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可逆热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粗轧工作辊,打滑,高速钢,半高速钢
可逆热轧论文文献综述
何杰,汪长安,江金仙[1](2019)在《热轧厂粗轧四辊可逆轧机工作辊使用打滑问题分析和防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针对宝钢股份某热轧厂粗轧四辊可逆轧机工作辊在使用过程中碰到的打滑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措施,找出控制轧辊在机打滑的控制办法,杜绝打滑导致带钢卡钢和跑偏后造成轧机设备的次生伤害事故;最终实现轧钢厂粗轧机组安全、稳定、高效生产,最终实现轧钢厂粗轧机组安全、稳定、高效生产。(本文来源于《中国金属通报》期刊2019年06期)
金贺荣,段昌新,戴超[2](2019)在《316L/EH40复合板可逆热轧过程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316L/EH40复合板在热轧过程中温度场对应力场、应变场的影响,建立了热轧过程的叁维动态热力耦合计算模型,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对复合板热轧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了轧制过程中温度场、应力场、应变场、残余应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板基层表面温度变化范围最大;基层表面温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复层中心与基层中心温度呈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等效压应力峰值由49.93 MPa逐渐变大至104.04 MPa;等效应变值呈台阶式上升的变化趋势;界面处残余应力沿宽度方向分布较为均匀,其中复层侧残余应力值较大,最大为93.7 MPa,基层侧残余应力值较小,最大为71.9 MPa。(本文来源于《塑性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史伟,袁欢媚,刘峰,马步强,李联飞[3](2018)在《宽厚板可逆热轧机组大功率直流调速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大功率直流调速系统,将某企业宽厚板可逆热轧机组的两台大功率直流电动机,由原来的G-M调速方式,改变为采用标准直流传动装置的可控硅变流调速方式,其每台直流电动机使用4台标准的大功率四象限工作制整流装置,组成硬并联加串联12脉波的结构,在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电网侧谐波电流的同时,满足电动机调速要求。(本文来源于《重型机械》期刊2018年02期)
何杰[4](2016)在《热轧粗轧四辊可逆轧机工作辊使用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国内热带连轧机轧辊材质不断更新换代,高等级复合材质轧辊如高速钢辊和半高速钢辊等复合材质轧辊在轧机前机架已经开始普及使用。宝钢股份直属热轧厂1580和1880产线在2002年左右引进了耐磨性更好和使用周期更长的半高速钢材质和高速钢材质复合轧辊。但在使用过程中碰到了如轧辊结合层开裂,使用过程中严重打滑以及轧辊铸造材质缺陷等问题,很容易导致轧辊在机失效,废钢等。严重影响到轧机的产能发挥以及设备稳定性,同时轧辊本体的直接损失不仅影响轧辊的正常周转,导致轧机轧辊用辊紧张,而且给轧钢厂稳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本课题主要是通过对宝钢股份热轧1580和1880产线粗轧四辊可逆轧机工作辊(即R2工组辊)使用过程碰到一些主要问题的分析研究,找出保证轧辊安全使用的有效控制方法和措施。具体内容和成果如下:(1)杜绝因为工作辊结合层问题导致轧辊在机剥落事故,找出控制轧辊结合层安全使用的技术标准和有效途径,能够最大限度利用问题轧辊,减少经济损失;(2)通过研究有效解决轧辊铸造材质问题导致的恶性断辊失效事故;(3)找出控制轧辊在机打滑的控制办法,杜绝打滑导致带钢卡钢和跑偏后造成轧机设备的次生伤害事故。最后固化研究所得的有效控制方法和措施,保证轧辊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使用,最终实现轧钢产线粗轧机组安全、稳定、高效生产。(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6-05-01)
徐衍平,车延明,任惠芳[5](2015)在《F900×1350mm高精度铜板带二辊可逆式液压热轧机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叙述了Φ900×1350mm高精度铜板带二辊可逆式液压热轧机组的机组概况,主要参数,工艺简介,设备简介,油气润滑,装机水平,生产能力,产品精度,机组及其产品展示等。(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5年12期)
赵国彬,李雷生,杜玉娟[6](2014)在《800mm四辊可逆热轧钛合金板材轧机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800mm四辊可逆热轧钛板机组,包括它的工艺参数、设备组成、主要技术参数的选择及工艺特点,根据钛合金材料的轧制机理,简要分析了钛板热轧机组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可控轧制的特点。对钛合金板材新工艺加工的进一步开发具有一定意义。(本文来源于《冶金设备》期刊2014年04期)
贾锋[7](2014)在《鑫科1000mm铜板带可逆热轧生产线》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鑫科1000mm铜板带可逆热轧生产线设备的主要参数及工艺流程,对该生产线中的二辊可逆热轧机、轧边机、导尺、快冷装置、冷却装置、液压剪、无芯卷取机等主要设备特点进行了阐述,对该生产线应用的新技术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本文来源于《冶金设备》期刊2014年S1期)
李雷生,张秋实,刘俊[8](2013)在《1725mm四辊可逆热轧镁合金板材机组》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镁合金材料的轧制工艺要求有准确的开轧稳定和终轧温度,要求至少有两个道次变形率大于50%的问题,研制了国内第一台自动化水平较高的1725mm四辊可逆热轧镁板机组,介绍了机组的工艺参数、设备组成、技术特点及轧制流程,根据镁合金材料的轧制机理,简要分析了镁板热轧机组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可控轧制的特点。该机组填补了国内高性能宽幅镁合金板材轧制的空白。(本文来源于《重型机械》期刊2013年02期)
贾楠,王雨刚,朱鼎立[9](2011)在《TMEIC TMD-70变频器在热轧可逆轧机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热轧厂主电动机变频器是非常重要的轧钢设备,该设备是否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热轧轧钢的生产节奏。本文介绍了TMEIC变频器的基本特点、组成和工作原理。同时简要描述了TMD-70变频器的矢量控制思想和控制流程。结合热轧可逆轧机的特点,介绍了Drive Navigator软件对实际信号进行监控以及通过故障波形来解决设备问题。该变频器投入运行以来,工作稳定,收到了良好的效益。(本文来源于《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1年会论文集》期刊2011-09-01)
叶爱年,张奇迅[10](2011)在《梅钢1422热轧生产线粗轧可逆式轧机宽度控制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热轧板厂1422粗轧机组改造为背景,根据梅钢的实际情况,选择了先进、实用的万能可逆式粗轧机组AWC控制系统,并对改造后的AWC系统提出了部分改进措施。改进后的自动控制系统通过生产实践证明是可靠、稳定的,满足了工艺的要求和生产实际的需要。(本文来源于《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1年年会论文集》期刊2011-05-01)
可逆热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316L/EH40复合板在热轧过程中温度场对应力场、应变场的影响,建立了热轧过程的叁维动态热力耦合计算模型,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对复合板热轧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了轧制过程中温度场、应力场、应变场、残余应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板基层表面温度变化范围最大;基层表面温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复层中心与基层中心温度呈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等效压应力峰值由49.93 MPa逐渐变大至104.04 MPa;等效应变值呈台阶式上升的变化趋势;界面处残余应力沿宽度方向分布较为均匀,其中复层侧残余应力值较大,最大为93.7 MPa,基层侧残余应力值较小,最大为71.9 MPa。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逆热轧论文参考文献
[1].何杰,汪长安,江金仙.热轧厂粗轧四辊可逆轧机工作辊使用打滑问题分析和防治措施[J].中国金属通报.2019
[2].金贺荣,段昌新,戴超.316L/EH40复合板可逆热轧过程数值模拟[J].塑性工程学报.2019
[3].史伟,袁欢媚,刘峰,马步强,李联飞.宽厚板可逆热轧机组大功率直流调速系统[J].重型机械.2018
[4].何杰.热轧粗轧四辊可逆轧机工作辊使用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16
[5].徐衍平,车延明,任惠芳.F900×1350mm高精度铜板带二辊可逆式液压热轧机组[J].世界有色金属.2015
[6].赵国彬,李雷生,杜玉娟.800mm四辊可逆热轧钛合金板材轧机浅析[J].冶金设备.2014
[7].贾锋.鑫科1000mm铜板带可逆热轧生产线[J].冶金设备.2014
[8].李雷生,张秋实,刘俊.1725mm四辊可逆热轧镁合金板材机组[J].重型机械.2013
[9].贾楠,王雨刚,朱鼎立.TMEICTMD-70变频器在热轧可逆轧机中的应用[C].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1年会论文集.2011
[10].叶爱年,张奇迅.梅钢1422热轧生产线粗轧可逆式轧机宽度控制系统[C].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1年年会论文集.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