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杉木种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土壤种子库,混交林,纯林,天然更新
杉木种子论文文献综述
朱晨曦,刘志刚,王昌辉,王大洋,郭思[1](2019)在《土壤种子库特征及与地上植被的关系——以福建省叁明市杉木人工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杉阔混交林和杉木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种子萌发法,研究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密度、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地上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混交林土壤种子库由24科30属的30种植物组成,纯林由20科24属的24种植物组成,种子密度分别为656.94±89.59粒/m2和486.11±77.66粒/m2,物种组成均以草本植物为主.两林分土壤种子库中的种子主要集中于0~2cm和2~5cm土层,占69.0%~75.2%.乔木种子主要分布于凋落物层中,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的种子主要分布于0~2cm土壤层中.混交林和纯林土壤种子库与各自地上植被的相似性指数分别为0.40和0.33,整体相似程度较低.总体而言,杉木纯林和杉阔混交林林内种源充足,可满足林下植被更新的需求,混交林林下草本植被的更新潜力大于纯林.杉木种源不是其更新障碍的主要因素,林内较厚的凋落物以及林下较弱的光照可能是主要障碍因素,但尚需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孟庆银[2](2019)在《指数施肥对杉木第3代种子园实生容器苗生长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造林前的苗木质量,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第3代种子园轻型基质容器苗为研究对象,采用6种不同大量元素水溶肥处理,包含2种常规施肥和3种指数施肥,其中常规施肥包含等量施肥(C60)和1次性施肥(H60),指数施肥包含3个处理(即30 mg/株, E30、60 mg/株, E60、120 mg/株, E120),另设对照(CK)。每种施肥处理供试苗木300株,每间隔2周施肥一次,总施肥10次。分别在施肥期间的第10周、第20周和第38周(造林前1天)取苗木测定苗木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分析杉木容器苗生长和生物量变化动态。研究结果表明:相对对照处理,各种施肥均显着促进了杉木容器苗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综合生产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以指数施肥60 mg/株, E60处理为最佳,该处理下9个月生杉木容器苗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分别为30.39 cm、5.37 mm和4.95 g,与对照(CK)相比增长了23.84%、40.58%和55.66%。(本文来源于《林业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李跃华[3](2019)在《不同经营措施对杉木种子园生长及结实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天鹅山国有林场杉木良种基地开展疏伐、施肥、护桩、辅助授粉等试验,分析对母树生长及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疏伐当年种子产量略有减少,且随着疏伐强度增大,种子产量减产越多,2~3年后有增产效果,以保留300株·hm~(-2)最好,种子增产69.1%;施复合肥对母树结实量呈高度显着影响,综合成本因素,以每年施复合肥75 kg·株~(-1)效果最佳,可提高种子产量39.0%;辅助授粉方法对母树的种子产量有直接影响,以花粉加滑石粉喷授方式最好,结实量提高34.4%;护桩对无性系幼株结实率与正冠率影响效果不显着。(本文来源于《湖南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欧斌,邓必平,翟学昌,宋墩福,朱江华[4](2019)在《信丰杉木2.5代种子园子代苗期测定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信丰县林木良种场从福建洋口林场引进杉木2.5代种子园无性系,2008年在信丰县林木良种场建立种子园,2014年11月从中采集64个半同胞家系种子,进行苗期子代测定,对其1年生苗木的苗高、地径、轮枝数生长情况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旨在探究苗期生长性状因子的相关性和差异性并选择出表现好的家系。结果表明:2.5代种子园子代家系间的苗高、地径、轮枝数生长均存在极显着性差异,苗高与地径、苗高与轮枝数呈现出极显着正相关关系,地径与轮枝数均呈现出显着正相关关系,结合苗高与地径的生长表现,通过LSD法初步选择出E43、E07、E51、E11、E30、E21、E65、E16、E53、E69、E18、E63、E37等13个表现优良的杉木2.5代种子园家系。(本文来源于《中国林副特产》期刊2019年05期)
刘青青,黄智军,郭思,王大洋,王昌辉[5](2019)在《杉木和木荷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对光梯度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光是影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关键因素.为理解不同树种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对光梯度变化的响应机制,本文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分别为自然光强的100%、60%、40%、15%和5%)对杉木和木荷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了两树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光照响应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对两树种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具有显着影响.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杉木种子萌发率增大,萌发指数增大,木荷种子萌发率和萌发指数则先增大后减小,在40%光照强度下达到最大值.两树种幼苗存活率在全光照(100%光照)下均为0,在5%~60%光照处理下则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而显着降低.两树种幼苗根长、地径和株高对光梯度变化的响应趋势一致,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根长显着减小,地径和株高则先增大后减小,在5%光照强度下达到最小.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杉木幼苗根、茎、叶及总生物量降低,木荷幼苗生物量积累在15%~60%光照强度下较高, 5%光照强度下最小,且相同光照强度下,木荷幼苗各部分生物量均大于杉木.两树种幼苗应对低光环境时,表现出较大的茎和叶的生物量分配比,而根生物量比和根冠比降低.表明杉木苗期生长不耐阴,需要相对较强的光照,而木荷苗期具有较强的耐阴性,对弱光环境的适应性更强,能够在郁闭的林冠下定植和正常生长.(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罗绍勤[6](2019)在《杉木种子园建园与管理技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杉木的优点有很多,比如生长速度快、质量好以及病虫害少等,其应用领域比较广泛,在建筑行业、造船行业以及家具制造行业都非常受欢迎,杉木在市场上的前景大好,能够促进农业的发展。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中国优质杉木的产量比较低,导致杉木供不应求,杉木林的建设在原材料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需要总结与研究此问题,目的在于提高杉木种子的质量以及产量,主要探讨了杉木种子园的建设过程,并提出一些看法。(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9年14期)
王邦富,黄云鹏,范繁荣,李恩佳,叶代全[7](2019)在《杉木种子园无人机辅助授粉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六轴旋翼无人机(型号SH-X6-10B)进行杉木种子园辅助授粉试验,比较不同飞行高度、飞行速度、授粉介质、花粉与介质配比、不同授粉方法的杉木座果率及作业效率。结果表明:无人机距树梢6~8 m飞行高度授粉的杉木座果率最高,达65.0%;飞行速度2~3 m·s~(-1)授粉的杉木座果率最高,达67.2%;以滑石粉为授粉介质的杉木座果率最高,达66.0%;花粉与介质(滑石粉)配比1∶50授粉的杉木座果率最高,达66.1%;无人机辅助授粉的杉木座果率比人工辅助授粉提高46.0%,比自然授粉提高117.5%;无人机辅助授粉的山地作业效率是人工辅助授粉的33倍。(本文来源于《福建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刘青青,黄智军,郭思,王大洋,王昌辉[8](2019)在《光质对杉木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光是影响森林早期天然更新(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重要因子之一。但光质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早期更新的影响尚不清楚。为探讨光质对杉木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机制,以杉木种子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8 h白光(W)、8 h红光(R)、6 h红光-2 h远红光(R-FR)、4 h红光-2 h远红光-2 h红光(R-FR-R)、黑暗(D,对照) 5种不同光质处理,观察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光质处理对杉木种子萌发影响显着,D和R-FR-R处理促进杉木种子萌发,R处理抑制种子萌发。最后一次照光选择红光处理(R和R-FR-R)能够显着促进杉木幼苗根和子叶的伸长,促进生物量积累以及增加叶生物量分配比例,但抑制茎的伸长,远红光处理则促进茎的生长。杉木种子为光不敏感种子,黑暗处理下萌发率最高,且远红光间断处理能够相对促进其萌发,说明杉木种子可以较好地适应异质光环境。(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陈仕昌[9](2019)在《1.5代杉木种子园种实差异及遗传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广西融水县贝江河林场1.5代杉木种子园30个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分析杉木无性系的球果种实性状差异,同时筛选了 17对多态性引物进行SSR-PCR扩增以分析杉木无性系的SSR标记遗传多样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杉木球果苞鳞形态特征的不同,可分为为紧包型、松张型、反翘型3种,以松张型比例最大(56.67%),紧包型次之(33.33%),反翘型最小(10.00%),同一无性系的球果类型基本一致,但少数无性系的球果类型有两种或以上;30个无性系的平均出籽率为3.56%,紧包型球果的平均出籽率最高,其次是松张型;杉木母树结实量存在较明显的大小年现象,大部分无性系的球果产量受到大小年的影响较大,24号、25号、28号3个无性系的球果产量未受大小年的影响。(2)球果产量、球果形态特征、种子质量性状等性状在无性系间存在显着或极显着差异;各性状变异系数大小排序为:球果产量(55.58%)>果体积(51.42%>单果重(37.77%)>千粒重(20.99%)>发芽率(19.22%)>发芽势(18.89%)>优良度(16.44%)>球果横径(15.43%)>球果纵径(14.18%)>果形指数(8.04%);种实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在0.610~0.988,从大到小排序为:千粒重>单果重>球果横径>球果纵径>涩粒率>果体积>优良度>果形指数>发芽率>发芽势>球果产量,表明各性状受到中等及以上遗传控制。(3)球果产量与球果形态特征、种子性状无显着的相关关系;球果形态特征与千粒重存在极显着正相关性;发芽率与发芽势、优良度呈极显着正相关;发芽势与优良度极显着正相关,优良度与涩粒率呈极显着负相关。(4)表型性状聚类结果表明:30个无性系在遗传距离为13.75时,划分为5类;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5.491%,综合得分较高的是21号、29号、26号无性系,最低是27号无性系,综合得分排名前10的种实兼优的无性系,可作为高世代种子园的建园材料。(5)提取杉木DNA在质量、浓度上均符合SSR-PCR后续实验的要求;根据样品原始浓度,将30个样品稀释至统一浓度(4.875 ng/ul)并分装保存,以防止反复冻融而引起降解;在已建立的PCR体系上继续对引物退火温度及循环数的优化,得到每对引物的最适宜的退火温度,33个循环数的扩增效果较好。(6)17对SSR标记引物在30份杉木材料中共扩增出56个多态位点,每对引物平均扩增出3.2个等位基因,变化范围在2~6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为2.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431,变化范围在0.1285~0.9825,平均Nei's多样性指数为0.4755,平均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8324;表明杉木无性系在分子水平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所选用的17对SSR引物具有较高的多态性。(7)30份杉木材料的遗传相似数在0.5357~0.8929之间,平均值为0.6842,表明杉木无性系之间的遗传背景较复杂;在以遗传相似数0.70为阈值时,可将30个无性系分为6个类群;卡方检验结果显示表型性状聚类与分子标记聚类结果相关不显着,表明杉木在表型及分子水平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郭俊红[10](2019)在《杉木种子园促花与授粉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作为我国重要的速生树种之一,具有材质好、病虫害少等优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和利用历史。杉木有着良好的经济效益以及生态价值。为了解决我国杉木良种供不应求的现状,并且为早日形成规模化种植和企业化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管理经验,本文主要针对杉木种子园通过环扎、环割等促花、施肥促花以及人工授粉叁个方面对杉木的雌雄花形成量、球果出种率、种子饱满度以及种子发芽率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如下所示:在杉木进行拉枝、断顶、环扎、环割的处理方式促进其开花的试验研究中,通过对杉木种子园中不同促花处理的杉木的雌雄花形成量的效果分析发现,各处理对杉木雌雄花形成量有促进作用,各处理的促花效果依次为:环扎>环割>拉枝>断顶>对照。以环扎法处理最优,平均雌雄花形成量高于对照1.15倍,其次是环割法,平均雌雄花形成量高于对照0.6倍;不同处理对杉木雄花量作用效果分析,各处理对杉木雄花量均有促进作用,各处理的促花效果依次为:环扎>环割>拉枝>断顶>对照;以环扎法处理最优,平均雄花量高于对照1.64倍,其次是环割法,平均雄花量高于对照0.39倍;不同处理对杉木雌花量作用效果分析,各处理对杉木雌花量均有促进作用,各处理对杉木雌花量的促进效果依次为:环割>断顶>环扎>拉枝>对照。环割处理杉木雌花量高于对照值0.82倍,较其他处理组促进效果最强。环扎处理的杉木雌雄花形成量、雄花量最高,环割处理的杉木雌花量最高。在杉木种子园生产中应优先推荐选择环扎处理。杉木施肥促花试验通过施用不同配比的肥料在杉木花芽分化前展开促花效果对比。试验研究发现,各处理组对杉木雌雄花形成量均优于对照组,在不同施肥处理对杉木种子园杉木促花试验得到的数据显示,不同施肥量及配比对杉木的促花效果依次为:尿素、磷肥、钾肥、硼肥四者综合使用组>尿素、磷肥、钾肥叁者的混合施入组>磷肥、钾肥、硼肥叁者的混合施入组>磷肥、钾肥二者的混合施入组>单一尿素组>磷肥组。其中处理4尿素250g+磷肥250g+钾肥250g+硼肥10g的处理结果为雌雄花形成量达28.16,为最佳。其次是处理5施用500g复合肥、处理6施用磷肥250g+钾肥250g+硼肥20g,雌雄花形成量分别为22.44和22.0,以上叁种处理杉木雌雄花形成量都高于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单一元素的施肥方式对杉木的促花效果并不明显,尿素、磷肥、钾肥、硼肥的综合使用可以有效促进杉木开花情况。在杉木种子园的施肥促花生产中,应考虑根据需求进行不同元素肥料的合理配比。通过对杉木种子园内的雌花在最佳授粉期进行人工授粉,单一喷施杉木花粉及添加滑石粉、硼砂、赤霉素、白糖等不同添加物的处理进行对比处理,并分别采集不同处理的种子进行测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处理3花粉2.0g+100mg/L硼砂+500ml清水处理杉木球果的出种率最高,最高值为24.22%。处理3杉木种子的饱满度最高,最高值为49.89%。处理5花粉2.0g+50mg/L硼砂+50mg/L赤霉素+500ml清水,该处理杉木种子的发芽率最高,最高值为44.50%。其次为处理3杉木种子的发芽率为42.75%。综上添加硼砂的处理方式对杉木种子园应用效果最佳,其球果出种率、种子饱满度和种子发芽率均得到显着提高。在对采用不同配方人工授粉后得到的杉木球果出种率、种子饱满度以及种子发芽率的调查研究后发现:花粉添加硼砂和赤霉素的组合在球果出种率、种子饱满度效果最好,发芽率试验数据显示仅次于处理5,位居第二。在杉木种子园人工授粉的生产中添加硼砂提高种子质量的方法可进行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杉木种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提高造林前的苗木质量,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第3代种子园轻型基质容器苗为研究对象,采用6种不同大量元素水溶肥处理,包含2种常规施肥和3种指数施肥,其中常规施肥包含等量施肥(C60)和1次性施肥(H60),指数施肥包含3个处理(即30 mg/株, E30、60 mg/株, E60、120 mg/株, E120),另设对照(CK)。每种施肥处理供试苗木300株,每间隔2周施肥一次,总施肥10次。分别在施肥期间的第10周、第20周和第38周(造林前1天)取苗木测定苗木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分析杉木容器苗生长和生物量变化动态。研究结果表明:相对对照处理,各种施肥均显着促进了杉木容器苗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综合生产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以指数施肥60 mg/株, E60处理为最佳,该处理下9个月生杉木容器苗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分别为30.39 cm、5.37 mm和4.95 g,与对照(CK)相比增长了23.84%、40.58%和55.66%。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杉木种子论文参考文献
[1].朱晨曦,刘志刚,王昌辉,王大洋,郭思.土壤种子库特征及与地上植被的关系——以福建省叁明市杉木人工林为例[J].中国环境科学.2019
[2].孟庆银.指数施肥对杉木第3代种子园实生容器苗生长影响[J].林业与环境科学.2019
[3].李跃华.不同经营措施对杉木种子园生长及结实的影响[J].湖南林业科技.2019
[4].欧斌,邓必平,翟学昌,宋墩福,朱江华.信丰杉木2.5代种子园子代苗期测定分析[J].中国林副特产.2019
[5].刘青青,黄智军,郭思,王大洋,王昌辉.杉木和木荷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对光梯度的响应[J].应用生态学报.2019
[6].罗绍勤.杉木种子园建园与管理技术分析[J].现代园艺.2019
[7].王邦富,黄云鹏,范繁荣,李恩佳,叶代全.杉木种子园无人机辅助授粉效果分析[J].福建林业科技.2019
[8].刘青青,黄智军,郭思,王大洋,王昌辉.光质对杉木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9
[9].陈仕昌.1.5代杉木种子园种实差异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9
[10].郭俊红.杉木种子园促花与授粉技术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