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延安志丹县统计局陕西延安717500
摘要: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全国有接近一半以上人口是农民,农村则遍布全国各地,农业发展的好坏关系到我国现代化的进程。要想及时了解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情况,及时得到农民的生活情况、农村的发展情况的第一手数据,就必须对农业进行抽样调查,包括农作物产量的调查、农村人口数量的调查等。为了得到准确的抽样调查数据,就必须选择科学合理的统计和抽样方法,这样才能保证抽样数据的真实性,为农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农业抽样调查;统计理论;抽样方法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因为农业问题关系到农村能否正常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粮食质量与安全。有关农业部门就必须大力加强对农业生产的调查研究,这样才能准确掌握农村发展的资料,了解农村现状,为农村建设提供支持。因此,在抽样调查时必须选择合适的统计理论和抽样方法,这样才能得到更准确的数据,为农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一、抽样调查概念以及特点
(一)抽样调查的概念
抽样调查是根据部分实际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标志总量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属于非全面调查的范畴。它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从若干单位组成的事物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单位来进行调查、观察,用所得到的调查标志的数据以代表总体,推断总体。
(二)抽样调查的特点
第一,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选出来进行调查并用以推断总体的调查样本,是按照随机原则抽选出来的,由于不受任何主观意图的影响,因此总体中各个单位都有被抽中的可能性,能够保证被抽中的调查样本在总体中的合理、均匀分布,调查出现倾向性偏差的可能性是极小的,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很强。第二,抽样调查是以抽选出的全部调查样本作为一个"代表团"来代表总体的,而不是用随意挑选出来的个别单位来代表总体,使调查样本具有充分的代表性。第三,抽样调查所抽选的调查样本数量,是根据要调查的总体各个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和调查推断总体允许的误差大小,经过科学的计算确定的。由于在调查样本的数量上有可靠的保证,样本就会与总体实际十分接近[1]。
二、农业抽样调查中的统计理论简析
现代农业抽样调查所使用的统计理论主要是概率统计方法。因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面积十分广阔,农村人口数量也十分庞大,在进行抽样调查时不可能对所要统计的每一个对象都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在调查时,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统计分析,这样才能提高抽样调查的工作效率,节省调查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概率统计就是在进行统计时,遵循随机抽取的原则,随机抽取想要调查分析的对象,使选择的样本与真实情况相接近,得出的统计分析数据更加真实。在农业生产中,如果要进行种子出芽率的统计分析工作,工作人员就不可能到田间地头仔细观察每颗种子的生长情况,因为这种工作方法大大延长了统计分析所需的时间,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仅仅是统计种子的出芽率,如果是统计相对复杂的对象,统计的时间会更长,得出的结果也不一定会反映真实情况。所以在进行种子出芽率统计工作时,就要采用概率统计的方法。工作人员在选择样本时,要综合考虑各种情况,要遵循样本多样性的原则,选择不同生长条件下的种子作为样本。将相同数量但是生长土壤类型不同、光照条件不同、干湿条件不同的种子作为统计分析的样本。每种样本都必须具有代表性。在同一个时间段内,工作人员观察这些种子在自然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在深入统计分析后得出某一种种子在这一区域的出芽率,为农业的健康发展做贡献,为农民的增产增收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概率统计理论可以大致得出与真实情况相接近的统计数据,但是这种统计方法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比较大,从统计样本的选择到最后结论的得出,都要依靠人力进行,在进行样本选择时有可能缺乏代表性或者没有将所有的样本都纳入其中,在统计分析时容易马虎大意,造成统计分析结果不准确。
三、农业抽样调查中的抽样方法
(一)农业抽样调查抽样方法简析
农业抽样调查中作重要的工作就是对农作物的产量进行估算,这样不仅可以为农民提供依据,使他们对种植作物的产量做到心中有数,也可以对当地农业的发展做出初步判断,为下一步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依据。现阶段,我国对于农作物产量的估算工作主要是依靠分析遥感监测数据得到的,遥感检测具有覆盖面广、监测周期短、工作成本低等优点,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我国农业种植面积广大,一些地区适宜采用遥感技术进行农作物估产,而一些耕地相对破碎,种植作物复杂的地区还是要利用现代的空间抽样调查方法对农作物的产量进行估算,这样能有效弥补遥感技术的空白,得出准确的统计分析数据,为农村的发展提供依据。下面介绍空间抽样方法在估算农作物种植面积上的应用。在对某一区域的农作物种植面积进行空间抽样方法进行估算和统计时,要首先确定好基础数据,这些举出数据主要包括当地的基本地理信息,包括当地的面积、海拔、气候条件等数据资料;当地的土地利用情况,如土地利用率;当地农作物的分布情况以及所要统计的农作物的种植情况。有了以上四种基础数据才可以开展下一步工作。其次要设计合理的空间抽样方法。首先要将所要测量的区域分成若干个面积相同的样本单元,在进行抽样时总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采取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随机选取若干个单元作为统计样本。第二阶段的样本抽取以第一阶段抽取的样本数量为总体,在随机进行一次样本抽取,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所抽取样本的随机性和代表性,使得到的统计结果更真实地反映出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为农民的生产提供依据。再次,是样本观测值的获取。根据前两个步骤选择出来的统计样本,对统计样本区域进行遥感监测,通过遥感监测得到这些样本区域的农作物种植情况数据。GIS软件主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球表层的地理分布情况进行收集、存储、分析、统计,利用这一技术我们可以对农作物的种植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得出准确地观测数据。最后,就是对得到的样本观测值进行误差分析。利用特定的方法对观测到的数值进行误差分析,尽可能缩小观测值的误差,使其更符合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实际情况,得出的数据更加真实准确,能够为农业发展、农民生产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空间信息技术在农业统计调查的应用
任何一个抽样调查的起始点就是抽样框,落脚点就是调查对象,耕地是粮食等种植农作物的基础,农作物对地抽样调查就是将起始点和落脚点都放在耕地上,把调查落到了实处,把客观性落到了实处,也把准确性落到了实处。这样的抽样调查是国际上通行的标准做法。而我国因为条件的限制一直没有开展起来。空间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应用,为农作物对地抽样调查提供了实际的可能性。目前,一系列县级和省级试点已经开展,在推广应用上迈开了坚实的步伐。
结论
简而言之,为了促使我国农业能够稳定发展,实现增产增收,就必须不断加强农业和农村的改革,促进农村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为了使农业工作更有针对性,就必须了解农村发展的真实情况,了解农业生产的各项具体工作是否正常进行,这时就需要相关部门邀请专业人员对农业进行抽样调查,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在进行抽样调查的过程中,要选择科学合理的统计理论和抽样方法,这样才能保证统计结果的真实性,才能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倪加勋,冯士雍,等.我国政府统计抽样调查制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R].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课题报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