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回复与再结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预回复处理,再结晶,形核与长大,析出
回复与再结晶论文文献综述
黄利,曹玲飞,黄光杰,吴晓东,夏明勇[1](2018)在《预回复处理对过饱和Al–Mn合金再结晶动力学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预回复处理对Al–Mn合金再结晶动力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预回复过程中在初生相或晶界附近形成2–3μm无析出带,该区域内的亚晶容易长大成为有效的再结晶核心,提高再结晶形核率;同时,预回复消耗形变储能,并在晶粒内部析出大量的细小颗粒状Al_(12)(Fe,Mn)_3Si相和针状Al_6Mn相,降低晶粒长大的净驱动力,减缓了晶粒长大速度。因此,在450°C预回复处理状态下,在530°C退火时形核率提高导致早期的再结晶动力学相对较快,而晶粒长大速度减缓导致晚期的再结晶动力学相对较慢。(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期刊2018年03期)
张宏建,温卫东,崔海涛,肖健峰[2](2017)在《IC10合金的动态回复/再结晶本构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IC10合金在1073~1373K范围内、不同应变率下开展了拉伸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IC10合金在1073K附近表现出明显的动态回复力学特征,在1173~1373K范围内则表现出明显的动态再结晶特征。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试验样品进行观察,研究了IC10合金变形机理,结果表明,在1073~1373K范围内,IC10合金变形过程中螺位错和刃位错可动性相当,并在γ′相边界逐步形成一些胞状亚晶结构。最后,将工程中应用广泛的Sellars模型应用于描述IC10合金在1073~1373K范围内、不同应变率下的力学行为,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值不超过5%。(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7年18期)
黄立龙,王聪兴,刘新宽,刘平,陈小红[3](2017)在《回复与再结晶退火对新型HSn70-1黄铜组织及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新型HSn70-1黄铜合金,其冷拉拔加工率为55%.应用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显微硬度计、万能材料试验机和电化学工作站等设备,研究了不同的退火温度对新型合金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少量Sn,Al,P,Ni合金元素构成了新型HSn70-1合金,合金元素以固溶体的形式存在于晶粒内部,其组织为α单相;合金在不同温度下保温2 h,200℃时发生应变时效,300~450℃为再结晶过程,450~550℃为晶粒长大阶段,550~600℃晶粒基本完全长大.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合金的硬度、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逐渐降低并趋于缓慢,其伸长率变化相反;合金自腐蚀电流密度、失重率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开路电位逐渐变大,最后趋于稳定,新型HSn70-1黄铜的耐腐蚀性逐渐变好.(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7年04期)
王健,李俊,宓小川[4](2016)在《快速加热过程中冷轧板回复和再结晶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冷轧钢板快速加热过程中的回复和再结晶行为。结果表明,加热速率对试样退火过程中的回复和再结晶行为影响显着。640℃以下退火时,试样未发生再结晶,而不同加热速率条件下(15℃/s和300℃/s)的X射线衍射峰型有明显不同:慢速加热处理(本文来源于《世界金属导报》期刊2016-12-27)
刘占龙,余驰斌,叶传龙,黄儒胜,黄进科[5](2016)在《Hi-B钢动态再结晶的研究及动态回复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单道次热压缩实验在Gleeble-1500热力模拟机上研究了不同变形速率和变形温度下Hi-B钢的软化行为。结果表明,试验钢在较低应变速率下,主要以动态回复作为软化机制,在较高应变速率下,主要以动态再结晶作为软化机制。采用回归法计算出动态回复的变形激活能和应变指数分别为287.12 k J/mol和4.88,由此建立了试验钢在低应变速率下的动态回复模型。(本文来源于《上海金属》期刊2016年05期)
李彬彬,朱丽慧,翟国丽,王起江[6](2016)在《钒质量分数对S30432钢回复再结晶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对低质量分数钒和高质量分数钒的S30432耐热钢在900~1 100℃及0.001~0.100 s-1变形条件下进行了热压缩试验,研究钒的质量分数对S30432钢动态回复再结晶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0.18%钒后S30432钢的峰值流变应力增高,再结晶激活能从498增加到562 k J/mol。在1 000和1 050℃,钒对S30432钢的动态回复再结晶的阻碍作用最显着。高质量分数钒的S30432钢中由于析出细小的Z相,它具有强烈钉扎作用,能有效阻碍动态回复再结晶的发生。此外,高质量分数钒钢中固溶原子的增加对动态回复再结晶也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本文来源于《钢铁》期刊2016年07期)
郭新鹏,胡琳,刘东雨[7](2016)在《回复、再结晶中间退火对纯铝导体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提高架空输电线路用硬铝线的电导率,开发节能导线为国家电网公司所倡导。通过对硬铝线进行不同温度下的中间退火,研究了回复、再结晶对硬铝线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硬铝线进行180℃回复处理,可在保持硬铝线强度的前提下使其电导率提高0.5%IACS,对硬铝线进行300℃再结晶中间退火可使硬铝线的电导率提高1.5%IACS,但使硬铝线的强度降至140 MPa。再结晶退火过程中过饱和固溶Fe的脱溶析出是导致硬铝线导电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热处理技术与装备》期刊2016年01期)
李开锋,李春福,张凤春,宋开红,申文竹[8](2015)在《回复与再结晶退火对TWIP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室温拉伸试验机、布氏硬度计、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分析了冷轧态的TWIP钢及其在100~750℃退火后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结构随温度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TWIP钢的强度随退火温度的提高呈现出非单调性变化,硬度随温度提高先升高而后降低,伸长率从500℃开始显着升高;TWIP钢回复退火使强度有一定的提高。(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5年02期)
万荣春,于淼[9](2015)在《铌对低碳钢奥氏体的变形及动态回复再结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Gleeble-3500热变形模拟试验机研究了含铌和不含铌两种低碳钢奥氏体的变形及动态回复再结晶。不同参数的平面应变单道次压缩试验结果表明,铌通过在钢中固溶或析出第二相粒子可有效抑制奥氏体变形及动态回复再结晶。此外,降低变形温度或增大应变速率均不利于动态再结晶的发生。(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5年02期)
王敏婷,史喜帅,李学通,杜凤山[10](2014)在《动态回复/再结晶制备亚微米级超微细晶粒中碳钢》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压缩试验机进行了平面应变压缩实验,研究了中碳钢在变形温度500~800℃,应变速率0.1~50 s-1条件下的变形行为与组织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铁素体晶粒在强塑性应变条件下,存在两种动态软化类型的应力—应变曲线,其细化主要通过动态回复和再结晶完成。中碳35钢在大变形高Z值条件下可以有效获得小于1μm的超微细铁素体晶粒。分析数据后得到数学模型且计算了铁素体形变激活能(Q=273154 kJ/mol)。(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4年09期)
回复与再结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IC10合金在1073~1373K范围内、不同应变率下开展了拉伸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IC10合金在1073K附近表现出明显的动态回复力学特征,在1173~1373K范围内则表现出明显的动态再结晶特征。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试验样品进行观察,研究了IC10合金变形机理,结果表明,在1073~1373K范围内,IC10合金变形过程中螺位错和刃位错可动性相当,并在γ′相边界逐步形成一些胞状亚晶结构。最后,将工程中应用广泛的Sellars模型应用于描述IC10合金在1073~1373K范围内、不同应变率下的力学行为,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值不超过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回复与再结晶论文参考文献
[1].黄利,曹玲飞,黄光杰,吴晓东,夏明勇.预回复处理对过饱和Al–Mn合金再结晶动力学的影响(英文)[J].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2018
[2].张宏建,温卫东,崔海涛,肖健峰.IC10合金的动态回复/再结晶本构行为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7
[3].黄立龙,王聪兴,刘新宽,刘平,陈小红.回复与再结晶退火对新型HSn70-1黄铜组织及性能的影响[J].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2017
[4].王健,李俊,宓小川.快速加热过程中冷轧板回复和再结晶行为研究[N].世界金属导报.2016
[5].刘占龙,余驰斌,叶传龙,黄儒胜,黄进科.Hi-B钢动态再结晶的研究及动态回复模型的建立[J].上海金属.2016
[6].李彬彬,朱丽慧,翟国丽,王起江.钒质量分数对S30432钢回复再结晶行为的影响[J].钢铁.2016
[7].郭新鹏,胡琳,刘东雨.回复、再结晶中间退火对纯铝导体性能的影响[J].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16
[8].李开锋,李春福,张凤春,宋开红,申文竹.回复与再结晶退火对TWIP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15
[9].万荣春,于淼.铌对低碳钢奥氏体的变形及动态回复再结晶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5
[10].王敏婷,史喜帅,李学通,杜凤山.动态回复/再结晶制备亚微米级超微细晶粒中碳钢[J].热加工工艺.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