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激励效应论文-宁靓,李纪琛

技术激励效应论文-宁靓,李纪琛

导读:本文包含了技术激励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财税政策激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投入,创新产出

技术激励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宁靓,李纪琛[1](2019)在《财税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财税政策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从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策两个维度,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财税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阶段的激励效应。实证结果表明:财政与税收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激励效应程度存在着差异;在创新投入阶段,财政补贴的激励效应更为显着;在产出阶段,税收优惠的激励效应更为显着;财政补贴中的研发补贴、利息补贴以及税收优惠中的直接优惠、间接优惠的激励效应也分别存在着差异。另外分别从加大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力度、完善财税政策配合及实施有差异化的财税激励政策叁个方面提出了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水平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经济问题》期刊2019年11期)

蔺思雨,葛玉辉[2](2019)在《生命周期视角下高管与员工薪酬差距的激励效应——基于信息技术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012—2016年中国A股信息技术行业322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并从动态的角度,探讨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企业高管与员工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企业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成熟期和衰退期公司的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有正向激励效应,相比行为理论,锦标赛理论更能解释我国成熟期和衰退期公司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但成长期公司的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并无显着影响。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应注重自身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演化,并实时调整企业的薪酬制度。(本文来源于《技术与创新管理》期刊2019年04期)

何文韬,黄宝磊[3](2019)在《中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技术创新激励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子系统"中的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的数据相匹配,以企业是否申请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和申请的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数量来衡量知识产权海关保护,采用多元回归模型检验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知识产权海关保护能够有效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企业专利数量出现明显增长;企业生产效率、企业规模和企业年龄等都正向影响企业技术创新;不同所有权性质的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表现存在差异。因此,如果企业积极主动申请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利用该制度抵御出口潜在侵权风险,能够激励企业发挥自身知识产权优势获得更多技术专利,从而提升出口产品技术含量。(本文来源于《财经问题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朱沁瑶[4](2019)在《所得税优惠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效应——基于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绩效,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健康发展,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所得税优惠政策。文章基于我国191家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2014—2017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探讨了所得税优惠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所得税优惠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着正面激励效应,但这一激励效应存在滞后性;所得税优惠政策对不同属性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存在差异,对非民营企业正面激励效应强于民营企业。(本文来源于《税收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刘莉[5](2019)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的创新激励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创新政策是政府支持企业创新的基本形式。本文针对国内外科技创新政策有效性研究近20年的文献,综述其主要研究方向和现状;发现研究其有效性及作用逻辑逐渐发展起来两个前沿概念,信号功能(signal effect)和增量效应(additionality),包括投入增量(input additionality)、产出增量(output additionality)和行为增量(behavioral additionality)。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2016年修订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高企认定)为研究对象,首先明确了高企认定的政策路径,包括政策演进、政策目标、政策工具以及政策评价;其次以湖北省2015-2017年新叁板企业为数据样本,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解决样本选择偏差,进行了基于“增量”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的创新激励效应分析;最后,本文还深入探讨了其有效性的影响机制——信号传递和股权结构。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整体而言,在控制样本选择偏差后,高企认定对投入增量不存在显着激励效应;但能显着激励产出增量,创新激励效应水平从小到大依次为实质性创新、调节后的策略性创新、策略性创新。第二,高企认定资质这块“金字招牌”能传递积极的企业质量信号和政商关系信号,但信号传递的影响机制存在异质性,具体而言:(1)金融发展水平能负向调节高企认定的投入增量和产出增量激励效应;(2)股权流通性能正向调节高企认定的产出增量激励效应,但对高企认定与投入增量之间的关系不存在显着影响。第叁,股权结构的影响机制也存在异质性,具体而言:(1)股权集中度能负向调节高企认定的产出增量激励效应,但对高企认定与投入增量之间的关系不存在显着影响。(2)高管持股对高企认定与投入增量之间的关系不存在显着影响;但在利益趋同效应下,高企认定能显着激励产出增量;在堑壕防御效应下,高企认定对产出增量的抑制作用不显着,但能显着抑制实质性创新。本文认为,促进企业蹄疾步稳走好自主创新之路,政府既要积极完善高企认定的制度设计,把好“入门关”,加强监管;也要不断健全资本市场,引导企业完善股权结构;还要加快培育和发展第叁方力量参与科技创新公共治理。(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9-04-01)

李晓红,孔令辉,赵烁[6](2019)在《清洁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激励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45家清洁能源上市企业2011—2017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我国清洁能源技术创新财税政策的激励效应。研究发现财政补贴政策对清洁能源企业绩效的直接激励效应不显着,税收优惠政策对清洁能源企业绩效与技术创新绩效都起到了正向的激励作用。同时将技术创新作为中介变量引入财税政策和企业绩效之间,通过中介检验分析发现针对清洁能源企业而言,技术创新在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两种政策和企业绩效之间确实存在中介效应,但有差异:技术创新在财政补贴政策与企业绩效之间完全中介效应显着,在税收优惠政策与企业绩效之间部分中介效应显着。(本文来源于《会计之友》期刊2019年02期)

廖添土,肖锦生[7](2018)在《所得税优惠对企业R&D投入的激励效应——基于福建省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福建省R&D经费支出现状的分析,以2012—2016年福建省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研究样本,研究所得税优惠对企业R&D投入的激励效应。结果表明,福建省科技投入强度总体不足,但所得税优惠对企业R&D投入具有明显的激励效应,企业规模、无形资产、市场销售情况、资产负债率与企业R&D投入密切相关。据此,提出营造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以规范税收优惠政策的设计、优化税收的相关配套服务以提升税收优惠政策的作用等对策,以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创新创业发展。(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孔令文[8](2018)在《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企业面临的内外部激励机制与市场环境对其技术创新行为的影响如何?什么才是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动力?这是本文拟研究的核心问题。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来源主要包括来自政府的外部政策激励、来自企业的内部激励以及市场环境的激励效应。政策激励手段主要包括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我国推出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是一项涵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多种激励手段的系统性技术创新激励政策,在我国的创新激励政策体系中具有很高的代表性;来自企业内部的激励主要可以分为现金激励与股权激励,其中股权激励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激励方式;市场环境主要包括市场需求规模、市场竞争程度等维度。基于此,本文试图从叁个角度分析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一是以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为切入点研究我国政府实施的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激励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及效果;二是以我国企业的股权激励为切入点研究我国企业实施的内部激励措施对其技术创新的影响;叁是从市场竞争程度、市场需求规模等视角分析市场环境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本文探究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试图为我国制定更有效的产业政策、技术创新激励政策,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提供建设性意见。首先,本文以研发投资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研发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的比值等衡量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强度,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倾向得分匹配法以及断点回归法对2009-2015年间304家首次公告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进行多种形式的检验,考察了我国政府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来实施的综合性优惠政策对企业中期和短期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对所有样本以及分行业、分年份、分最终控制人性质、分地区的样本进行的多种形式的OLS回归检验、倾向得分匹配法检验和断点回归检验均显示政府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来实施的综合性优惠政策并没有显着激励我国企业的中期、短期技术创新活动。其次,本文以首次公告实施股权激励和从未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的2012-2016年数据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样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倾向得分匹配法以及断点回归法实证检验了我国企业实施的股权激励对其技术创新行为的激励效应。多种形式的OLS回归、断点回归以及倾向得分匹配法检验均显示股权激励既没有改变企业研发投资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也没有影响企业研发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之比;按年份、行业、地区、最终控制人性质对样本进行的分组检验也得出了一致的结论。这表明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是企业的技术创新传统、盈利能力和负债能力等。我国的股权激励还主要是一种福利型的制度安排,暂时没有发挥技术创新激励效应。再次,本文对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5-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微观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了市场竞争程度和需求规模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场竞争程度、市场需求规模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均存在显着的倒U型关系,当竞争程度处于一个适中水平时,企业既有技术创新能力又有技术创新压力,技术创新投入达到最大;而过度竞争或过度集中都不利于技术创新。相似地,企业面临市场需求规模达到一定阀值时,技术创新投入达到最大,企业面临市场需求规模过大或者过小都不利于技术创新。市场需求是大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驱动力,而市场竞争则是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从完善政府激励政策、企业内部激励方案以及优化市场环境等角度提出了促进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11-01)

朱颖祺[9](2018)在《基于财税视角的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今时代,创新不仅是一项重要活动,更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依据。我国正处于技术创新的重要阶段,技术创新也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在推进创新驱动战略中,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要主体,是推进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因此,激发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的战略目标。为激励企业增加创新行为,我国已实施多项激励政策。本文从我国实施激励政策的现况出发,以财税激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财税激励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果,并提出激励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首先,本文将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作为研究目标,对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背景和意义进行研究,用理论和实证两种方法,论证财税激励政策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对财税激励政策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第二,运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要素及类型进行分析,同时,对激励政策的必要性和类型进行梳理与研究,从理论层面揭示政府激励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并对我国企业目前面临的阻碍进行总结,分析我国当前两种调节方式的区别和联系;第叁,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高新技术企业和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检验财税激励政策的有效性;最后,根据理论和实证研究结论,分析我国现行财税激励政策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提出完善激励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通过理论分析,我们发现激励政策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政府实施激励政策不仅能够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还能有效降低企业进行创新活动时面临的风险。在实证检验结果中,财税激励政策对企业的激励作用也通过了显着性检验,证明了财税激励政策的有效性。本文力图从理论角度论证财税激励政策的必要性和运作机理,从实证角度验证财税激励政策的有效性,为我国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8-06-01)

袁建国,胡明生,唐庆[10](2018)在《营改增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我国沪深服务业和建筑业上市公司2008~2016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了营改增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营改增降低了企业税负,提升了企业研发投入的强度,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了激励效应;且这一激励效应对先试点企业、非国有企业、政府补助较多企业以及适用低增值税税率的企业更为显着。这一结论为全面评估营改增效果、进一步完善营改增政策措施、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提供了经验证据。(本文来源于《税务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技术激励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2012—2016年中国A股信息技术行业322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并从动态的角度,探讨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企业高管与员工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企业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成熟期和衰退期公司的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有正向激励效应,相比行为理论,锦标赛理论更能解释我国成熟期和衰退期公司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但成长期公司的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并无显着影响。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应注重自身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演化,并实时调整企业的薪酬制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技术激励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宁靓,李纪琛.财税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J].经济问题.2019

[2].蔺思雨,葛玉辉.生命周期视角下高管与员工薪酬差距的激励效应——基于信息技术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9

[3].何文韬,黄宝磊.中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技术创新激励效应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9

[4].朱沁瑶.所得税优惠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效应——基于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税收经济研究.2019

[5].刘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的创新激励效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6].李晓红,孔令辉,赵烁.清洁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激励效应研究[J].会计之友.2019

[7].廖添土,肖锦生.所得税优惠对企业R&D投入的激励效应——基于福建省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数据[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8].孔令文.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

[9].朱颖祺.基于财税视角的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8

[10].袁建国,胡明生,唐庆.营改增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J].税务研究.2018

标签:;  ;  ;  ;  

技术激励效应论文-宁靓,李纪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