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斜拉索论文-缪芳,陈灵芝,薛花娟

智能斜拉索论文-缪芳,陈灵芝,薛花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智能斜拉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纤光栅,斜拉索,智能传感器,缆索监测

智能斜拉索论文文献综述

缪芳,陈灵芝,薛花娟[1](2009)在《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斜拉索智能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斜拉索传统监测方法在长期使用中测试结果易失真,误差较大,设备耐久性较差,并且斜拉索内部的温度、湿度及锈蚀状况无法直接测量。将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用于斜拉索监测,采用斜拉索智能应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及腐蚀传感器,当斜拉索使用环境变化时,信息经光纤传送到光电信号处理器,数据经过处理后,传到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系统内设置的报警装置,实现斜拉索内部状况的动态监测及警报。指出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用于斜拉索需要解决的问题:光纤光栅的强度要满足要求,冷铸锚、热铸锚最高使用温度约为250℃,500℃,寻找合理的光纤埋入工艺,以及开发可以同时测量温度和应力并消除两者相互影响的传感器。(本文来源于《金属制品》期刊2009年06期)

李剑芝[2](2009)在《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的智能纤维复合材料斜拉索丝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钢索存在的易腐蚀、非线性效应以及易振动问题,提出了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的智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斜拉索。它是未来斜拉索的发展趋势和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斜拉索的受力特性进行了分析,提出智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斜拉索丝的设计目标,并围绕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的智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斜拉索丝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数值分析和试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1)针对光栅存在的温度-应变缠绕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与试验研究。首先对温度-应变缠绕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然后建立基于材料热应力的温度补偿机制,进行结构设计与分析,并制作具有温度自补偿功能的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最后进行了相关的考核试验。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制作的传感器不仅能够实现温度自补偿的功能,而且还具有应变增敏作用,提高了光栅传感器的应变测试精度。2)进行光栅应变传感器的微型化技术的研究。例如封装材料的选择、封装结构的设计、封装工艺的研究等。研究结果表明:确立了微型化光栅应变传感器的封装工艺;并且设计制作的微型传感器部分实现了温度自补偿的功能,而且具有一定的应变增敏效果,为在线埋入复合材料奠定了基础。3)采用原位复合的思想,进行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的智能混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斜拉索丝的研究。因此对光栅埋入的界面复合模型、复合工艺及特性考核进行一系列的理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光栅传感器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界面不会剥离,能够实现外部应力的有效传递;通过材料性能测试,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满足拉索力学性能要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阻尼远远优于钢制拉索材料的阻尼:并最终确立了混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智能拉索丝的成型工艺,该工艺制作的混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智能拉索丝,既能满足拉索的力学性能要求,又能保证光栅传感器在线复合的成活率。(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09-10-10)

李盛,程健,刘胜春[3](2009)在《基于FBG的平行钢丝智能斜拉索研究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实际桥梁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斜拉索类型-平行钢丝索,结合其生产工艺特点,提出了一种复合FBG于索内,实现新型智能斜拉索的策略,开展了基于FBG的7股平行钢丝束的模型张拉试验,试验分析研究了粘贴于模型钢丝束表面的FBG传感器在钢丝束完好、磨损情况下张拉后的线性,重复性及灵敏性,对该智能斜拉索应用于实际桥梁工程进行了初步的可行性验证,显示了此种智能斜拉索的广阔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杜彦良,邵琳,李剑芝,孙宝臣[4](2008)在《适用于斜拉索的智能混杂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纤维混杂的复合规律,阐述了适合斜拉索的智能混杂纤维复合材料的设计过程。在拉挤工艺过程中将光纤光栅同混杂纤维一起固化成型,形成具有自监测功能到智能复合材料。制作了3根智能杆,埋入4个光栅,通过用SEM观察以及光纤光栅能谱仪分析,光纤光栅同基体界面结合情况良好,成活率为100%,光纤布拉格光栅的中心波长与应变的相关系数均达0.999以上,没有迟滞现象,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其中一根光纤光栅的应变灵敏系数为1.1pm/με,另外3根光纤光栅的应变灵敏系数均为1.2pm/με,与理论值1.22pm/με相吻合。说明该成型工艺适合制备适合斜拉索的智能混杂纤维复合材料。(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08年02期)

曾威,于德介,邓志刚,郭建文[5](2007)在《基于多智能体的斜拉索分布式智能减振控制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磁流变减振器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斜拉桥拉索减振,但是这种减振器装置在主、被动工作模式间还缺乏有效的自动转换机制,往往需要人工切换。为了解决该装置在灵活性、自主性和自适应性等方面的不足,本文在斜拉索减振控制系统中引入多智能体技术,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斜拉索分布式智能减振控制系统的结构模型和功能,该模型将传统控制系统的功能划分入不同的智能体层,分析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研究了其实现方式,并将系统应用于洞庭湖大桥上。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原有装置基础上具有了较高的智能性,表现出更快的反应性和更好的自适应性。(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07年12期)

李惠,刘敏,欧进萍,关新春[6](2005)在《斜拉索磁流变智能阻尼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结构主动、半主动和智能控制系统优化设计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斜拉索磁流变智能阻尼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并采用所建立的设计方法完成了山东滨州黄河公路大桥斜拉索磁流变智能阻尼减振系统的优化设计。采用限界HROVAT最优控制算法确定磁流变阻尼器的半主动控制力,数值计算了斜拉索磁流变阻尼控制系统的风振反应。进一步分析比较了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Passive-on被动控制和Passive-off被动控制策略下的磁流变阻尼器控制斜拉索风致振动的控制效果,验证了磁流变阻尼器优化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和磁流变阻尼器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05年04期)

李惠,刘敏,欧进萍,关新春[7](2003)在《斜拉索磁流变智能减振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欧进萍(2003)以及欧进萍和李惠(2003)建立的结构主动、半主动和智能控制系统优化设计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斜拉索磁流变智能阻尼减振系统的设计方法,并采用所建立的设计方法完成了山东滨州黄河公路大桥斜拉索磁流变智能阻尼减振系统的优化设计,进一步分析比较了半主动控制、被动Passive-on和被动Passive-off控制策略下的磁流变阻尼器控制斜拉索风致振动的控制效果,验证了磁流变阻尼器优化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第八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期刊2003-11-01)

智能斜拉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传统钢索存在的易腐蚀、非线性效应以及易振动问题,提出了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的智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斜拉索。它是未来斜拉索的发展趋势和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斜拉索的受力特性进行了分析,提出智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斜拉索丝的设计目标,并围绕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的智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斜拉索丝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数值分析和试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1)针对光栅存在的温度-应变缠绕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与试验研究。首先对温度-应变缠绕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然后建立基于材料热应力的温度补偿机制,进行结构设计与分析,并制作具有温度自补偿功能的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最后进行了相关的考核试验。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制作的传感器不仅能够实现温度自补偿的功能,而且还具有应变增敏作用,提高了光栅传感器的应变测试精度。2)进行光栅应变传感器的微型化技术的研究。例如封装材料的选择、封装结构的设计、封装工艺的研究等。研究结果表明:确立了微型化光栅应变传感器的封装工艺;并且设计制作的微型传感器部分实现了温度自补偿的功能,而且具有一定的应变增敏效果,为在线埋入复合材料奠定了基础。3)采用原位复合的思想,进行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的智能混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斜拉索丝的研究。因此对光栅埋入的界面复合模型、复合工艺及特性考核进行一系列的理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光栅传感器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界面不会剥离,能够实现外部应力的有效传递;通过材料性能测试,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满足拉索力学性能要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阻尼远远优于钢制拉索材料的阻尼:并最终确立了混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智能拉索丝的成型工艺,该工艺制作的混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智能拉索丝,既能满足拉索的力学性能要求,又能保证光栅传感器在线复合的成活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智能斜拉索论文参考文献

[1].缪芳,陈灵芝,薛花娟.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斜拉索智能监测[J].金属制品.2009

[2].李剑芝.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的智能纤维复合材料斜拉索丝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

[3].李盛,程健,刘胜春.基于FBG的平行钢丝智能斜拉索研究初探[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

[4].杜彦良,邵琳,李剑芝,孙宝臣.适用于斜拉索的智能混杂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J].功能材料.2008

[5].曾威,于德介,邓志刚,郭建文.基于多智能体的斜拉索分布式智能减振控制系统[J].仪器仪表学报.2007

[6].李惠,刘敏,欧进萍,关新春.斜拉索磁流变智能阻尼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J].中国公路学报.2005

[7].李惠,刘敏,欧进萍,关新春.斜拉索磁流变智能减振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C].第八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2003

标签:;  ;  ;  ;  

智能斜拉索论文-缪芳,陈灵芝,薛花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