件进行验证,测得油脂含量为21.3%。从而为利用农业废弃物大规模生产微生物油脂提供了试验数据。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仪显示油脂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28.36%,油酸55.86%,10-十八烯酸9.23%,硬脂酸6.70%,可以作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9年02期)

李明[7](2018)在《四种均相酸解聚玉米秸秆水解产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分别用硫酸、盐酸、高氯酸、柠檬酸等4种酸对玉米秸秆进行化学水解。结果表明,同一种酸在不同的解聚因子下,盐酸预处理下可以获得较高的葡聚糖得率。不同的均相酸进行预处理实验中,随着酸强系数的增加,葡萄糖含量和阿拉伯糖含量呈降低趋势。(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8年13期)

苏增平[8](2018)在《Ca~(2+)对玉米秸秆水解液丙酮丁醇发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玉米秸秆为原料发酵生产丁醇具有显着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不仅使农业废弃物得以有效利用,防止因随意丢弃或焚烧而造成环境污染问题,又能作为高效的生物质能源以缓解化石能源短缺带来的危机。为了探索外源Ca~(2+)对玉米秸秆水解液丙酮丁醇发酵过程的影响机制并获得高效的玉米秸秆水解液丁醇发酵技术体系,本实验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研究:(1)首先探索了Ca~(2+)对玉米秸秆水解液丁醇发酵代谢过程的影响。利用水解液丁醇发酵时胞内Ca~(2+)含量明显降低,通过添加外源Ca~(2+)可以恢复胞内的Ca~(2+)水平;外源Ca~(2+)的添加也可以显着地提高糖的利用率,但是增加的糖耗主要用于生成乙酸和丁酸,只有小部分用于生成溶剂;酶活性分析发现添加外源Ca~(2+)可以促进乙酸激酶和丁酸激酶活性,但是CaCO_3会抑制辅酶A转移酶的活性,而与溶剂产生有关酶的活性差异不大;添加CaCO_3可以显着地提高辅酶的总体水平,并能够降低NAD~+/NADH的比例,也可以提高胞内ATP的整体水平,但会使ATP/ADP的比例降低。(2)通过添加胞内Ca~(2+)抑制剂BAPTA-AM来抑制胞内Ca~(2+)水平,进而考察胞内Ca~(2+)浓度对丙酮丁醇发酵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的BAPTA-AM添加即会对胞内Ca~(2+)水平产生显着的影响,通过添加外源CaCO_3可以缓解这种抑制效应;BAPTA-AM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限制了胞内Ca~(2+)水平进而抑制细胞代谢活性,包括糖消耗量、辅酶A转移酶的活性、NADH及NADPH的水平。(3)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水解液总糖浓度为70 g/L,CaCO_3的添加量为5 g/L时丁醇和总溶剂产量最高分别为7.10 g/L和9.35 g/L;电子传递载体中性红、核黄素以及还原性物质Na_2S、FeSO_4对丙酮丁醇发酵的溶剂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电子载体和还原剂互作实验结果表明,中性红-Na_2S对溶剂产量的影响不显着;核黄素-FeSO_4对溶剂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其中核黄素和FeSO_4添加量分别为0.1 g/L和0.15 g/L时丁醇和总溶剂产量最高,分别为9.685 g/L和13.64 g/L,比单独添加碳酸钙分别提高了31.59%和45.88%;中性红-FeSO_4对溶剂产量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添加量均为0.1 g/L时丁醇和总溶剂产量最高,分别为11.5 g/L和14.72 g/L,比单独添加CaCO_3分别提高了56.25%和57.43%。对溶剂中各组分比例分析发现,添加电子载体也可以显着地提高溶剂中丁醇的比例,其中单独添加中性红和添加核黄素-FeSO_4组合的情况下丁醇的质量分数分别达79.34%和78.23%,比对照分别提高了9.9%和8.9%。(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18-05-01)

孙明霞,王高升,韩笑宇[9](2017)在《玉米秸秆水解液的回用对其成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农业秸秆的附加值,本文对玉米秸秆热水预处理水解液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水解液循环预处理的方式,探究了水解液p H、固含量、木素和糖类等的变化。水解液的回用可以提高水解液中固含量、木素和糖类物质的浓度,降低水解液的p H,回用次数对水解液中主要成分有影响。(本文来源于《天津造纸》期刊2017年03期)

王博[10](2017)在《混合菌对玉米秸秆水解糖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开发新的可持续的绿色替代能源和资源已成为全球的紧迫任务,利用木质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因其洁净、环保和安全等优点,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利用木质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包括糖化过程和乙醇发酵过程,其中木质纤维的预处理糖化过程是燃料乙醇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本研究首先以玉米秸秆为供试材料,比较了四种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玉米秸秆降解糖化过程的影响,这四种预处理方法分别为挤压膨化与绿色木霉相结合预处理法、稀硫酸与绿色木霉相结合预处理法、杂色云芝/糙皮侧耳与绿色木霉相结合预处理法及与单独的绿色木霉处理法。通过玉米秸秆预处理试验,以还原糖得率为主,确定了合适的玉米秸秆预处理方法。其次,研究了杂色云芝和糙皮侧耳不同体积的混合配比对玉米秸秆降解效果的影响,并对杂色云芝/糙皮侧耳最佳混配比时酶活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探讨。最后,以酶解温度、混合菌添加量、初始pH值和玉米秸秆粒径为试验因素,考察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玉米秸秆降解过程中还原糖得率、纤维素降解率、半纤维素降解率和木质素的降解率。得到的结论如下:(1)采用杂色云芝/糙皮侧耳与绿色木霉相结合预处理法,在降解玉米秸秆过程中还原糖得率优于挤压膨化与绿色木霉相结合预处理法、稀硫酸与绿色木霉相结合预处理法及单独的绿色木霉处理法。(2)杂色云芝/糙皮侧耳按体积比1:1混合时,在降解玉米秸秆过程中还原糖得率较其他混合比例稍高。(3)杂色云芝/糙皮侧耳等体积比混合时,漆酶(Lac)在培养10d时酶活最高,为2102U/L,过氧化物酶(Lip)在培养19d时最高,为215U/L。(4)通过正交旋转试验,明确了在温度为28.9℃,pH值为5.3,混合菌添加量为31.9mL/L,秸秆粒径为75目的条件下,玉米秸秆水解糖化时还原糖的得率最佳,还原糖得糖率为28.6%。通过本试验,不但为平菇生产中剩余物的回收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而且也为玉米秸秆水解糖化生产燃料乙醇提供了 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7-06-13)

玉米秸秆水解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以厌氧污泥为接种物研究接种比对玉米秸秆水解酸化的影响。在有机负荷为50 gTS·L~(-1)的情况下,对底物与接种物比值(S/I)分别为2,4,6,8,10和无接种的情况下进行批式厌氧消化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随着S/I的增加,出料VFA浓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产气量逐渐减少;最佳S/I值为4,其出料中的pH值,VFA浓度,TS和VS去除率分别为4.9,10799.3 mg·L~(-1),14.9%和15.1%。适量的添加接种物对秸秆水解酸化反应具有积极影响,同时确定了秸秆水解酸化反应的最佳时间为8 d。水解酸化过程中,S/I=2和4时累积产气量最高,分别为2800和1940 mL;S/I=4时,H_2产量较高,为722 mL。一级动力学模型可以很好地表征酸化阶段的VFA产量,S/I分别为2,4,6,8,10和无接种的条件下酸化产物生成的速率k_1分别为0.34,0.27,0.29,0.34,0.39和0.52 d~(-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玉米秸秆水解糖论文参考文献

[1].孙明霞,王高升,韩笑宇,张琛霞.水热预处理方式对玉米秸秆水解液特性的影响[J].太阳能学报.2019

[2].刘越,袁海荣,左晓宇,李秀金.接种比对玉米秸秆水解产酸过程VFA浓度和产气量的影响[J].中国沼气.2019

[3].朱健树.利用玉米秸秆水解液制备生物柴油[D].长春工业大学.2019

[4].董春丽,商成祥,彭霞.玉米秸秆水解液不同干物浓度发酵效果探究[J].酿酒.2019

[5].陈鹏程,任东雪,李佳涵,郑璞.玉米秸秆水解液综合利用生产γ-聚谷氨酸[J].中国油脂.2018

[6].谢莹,吴辰宇,刘爽,李路瀚,宋富雅.粘性丝孢酵母的诱变及以玉米秸秆水解液为原料产油条件优化[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

[7].李明.四种均相酸解聚玉米秸秆水解产物分析[J].广东化工.2018

[8].苏增平.Ca~(2+)对玉米秸秆水解液丙酮丁醇发酵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18

[9].孙明霞,王高升,韩笑宇.玉米秸秆水解液的回用对其成分的影响[J].天津造纸.2017

[10].王博.混合菌对玉米秸秆水解糖化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7

标签:;  ;  ;  ;  

玉米秸秆水解糖论文-孙明霞,王高升,韩笑宇,张琛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