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腔静脉肝后段论文-管玉瑶,丁军,刘硕,李佟,于保婷

下腔静脉肝后段论文-管玉瑶,丁军,刘硕,李佟,于保婷

导读:本文包含了下腔静脉肝后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下腔静脉,肾后段

下腔静脉肝后段论文文献综述

管玉瑶,丁军,刘硕,李佟,于保婷[1](2019)在《肾后段下腔静脉缺如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充分尊重患者隐私,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情况下做如下报道。1病例资料患者女,61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疼痛,行走时加剧,沉重感加重2天入院。入院查体:双下肢皮肤青紫,局部肿胀,压痛明显,右下肢浅静脉曲张。影像表现:超声示双下肢股静脉内血栓形成。全腹叁期增强(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欧阳婉欣,彭向向,梁道淼,袁立明[2](2019)在《双侧下腔静脉伴肝后段缺如变异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解剖1具成年男性镜面人标本过程中,发现其双侧下腔静脉伴肝后段缺如变异。为丰富解剖学资料和临床数据,现报道如下。左侧下腔静脉在平第2腰椎起于第2腰静脉,在第2腰椎上缘水平与左肾静脉汇合后沿腹主动脉左侧上行至肝左叶下缘,沿着肝左缘内侧进入肝裸区与右侧下腔静脉于腔静脉孔汇成总下腔静脉。外径12.48 mm,行于肝左缘内侧的(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黄崇青,虞冠锋,黄景勇[3](2017)在《血管内介入治疗肝后段下腔静脉闭塞型布加综合征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肝后段下腔静脉闭塞型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系由第二肝门下方下腔静脉阻塞所引起,因下腔静脉高压导致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病情复杂。以往对该病的治疗多采用外科手术,但创伤大、并发症多、术后死亡率和复发率高。随着介入治疗的开展,血管内介入疗法已被认为是BCS首选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1])。2015年5月,本院成功采用血管内介入疗法治疗肝后段下腔静脉闭塞(本文来源于《浙江医学》期刊2017年14期)

黄崇青,虞冠锋,黄景勇,裘益辉[4](2015)在《RUPS-100辅助下成功治疗肝后段下腔静脉闭塞型布加综合征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由各种原因所致肝静脉和其开口以上段下腔静脉阻塞性病变引起的常伴有下腔静脉高压为特点的一种肝后门脉高压征。临床上并不多见,而肝后段下腔静脉闭塞型BCS的治疗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本文报道1例因下肢水肿、腹胀伴腹壁静脉曲张就诊患者,最后确诊为肝后段下腔静脉闭塞型布加综合征,成功运用RUPS-100套件辅助治疗,总结其影像学表现并文献复习,分析BCS的治疗发展及体会,旨在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本文来源于《2015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暨国家级肝胆胰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期刊2015-12-10)

冯根义,张雷,杜建斌,刘军[5](2015)在《肝后段下腔静脉闭塞型Budd-Chiani综合征诊断与介入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Budd-Chiari综合征是一种由于肝脏静脉血流受阻引起的综合征,临床上并不多见,而肝后段下腔静脉闭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报道1例因腹壁静脉曲张就诊患者,最后确诊为肝后段下腔静脉闭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总结其影像学表现并文献复习,旨在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本文来源于《中国数字医学》期刊2015年04期)

邹荣莉,陈娟[6](2014)在《肝尾叶淋巴管瘤致下腔静脉肝后段狭窄及门静脉海绵样变性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15岁,以间断呕血,黑便一周之主诉入院。入院后首先行超声检查:肝静脉无扩张征象,第二肝门处未见直接阻塞征象,于肝尾叶下腔静脉旁显示一大小约9.1×8.7×5.3cm的囊性包块,边界清楚,形状不规则,轮廓呈"花瓣"状,壁毛糙,部分壁增厚,近周边可见密集光点回声,CDFI:显示壁上可见少数条状彩色血流性号。该肿块挤压并占据肝尾叶。相当于第一肝门门静脉主干处显示多数迂曲走行的管条状结构延伸至肝门以外。CDFI:显示片状丰富彩色血流信号,PW:录得静脉性血流频谱。受肿块挤压,下腔静脉肝后段距膈肌下2cm处局部管腔明显变细,前后径约0.5cm,狭窄长度约3.7cm,其以下内径宽约1.4cm。CDFI示局部呈窄束明亮彩色血流信号。脾厚7.6cm,长20.5cm,侧卧位肋下长7.6cm,边角圆钝,脾静脉;脾门处内径约1.4cm,胰后段内径1.8cm,与肠系膜汇合处内径1.9cm,上腹区腹腔内显示积液暗区,最大深度约2.5cm。超声诊断1、肝尾叶囊肿,多考虑淋巴管囊肿或其他含液性病变,挤压下腔静脉致布-卡氏综合症。2、门静脉系统内径普遍增宽,门静脉高压症、肝门处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可考虑。3、巨脾4、少量腹水。查胃镜示:食管静脉曲张。入院后检查该患者行脾脏切除术中所见:腹水清亮,约400ml,肝脏红润,质软,第一肝门、肝十二指肠韧带、肝胃韧带、广泛增厚粘连,相当于肝尾叶见一较大囊性包块,分离时囊肿破裂,囊液流出,约250ml,呈浑浊乳白色,内可见絮状物,门静脉增厚,质韧,肝脾淤血性肿大,暗红色,大小约26×16×12cm,与周围结缔组织轻度粘连。食管下段、胃周静脉、胃冠状静脉直径约0.7cm讨论淋巴管瘤又称囊状水瘤或淋巴囊肿,是指由于淋巴管先天发育畸形或者某些原因引起发病部位淋巴液排出障碍或淋巴液潴留导致淋巴管扩张、增生而形成的淋巴系统良性肿瘤。它可发生在人体任何包含淋巴组织的部位,其发生率约占住院人数的1/27 000~1/10 000主要沿血管神经轴分布,全身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可见于颈部,腋部,纵膈,后腹膜,肠系膜,网膜,盆腔,皮肤等处,而骨骼,肝脾等内脏淋巴管瘤罕见。淋巴管瘤并非真正的肿瘤,而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某些原始淋巴管与淋巴系统隔绝后,使淋巴液引流不畅,导致淋巴液聚集、淋巴管异常扩张、结构紊乱而形成的瘤样畸形当囊肿较大时,可出现腹部包块和肿块压迫伴随症状,或因囊肿感染、出血、扭转及破裂等原因出现相应伴随症状,总结该病例,笔者认为,在同一患者身上,既有罕见的肝尾叶淋巴管瘤,长期的慢性感染使周围组织尤其是第一肝门处门静脉炎性增厚、粘连、继发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又有囊肿挤压下腔静脉使其肝后段局段性变窄,产生与布-卡氏综合症一样的病理改变,表现出了肝脾肿大,腹水、呕血、黑便等类似肝硬化的临床症状及体征。CDFI超声检查有其特有的优势,结合其他检查方法,相互印证,对指导该病临床治疗,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了准确的诊断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4-06-20)

陈娟,邹荣莉[7](2012)在《肝尾叶淋巴管瘤致下腔静脉肝后段狭窄及门静脉海绵样变性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15岁,以间断呕血,黑便一周之主诉入院。一周前因感冒服用口服药物,后觉上腹不适,进食后出现恶心呕血,呕血时无腹痛,无反酸及烧灼感,呕吐为非喷射性,紧急就诊于当地医院,途中再次呕血两次,总量约100ml,为咖啡色,有血块,入院后排黑便4次,柏油样,约500ml。入院后首先行超声检查:肝静脉无扩张征象,第二肝门处未见直接阻塞征象,于肝尾叶下腔静脉旁显示一大小约9.1×8.7×5.3cm的囊性包块,边界清楚,形状不规则,轮廓呈"花瓣"状,壁毛糙,部分壁增厚,近周边可见(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九届全国腹部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2-08-01)

李荣宽,诸葛宇征,李振磊[8](2011)在《下腔静脉肝后段缺如伴肝内交通支畸形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女,32岁,因上腹胀2周于2010年9月13日住院治疗。患者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胀满,伴胸骨后疼痛,进餐时加重,时有嗳气、反酸,偶有恶心,无呕吐,无呕血、黑便。查体:无黄疸,腹平软,剑突下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胃镜:胃体黏膜皱襞呈螺旋状走形,胃大弯在视野左侧,提示不完全性胃扭转。腹部彩色超声检查:肝脏大小、形态正常,回声欠均匀,胆囊、肝内外胆管、脾脏、胰腺未见明显异常,未见腹水征象,下腔静脉肝段闭塞,肝内见代偿侧支血管,考虑布-加综合征(B(本文来源于《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期刊2011年02期)

何领,李文美[9](2009)在《肝切除术中肝后段下腔静脉损伤的原因及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中肝后段下腔静脉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关于下腔静脉损伤原因、治疗及预防的有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结果原发性肝癌术中发生医源性肝后段下腔静脉损伤的原因较多,总结可分为人为因素和客观因素。处理方法包括止血抢救生命、血管损伤处的充分暴露和血管的重建修复。预防措施包括术前的充分准备、良好的麻醉和术中关键过程的处理。结论原发性肝癌术中发生医源性肝后段下腔静脉损伤尽管原因较多,但如果术前准备充分及术中正确处理,是可以避免或降低其发生率的。即使发生,也是可以妥善处理的。(本文来源于《中华全科医学》期刊2009年06期)

李恺,张绍祥,谭立文,游箭[10](2008)在《经肝后段下腔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叁维可视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中国人体经颈静脉直接性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叁维数字化可视模型,为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介入手术的影像学诊断及手术方案选择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我所获取的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连续图像,运用体绘制和面绘制重建法对颈静脉、腔静脉、心脏、肝脏及肝内静脉管道系统的结构进行计算机叁维重建和立体显示。结果数字化可视模型能够清晰显示经颈静脉直接性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所经器官的形态结构特点、位置毗邻关系,以及肝内管道系统主支的走行分布和相互间空间解剖结构关系,并对叁维重建模型进行任意经线和角度的叁维测量。结论经颈静脉直接性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叁维重建数字化可视模型能准确反映出该路径复杂的解剖学结构特点及其空间毗邻关系,为经颈静脉直接性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叁)》期刊2008-09-01)

下腔静脉肝后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解剖1具成年男性镜面人标本过程中,发现其双侧下腔静脉伴肝后段缺如变异。为丰富解剖学资料和临床数据,现报道如下。左侧下腔静脉在平第2腰椎起于第2腰静脉,在第2腰椎上缘水平与左肾静脉汇合后沿腹主动脉左侧上行至肝左叶下缘,沿着肝左缘内侧进入肝裸区与右侧下腔静脉于腔静脉孔汇成总下腔静脉。外径12.48 mm,行于肝左缘内侧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下腔静脉肝后段论文参考文献

[1].管玉瑶,丁军,刘硕,李佟,于保婷.肾后段下腔静脉缺如1例[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9

[2].欧阳婉欣,彭向向,梁道淼,袁立明.双侧下腔静脉伴肝后段缺如变异一例[J].解剖学杂志.2019

[3].黄崇青,虞冠锋,黄景勇.血管内介入治疗肝后段下腔静脉闭塞型布加综合征1例[J].浙江医学.2017

[4].黄崇青,虞冠锋,黄景勇,裘益辉.RUPS-100辅助下成功治疗肝后段下腔静脉闭塞型布加综合征的分析[C].2015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暨国家级肝胆胰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2015

[5].冯根义,张雷,杜建斌,刘军.肝后段下腔静脉闭塞型Budd-Chiani综合征诊断与介入治疗[J].中国数字医学.2015

[6].邹荣莉,陈娟.肝尾叶淋巴管瘤致下腔静脉肝后段狭窄及门静脉海绵样变性一例[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4

[7].陈娟,邹荣莉.肝尾叶淋巴管瘤致下腔静脉肝后段狭窄及门静脉海绵样变性一例[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九届全国腹部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2

[8].李荣宽,诸葛宇征,李振磊.下腔静脉肝后段缺如伴肝内交通支畸形一例[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

[9].何领,李文美.肝切除术中肝后段下腔静脉损伤的原因及防治[J].中华全科医学.2009

[10].李恺,张绍祥,谭立文,游箭.经肝后段下腔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叁维可视化研究[C].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叁).2008

标签:;  ;  

下腔静脉肝后段论文-管玉瑶,丁军,刘硕,李佟,于保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