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叙事暴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球迷暴力,部落精神,史前文化,原罪
叙事暴力论文文献综述
路云亭[1](2019)在《足球暴力的本性——极端型球迷缔造的微观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足球与其他体育项目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无法完全脱离极端的暴力现象,而暴力行为的主要实施者是球迷。由于球迷暴力的出现,足球在缔造一种现代文化品格的同时,也兼容了史前文化的内涵,所以足球更富有部落战争的特征,球迷暴力则更具有仪式感。但不可否认,极端性暴力案件又具备了一些黑帮争斗的鲜明元素。因此足球暴力很难构成美学体系,它展示了人类自身的原罪。中国人对待足球暴力现象相对不宽容,但往往用隐恶的方式来处理。足球与政治的高度融合折射出足球集团性的全新寓意:球员集团负责足球的炫技功能,球迷集团承担足球的能量扩张,社会集团是足球存在与发展的隐性力量。媒体对球迷暴力的报道往往有夸大之嫌,而对于球迷暴力行为的规制也大可不必采取极端手段。(本文来源于《河北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刘小琦[2](2019)在《新闻叙事学视角下的网络语言暴力》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和自由性为人们提供了语言狂欢的舞台,但同时也存在着非理性表达的网络语言暴力。网络语言暴力突破了伦理道德甚至法律的底线,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具有极大的危害性。新闻叙事学的研究对象是以事实为本的新闻叙事作品,在网络语言暴力中,绝大部分的语言暴力是由媒体的新闻报道引发的,不同的叙事声音、叙事修辞表达着不同的意识形态。本文以网络语言暴力为研究对象,在新闻叙事学的角度下从叙事声音、叙事话语和叙事接受去发现网络语言暴力的形成要素,并且提出治理策略以此维护和营造良好的网络语言环境。(本文来源于《今传媒》期刊2019年11期)
冯芃芃,雷淑叶,舒馨怡[3](2019)在《暴力叙事与儿童教育:《格林童话》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世界儿童文学经典,《格林童话》在当代具有一种内在矛盾性:少年儿童是其主要的读者,但是这些故事中充斥着各种与暴力、残酷、恐惧相关的细节。文章研究《格林童话》的暴力叙事,分析其暴力伦理的特点。论文指出:这些故事中暴力的正义性是当时社会伦理的表达,也与社会等级、性别身份密切相关。要有效地利用这些童话故事教育儿童,我们既要回到《格林童话》产生的历史语境中考察其中暴力情节的合理性,又要在当代权力和正义伦理框架下反思这些暴力叙事可能对少年儿童产生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31期)
刘毅,丁强,何煊[4](2019)在《暴力犯冲动性情绪自我控制的干预及其效果——一种叙事认知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当代的罪犯监管改造工作中,心理矫治日益受到重视,为提高罪犯的教育改造质量、降低重新违法犯罪率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当代监狱改造的不断发展,监狱改造模式已经更倾向于注重综合手段的运用及在罪犯分类基础上建立改造目标。(1)如何在监狱改造中探索一套针对暴力犯的心理矫正手段,通过系统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技术,矫正与改造暴力犯的不良心理结构与人格缺陷,具有明显的现实价值(本文来源于《犯罪与改造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曾莹[5](2019)在《影响的焦虑与先锋作家的暴力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影响的焦虑”是美国当代着名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所提出的一个研究名词,指任何作家都会受到前辈文学的影响,面对前辈大师留下来的辉煌成就,都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焦虑感,并且都想尽力摆脱这种负面情绪。虽说后继者在文艺创作上是得益于这笔丰厚的馈赠,但这笔馈赠对他们来说也是一块巨大的屏障,面对这块屏障,他们往往会感受到一种压迫,甚至束缚,一种害怕不及前辈的焦虑萦绕心中,影响了甚至限制了作家的创作。而这种焦虑在具有创造力的作家身上,则会别开生面,转化为一种创新的动力和机制,促使他们去开创新的文学局面。先锋作家正是这样一群具有宏大文学野心、锐意创新的青年人,他们背靠着中国经典文学与前辈文学的大山,面临着西方山口强势涌入的文学山洪,这样严峻的局面使得欲大展身手的作家心中产生一种深深的焦虑感,他们要张扬主体性,他们要独树一格,势必要“险中求胜”,势必要“新中探奇”。历史经验的累积、超越传统的渴望与探索人类存在奥秘的目标糅合在一起指路,让他们找到了“暴力”这一内蕴空间大且夺人眼球的写作主题。从此,“暴力”像一剂猛药注入了先锋创作当中,解构主流与传统,动摇公认的真理,揭开人性的面具,披露生命的真相。先锋作家无论是在旧题新用上,还是开拓新题材上,都取得了重要的突破。或是站在人的角度重论历史暴力的得失,或是发掘家庭暴力当中被忽略的角落,或是在经典暴力事件当中引申新的角色定义,或是引导读者认识暴力背后更为危险的事实。在暴力叙事的艺术手法上,以轻载重,荒诞与反讽并驾齐驱,拓宽了暴力的意义空间和审美空间。先锋作家从焦虑到寻找出路,在创作中不断对自我、传统、外来影响进行修正,最终走向个人化的成功经验,可为后辈作家的创新与超越提供思路和方法。(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张不凡[6](2019)在《身体·暴力·审美——余华《一九八六年》的身体叙事探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余华是当代先锋派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前期的创作主要以血腥、暴力和死亡为主,后期的作品则转向传统的温情叙事。不论是前期还是后期的作品,我们都可以发现余华执着于表现"身体",这使他把身体维度引入小说叙事中,表现出强烈的身体关怀。余华的中篇小说《一九八六年》就是一部以身体为主要维度的作品,他通过对身体的暴力书写考察身体与历史的关系。本文以身体作为切入点,深入挖掘诸多身体叙事背后的隐喻价值,以期发掘出余华小说中身体研究的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田宇昕[7](2019)在《暴力叙事传统在新时期的发展与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暴力叙事作为小说叙事的一大主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暴力叙事进行了研究,一是分析了暴力叙事从古至现的历史演变过程,二是暴力叙事从传统时期跨越到新时期所出现的新的变化与特点。叁是详细展开了现代暴力叙事代表人物莫言与余华暴力叙事的特点。(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家》期刊2019年02期)
李喜娜[8](2018)在《暴力叙事与诗意书写——贾平凹小说《山本》中的叙事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贾平凹的最新长篇小说《山本》,以中国二叁十年代的动乱历史为背景,依托宏大的历史空间讲述秦岭涡镇的荣辱兴衰。贾平凹延续惯用的暴力叙事模式,在动荡沉浮,破碎血腥的历史中管窥人性的脆弱与阴暗。这场暴力狂欢却以冷峻的笔触、诗意的书写使小说呈现为残暴与温情、宏大与幽微、杀戮与悲悯相互交织的价值形态,这种暴力审美为我们探索人与历史、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带来了新的启示。(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期刊2018年10期)
贺江[9](2018)在《见证历史与暴力——《血色子午线》中的创伤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科马克·麦卡锡的小说《血色子午线》有着强烈的见证意义。见证作为创伤理论的一个关键术语,已经超脱了法律的概念,指向心理学和美学。本文首先梳理了证词作为文学创伤的研究历史,然后分析了《血色子午线》中对历史和暴力的见证意义,指出麦卡锡试图通过创伤叙事重新反思美国的历史及暴力现象。(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8年29期)
孙伟[10](2018)在《新黑色电影的后现代主义暴力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黑色电影是对传统黑色电影的一种戏谑性重构;其重构电影传统暴力叙事,并通过音乐、画外音甚或静默等音效处理来重构电影与观众的关系;新黑色电影常倾向于用荒诞的思想与行为来表达电影暴力场景,并将言语暴力与行为暴力结合起来,从而淡化暴力影像对于观众的视听冲击,使暴力沦为一种插科打诨的喜剧;新黑色电影改变了死亡形式,剥离死亡的一切象征意义,使其成为纯粹的生理状态;新黑色电影重构暴力叙事方式,摧毁暴力的悲剧内核,使暴力能够以冷漠的基调表达出来,并伴随舞台戏剧化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18年19期)
叙事暴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和自由性为人们提供了语言狂欢的舞台,但同时也存在着非理性表达的网络语言暴力。网络语言暴力突破了伦理道德甚至法律的底线,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具有极大的危害性。新闻叙事学的研究对象是以事实为本的新闻叙事作品,在网络语言暴力中,绝大部分的语言暴力是由媒体的新闻报道引发的,不同的叙事声音、叙事修辞表达着不同的意识形态。本文以网络语言暴力为研究对象,在新闻叙事学的角度下从叙事声音、叙事话语和叙事接受去发现网络语言暴力的形成要素,并且提出治理策略以此维护和营造良好的网络语言环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叙事暴力论文参考文献
[1].路云亭.足球暴力的本性——极端型球迷缔造的微观叙事[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9
[2].刘小琦.新闻叙事学视角下的网络语言暴力[J].今传媒.2019
[3].冯芃芃,雷淑叶,舒馨怡.暴力叙事与儿童教育:《格林童话》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
[4].刘毅,丁强,何煊.暴力犯冲动性情绪自我控制的干预及其效果——一种叙事认知的方法[J].犯罪与改造研究.2019
[5].曾莹.影响的焦虑与先锋作家的暴力叙事[D].湖南师范大学.2019
[6].张不凡.身体·暴力·审美——余华《一九八六年》的身体叙事探论[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9
[7].田宇昕.暴力叙事传统在新时期的发展与变化[J].中国文艺家.2019
[8].李喜娜.暴力叙事与诗意书写——贾平凹小说《山本》中的叙事策略研究[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
[9].贺江.见证历史与暴力——《血色子午线》中的创伤叙事[J].名作欣赏.2018
[10].孙伟.新黑色电影的后现代主义暴力叙事[J].电影文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