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唐城医院陕西西安710000
【摘要】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终末期肾衰的首要病因,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及糖尿病患者死亡密切相关。然而,严格控制血糖、血压水平以及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传统治疗方法不能完全阻止DN的发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炎症过程可能在DN的发病机制中占据重要地位,黏附分子、炎症趋化因子和致炎因子在DN的发生中扮演一定角色。此种慢性低度炎症,即“微炎症”在DN发生中可能起关键作用,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的机制之一,其涉及的致炎因子有望成为DN及其他炎症性疾病新的治疗靶标之一。本文就微炎症在DN发生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微炎症;致炎因子;抗炎药物
1前言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可以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终末期肾脏病(ERSD)等,具有高致残率和致死率。目前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已高达9.7%,由此可推算我国的DN患者数目前已近2000万。糖尿病肾病在临床中多见于糖尿病病史大于10年的患者,此时期患者往往伴有大量蛋白尿、水肿、高脂血症及低蛋白血症的“三高一低”临床表现,即所谓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微血管并发症,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对症处理,在较短时间内会引起肾功能的衰竭,并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故成为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死和致残的最常见原因,且近年有递增趋势。
2微炎症概述
2.1微炎症与DN
炎症是机体在各种刺激下以炎细胞浸润为主,各种炎症因子表达增强的防御反应。巨噬细胞在DN发生过程中最早浸润肾脏,参与DN的发生。与典型的炎症性疾病相比,DN炎症程度非常轻微,为“微炎症”,是一种慢性低度的炎症状态,需与经典炎症相区别。
微炎症状态是由非微生物引起的、低强度、慢性、非显性炎症状态,表现为循环中的正向炎性时相反应物低水平、持续性增高,引发各种并发症。
2.2影响DN微炎症的相关因素
致炎因子、异常的基因调控、炎症小体被证实参与DN的发生,并加速及维持慢性炎症。
2.2.1致炎因子与DN微炎症
(1)TNF-α:DN患者的血清与尿液中TNF-α浓度均升高。TNF-α由受体途径诱导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的凋亡和坏死,在DN发生中发挥中枢作用。
(2)IL-1:IL-1可传递或反馈信号,在微炎症中发挥枢纽作用;通过刺激前列腺素E2的表达合成,改变肾小球血流动力学,参与DN的微炎症进程。
(3)IL-18:IL-18属IL-1超家族,可诱导黏附分子及致炎因子的表达和凋亡;研究显示IL-18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及尿液中均显著升高。故IL-18参与由2型糖尿病引发的DN进程中。
(4)IL-6:IL-6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可削弱胰岛β细胞功能,引起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障碍及代谢综合征,产生炎症反应,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
(4)CRP:CRP在炎症反应时显著升高,是炎症急性时相的极敏感的指标。炎症反应时,CRP诱导炎症因子和组织因子的释放,促进炎症状态的发生发展。研究显示DN时CRP随微量尿蛋白的升高而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DN的炎症反应强弱。故CRP是反映DN微炎症状态的可靠性指标。
2.2.2基因调控异常与DN微炎症
DN的异常基因中除存在炎症相关基因外,还有许多发生改变的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直接与靶蛋白结合,降解靶蛋白。调控转录后表达的microRNA,可能与DN的发生发展有关。其中microRNA146是参与全身炎症、自身免疫的重要microRNA。
2.2.3炎症小体与DN微炎症
炎症小体中含有热蛋白结构域的核苷酸结合及寡聚结构域样受体3炎症因子(NLRP3炎症小体)与炎症密切相关,为固有免疫的重要组分。NLRP3炎症小体受核转录因子KappaB(NF-kB)的调控,激活下游IL-1和IL-18,在2型糖尿病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2.3微炎症对DN的影响
DN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微炎症状态,且DN患者微炎症状态与其病程的进展成正相关。这种因机体受到刺激后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进而释放炎症因子、细胞因子而驱动的全身慢性轻微炎症状态可以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淀粉样变、动脉粥样硬化等,加速DN的进展。随着DN的进展、肾实质的损害以及肾功能的下降,DN患者异常的血糖、血压、或血脂会激活炎症通路,使得炎症反应进一步加剧。
3微炎症的干预与抗炎药物
DN存在不同程度的微炎症状态,炎症过程可能是DN发生的基础,所以致炎因子是DN治疗的潜在靶点。针对这一靶点的药物在DN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国内诸多学者对糖尿病“微炎症”也进行了研究。虽然不断有体内外研究显示抗炎药物在DN治疗中的效果,但迄今为止,在临床上还没有一种确切药物能通过抗炎效应改善肾损伤。
3.1免疫抑制剂
目前认为糖尿病均属于自身免疫损失。免疫抑制剂能减少机体自身免疫抗体的产生,阻止DN的发展。
3.2抗炎药物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保护肾脏并抑制肾组织炎症因子和细胞黏附因子-1等的表达;左旋肉毒碱一方面可以减少炎性因子如IL-1、TNF-α等的释放,另一方面能改善机体脂代谢功能,减少血管内皮的损伤,从而改善微炎症状态;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快速持续抑制单核细胞内的促炎症转录因子NF-B的含量,下调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蛋白激酶C的激活、炎症和氧化应激发挥抗炎效应;他汀类药物可通过降低患者血清中LDL的生成水平,减少脂蛋白沉积于肾脏,还可通过抑制C反应蛋白、IL-6等炎症因子释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他汀类还有抗氧化作用;己酮可可碱可通过抑制胰腺炎症细胞浸润,调控致炎因子和各类细胞因子的表达,延缓炎性反应进程,同时还可以通过抗氧化应激改善肾功能;胆囊收缩素(CCK)可通过抗炎效应发挥肾脏保护作用。其中CCK-8能通过抑制巨噬细胞活性,减少炎症因子的表达来部分调节糖脂代谢,能减轻肥胖引起的炎症因子水平升高;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药是一种肠道分泌激素,可通过抗炎、抗氧化应激效应缓解DN患者的微炎症状态;传统中草药可通过降低肾脏炎症水平,减缓肾脏纤维化进展,如雷公藤多苷可通过抑制核因子-KB(NF-KB)活性,拮抗和抑制炎性介质的产生和释放,降低DN患者的微炎症水平。
4结束语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微炎症是DN发生机制的关键因素之一。血糖、血压或血脂异常触发了DN炎症通路的激活,继而导致功能性及结构性肾损伤。因此积极寻找有效的抗炎药物,控制DN患者的感染及慢性炎症反应,以期改善DN患者的营养状态,可能是下一步治疗DN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刘妍妍周家俊.炎症因子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及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1)
[2]张春亭郭兆安.糖尿病肾病微炎症发生机制及中药治疗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12)
[3]冯英凯.糖尿病肾病微炎症及其抗炎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4(01)
[4]李萍方莉蔡秋萍.糖尿病肾病患者微炎症和氧化应激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2)
[5]冯英凯.糖尿病肾病微炎症及其抗炎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