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毒理安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化妆品安全,毒理实验,动物实验
毒理安全论文文献综述
田理[1](2019)在《毒理实验数据在化妆品安全评估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欧盟化妆品法规对于化妆品动物实验禁令的实施,以及目前禁止化妆品动物实验的全球大趋势,安全评估对于保障化妆品安全显得日益重要。欧盟委员会以及欧盟科学机构对化妆品安全评估有详细的指导方案,因此欧盟的化妆品安全评估方案也成为了世界其他地区参考的标准。此次报告将介绍欧盟法规框架下对于化妆品安全评估的内容要求,以及欧盟消费品安全科学委员会对于化妆品成分的毒理学资料要求以及安全边际计算的准则。也让大家了解毒理学研究在化学品以及消费品领域的应用,以及对保障消费者安全方面的(本文来源于《2019年海峡两岸暨港澳青年科学家毒理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7)
徐新云,袁建辉[2](2018)在《疾控机构毒理实验室的安全防护与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部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立了毒理实验室(毒理检验科),承担食品、化妆品、消毒产品、农药、一次性卫生用品、工业化学品、保健食品等样品的毒理学检测与评价,并开展有关毒理学科研工作。在开展这些毒理学检验工作中,往往接触许多化学物质、有毒物品,为了保护毒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本文根据毒理实验室的特点,提出毒理实验室的安全防护要求及其管理,供毒理专业技术人员参考。(本文来源于《毒理学史研究文集第十七集-毒物历史文化与博物馆研讨会》期刊2018-05-01)
辛文波,赖顺果,张秀军,朱介兵,Penny,Jones[3](2016)在《联合利华在毒理测试替代方法开发及化妆品安全评估方面的研究介绍》一文中研究指出回顾了联合利华在局部毒性测试替代方法开发及化妆品安全评估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同时介绍了联合利华与各国政府机构、学术界和工业界合作开发用于全身毒性评估的动物实验替代方法。(本文来源于《日用化学品科学》期刊2016年07期)
辛文波,赖顺果,张秀军,朱介兵,Penny,Jones[4](2016)在《联合利华在毒理测试替代方法开发及化妆品安全评估方面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13年3月11日起,欧盟全面禁止销售任何在动物身上进行安全测试的化妆品(包括化妆品原料)。此后,更多的国家效法欧盟,颁布禁止化妆品动物测试的法规,其中包括印度、以色列和新西兰等国。这些禁令对包括联合利华在内的跨国化妆品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本文简要回顾了联合利华为应对该挑战而在局部毒性测试替代方法开发及化妆品安全评估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以及目前与各国政府机构、学术界和工业界合作开发用于全身毒性评估的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中国化妆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06-15)
孙元媛,宋翔,黄登宇[5](2016)在《灰色聚类法在生活饮用水毒理指标安全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活饮用水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具有一定灰性,运用多维灰聚类理论,将生活饮用水毒理学指标中氟化物、铬、硝酸盐氮作为安全因子的3个评估指标,对2014年中部地区某市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数据进行了安全风险综合评估.结果表明:中部某市生活饮用水不合格样本都属于低风险类型,符合实际情况.此法明确了生活饮用水毒理指标的安全风险等级,对中部某市生活饮用水的监管控制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期刊2016年10期)
李津,Carl,WESTMORELAND,Paul,CARMICHEAL,Ian,MALCOMBER,Gavin,MMAXWELL[6](2013)在《联合利华21世纪毒理安全及替代方法开发战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联合利华安全与环境保障中心不断寻求将科学的新理念和新发展带入联合利华的产品成分的安全性和环境影响风险评估之中。目前支撑风险评估的毒理学以及生态毒理学不断迅速发展进步,2007年发布的美国国家科学院报告"21世纪毒性测试[TT21C]:愿景和战略"代表这样的一个里程碑,提出了可实现的安全评估革命性的理念:"不远的未来,几乎所有的常规测试将应用人体体外细胞或细胞株进行"。这个框架发布以来,美国,欧洲和中国都一致认同这一战略,并优先考虑实现这一愿景所需的研究项目,并付之实施。例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已经启动一个大型研究工作项目:"不良效应后果通路"[Adverse OutcomePathway(AOP)],此项目涉及到环境毒性评估,因而又衍生"从源至效应后果途径"[Source to OutcomePathway(S2OP)]风险评估新概念。联合利华与其扁布全球的科学合作伙伴一起积极推动这一科学新领域的拓展,并且集思广益开发新方法和新手段来实现基于TT21C/AOP的消费者和环境安全的风险评估策略。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在消费产品内化学品的安全科学决策中不再依赖基于动物毒理终端的信息结果,而是充分运用相关最新颖的科学研究成就和方法。自我们从2004年开展非动物替代方法以来,我们越来越强烈地体会到,跨学科的团队相互学习,交流,并紧密合作是成功的关键。研究中,我们针对风险评估的需求,提出尖锐的有针对性的实际关键问题,运用信息技术,结合数据建模的方法来实现。几个重点学科(包括机理化学,暴露学科学,数学建模和与生物相关信息和临床学科)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我们正在开展一些具体案例探索研究(www.tt21c.org):(1)皮肤过敏的风险评估目前正在探索基于AOP,由共价蛋白质结合引起皮肤致敏的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这一方案已经经合组织讨论审议过。(2)线粒体毒性风险评估与中国军事医学院合作开展线粒体毒理通路的研究。项目探讨经由PGC-1a and Nrf2介导的造成线粒体功能丧失,引发心脏疾病及肝脏受损的化学物风险评估新方法。(3)全身系统毒性风险评估(DNA损伤)与美国哈姆纳研究院合作开展基于p53毒理通路介导的DNA损伤效应的研究。虽然一个毒理通路不能回答针对存在于身体中化学物的所有相关安全问题,但是,这样的研究却可以让我们有机会去探索如何将基于TT21C风险评估的各个相关因素综合地考虑并运用。这些毒理通路案例研究(以及其他有关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的研究)正使我们刚刚开始了解如何把基于毒理通路的非动物风险评估的方方面面信息汇集在一起,最终让我们有能力运用这些资料来完成针对消费者及环境安全决策。(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第六届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摘要》期刊2013-11-12)
周天胜,朱琳,郁红,王蕾,张秀娟[7](2013)在《药物临床前安全评价中肝脏的毒理病理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肝是体内最大的器官,其在毒理实验中常常是靶器官,其主要原因包括:肝因含有大量的Ⅰ相反应酶,特别是细胞色素P450酶系,是化合物生物转化的主要场所;肝接受大量的血液,且是暴露于经消化道接受外源化学物的第一个器官;肝血窦上的内皮细胞不具有基膜,并有孔,以致于血流中的化学物直接与肝细胞接触;肠肝循环可延长化合物在肝中的高浓度。许多药物由于在临床前研究中发现其对肝的有害作用而被终止研发,有些药物在临床前安全评价中虽未发现其有害作用,但在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或上市后才发现其对肝脏的毒性,同时有些中草药以及食品添加剂引起的肝毒性已愈来愈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毒理病理学家对肝毒理病理学的评价通常结合其重量的变化,肉眼病变,组织病理学形态变化,临床病理学变化(肝血清特异酶)以及动物给药阶段的相关数据(如摄食量、体质量的变化数据等)来进行。相别与犬和非人灵长类而言,啮齿类动物的重复给药实验常常会引起剂量依赖的肝重量的增加,通常,肝重量增加20%以上可在镜下见有相关联的组织形态学变化,而中央小叶区的肝细胞肥大常与药物引起的酶诱导相关。肝重量的增加在镜下可表现为细胞肥大、增生、和/或细胞内物质的蓄积。肝细胞的肥大常与肝细胞内滑面内质网、过氧化酶体或线粒体的增殖相关,其在镜下显示的染色强度以及累及细胞的区域也会不同。肝细胞空泡变也常与肝脏重量增加相关联,可由于糖原、脂肪蓄积和/或水分增多所致,除了通过常规HE染色镜下所见空泡的形状,我们还需借助特殊染色方法、组织化学或电子显微镜的方法进行佐证,如过碘酸希夫反应(PAS)阳性可以鉴别空泡是由于糖原的蓄积,通过冰冻切片并借助油红或苏丹Ⅲ染色方法可以鉴别空泡是由于是脂肪的蓄积而非水分增多所致,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是否存在板层小体可鉴别空泡是由于磷脂沉积所致。此外,肝的其他形态学变化如肝细胞坏死、胆汁淤积以及炎症反应等急性变化在毒理实验中也常常遇见,需要毒理病理学家的细心观察。在临床前研究中,药物常常会引起肝的毒理病理学变化,但形态学变化多种多样,这需要毒理病理学家与毒理学家密切交流,深入探究其毒性机制,为我国的新药研发以及药物临(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第六届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摘要》期刊2013-11-12)
[8](2009)在《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生态毒理与环境安全实验室》一文中研究指出1999年经广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在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的基础上加挂成立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并于当年通过计量认证(CMA),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和第叁方实验室地位。2004年通过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L)认可,检测数据可获得国际互认,成为(本文来源于《良好实验室规范(GLP)国家标准及数据共享论坛会议材料》期刊2009-11-14)
杨莹[9](2009)在《辣椒素类物质的安全毒理与功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辣椒素类物质是辣椒中呈辣味的物质,具有许多的生理活性。目前国内外对于辣椒素类物质的研究更多的集中于辣椒素类物质的分析检测方法、提取纯化以及辣椒素类物质的镇痛作用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而对于人类摄取剂量范围内食用辣椒素类物质产生的影响研究甚少。本研究以湖南地区人类日常摄取辣椒素类物质剂量为受试物浓度设定基础依据,根据《GB 15193-2003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功能学评价程序与检验方法》对辣椒素类物质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和30天喂养试验,同时选取与人类密切相关的抑制脂肪吸收、对酒精致急性胃粘膜损伤保护和增加小肠蠕动3种功能进行评价性试验,目的在于通过安全毒理试验确定长期高剂量摄入辣椒是否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甚至病变性影响,通过功能评价试验确定日常摄取辣椒素类物质是否能发挥其生理功能,对人们的健康有一些贡献,从而从食品营养学角度为人类日常食辣提供理论依据,为辣椒及其制品的推广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开展了以下工作并得到相关结果:1.设计5个受试物浓度对小白鼠灌胃,灌胃结束后最高剂量组的小白鼠在灌胃7天后有半数以上死亡,据此推算其半致死量LD_(50)≥461.08μg·kg~(-1)bw,由此推断辣椒素类物质的半致死量远大于人们通常的食用剂量,可以认为是安全无毒的。进一步通过胃切片检查发现靶器官胃并未产生病变,可推断短期高剂量食用辣椒素并不伤胃;2.对小白鼠的30天喂养试验结果表明,长期高剂量食用辣椒素类物质会使血液学常规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和胃产生变化,但这些变化都是非特异性、非致病性的,并因个体差异而有不同;3.抑制脂肪吸收试验表明对于高脂类群体,辣椒素类物质并未显示出对TG、TC等产生降低作用,但对体内脂肪含量和血液动脉硬化指数显示出降低作用;4.对酒精致急性胃粘膜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试验表明辣椒素类物质对酒精导致的急性胃黏膜损伤体现出一定的辅助保护作用,但并不显着;5.小肠运动试验表明辣椒素类物质能明显提高在体小肠的自发性蠕动,加快物质在肠内的运转。结论:辣椒素类物质在人们通常的食用剂量范围内,不会对血液和胃等产生特异性、致病性影响,但不提倡没有食辣基础的人群大量或者高剂量食用辣椒。(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09-05-25)
杨蓉,刘建华,李松梅[10](2005)在《偏二甲肼的毒理和接触人员的安全防护》一文中研究指出偏二甲肼是优良的肼类燃料,在军事和航天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但具有毒性、刺激性、挥发性和吸附性,长期低浓度接触人员随工作年限增长,集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肝功能异常等症状。本文对偏二甲肼的急慢性毒性、吸收途径、中毒症状、中毒机制及代谢作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长期低剂量接触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本文来源于《环境与职业医学》期刊2005年06期)
毒理安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部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立了毒理实验室(毒理检验科),承担食品、化妆品、消毒产品、农药、一次性卫生用品、工业化学品、保健食品等样品的毒理学检测与评价,并开展有关毒理学科研工作。在开展这些毒理学检验工作中,往往接触许多化学物质、有毒物品,为了保护毒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本文根据毒理实验室的特点,提出毒理实验室的安全防护要求及其管理,供毒理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毒理安全论文参考文献
[1].田理.毒理实验数据在化妆品安全评估中的应用[C].2019年海峡两岸暨港澳青年科学家毒理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9
[2].徐新云,袁建辉.疾控机构毒理实验室的安全防护与管理[C].毒理学史研究文集第十七集-毒物历史文化与博物馆研讨会.2018
[3].辛文波,赖顺果,张秀军,朱介兵,Penny,Jones.联合利华在毒理测试替代方法开发及化妆品安全评估方面的研究介绍[J].日用化学品科学.2016
[4].辛文波,赖顺果,张秀军,朱介兵,Penny,Jones.联合利华在毒理测试替代方法开发及化妆品安全评估方面的研究进展[C].第十一届中国化妆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
[5].孙元媛,宋翔,黄登宇.灰色聚类法在生活饮用水毒理指标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6
[6].李津,Carl,WESTMORELAND,Paul,CARMICHEAL,Ian,MALCOMBER,Gavin,MMAXWELL.联合利华21世纪毒理安全及替代方法开发战略[C].中国毒理学会第六届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摘要.2013
[7].周天胜,朱琳,郁红,王蕾,张秀娟.药物临床前安全评价中肝脏的毒理病理学意义[C].中国毒理学会第六届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摘要.2013
[8]..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生态毒理与环境安全实验室[C].良好实验室规范(GLP)国家标准及数据共享论坛会议材料.2009
[9].杨莹.辣椒素类物质的安全毒理与功能评价[D].湖南农业大学.2009
[10].杨蓉,刘建华,李松梅.偏二甲肼的毒理和接触人员的安全防护[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