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应变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微应变,线性放大,滤波
应变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白添,张玉红,高桂,李玉丽,李佳伦[1](2019)在《微应变信号测量处理系统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利用ANSYS软件分析管道泄漏引起微应变量,设计以OP 07为核心的微应变量测量系统,系统通过应变测量电桥将微弱力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后由放大滤波电路及电压跟随器对微弱电信号进行处理.经实验分析,该系统处理后的信号被精确放大且线性优良,可以广泛应用于微弱应变信号测量.(本文来源于《吉林建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方逸,刘方,李童,杨东升[2](2019)在《超导材料轴向应变性能测试平台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超导材料临界电流与应力-应变测试提供稳定可靠的测试系统,使用实验室现有的超导材料拉伸装置SUPUM (Superconductor Under Mechanical-Stress)、1.2 kA直流电源、Keithley 2182纳伏表等设备,开发了一套基于Labview的超导材料轴向应力-应变与临界性能测试平台。上位机测试软件采用多线程、动态调用等方法,对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直流电源升流控制、实时数据采集叁个模块进行灵活调用,方便了实验操作。实验表明,此系统数据采集与控制过程稳定可靠,实时性好,满足超导材料轴向应力-应变与临界电流测试要求。(本文来源于《低温与超导》期刊2019年09期)
庄鸿杰,刘子建,钟浩龙,刘瑜[3](2019)在《结合应变能分析的车身刚度链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概念设计在车身设计中具有重要地位,提出了车身结构概念设计流程,构建了车身简化空间框架模型,采用半刚性梁和传递矩阵法建立车身刚度链模型。求解仅约束静动态性能的优化模型,分析优化后梁单元的应变能和应变能密度。为协调优化多工况下材料的利用和分配,引入变异系数作为约束指标。该设计方法,考虑了应变能因素的车身半刚性梁刚度链,以车身轻量化为目标,以弯扭刚度、固有频率和各工况应变能密度的均匀程度为约束条件,运用遗传算法,优化主断面参数。与标杆车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应变能密度均匀化可以提高车身材料的效用,改善车身性能。因此,该设计方法具有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夏懿琳,周兆明,王军,杜麟龙,李明轩[4](2019)在《基于Zigbee的结构应变监测无线传感网络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有线结构应变监测系统存在安装与维护成本高,特殊部位难以布置,并且应变信号采集节点固定,系统的可扩展性能极差。对此,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ZigBee协议自组网、低功耗的无线应变监测系统,最终实现用户通过上位机软件即可掌握工程结构的应变情况。(本文来源于《电子测试》期刊2019年17期)
李为卫,韩林生,陈宏远,秦长毅,许晓锋[5](2019)在《基于应变设计管道用钢管技术标准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管道抵抗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的能力,除了传统应力设计方法外,需要采用基于应变的设计方法,并采用具有抗大变形能力的大应变管线钢管。不同于一般的钢管,大应变管在显微组织特征和拉伸性能指标等方面与普通管线管存在很大差异,钢管的制造、检验和验收需要规定许多额外的技术指标。分析了大应变钢管的主要技术指标,介绍了大应变管线管的中国石油企业标准、中国石油行业标准以及API标准的主要内容,为管道的设计、研究、生产和采购提供技术指导。(本文来源于《石油管材与仪器》期刊2019年04期)
王海渊,张雅涵,张屾,李健民[6](2019)在《无线低应变基桩动测仪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建筑检测行业中,低应变基桩动测仪是判断基桩完整性必不可少的仪器之一。然而,建筑检测现场环境往往比较恶劣,给检测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当前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在现场复杂环境下更加有效、快速地进行检测工作提供了解决方案。本文分析了低应变基桩动测仪的工作原理及现场使用过程,在此基础上分别设计并实现了低应变基桩动测仪的主机和无线节点两部分。经过信号发生器模拟测试和振动台系统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可以满足现场检测需求。(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9年16期)
祝伟[7](2019)在《材料力学微应变信号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篇文章设计了材料力学相应的微应变信号检测系统,材料力学是逐渐地应用在一些测量实验中。本篇文章阐述了试件的用法,试件要在一些小负荷的作用下产生的一些信号来进行研究,然而这种信号是十分微弱的,笔者通过对这些微应的信号所提供出来的特征,采用一些检测原理进行处理,从而来根据相应的调理方案,设置相应的应变信号处理。(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9年16期)
董瑾[8](2019)在《基于应变设计的管线钢管变形行为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油气输送向极地、海洋和非稳定地质区域的延伸,油气管道面临着冻土、洋流、滑坡、泥石流、活动断层和地震带等恶劣环境的威胁。基于应变的设计和采用应变能力较强的大应变管线钢管成为当代油气管线的发展趋势。首先对屈曲应变理论的研究历史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其次对大应变管线钢组织与性能研究现状加以归纳分析,认为基于应变设计地区使用的钢管除了需要考虑普通钢管的基本强韧性要求外,还需要考虑大应变管线钢管在管体纵向的特殊性能,尤其是塑性变形容量相关指标,而这些参数与组织结构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潘琼文,黄进浩[9](2019)在《基于VB的UCAM系列应变仪测控软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在我国结构测量领域广泛应用的UCAM-70A应变测量系统存在的缺乏合适的上位机测控软件导致测量及后处理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通过对UCAM-70A技术手册的研究和串口侦测,掌握其串口通讯协议规则,运用Visual Basic编程工具结合第叁方表格控件及数据库组件开发了基于PC机的上位机测控软件,实现了便捷的参数设置、高效的测量与后处理功能,极大地提升了测量及后处理效率及数据可靠性;并通过对UCAM-60B等其它系列应变仪通讯协议的比较研究,对软件的通讯协议部分作局部修改后可广泛适用于UCAM系列应变仪,该软件设计方法及成果在结构监测领域具有借鉴及推广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期刊2019年07期)
李定珍,郭建昌,樊京[10](2019)在《立体车库钢架应变网络化测控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现代嵌入式、CAN总线与应变测试等技术相结合,设计了一款适用于立体车库的钢架应变数据网络化测控系统。硬件以S3C2410X为控制核心,采用多个CAN总线智能测试节点采集钢架应变数据,通过以太网接口实现数据网络化传输;软件选用Linux,通过搭建嵌入式Web服务器,采用B/S监控模式,驱动程序由CGI调用,实现对系统硬件模块的操作控制。用户可直接访问测控系统,阅览HTML界面时,完成系统参数设置和数据的采集、查看、下载工作。经调试和静、动态实验操作,结果表明系统综合性能良好。(本文来源于《南阳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应变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超导材料临界电流与应力-应变测试提供稳定可靠的测试系统,使用实验室现有的超导材料拉伸装置SUPUM (Superconductor Under Mechanical-Stress)、1.2 kA直流电源、Keithley 2182纳伏表等设备,开发了一套基于Labview的超导材料轴向应力-应变与临界性能测试平台。上位机测试软件采用多线程、动态调用等方法,对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直流电源升流控制、实时数据采集叁个模块进行灵活调用,方便了实验操作。实验表明,此系统数据采集与控制过程稳定可靠,实时性好,满足超导材料轴向应力-应变与临界电流测试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应变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白添,张玉红,高桂,李玉丽,李佳伦.微应变信号测量处理系统的设计[J].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19
[2].李方逸,刘方,李童,杨东升.超导材料轴向应变性能测试平台设计[J].低温与超导.2019
[3].庄鸿杰,刘子建,钟浩龙,刘瑜.结合应变能分析的车身刚度链设计方法[J].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2019
[4].夏懿琳,周兆明,王军,杜麟龙,李明轩.基于Zigbee的结构应变监测无线传感网络设计[J].电子测试.2019
[5].李为卫,韩林生,陈宏远,秦长毅,许晓锋.基于应变设计管道用钢管技术标准的发展[J].石油管材与仪器.2019
[6].王海渊,张雅涵,张屾,李健民.无线低应变基桩动测仪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设计工程.2019
[7].祝伟.材料力学微应变信号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
[8].董瑾.基于应变设计的管线钢管变形行为研究述评[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潘琼文,黄进浩.基于VB的UCAM系列应变仪测控软件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9
[10].李定珍,郭建昌,樊京.立体车库钢架应变网络化测控系统设计[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