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气溶胶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气溶胶数浓度,垂直分布,云凝结核,活化谱
气溶胶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段婧,楼小凤,陈勇,高扬,李霞[1](2019)在《基于航测的珠叁角气溶胶垂直分布及活化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9月14—27日在珠江叁角洲地区开展了6个架次飞机观测试验。利用飞行获取的气溶胶、云凝结核、云滴及常规气象探头观测资料,结合天气形势、气象条件及气团后向轨迹分析,研究了珠江叁角洲地区深圳气溶胶数浓度及其谱的垂直分布特征,配合不同过饱和度条件下云凝结核浓度观测,分析了气溶胶活化特性。结果表明:在不同天气条件下,深圳低层气溶胶数浓度变化范围为500~9000 cm~(-3);边界层内气溶胶分布相对均匀,谱型随高度变化与气象条件相关。将6个架次气溶胶观测资料根据数浓度及谱型分为3种类型:类型Ⅰ为海洋型气溶胶,数浓度小,粒子尺度大,谱型呈双峰分布;类型Ⅲ为大陆型气溶胶,数浓度高,粒子尺度小,谱宽较宽且呈叁峰分布;类型Ⅱ为海洋大陆影响型气溶胶,即受海洋和大陆共同影响,数浓度低于类型Ⅲ高于类型Ⅰ,谱型为双峰分布。拟合了包含海洋型及大陆型气溶胶的3个架次近地面云凝结核活化谱,计算了气溶胶在不同过饱和度条件下的活化效率。(本文来源于《应用气象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徐晓飞,单萌[2](2019)在《临安大气本底站2017年气溶胶散射特性观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临安大气本底站2017年积分式浊度仪与颗粒物浓度、能见度的观测资料,研究临安本底站气溶胶散射系数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散射系数与PM_(1.0)、PM_(2.5)、PM_(10)均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当空气相对湿度超过60%时,气溶胶的散射特性会明显增强。2017年临安本底站年平均散射系数为145.8 mm~(-1)(±97.9 mm~(-1))。由于逆温现象、气候条件、人为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影响,散射系数的日变化呈现明显的双峰单谷型。早晨8:00出现第一个峰值,下午14:00出现谷值,下午20:00出现次峰。冬季较高且波动范围大,夏季较低且波动范围小。能见度与散射系数具有显着幂函数关系。通过拟合,临安本底站到达霾的临界点的散射系数为106.9 mm~(-1)。霾期间气溶胶散射系数的上升是造成能见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浙江气象》期刊2019年03期)
陈旭,丁蕾,王颖萍,郑海洋,方黎[3](2019)在《气溶胶单粒子的偏振散射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气溶胶单粒子的偏振散射实验装置,采用T-matrix方法模拟球形粒子和长形粒子的光散射计算,讨论了偏振强度因子(P_f)和穆勒矩阵元素(Z_(11)、Z_(12))随粒径、形状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球形粒子和杆状粒子的P_f和Z_(12)随着粒径的增大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对单分散的气溶胶颗粒物样品的实验测量,得到不同样品的P_f值和Z_(12)。实验结果表明,以油酸粒子的Z_(12)为基准,差值△Z_(12)=12可以作为球形的油酸粒子和长形的核黄素以及石棉纤维的区分阈值,△Z_(12)介于12~41主要为核黄素粒子,△Z_(12)达到59时粒子可被认为是长形的石棉纤维粒子,而立方形的NaCl气溶胶粒子的△Z_(12)与油酸粒子非常接近,难以区分。初步实验表明,穆勒矩阵元素Z_(12)可以用于识别长形粒子,该研究为颗粒物形态的偏振测量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超,叶松,汪杰君,李树,王新强[4](2019)在《桂林气溶胶光学厚度与PM_(2.5)关系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17年9月—2018年8月桂林市CE-318太阳光度计观测资料,分析桂林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时间变化特征,并结合大气悬浮颗粒物(PM_(2.5)、PM_(10))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桂林AOD日变化以早低晚高为主,通常上午持续上升,中午13:00左右到达小高峰,在17:00左右继续上升。AOD最大月均值出现在2018年1月(0.649),最小月均值出现在2018年7月(0.358),全年均值为0.504。AOD季节平均值特征表现为春季(0.552)>冬季(0.532)>秋季(0.494)>夏季(0.440)。相比于PM_(10),PM_(2.5)与AOD的相关性更好,且各波段AOD与PM_(2.5)的相关性随着波长的减小而增强。(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期刊2019-08-30)
赵炜,孙强,李杰,王亚娥,谢慧娜[5](2019)在《医院环境微生物气溶胶分布特性与健康风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医院环境微生物气溶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采用Anderson六级空气微生物采样器(PSW-6),对医院不同功能区域空气微生物采样,分析气溶胶浓度及其粒径中值直径特性,评价环境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医院不同区域微生物浓度和粒径存在差异,呼吸科病房、中心花园和门诊大厅空气总微生物气溶胶浓度均值分别为1 243±102 CFU/m~3、1 117±104 CFU/m~3和1 211±94 CFU/m~3,其中细菌含量介于71.80%~82.15%之间,明显高于真菌和放线菌(P<0.05).微生物中值粒径分布关系为细菌>真菌>放线菌.健康风险程度为呼吸科病区病房>门诊大厅>中心花园,在所有采样点男性呼吸和皮肤感染风险明显高于女性,这一结果可作为医院控制空气质量和疾病传播的基础数据.(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沈毅成[6](2019)在《长叁角西部地区气溶胶光学性质及云凝结核活化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气气溶胶通过散射和吸收入射太阳光直接改变辐射平衡,并作为云凝结核(CCN)通过改变云的反照率和生命周期间接影响辐射平衡。气溶胶的直接和间接效应所带来的辐射强迫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深远并对全球及区域气候评估带来了较大不确定性。长叁角城市群区是全球经济发展最快、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受复杂的排放源和传输特征影响,长叁角地区气溶胶具有载荷高、理化性质差异较大等特点,是气溶胶气候效应研究的重点区域。本研究以长叁角西部地区南京大学地球系统区域过程综合观测试验基地(SORPES)长期观测与短期实验相结合为基础,对长叁角西部地区气溶胶光学性质、气溶胶吸湿特性和CCN活化特征进行讨论。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全球多站点的长期观测数据,提出一种运用气溶胶光学性质估算云凝结核的参数化方案。利用SORPES站2013至2015年气溶胶光学性质的观测数据,本研究揭示了长叁角西部气溶胶光学性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变化规律以及受不同空间尺度传输的影响,并发现该区域气溶胶载荷和光学性质存在显着的准天气周期变化。在准天气周期中,随着污染物的积累,二次生成使得颗粒物的粒径逐步增长、散射性气溶胶对消光的贡献比例逐渐提高,主要光学参数都在该过程中呈现出远强于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的变化特征。受此影响,单次散射反照率(SSA)和后向散射比(BSF)呈现清晰的负相关关系,并最终导致较为稳定的负直接辐射强迫效率。基于SORPES站长期观测揭示出的CCN季节变化规律,本研究选取2018年11-12月进行气溶胶化学组分、吸湿增长和活化特征的综合观测对气溶胶吸湿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叁角西部地区冬季气溶胶载荷高且吸湿性较强,通过组分和CCN活化获取的吸湿性参数Kchem和;ΚCCN均值分别为0.43和0.34。吸湿性的变化受有机物占比和氧化态的影响,在不同传输特征控制阶段,吸湿性与其他气溶胶理化特性的联系有所差异。通过化学组分、CCN活化和散射光强增长观测中体现出的气溶胶吸湿特征呈现出中等的一致性,叁者差别可能由吸湿性随粒径分布的不均匀导致。对不同过饱和度下的活化谱的观测表明,在~50纳米处的吸湿性参数ΚCCN明显低于~80纳米和~150纳米的吸湿性,表明长叁角西部地区,有机物在颗粒中增长初期的占比较大。通过研究CCN、光学性质和粒径分布之间的关系发现,长叁角西部地区气溶胶光学参数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气溶胶载荷及粒径分布特征,而这些特征可用作CCN的估算。在此基础上,选用位于长叁角西部、寒带森林、美国西海岸、亚马逊雨林、大西洋岛屿和恒河谷六个站点的长期观测数据,建立了普适的参数化方案,成功运用散射系数(σsp)、后向散射比和散射Angstrom指数(SAE)对CCN数浓度进行估算。将Mie散射理论与κ-Kohler方程相结合进行模拟计算,可重现参数化方案建立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参数化方案背后的数学和物理本质进行解释。本研究针对长叁角西部这一典型地区的光学性质和吸湿性参数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讨论,对该区域直接辐射强迫和气溶胶-云-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和一定的理论支持。本研究中设计的参数化方案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有CCN观测的不足,具有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8-01)
张学海,戴聪明,张鑫,魏合理,朱希娟[7](2019)在《相对湿度和粒子形态对海盐气溶胶粒子散射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海盐粒子在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的不同形态,分别建立了低湿度(RH=0%)、中湿度(RH=50%)和高湿度(RH=95%)叁种条件下海盐立方体和球形粒子模型。利用离散偶极子近似法(DDA)、Mie散射理论研究了相对湿度和粒子形态对海盐散射的特性影响,采用离散坐标法(DISORT)研究了相对湿度和粒子形态对海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湿度和粒子形态对海盐散射特性影响较大,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海盐气溶胶粒子由于相态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性。中湿度条件下,粒子形状因子对海盐散射辐射特性的影响更强。当光学厚度较小时,球形-立方体海盐气溶胶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相对差异超过15%,在研究海盐气溶胶散射辐射特性时,需同时考虑相对湿度和粒子形态的影响;当光学厚度较大时,相对差异不超过5%,一定精度范围内,可采用等效球方法进行模拟计算。研究结果对于大气气溶胶散射和辐射传输理论及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张文辉,丁净,李立伟,张裕芬,皇甫延琦[8](2019)在《基于气溶胶光学特性的颗粒物来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初步探讨利用气溶胶光学指标判别污染物来源的适用性,选取天津市冬季一次重污染过程(2017年11月17—21日),对气溶胶的七波段吸收系数、叁波段散射系数及其化学组分进行在线观测及分析,研究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变化,并结合化学组分定性分析污染过程不同阶段的污染来源.结果表明:SSA(单散射反照率)可以从散射性组分和吸光性组分对消光贡献的变化判断污染来源.污染积累期,颗粒物中散射性组分(SO42-、NO3-、NH4+)的增幅高于吸光性组分EC(元素碳),导致污染积累期的SSA值高于污染前期和污染消散期,说明污染积累期存在较明显的二次转化过程.SAE(散射波长指数)可以从粒径角度推断污染来源.此次观测的污染积累期SAE值呈较明显的下降趋势,说明在细粒径段(2. 5μm以下)颗粒物粒径有增大的趋势,这主要与颗粒物中无机盐的吸湿增长及颗粒物之间的碰并有关.AAE(吸收波长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示吸光颗粒物的类型.污染前期,BrC(棕色碳)在370、470 nm处对光吸收的贡献率分别为50. 7%、33. 8%;同期PM2. 5中ρ(Cl-)、ρ(K+)同步升高,卫星遥感显示,观测点周围有大量火点出现,推测主要受祭祖活动的影响.研究显示,气溶胶光学指标能够从散射性组分和吸光性组分对消光贡献变化、粒径变化、吸光颗粒物类型角度定性解析一部分污染来源,但其对于燃煤源和机动车等重要源类的指示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王学文[9](2019)在《西安地区气溶胶微物理特性及其吸湿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溶胶微物理特性对研究大气物理化学过程有重要的意义。气溶胶微物理参量随着污染情况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同时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还会影响到大气能见度、污染指数等特征。本文利用宽范围粒径谱仪、能见度仪及气象观测系统数据对西安地区的气溶胶微物理特性及吸湿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粒径谱仪数据研究了西安地区气溶胶的微物理参量变化特征,研究了一次雾霾过程前后的气溶胶粒径谱分布变化情况,对不同污染程度下的气溶胶粒径谱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数浓度的日变化信息。利用粒径谱仪和气象观测数据研究了西安地区气溶胶的吸湿增长特性,提出了气溶胶复折射率及雷达比的计算方法,并且计算出了不同污染情况下的气溶胶复折射率、雷达比及气溶胶吸湿性增长因子变化特性,研究了不同污染程度雷达比的变化特征,同时给出了气溶胶吸湿性对能见度的影响情况。对气溶胶微物理参量、能见度和气象条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为了更深入地研究低能见度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将相对湿度和体积浓度数值分段,研究分析了能见度与体积浓度、相对湿度的相关性。分析得出高气溶胶体积浓度是引起西安地区低能见度事件的关键影响因素,出现重度雾霾天时的相对湿度通常在65%~90%之间。(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赵静[10](2019)在《激光雷达与太阳光度计精细反演气溶胶光学及微物理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溶胶在大气辐射和气候变化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气溶胶光学及微物理特性有利于分析气溶胶对环境气候、雾霾形成机制等的作用。多波长激光雷达和太阳光度计是研究气溶胶光学和微物理参量的有效仪器,两者相结合可以取长补短,对大气气溶胶光学及微物理特性进行研究。本论文主要围绕两部分内容展开,第一部分是基于太阳光度计数据的微物理参量反演算法研究。根据米散射理论,建立了基于最小偏差准则的正则化方法和选取先验值来反演气溶胶粒径谱分布。根据该算法,通过分析不同模型的误差数据,提出了可以实现稳定输出结果的平均化思路与方法。利用实测粒径谱数据对本算法进行了可靠性仿真验证,该算法可以实现对半径0.1μm-10μm粒径谱的准确反演,微物理参量的最大反演误差在32%以内,雷达比反演误差可以控制在34%以内。利用不同模型数据对算法进行了分类验证,结果显示该算法稳定可靠。根据反演算法对近叁年西安地区的太阳光度计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了典型天气变化过程中雷达比与粒径谱分布的变化,分析了2015-2017年雷达比的季节变化,统计分析了西安地区雷达比出现的频率变化。第二部分主要基于激光雷达与太阳光度计数据反演并分析气溶胶光学及微物理特性。结合太阳光度计数据研究了反演多波长米散射激光雷达光学参量的边界值选取方法,基于Femald法实现了355nm、532nm、1064nm叁个波长在低探测距离时的边界值选取和光学参数的高精度反演,反演结果与拉曼法反演结果进行了比较,反演误差在20%以内,反演效果较好。分析了激光雷达与太阳光度计联合反演数据,结果显示,大气柱总消光的44%-72%由1.2-6.2km内的气溶胶粒子提供。计算并分析了垂直高度内气溶胶光学及微物理参量,对比了激光雷达各层气溶胶粒子的有效半径与整层大气柱的有效半径。初步对比了整层与分层气溶胶粒径谱分布。(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气溶胶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临安大气本底站2017年积分式浊度仪与颗粒物浓度、能见度的观测资料,研究临安本底站气溶胶散射系数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散射系数与PM_(1.0)、PM_(2.5)、PM_(10)均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当空气相对湿度超过60%时,气溶胶的散射特性会明显增强。2017年临安本底站年平均散射系数为145.8 mm~(-1)(±97.9 mm~(-1))。由于逆温现象、气候条件、人为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影响,散射系数的日变化呈现明显的双峰单谷型。早晨8:00出现第一个峰值,下午14:00出现谷值,下午20:00出现次峰。冬季较高且波动范围大,夏季较低且波动范围小。能见度与散射系数具有显着幂函数关系。通过拟合,临安本底站到达霾的临界点的散射系数为106.9 mm~(-1)。霾期间气溶胶散射系数的上升是造成能见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气溶胶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段婧,楼小凤,陈勇,高扬,李霞.基于航测的珠叁角气溶胶垂直分布及活化特性[J].应用气象学报.2019
[2].徐晓飞,单萌.临安大气本底站2017年气溶胶散射特性观测研究[J].浙江气象.2019
[3].陈旭,丁蕾,王颖萍,郑海洋,方黎.气溶胶单粒子的偏振散射特性研究[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19
[4].张超,叶松,汪杰君,李树,王新强.桂林气溶胶光学厚度与PM_(2.5)关系特性[C].《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2019
[5].赵炜,孙强,李杰,王亚娥,谢慧娜.医院环境微生物气溶胶分布特性与健康风险评价[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9
[6].沈毅成.长叁角西部地区气溶胶光学性质及云凝结核活化特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9
[7].张学海,戴聪明,张鑫,魏合理,朱希娟.相对湿度和粒子形态对海盐气溶胶粒子散射特性的影响[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
[8].张文辉,丁净,李立伟,张裕芬,皇甫延琦.基于气溶胶光学特性的颗粒物来源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19
[9].王学文.西安地区气溶胶微物理特性及其吸湿性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10].赵静.激光雷达与太阳光度计精细反演气溶胶光学及微物理特性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