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表面论文-田康振,曹长春,聂新明,王稳,韩彩芹

蛋白质表面论文-田康振,曹长春,聂新明,王稳,韩彩芹

导读:本文包含了蛋白质表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表面增强拉曼光谱,银纳米棒阵列基底,蛋白质二级结构

蛋白质表面论文文献综述

田康振,曹长春,聂新明,王稳,韩彩芹[1](2019)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对于蛋白质二级结构的酰胺Ⅲ谱带表征(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斜角沉积法制备银纳米棒阵列基底用于蛋白质二级结构的检测,结合酰胺Ⅲ谱带光谱分析,建立了一种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蛋白质二级结构的表征方法.用这种方法获得了两种典型蛋白质(溶菌酶和细胞色素C)的SERS信号.通过分析蛋白质骨架酰胺Ⅲ的光谱,研究了浓度对蛋白质折迭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加,溶菌酶的α-螺旋结构和β-折迭结构成分增加,而细胞色素C的二级结构基本保持不变.(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期刊2019年05期)

叶毅扬,洪亮[2](2019)在《基于中子散射、氘化技术和分子模拟探究蛋白质及及其表面水分子的动力学行为(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体内绝大多数的生物功能均由蛋白质这一生命引擎来实现,而这些功能的实现依赖于蛋白质结构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涨落。因此,探究蛋白质分子内部的动力学及其和蛋白质功能之间的关系是生物物理中的一个核心话题。本文主要综述了我们课题组近年来的一些成果,通过将中子散射、氘化技术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蛋白质及其表面水分子的动力学行为。(本文来源于《物理学进展》期刊2019年03期)

李迎宾[3](2019)在《咪唑类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及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作为新型的表面活性剂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它具备离子液体和表面活性剂的双重特性。因此,研究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尤其是研究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在食品、生物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分为叁个部分:1运用离子交换法合成了两类咪唑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C_nmim]DCA、[C_nmim]SCN(n=10,12,14),通过~1H NMR和~(13)C NMR对结构进行表征,利用表面张力、电导率和动态光散射(DLS)等手段进行研究。相同碳链的[C_nmim]DCA和[C_nmim]SCN比[C_nmim]Br具有更小的cmc,相比于传统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更高的表面活性。DLS研究表明,由于阴离子体积的不同,[C_nmim]DCA和[C_nmim]SCN表现出不同的水力学半径。2采用表面张力、电导率、zeta电位、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和DLS等一系列方法研究了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与牛血清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与BSA的相互作用与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有密切的联系,当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处于低浓度区时,静电相互作用是主要的作用方式,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对BSA的二级结构起保护作用;当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处于高浓度区时,疏水相互作用成为主要的作用方式,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的加入使BSA的二级结构被破坏并使其变性。BSA的结构发生变化从DLS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出,随着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浓度的逐步增大,复合物的粒径由最初的4.6 nm和100 nm变为最终的1160 nm。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通过影响色氨酸残基微环境对BSA荧光进行静态猝灭。3采用电导率、荧光光谱和DLS等一系列手段研究了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与明胶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明胶与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明胶分子中既有带正电的部分也有带负电的部分,而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带正电荷,因此,当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处于较低浓度区时,静电相互作用为主要的作用方式,而静电吸引导致分子链收缩,从DLS数据中的角度表现出的是粒径变小;随着浓度的不断增大,疏水相互作用成为主要的作用方式,氢键断裂,明胶分子链的叁级结构被破坏。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与明胶形成复合物来影响酪氨酸残基从而改变了明胶的荧光强度。(本文来源于《郑州轻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王坤,王沛,张浩,张树峰,王大志[4](2019)在《米氏凯伦藻细胞表面膜蛋白质组及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近年在我国福建、浙江和广东沿海经常形成赤潮,其赤潮不仅影响到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也严重威胁到水产养殖以及人类生命健康安全。本论文以米氏凯伦藻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米氏凯伦藻细胞表面膜蛋白质荧光标记技术和细胞膜蛋白质提取方法,运用荧光差异凝胶电泳技术(2-DDIGE)对膜蛋白质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米氏凯伦藻的膜蛋白质组及其对环境温度变动的响应。实验共鉴定到44个细胞表面膜蛋白,其中有效注释27个,主要为转运蛋白、HSP70蛋白家族和捕光蛋白等。米氏凯伦藻在20°C条件下的细胞生长和光合作用要明显好于16°C和12°C,但16°C和12°C条件下的差别不大,表明低温限制了米氏凯伦藻的生长。当米氏凯伦藻从12°C快速转移至16°C和20°C时,藻细胞密度和光合作用效率短时间迅速降低,但细胞很快即适应温度变化。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和光合作用蛋白在其适应温度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湖沼》期刊2019年03期)

范荣玉,郑细鸣,陈彬梅[5](2019)在《膜表面荷负电修饰与抗蛋白质污染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多巴胺和聚苯乙烯磺酸钠作为修饰剂,通过一步反应在微孔聚丙烯膜(MPPM)表面构建了荷负电修饰层。分析了修饰前后膜表面化学组成的变化,考察了修饰膜的亲水性及抗蛋白质污染性能。结果表明,制得的修饰膜具有超亲水性,水通量大(在0.05MPa时,涂覆率为350μg·cm~(-2)的修饰膜水通量可高达3 581 L·m~(-2)·h~(-1)),且对带负电的蛋白质具有很强的抗吸附能力,吸附量几乎为0,蛋白质溶液通量下降率小,残留在膜表面的少量蛋白质可简单地用水清洗除去,展现出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武夷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付亚康,张科宏,翁杰,刘耀文[6](2018)在《羟基磷灰石表面蛋白质吸附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近30年关于羟基磷灰石(HAP)表面蛋白质吸附研究的主要工作,包括吸附的机制、影响因素及与之相关的应用研究。HAP表面蛋白质吸附的机制主要包括静电引力、氢键和范德华力,影响因素包括HAP的暴露晶面、比表面积、吸附环境中PO_4~(3-)和Ca~(2+)的浓度、pH和温度等因素。最后介绍HAP表面蛋白质吸附在药物缓释载体及骨组织工程支架领域的应用研究,为探索HAP的生物活性及特殊吸附功能的设计提供全面、准确的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王光强,张明辉,夏永军,赖凤羲,艾连中[7](2018)在《一种植物乳杆菌来源的表面蛋白质能增强其它菌株黏附肠上皮细胞的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黏附是乳杆菌在肠道内发挥生理功能的前提,也是乳杆菌发挥生物屏障功能的基础。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经蛋白酶处理后黏附性强的植物乳杆菌AR326和AR269黏附能力明显降低,来源于黏附性强的植物乳杆菌的表面蛋白质能显着增加黏附性差的乳杆菌的黏附性性能。通过SDS-PAGE和质谱分析,鉴定出表面蛋白质中的主要成分37 kDa的蛋白质,其N段与L.plantarum WCFS1的GAPDH蛋白质具有100%相似性。利用GAPDH抗体能显着降低AR326和AR269黏附能力,但GAPDH能恢复经蛋白酶处理的AR326和AR269的黏附性能,另外通过直接添加GAPDH能显着增加黏附性差的植物乳杆菌的黏附性能。这说明GAPDH在乳杆菌黏附中起着主要作用,并可通过直接添加增加黏附性差乳杆菌的黏附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1-07)

鲍莹,李洋,国新华[8](2018)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无标记检测蛋白质》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质是生物体细胞和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与其他分子作用而发挥功能。然而,受实验技术方法的限制我们对生物体中蛋白结构的认识非常有限。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具有超高灵敏度,能够通过提供原子间相互作用的指纹图谱检测蛋白质的结构。我们实验室最近设计了一种新的SERS检测方法:用铝离子诱导银纳米粒子聚合产生热点,用于核酸结构的研究首次观察到了结构特征峰。在这个工作中,我们采用相同的纳米粒子对5种蛋白质(牛血清白蛋白、细胞色素C、肌红蛋白、过氧化氢酶、溶菌酶)进行SERS定量分析。信号增强效果比传统聚合体提高了约100倍,而且有较高的重现性。五种蛋白质的检出限可低至0.03ng·mL~(-1)。因此,我们相信该方法在蛋白分析中广泛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8年S1期)

张红燕,周烨,吴仁安[9](2018)在《纳米粒子表面蛋白构象的交联质谱原位蛋白质组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基于化学交联质谱(Chemical cross-linking mass spectrometry,CXMS)的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了四氧化叁铁(Fe3O4)纳米粒子表面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构象变化,考察了纳米粒子的曲率半径和蛋白孵育浓度与Fe_3O_4纳米粒子表面BSA构象的关系。CXMS结合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ATR-FTIR)的蛋白质二级结构信息表明,BSA在Fe_3O_4纳米粒子表面存在构象变化和排列取向现象,反映在BSA接触材料后一些位点交联频率的改变。此纳米粒子表面蛋白的CXMS表征方法简单、快速,可提供蛋白在纳米材料上结构变化的化学交联的束缚特征,有望进一步应用于复杂蛋白体系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研究。(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8年10期)

黄明娣,王琴梅,何艺婷,池莉,黎艳珊[10](2018)在《钛表面儿茶酚化聚电解质多层膜对蛋白质的吸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钛表面儿茶酚化聚电解质多层膜对蛋白质的吸附行为,为钛种植体表面改性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本课题组前期建立的方法,采用脂多糖胺纳米囊泡(NPs)和3,4-二羟苯基丙酸反应制备儿茶酚接枝率为40%的儿茶酚化NPs(cNPs);采用透明质酸(HA)和多巴胺反应制备儿茶酚接枝率为10%的儿茶酚化透明质酸(cHA)。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以cNPs为引发层、cHA/NPs为阴、阳离子聚电解质,在钛或石英表面构建含3个(cHA/NPs)双层的儿茶酚化聚电解质膜[(基底-cNPs-(cHA/NPs)_3],记为cPEM。同时以NPs为引发层,构建含(HA/NPs)_3的未儿茶酚化聚电解质膜(PEM)。采用红外光谱分析膜表面化学组成、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检测膜表面粗糙度,Zeta电位分析仪记录膜表面Zeta电位。选取4种等电点(pI)分别小于、等于、大于生理pH 7.4的蛋白质:牛血清白蛋白(BSA,pI=4.7)、纤连蛋白(Fn,pI=5.8)、牛血红蛋白(BHb,pI=6.8~7.0)、多聚赖氨酸(PLL,pI=9.74),以其为模型蛋白,用0.15 mol/L的NaCl配制成1 mg/mL的水溶液。采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实时动态监测膜表面蛋白吸附情况、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样品蛋白吸附前后形貌,LSCM、荧光酶标仪分别分析荧光标记蛋白在膜表面吸附情况,并测试荧光标记蛋白的吸附量。使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SNK和LSD法进行比较,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LSCM结果表明,石英表面粗糙度为(301±12)nm,组装cPEM、PEM后,表面粗糙度增加,分别为(656±88)、(446±25)nm,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6.974,P<0.001)。cPEM组的红外谱图中出现儿茶酚中的苯环(ν_(C=C))、PEM组的胺基和烷基、多糖中的糖醛酸环等特征峰,证实钛表面引入cPEM和PEM。组装过程中Zeta电位呈锯齿状交替上升,cPEM组表面电位为+22.53 mV,PEM组的表面电位为+17.36 mV。QCM结果表明,生理pH下,所有表面均基本不吸附PLL。在不同表面,BSA和BHb的吸附量cPEM组>PEM组>Ti组。原子力显微镜下可见cPEM、PEM组表面为分布均匀的水滴形海岛状结构,吸附BSA后,表面可见圆盘状结构,且cPEM组量大于PEM组,说明可能BSA在cPEM组表面的吸附量大于PEM组。采用LSCM和荧光酶标仪分析绿色荧光标记蛋白在不同表面的吸附情况,发现在不同种膜表面,同一蛋白吸附量cPEM组>PEM组>Ti组;在同一种膜表面,不同蛋白吸附量BSA>Fn>BHb。结论本实验研发的聚电解质多层膜对钛表面进行改性后,能提高蛋白在表面的吸附,儿茶酚化改性则进一步促进这种吸附。蛋白吸附的驱动力可能主要源于静电相互作用和儿茶酚基团对蛋白偶联捕捉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期刊2018年05期)

蛋白质表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生物体内绝大多数的生物功能均由蛋白质这一生命引擎来实现,而这些功能的实现依赖于蛋白质结构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涨落。因此,探究蛋白质分子内部的动力学及其和蛋白质功能之间的关系是生物物理中的一个核心话题。本文主要综述了我们课题组近年来的一些成果,通过将中子散射、氘化技术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蛋白质及其表面水分子的动力学行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蛋白质表面论文参考文献

[1].田康振,曹长春,聂新明,王稳,韩彩芹.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对于蛋白质二级结构的酰胺Ⅲ谱带表征(英文)[J].ChineseJournalofChemicalPhysics.2019

[2].叶毅扬,洪亮.基于中子散射、氘化技术和分子模拟探究蛋白质及及其表面水分子的动力学行为(英文)[J].物理学进展.2019

[3].李迎宾.咪唑类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及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D].郑州轻工业大学.2019

[4].王坤,王沛,张浩,张树峰,王大志.米氏凯伦藻细胞表面膜蛋白质组及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研究[J].海洋与湖沼.2019

[5].范荣玉,郑细鸣,陈彬梅.膜表面荷负电修饰与抗蛋白质污染性能分析[J].武夷学院学报.2019

[6].付亚康,张科宏,翁杰,刘耀文.羟基磷灰石表面蛋白质吸附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8

[7].王光强,张明辉,夏永军,赖凤羲,艾连中.一种植物乳杆菌来源的表面蛋白质能增强其它菌株黏附肠上皮细胞的能力[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8].鲍莹,李洋,国新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无标记检测蛋白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8

[9].张红燕,周烨,吴仁安.纳米粒子表面蛋白构象的交联质谱原位蛋白质组表征[J].分析化学.2018

[10].黄明娣,王琴梅,何艺婷,池莉,黎艳珊.钛表面儿茶酚化聚电解质多层膜对蛋白质的吸附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18

标签:;  ;  ;  

蛋白质表面论文-田康振,曹长春,聂新明,王稳,韩彩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