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性肥胖论文-樊成伟

全身性肥胖论文-樊成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全身性肥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超重,腹型肥胖,患病率,全身性肥胖

全身性肥胖论文文献综述

樊成伟[1](2016)在《甘肃省超重、全身性肥胖和腹型肥胖流行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甘肃省超重、全身性肥胖和腹型肥胖的患病率及其流行规律,分析该地区人群超重、全身性肥胖和腹型肥胖的危险因素,为甘肃省防治超重、全身性肥胖和腹型肥胖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我们在2013到2014年间抽取甘肃省共31417名成人并调查其身高、体重、腰围等数据,对其进行超重、肥胖的流行病学调查。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中的超重、全身性肥胖和腹型肥胖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差异的显着性比较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logistics分析。结果:全省平均体重指数为23.31±3.05 kg/m2,平均腰围是83.55±9.64 cm,腰围和体重指数随年龄的上升而升高;超重的患病率是32.2%,腹型肥胖的患病率是34.5%,全身性肥胖的患病率是6.8%;男性较女性有较高的超重和腹型肥胖患病率(37.7%vs.27.8%和35.5%vs.33.7%)。男女之间的全身性肥胖患病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82);有糖尿病家族史、喜欢吃肉、喜爱饮酒、高龄、缺乏运动是超重、全身性肥胖和腹型肥胖的共同危险因素;回族、裕固族、东乡族和藏族较汉族有更大的危险患腹型肥胖;女性较男性更容易患腹型肥胖;男性较女性更容易患超重和全身性肥胖。结论:甘肃省人群的平均体重指数已接近超重诊断标准;体内脂肪堆积特别是腹部脂肪堆积较多,腹型肥胖患病率高;超重人群基数大,全身性肥胖患病率可能进一步身高;在高龄人群、绝经后女性的肥胖问题突出;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喜爱饮酒、不爱运动、少数民族等人群应加强肥胖干预,鼓励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特别是针对高龄和少数民族人群定期开展肥胖知识讲座,对预防肥胖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甘肃中医药大学》期刊2016-03-01)

[2](2016)在《肥胖带来全身性疾病》一文中研究指出身体肥胖害处多,不但有碍美观,更重要的是容易带来疾病。一、心脑血管病,是肥胖最主要的危害之一。肥胖是人体脂肪过多,脂肪则由胆固醇构成。血中胆固醇过高,便沉积于血管,形成粥样动脉硬化、脑血管硬化,可发生"中风"。心血管硬化则形成冠心病,可因心肌梗塞而突然死亡。二、糖尿病,能威胁人的生命,且常并发心、脑、肾、神经、眼等严重疾病。体重超过正常人百分之十的人,患糖尿病的机会较常人高出10倍。其原因是肥胖者体内能降血糖的脂肪细胞发生肥大变性,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故而并发糖尿病。(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6年03期)

乌玉红[3](2013)在《青年人全身性肥胖与牙周炎的关系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肥胖作为代谢综合征常见的始发因素,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正成为全球范围的流行病。在儿童和青少年人群中肥胖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据统计我国近五年儿童肥胖的发生率增幅达到12%~15%。近年国内外研究表明肥胖与牙周炎密切相关[1],本文就青年人群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牙龈指数、附着丧失程度之间的联系进行调查,分析青年人全身性肥胖与牙周炎的关系。一、资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调查对象为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赤峰学院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青年人,年龄为20~28岁,共检查458人,其中符合要求的共计380人,其中男170人、女210人。(本文来源于《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期刊2013年14期)

陈燕圣[4](2009)在《全身性肥胖与中心性肥胖针灸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肥胖患者日益增多,并且发病率增长较为迅速。肥胖不仅不美观,更对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其合并的并发症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不孕症、骨关节病等,危及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尤其是向心性肥胖者易出现血中脂肪酸含量过高、甘油叁脂血症。腹部过多的脂肪沉积在内脏器官,更易患病。但目前许多学者在研究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时,往往只谈与肥胖有关,而忽视了肥胖的类型。研究目的:采用前瞻性对照试验,应用电针的方法,观察电针对单纯性肥胖的全身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两种类型临床疗效,为针灸减肥适应类型提供科学依据。对象与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全身性肥胖27例和中心性肥胖患者42例,按照肥胖的类型,均采用电针的方法,以带脉、中脘、天枢、水分、丰隆为主穴,脾虚湿阻型加脾俞、阴陵泉;胃热湿阻型加曲池、足叁里;肝郁气滞型加肝俞、足叁里;脾肾两虚型加关元、脾俞、肾俞;阴虚内热型加叁阴交、肾俞;便秘加腹结、上巨虚、足叁里;穴位均取双侧。穴位常规消毒,按肥胖度选取30号的40~60mm针灸针(华佗牌无菌针灸针),根据患者肥瘦不同,采用单手快速进针法进针,,行提插捻转法使之得气,在得气的基础上,加G6805电针仪,密波频率50-100HZ,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通电留针30min。治疗期间均不使用其他减肥方法,提倡低脂、复合碳水化合物、高纤维饮食,限制饮酒、高脂、高糖饮食。女性经期不做治疗。每例病人治疗前后测量身高、体重、腰围、髋围,要求测量标准化,即定时、定秤(尺)、定条件(饮食、着装等),一周治疗5次,10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将所得数据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治疗后全身性肥胖组与中心性肥胖组体重指数与治疗前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间治疗后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全身性肥胖组腰围差值与中心性肥胖组腰围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全身性肥胖组髋围差值与中心性肥胖组髋围差值比较,差异没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腰髋比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疗效经Ridit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电针可以降低全身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患者的体重指数,且降低中心性肥胖患者体重指数作用优于全身性肥胖;2.电针对中心性肥胖患者腰围的缩小作用优于对全身性肥胖患者;3.电针对中心性肥胖患者和全身性肥胖患者髋围围的缩小作用相当;4.电针对中心性肥胖患者腰髋比的缩小作用优于对全身性肥胖患者;5.电针减肥对中心性肥胖患者疗效优于对全身性肥胖患者。(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09-05-01)

周书明,尹秋生,曹少军[5](2008)在《内脏型肥胖、全身性肥胖与老年糖尿病、糖耐量受损患者之间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询内脏型肥胖、全身性肥胖与糖尿病、糖耐量受损患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辖区离退休老干部进行心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对非糖尿病患者行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筛选DM/IGT患者;测量DM/IGT患者的身高、体质量、腰围,并计算体质量指数。结果DM/IGT患者全身性肥胖患病率分别为55.61%、55.94%,内脏型肥胖患病率分别为75.79%、75.52%,内脏型肥胖患病率显着多于全身性肥胖(P<0.01)。体质量指数(BM I)、腰围(WC)均未达到肥胖标准者约占20%;内脏型肥胖而非全身性肥胖者约占20%左右,全身性肥胖而非内脏型肥胖者不到4%,BM I与WC一致者约占75%;DM与IGT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脏型肥胖与老年DM/IGT患者之间的相关性优于全身性肥胖。(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保健杂志》期刊2008年06期)

胡东生,周静,付鹏钰,余大海,谢婧[6](2006)在《中国人群中向心性肥胖比全身性肥胖与2型糖尿病关系更密切:亚洲心血管病国际合作研究(the InterASIA Study)》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中国人群中向心性肥胖与全身性肥胖测量指标哪个与2型糖尿病和IFG关系更密切。方法于2000-2001年在全国抽取有代表性的35~74周岁的15236人进行横断面研究。应用ROC曲线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比向心性肥胖和全身性肥胖测量指标对2型糖尿病和IFG的预测能力。结果 WHR 和BMI(0.666±0.009,0.622±0.010),WC和BMI(0.661±0.009,0.622±0.010)之间预测糖尿病的ROC 曲线下面积存在统计学差异,而WHR和WC(0.666±0.009,0.661±0.009)的ROC曲线下面积之间无统计学差异。WHR和BMI(0.638±0.008,0.608±0.009),WC和BMI(0.636±0.008,0.608±0.009)之间预测IFG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存在统计学差异,而WHR和WC(0.638±0.008,0.636±0.009)的ROC 曲线下面积之间无统计学差异。WHR和WC预测糖尿病的ROC曲线下面积显着大于其预测IFG的曲线下面积(WHR:0.666±0.009 vs.0.638±0.008,WC:0.661±0.009 vs.0.636±0.009),而BMI预测糖尿病和IFG的ROE曲线下面积间无统计学差异(0.622±0.010,0.608±0.009)。不同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亦显示,WHR和WC预测糖尿病和IFG的能力相似。结论与全身性肥胖相比,中国成年人群中向心性肥胖与2型糖尿病和IFG的关系更密切,腰围和腰臀对肥胖的预测能力相似。(本文来源于《中华预防医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华人公共卫生协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期刊2006-11-01)

张玢[7](2005)在《绝经后全身性肥胖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相关》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影响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中,身体肥胖已被证实有一定作用,但有关肥胖分布的研究尚不明确。最近,国际抗癌联盟(UICC)主办的《国际癌症杂志》发表一项欧洲新近完成的大规模研究。研究人员发现,绝经后妇女的全身性肥胖比腹部肥胖与乳腺癌发病高风险还密切相关。此前已有研究报道身高体重与乳腺癌发病之间存在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不管处于更年期与否,身材高的妇女患病风险均有所增加,且妇女肥胖与(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情报》期刊2005年04期)

闻凤霞,王英,张瑞杰,高文慧,宫滨生[8](2003)在《向心性肥胖与全身性肥胖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肥胖率呈上升趋势。肥胖是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1〕,已成为导致早亡、致残、影响生命质量和增加各国财政负担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2〕。肥胖可分为向心性肥胖和全身性肥胖。目前 ,有些健康体检和疾病危险因素的研究中 ,只注重全(本文来源于《中国公共卫生》期刊2003年12期)

韩秀霞[9](2000)在《肥胖与全身性炎症有关》一文中研究指出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讯一虽然现在对无病但超重或肥胖的人给予临床劝告“每日服用小剂量的阿斯匹林或其他缓和型的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NSAID)”尚为时太早,但研究证实这一天终究会到来。(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情报》期刊2000年04期)

全身性肥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身体肥胖害处多,不但有碍美观,更重要的是容易带来疾病。一、心脑血管病,是肥胖最主要的危害之一。肥胖是人体脂肪过多,脂肪则由胆固醇构成。血中胆固醇过高,便沉积于血管,形成粥样动脉硬化、脑血管硬化,可发生"中风"。心血管硬化则形成冠心病,可因心肌梗塞而突然死亡。二、糖尿病,能威胁人的生命,且常并发心、脑、肾、神经、眼等严重疾病。体重超过正常人百分之十的人,患糖尿病的机会较常人高出10倍。其原因是肥胖者体内能降血糖的脂肪细胞发生肥大变性,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故而并发糖尿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全身性肥胖论文参考文献

[1].樊成伟.甘肃省超重、全身性肥胖和腹型肥胖流行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D].甘肃中医药大学.2016

[2]..肥胖带来全身性疾病[J].人人健康.2016

[3].乌玉红.青年人全身性肥胖与牙周炎的关系调查[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

[4].陈燕圣.全身性肥胖与中心性肥胖针灸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

[5].周书明,尹秋生,曹少军.内脏型肥胖、全身性肥胖与老年糖尿病、糖耐量受损患者之间的关系[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8

[6].胡东生,周静,付鹏钰,余大海,谢婧.中国人群中向心性肥胖比全身性肥胖与2型糖尿病关系更密切:亚洲心血管病国际合作研究(theInterASIAStudy)[C].中华预防医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华人公共卫生协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2006

[7].张玢.绝经后全身性肥胖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相关[J].国外医学情报.2005

[8].闻凤霞,王英,张瑞杰,高文慧,宫滨生.向心性肥胖与全身性肥胖关系的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3

[9].韩秀霞.肥胖与全身性炎症有关[J].国外医学情报.2000

标签:;  ;  ;  ;  

全身性肥胖论文-樊成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