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论文-哈瑞,李刚,师志云,武涛,赵志军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论文-哈瑞,李刚,师志云,武涛,赵志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基因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论文文献综述

哈瑞,李刚,师志云,武涛,赵志军[1](2019)在《8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和研究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机制。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该院临床分离的80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科室分布、标本类型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PCR检测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blaIMP、blaVIM、blaNDM-1、blaSIM、blaSPM、blaGIM、blaOXA-10及膜孔蛋白OprD2基因。结果该院以神经外科送检标本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检出(28.0%)最多,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86.0%)。80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7.5%),对复方磺胺甲恶唑的耐药率最高(97.5%)。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blaVIM基因阳性1株(1.2%),blaOXA-10基因阳性4株(5.0%),其他耐药基因均未检出;膜孔蛋白OprD2基因缺失67株(83.8%)。结论本研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机制是膜孔蛋白OprD2基因的缺失。(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张雪松[2](2019)在《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其耐药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该院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检测方法,并了解该地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耐药特征,为该院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方便选取65例2017年7月—2018年12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患者的标本,临床分离了65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其进行菌种的鉴定和药物的敏感试验。采用E-test试验对金属酶进行检测,采用PCR法扩增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基因,并进一步测序确认扩增的阳性产物。结果 65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标本中以呼吸道分泌物最多,占比81.54%(53株),在分布上呼吸内科、ICU病房比较高,分别占了总数的33.85%(22株)和36.92%(24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有18株(27.69%)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并且大多为多重耐药菌株;E-test试验结果显示,阳性金属酶4株,检出率为22.22%;PCR法扩增金属酶基因阳性3株(4.62%),其中IMP-1和VIM-2分别为3株和1株。结论该地区耐亚胺培南的18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大多为多重耐药菌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在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IMP-1和VIM-2为酶的主要基因型。(本文来源于《中外医疗》期刊2019年27期)

陈丹娜,李飞,李丽娟,梁德志,王凤平[3](2019)在《东莞地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oprD基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东莞地区oprD基因突变对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至2017年东莞地区2家医院的110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PCR法扩增基因oprD并测序分析其序列突变类型。结果:110株确认为亚胺培南耐药菌株,其中3株oprD基因PCR扩增阴性。余107株阳性菌株进行oprD基因测序发现其中7株无突变,84株有框码移位(其中有8株发现携带插入序列ISPpu21、IS1394、ISPpu29以及ISPst2),16株有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形成1个位置提前的新终止密码子进而引起其肽链异常),基因突变率高达90.91%。结论:广东东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oprD基因突变导致其氨基酸改变或(和)移码突变,影响oprD与IMP结合是本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机制。(本文来源于《河北医学》期刊2019年05期)

邢亚君,杨伟峰,孙娅楠,马淑骅,姜童童[4](2019)在《痰热清注射液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联合对广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痰热清)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联合对广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作用,并研究其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耐药菌提供参考。方法:将医院临床分离到广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痰热清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最小抑菌浓度(MIC);棋盘法检测联合用药抑菌效果;微孔板法检测对成熟生物膜内细菌代谢活性的影响;Bio Flux动态观察药物对生物膜的影响并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活死细菌的分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药物作用后细菌的形态变化。结果: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痰热清的MIC分别为512 mg·L~(-1)和>16 500 mg·L~(-1)。棋盘法结果显示痰热清可增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敏感性,二者协同抑菌,并确定联合用药浓度。与空白组或单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比较,联合用药各组显着减少生物膜内活菌量(P<0.05,P<0.01)。Bio Flux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或单用药物组比较,联合用药各组可破坏生物膜结构,减小生物膜面积(P<0.05);荧光染色结果显示联合用药对动态生物膜内细菌的代谢活性有明显抑制。SEM显示痰热清可抑制细菌分裂。结论:痰热清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联合对浮游和生物膜状态的细菌生长有抑制作用,还可对生物膜产生破坏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李小菊,许飞,刘洋[5](2019)在《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碳青霉烯酶耐药机制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和分析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IRPA)碳青霉烯酶耐药机制,研究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院内IRPA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6—2017年间临床分离出的IRPA菌株80株资料(产/非产碳青霉烯酶IRPA菌株,分别为32株和48株),分析采用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CIM法)和改良Hodge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其显示阳性者进行测序比较产/非产碳青霉烯酶IRPA菌株的耐药谱差异性,以及分析对携带不同种类碳青霉烯酶菌株的耐药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分离出的80株IRPA中,其中32株(40.00%)mCIM表型阳性,15株(18.75%)为改良Hodge试验阳性,PCR检测结果显示VIM-2基因阳性13株(16.25%)、KPC-2基因阳性19株(23.75%),NDM及OXA-48基因均为阴性;产碳青霉烯酶IRPA菌株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87.50%、87.50%、68.75%、68.75%和68.75%显着高于非产碳青霉烯酶IRPA菌株分别为37.50%、35.42%、22.92%、22.92%和35.42%(P<0.05);MLST及PFGE分型结果显示IRPA菌株11个基因型,以ST235/A、ST244/D及ST639/K型为主,其中产酶IRPA菌株主要流行在ST235/A型、ST235/G型、ST244/D型、ST639/K型及ST1029/G型中。结论:本地区分离出的IRPA菌株以产VIM-2、KPC-2型MBL为主,其对临床常用的多种抗菌药物具有高度耐药性,应加强对产酶菌株的检测和监控,防止该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传播和流行。(本文来源于《抗感染药学》期刊2019年02期)

李飞,陈丹娜,李丽娟,梁德志,王凤平[6](2019)在《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征及产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以及其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的基因型。方法收集2016-2017年东莞市人民医院以及东莞市东华医院2家医院的110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采用VITEK2系统分析临床菌株耐药性;采用组合纸片法对亚胺培南耐药菌株进行MBL表型检测,同时采用PCR法检测MBL相关基因(包括IMP型、VIM型、SPM型、SIM型、GIM型和NDM型);比较分析产与不产MBL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谱差异。结果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10.00%,对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在17.27%~21.82%之间,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26.36%~31.82%,对其余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磺胺类抗生素耐药严重(74.54%~100.00%)。110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单胞菌中筛选出18株(16.36%)MBL表型阳性的菌株,用PCR法也检测出18株MBL基因阳性的菌株(16.36%),其中9株检出是IMP-25(8.18%),8株检出是VIM-2(7.27%),4株检出是SIM-2(3.64%),有3株同时检出VIM-2和SIM-2,其他基因型均阴性。产MBL菌株对所有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非产MBL菌株。结论产金属β-内酰胺酶在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酶基因型主要为IMP-25、VIM-2和SIM-2。(本文来源于《热带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熊莉,徐亮,刘树龙,刘浪,邱英梅[7](2019)在《南昌某呼吸专科医院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江西省胸科医院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的耐药现状,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6—2017年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的临床资料,采用稀释法(MIC)及纸片扩散法(KB)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标准判读结果。结果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550株,其中亚胺培南敏感者398株(72.37%),耐药者152株(27.64%);IRPA对绝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超过30%,且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均高于亚胺培南敏感组;IRPA中,多重耐药菌株(MDRO)占85.53%,显着高于亚胺培南敏感组的21.61%。结论该院IRPA耐药及多药耐药现象比较严重,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和合理使用。(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李飞,李丽娟,梁德志,王凤平,张拔山[8](2019)在《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征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征及其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东莞地区2家医院110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采用VITEK2系统分析临床菌株耐药性,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行同源性分析,PCR法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以及oprD基因,并对阳性株进行测序;对oprD基因无中断突变株,利用qRT?PCR检测其mRNA表达情况。结果 110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单胞菌PFGE分析结果显示高度克隆多样性。PCR法检测出18株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的菌株,主要类型是:IMP?25,VIM?2,SIM?2。PCR法检测出107株阳性菌株,测序结果表明有意突变率高达93.46%(100/107),类型包括点突变,缺失突变,插入突变以及提早终止突变。7株oprD mRNA表达量均降低。结论本实验进一步证实了oprD基因缺失,发生广泛有意突变,mRNA表达减少以及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产生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机制。(本文来源于《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玛依拉·阿布都热依木,屈涛,党楠,易婷曲[9](2019)在《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比2016年与2017年铜绿假单胞菌对耐亚胺培南及其他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2016年与2017年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分别为耐药率为12.8%(33/257)与36.0%(88/245)(P<0.05),对头孢类药物的耐药率稳定(P>0.05),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不断降低(P<0.05)。结论近期以来,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加,对头孢类药物的稳定,但对于其余常规药物耐药率降低,尤其对阿米卡星的耐药性最低。(本文来源于《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2期)

蒋逸,沈佳丽,蒋文玥,史伟峰[10](2019)在《经头孢他啶诱导产生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表型及其耐药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头孢他啶诱导产生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Imi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IRPA)的耐药表型及其耐药机制,旨在为临床有效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7月-12月从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抗菌药物全敏的铜绿假单胞菌PA株共计20株,以头孢他啶为诱导剂,诱导25代后,对诱导后产生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采用PCR方法进行金属β-内酰胺酶(MBLs)基因(IMP、VIM、SIM、GIM、SPM)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TEM、VEB、SHV、PER、OXA-2以及OXA-10),AmpC酶基因(PDC、DHA),整合酶基因(intIl、intI2和intI3)的基因检测,采用RT-PCR方法对膜孔蛋白OprD2的表达量及主动外排系统MexAB-OprM、MexXY-OprM的超表达和MexCD-OprJ、MexEF-OprN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比较各耐药相关表型在其中的作用。结果经人工诱导25代后,获得10株对亚胺培南产生耐药的菌株,其中产TEM的IMP耐药PA(IRPA)有7株,占70%;产PDC的IRPA10株,占100%;产intIl的IRPA10株,占100%;OprD2的表达量降低的有8株,占80%,主动外排系统表型阳性IRPA 3株,占30%。结论经头孢他啶诱导的PA产生IMP耐药性涉及ESBLs,AmpC酶,整合子的存在,膜孔蛋白的缺失和主动外排系统激活等多种耐药机制。(本文来源于《智慧健康》期刊2019年02期)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该院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检测方法,并了解该地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耐药特征,为该院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方便选取65例2017年7月—2018年12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患者的标本,临床分离了65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其进行菌种的鉴定和药物的敏感试验。采用E-test试验对金属酶进行检测,采用PCR法扩增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基因,并进一步测序确认扩增的阳性产物。结果 65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标本中以呼吸道分泌物最多,占比81.54%(53株),在分布上呼吸内科、ICU病房比较高,分别占了总数的33.85%(22株)和36.92%(24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有18株(27.69%)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并且大多为多重耐药菌株;E-test试验结果显示,阳性金属酶4株,检出率为22.22%;PCR法扩增金属酶基因阳性3株(4.62%),其中IMP-1和VIM-2分别为3株和1株。结论该地区耐亚胺培南的18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大多为多重耐药菌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在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IMP-1和VIM-2为酶的主要基因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论文参考文献

[1].哈瑞,李刚,师志云,武涛,赵志军.8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的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

[2].张雪松.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其耐药性分析[J].中外医疗.2019

[3].陈丹娜,李飞,李丽娟,梁德志,王凤平.东莞地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oprD基因分析[J].河北医学.2019

[4].邢亚君,杨伟峰,孙娅楠,马淑骅,姜童童.痰热清注射液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联合对广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

[5].李小菊,许飞,刘洋.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碳青霉烯酶耐药机制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研究[J].抗感染药学.2019

[6].李飞,陈丹娜,李丽娟,梁德志,王凤平.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征及产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型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9

[7].熊莉,徐亮,刘树龙,刘浪,邱英梅.南昌某呼吸专科医院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8].李飞,李丽娟,梁德志,王凤平,张拔山.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征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9

[9].玛依拉·阿布都热依木,屈涛,党楠,易婷曲.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

[10].蒋逸,沈佳丽,蒋文玥,史伟峰.经头孢他啶诱导产生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表型及其耐药机制研究[J].智慧健康.2019

标签:;  ;  ;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论文-哈瑞,李刚,师志云,武涛,赵志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