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虚拟块设备驱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虚拟机,分离驱动,域间通信
虚拟块设备驱动论文文献综述
陈莉君,李伟[1](2014)在《Xen虚拟化设备驱动前后端通信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Xen虚拟化中已存在基于共享内存的域间通信机制,为了简化Xen虚拟化驱动的编写工作和提高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消息队列的域间通信机制。申请一块内存来存放消息队列,并通过授权表在所有的域间共享此段内存。在上述共享内存中创建消息队列,并将消息队列的起始地址存放到Xenstore中,从而使得所有的域都可以使用该消息队列收发信息。结果CPU的吞吐量降低38.3%,传输速率降低38.2%,同时响应时间增加64.3%。该模型有效简化编写分离设备驱动程序的复杂性,并使得驱动程序的可靠性得到了显着地提高。(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数字工程》期刊2014年08期)
高原,张尧学,周悦芝[2](2013)在《TVSDM:一种支持透明计算的虚拟存储设备驱动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透明计算环境下用户可以在多种计算设备上使用个性化操作系统和应用的需求,需要通过存储设备驱动完成异构平台上的多操作系统远程加载和运行。目前的驱动模型不能满足透明计算的功能和性能要求。该文提出并实现了一种支持透明计算的虚拟存储设备驱动模型(TVSDM)。该驱动模型独立于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架构,采用基于块级的虚拟化技术,实现了驱动模型的基本功能,包括总线扫描、虚拟块设备创建和I/O请求处理等。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该模型的开发出的原型系统能够完成虚拟存储设备的远程驱动和运行,并具有良好的性能。(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7期)
曾海利[3](2013)在《基于设备驱动栈的虚拟存储技术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虚拟存储能够将异构设备进行统一集中的管理,降低存储设备的投资,提高设备的存储效率。典型虚拟化管理方案分别从主机,设备和网络的角度提供了一些通用的解决方法,但是仍有很多特定的问题亟待解决,如并行I/O调度,高带宽任务条件下产生的传输瓶颈,网络应用中“热点”数据的服务损失等。这些问题是通用虚拟化方法难以兼顾的,有必要深入到操作系统底层进行研究。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第一,分析了设备驱动栈中逻辑驱动和接口驱动虚拟化原理,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虚拟网络磁盘阵列系统,提高了系统的整体I/O性能。第二,结合逻辑驱动层虚拟存储的优势,在网络磁盘阵列系统构建分布存储和基于分布存储的并行调度策略,实现了传输的并行化,缩短数据传输路径。第叁,针对虚拟网络磁盘阵列系统中热点数据访问导致负载失衡的问题,在逻辑驱动层构建了动态拷贝数据迁移策略,并对负载信息获取,热点数据的判定,拷贝数量管理及迁移空间的管理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动态的增减数据的拷贝能很好的缓解热点数据产生的负载失衡和单个磁盘阵列I/O瓶颈问题。第四,为了进一步优化虚拟磁盘阵列系统的I/O性能,在接口驱动层排队线程中实现了的改进后合并请求队列任务(MQT)的算法,为每个请求任务设置了插队变量。与传统的算法相比较,MQT算法能很好消除某些请求的“饥饿”现象,使寻道时间和旋转延迟显着减小,提高系统平均吞吐率,降低请求的平均响应时间。因此在通用虚拟存储方案不能很好的解决存储带来的特定问题时,在底层驱动实现虚拟化存储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3-04-01)
薛青晗[4](2013)在《基于虚拟化技术的设备驱动映射协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革新,如何保障数据安全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所面临的安全问题主要来自于木马,病毒,和诸如暴力破解等的恶意攻击。因此,有必要研究改进的远程桌面控制协议。本文以椭圆曲线相关算法为研究内容,以云计算平台为分析基础,主要从叁个方面展开工作:(1)阐述了云计算的背景和当前的技术发展现状,介绍了虚拟化技术的相关概念、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其在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应用。(2)本文通过分析远程桌面控制协议所具备的资源共享和直接通信的特点,利用椭圆曲线算法的计算难题,针对算法破解的难易程度、网络负载和带宽等因素设计出了一个新的双向认证机制。(3)利用云计算平台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的特点,针对远程桌面协议中存在的设备随意映射和中间人攻击问题,设计了一个远程接入平台模型,并在平台中加入了缓冲区模块,使得在不影响用户体验度的情况下,占用更少的带宽,同时还设计出了一个虚拟密码设备模块,解决了传统设备在虚拟化环境中遇到的问题,防止了设备随意映射。仿真结果表明,这个远程接入平台模型,能够提高整个协议和云计算平台的效率和安全性。(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3-02-01)
刘震宇[5](2012)在《基于微内核虚拟化的设备驱动研究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嵌入式设备的广泛应用,用户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其资源利用率问题越来越明显。日趋复杂的嵌入式系统,其高效性、安全性、可靠性等如何实现的难题,使得面向嵌入式的虚拟化解决方案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设备虚拟化作为虚拟化解决方案的重点,同时也是决定性能的关键因素,更是可靠性的决策因素。在比较与分析现有的设备驱动模型的基础上,指出了各技术方案的优缺点及适用场合。针对嵌入式设备对虚拟化的特殊要求,引进了L4/Fiasco微内核作为虚拟化平台,并在Client/Server设计模式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新的虚拟设备驱动优化方案,从可靠性、安全性、高效性和可移植性四个方面设计并优化了设备驱动,通过对服务模块作更小粒度的功能细分来降低服务模块与应用程序、硬件设备的耦合度,简化Client/Server驱动设计提高可移植性,另外还设计了Server快速恢复机制来增强系统的可靠性;利用微内核提供的能力机制设计权限访问来提高系统安全性;在微内核提供高效IPC机制前提下,利用地址映射实现共享内存传递数据,简化Client/Server服务通信的路径,减少数据拷贝的次数,实现了大数据量的快速传递,提高系统的效率。最后以NANDFLASH设备为例,对方案进行了驱动优化,并在Devkit8000平台下,通过几个测试用例,验证了其功能及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不仅实现了微内核架构中多虚拟机间驱动共享的功能,而且提供了高效、安全、可靠的虚拟设备服务。(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2-01-01)
刘震宇,吴俊军[6](2011)在《一种基于微内核虚拟化的设备驱动优化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日趋复杂的嵌入式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问题,本文比较并分析了现有的设备驱动模型,针对嵌入式设备对虚拟化的特殊要求,参考L4微内核虚拟化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虚拟设备驱动优化模型,不仅实现了微内核架构中多虚拟机间的驱动共享,并且在提供系统可靠性的同时,弥补了虚拟化技术带来的性能开销,提供了一个在效率、功能和可靠性叁方面取得相对均衡的虚拟化环境。(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科学》期刊2011年12期)
丁莹[7](2010)在《基于微内核系统的设备驱动虚拟化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其架构逐渐呈现出多样化。一体化内核由于其在性能等方面的优势,一直是操作系统的主要架构。但随着人们对系统安全性和灵活性的日益关注,其它架构的操作系统也逐渐发展起来。微内核系统以追求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好的模块化设计为目标,形成了不同于传统一体化内核的系统结构。但由于第一代微内核对系统通信机制IPC的实现不成功,导致微内核系统的性能较差,没有引起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以L4为代表的第二代微内核系统的出现,实现了同步IPC的通信机制,大大改善了微内核系统的性能问题,使其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微内核只提供策略,并不实现机制。因此,几乎所有位于一体化内核的功能被移到了微内核以外,如设备驱动。目前,为微内核系统实现设备驱动还处于研究阶段,没有统一的方式。本文介绍了第二代微内核标准L4的特点,并以它的一个API实现-L4/Fiasco为例,说明微内核的系统结构和核心机制。文章通过对现有微内核系统实现设备驱动方式的研究,着重讨论了使用DROPS项目提供的设备驱动环境DDE,为L4/Fiasco系统实现设备驱动的过程。文章首先为Linux系统实现了并口马达驱动,以此为基础,设计L4/Fiasco上并口驱动实例,完成微内核系统下的并口驱动服务器。L4/Fiasco的系统功能都被设计成服务器的模式,此并口驱动也实现了服务器接口,故其可对位于微内核之上的不同应用程序同时提供服务,实现了设备驱动虚拟化的功能。文章最后对并口驱动服务器的性能进行测试,对使用DDE为微内核实现设备驱动程序的这种方式进行评估和分析。(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0-04-01)
王航宇[8](2008)在《基于Windows9x的虚拟设备驱动程序的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Windows9x平台内核工作特点的分析,介绍了基于虚拟设备驱动程序virtual device driver(VxD)在Windows9x平台下实现实时控制与数据通信的关键技术,并介绍了一些常用的开发工具如VisualC++6.0、VtoolsD95,最后以基于PC/104总线的四串口卡虚拟设备驱动程序为例,对Windows9x下开发具体设备驱动程序作了讲述,该方法可以缩短开发周期,而且还能提高设备的开发效率和整体性能。(本文来源于《国外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08年08期)
于昕,蒋立民[9](2008)在《基于虚拟设备驱动程序的经纬仪实时控制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Win9x平台工作特点进行分析,讨论了利用虚拟设备驱动程序技术(以下简称VxD)在Win9x平台下进行实时控制编程的关键技术—外部定时时钟编程和VxD中断编程。系统实现了利用VxD技术和VC++联合编程进行Win9x环境下的实时控制系统,并在某经纬仪实时控制系统上能可靠运行,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08年13期)
孙磊,杨小军,彭伟,车嵘[10](2008)在《基于虚拟设备驱动程序的转台实时控制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Win9x平台工作特点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在Win9x平台下进行实时控制编程的关键技术—外部定时时钟编程、虚拟设备驱动程序VxD中断编程及VxD与应用程序的通信机制;基于此,利用VxD技术和VC++联合编程实现Win9x环境下的实时随动控制系统。长时间连续运行结果表明,系统工作稳定可靠。实践证明:把虚拟设备驱动程序技术应用于转台实时控制是可行的,且具有开发方便、事务处理能力强等优点。此研制方法对同类设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电光与控制》期刊2008年02期)
虚拟块设备驱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满足透明计算环境下用户可以在多种计算设备上使用个性化操作系统和应用的需求,需要通过存储设备驱动完成异构平台上的多操作系统远程加载和运行。目前的驱动模型不能满足透明计算的功能和性能要求。该文提出并实现了一种支持透明计算的虚拟存储设备驱动模型(TVSDM)。该驱动模型独立于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架构,采用基于块级的虚拟化技术,实现了驱动模型的基本功能,包括总线扫描、虚拟块设备创建和I/O请求处理等。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该模型的开发出的原型系统能够完成虚拟存储设备的远程驱动和运行,并具有良好的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虚拟块设备驱动论文参考文献
[1].陈莉君,李伟.Xen虚拟化设备驱动前后端通信机制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4
[2].高原,张尧学,周悦芝.TVSDM:一种支持透明计算的虚拟存储设备驱动模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3].曾海利.基于设备驱动栈的虚拟存储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昆明理工大学.2013
[4].薛青晗.基于虚拟化技术的设备驱动映射协议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
[5].刘震宇.基于微内核虚拟化的设备驱动研究与优化[D].华中科技大学.2012
[6].刘震宇,吴俊军.一种基于微内核虚拟化的设备驱动优化模型[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1
[7].丁莹.基于微内核系统的设备驱动虚拟化技术研究[D].兰州大学.2010
[8].王航宇.基于Windows9x的虚拟设备驱动程序的设计方法[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08
[9].于昕,蒋立民.基于虚拟设备驱动程序的经纬仪实时控制系统[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
[10].孙磊,杨小军,彭伟,车嵘.基于虚拟设备驱动程序的转台实时控制系统[J].电光与控制.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