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萆黄汤口服加外洗治疗湿疮
岳春鹏(黑龙江省铁力市人民医院黑龙江铁力152500)
【中图分类号】R27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2-0203-01
【关键词】湿疮萆黄汤
湿疮是指皮损多种、形态各异、兼有瘙痒、糜烂、流滋,结痂证候的皮肤疾患。它的发病特点:无明显的季节性,皮肤易过敏者多发,男女老幼均可罹患,冬季复发者多见。呈多形性损害,对称分布,自觉瘙痒,反复发作,因该病缠绵难愈,易演变成慢性等。我们采用萆黄汤口服加外洗,做了疗效观察,总结了68例病例,现报导如下。
1概念
中医文献依据其发病部位和性质的特点而有不同的名称。浸润遍体,滋水极多者称“浸淫疮”;以丘疹为主的称“血风疮”或“粟疮”;发于耳部的称“旋耳疮”;发于手部的称“涡疮”;发于乳头的称“乳头风”;发于脐部的称“脐风”;发于阴囊部的称“阴囊风”;发于下肢弯曲部的称“四弯风”等等。
2治疗方法
2.1方药组成
萆薢20g、黄芩15g、龙胆草15g、山栀子15g、柴胡20g、生地15g、车前子15g、白藓皮20g、泽泻15g、木通l0g、甘草15g、薏苡仁20g、川黄莲lOg、苦参20g、当归15g、蝉蜕20g。
2.2煎服法上药每日1剂,水煎3次。
头煎以水2000ml,浸泡后,用武火煎开,再用文火煎30rain,倒出药汁约250ml,2煎以水1500ml泡药,再煎如上法,倒出药汁约250ml,二药汁混合后,每于早饭前、晚饭后各服250ml。3煎以水1500ml,浸入药中煎出300ral药汁,以纱布块沾药汁外涂湿疮处,该方为清热解毒之剂,故无感染之弊。
2.3疗效标准痊愈
皮肤瘙痒、糜烂消失。皮色正常,2个月不复发。好转:皮肤瘙痒、糜烂减轻或消失,皮色红赤或正常,或痊愈后2个月之内有复发,复发较前大为减轻。无效:皮肤瘙痒、糜烂如前或加重。
2.4疗程l0d为一疗程。
3结果
随机选取病人68例,男性36例,女性32例。其中浸润疮11例,血风疮22例,乳头风5例,旋耳疮16例,四弯风6例,脐风3例,阴囊风5例。有28例患者单服中药,40例口服中药汤剂后又用第3煎外涂患处,有60例坚持1~2个疗程而获痊愈,2个月后随诊无复发。其它8例患者间断治疗,但2个疗程后也大有好转,2个月后有程度不同的复发,重复使用上药仍然有效。经治疗又获痊愈,本组病人最少使用一个疗程,最多使用4个疗程,有效率100%。
4讨论
本病未设对照组,因部分病人在用中药前曾用过西药,如激素或外用皮康霜之类,有的被误诊为荨麻疹而静脉用过钙剂,有的病人被误诊为风疹或牛皮癣,而施用祛风活血药,或疏风活血,通经活络药。
湿疮是一种散在发生的一种疾病,一般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3类。急性者多泛发全身,尤以皮肤屈侧及肢体弯曲处为多,伸侧有背部也可以出现,成片状。色鲜红瘙痒,并流滋水,头皮上有疮者,头皮结痂,可使头发呈绺或粘成团状。慢性者则脱屑呈苔癣样变,形状不规则,故慢性者易于牛皮癣相混。亚急性介与二者之间,在有些部位尚有特殊表现。其病因病理总的是:禀赋不耐、风、湿、热阻干肌肤。急性者偏以湿热为主;亚急性者偏于脾虚不运,湿邪留恋;慢性者因久病伤血,血虚生风生燥,肌肤失去濡养而偏有虚象。因湿疮形态多种,在临床中很易与其它皮肤病相混淆而造成误诊。尤其是急性转为慢性时易与牛皮癣相混淆,故在治疗中往往经久不愈。
萆黄汤是为湿热型湿疮患者而设,血虚风燥型不属于此项目范畴。其中:萆薢、薏苡仁、泽泻、木通有健脾利湿、分清泌浊,龙胆草、山栀子、黄芩、黄连、苦参、车前子、白藓皮有清热燥湿、利湿止痒,当归,生地有凉血和血,甘草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化湿燥湿,止痒消疮的作用。笔者曾用萆黄汤治疗68例患者,年龄在5个月~55岁不等,男性36例,女性32例。
其中有5例被误认为牛皮癣,6例被误诊为风疹,他们曾用了大量的中西药物,有的患者还转入外地治疗。迁延者最短一年,最长达4年之久,其原因就是不明病因,盲目用药,造成中西药物的大量浪费,同时给患者身体和经济都造成损失。湿疮的治疗首先要认病然后辨证,如果充分认识湿疮的病、证及病因病机,辨证施治,对症下药一般1、2个疗程至多4个疗程即可痊愈。内服、外用同时使用疗效优于单一使用(单一口服或单一外用也有效),连续治疗优于间断治疗。儿童用药要根据年龄的大小而减为半量或l/3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