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MRI,弥散张量成像,胶质瘤,成像
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论文文献综述
丁丹卉[1](2019)在《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成像在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收集该院78例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MRI常规、DTI扫描,分析患者的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水肿旁白质区的各项异性分数(FA值)、rFA值,并计算正常白质区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同时分别测量灌注最明显区域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值,计算出病变区与正常脑白质区的比值rCBV、rCBF。结果 78例胶质瘤患者中,26例低级胶质瘤,52例高级胶质瘤,低级别胶质瘤的肿瘤实质、瘤周水肿区、水肿旁白质区的FA值、rFA值均显着高于高级别胶质瘤的FA值、rFA值(P <0.05);低级别胶质瘤的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正常白质区的ADC值依次为(1.012±0.085)、(1.198±0.127)、(0.781±0.231),均显着低于高级别胶质瘤的(1.195±0.129)、(1.014±0.153)、(0.847±0.178)(P <0.05)。结论 MRI弥散张量成像技术与常规MRI比较,其FA值、rFA值、ADC值能有效判断胶质瘤分级,为医师的治疗提供信息。(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于凌,梁辉,孔敏,王爱杰[2](2018)在《帕金森病患者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成像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张量成像(DTI)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40例PD患者行颅脑MRI检查,测量红核等部位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价认知功能。分析各区域FA值与Mo CA各项得分的相关性。结果视空间与执行能力与右侧红核、左侧内囊后肢、左侧胼胝体膝部、左侧放射冠前部相关,命名与左侧齿状核、右侧苍白球相关,注意与右侧内囊后肢、右侧半卵圆中心后部相关,语言与左侧黑质、右侧苍白球、左侧内囊后肢、右侧半卵圆中心中部相关,抽象与右侧内囊膝部相关,延迟回忆与左侧红核、左侧尾状核、左侧胼胝体干、右侧胼胝体干、左侧外囊、右侧外囊相关,定向与左侧苍白球、左侧胼胝体膝部相关(均P<0.05)。结论 DTI技术能够发现脑多个部位的微结构改变,与认知功能存在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8年15期)
郭艳娜[3](2018)在《功能磁共振成像和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对提高脑肿瘤的全切率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功能磁共振成像(f MRI)与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DTI)在脑肿瘤患者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脑肿瘤手术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检查方式分为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36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导航下显微肿瘤切除术,对照组术前行MRI增强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f MRI、DTI检查,观察两组肿瘤切除情况及预后。结果:观察组肿瘤全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肿瘤手术患者行f MRI与DTI检查,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期刊2018年01期)
聂柳,王汉,刘兴吉,夏鹰,金虎[4](2016)在《功能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结合神经导航辅助手术在脑功能区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f MRI)、弥散张量成像(DTI)结合神经导航辅助手术治疗在切除大脑功能区肿瘤中的应用。方法 36例颅脑功能区肿瘤患者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和导航组(18例),导航组采用神经导航结合f MRI、DTI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肿瘤切除率、术后生存质量及术后机体功能状态。结果导航组术前行f MRI、DTI成像,完成融合图像信息,术中结合神经导航仪成功标定肿瘤及功能区,导航组肿瘤切除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44.44%)(χ~2=5.899 7,P<0.05),导航组手术方式选择优于对照组(u=3.065 2,P<0.05);导航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评分(χ~2=4.984 6,P<0.05)与运动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u=2.367 1,P<0.05);导航组f MRI扫描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t=16.060,P<0.05),导航组患者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t=4.901,P<0.05),导航组随访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u=2.376 8,P<0.05)。结论 f MRI、DTI技术结合神经导航辅助手术治疗可准确判断肿瘤与脑功能区关系,明确肿瘤切除范围,实现手术方案个体化,有利于提高大脑功能区肿瘤全切率,改善患者术后机体功能状态,保护大脑功能区,同时最大范围切除肿瘤。(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6年19期)
郭韬,刘倩薇,陈尧,杜亚丽[5](2015)在《脑磁图联合弥散张量成像在常规磁共振成像阴性的额叶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常规磁共振成像阴性的额叶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的诊断和定位方法,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09年6月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常规磁共振成像表现阴性的额叶癫痫并经手术治疗后病理诊断为FCD的患者28例,术前联合应用脑磁图(MEG)、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诊断、定位。结果 MEG显示发作间期棘波分布于右侧额叶13例,左侧额叶10例,额顶叶3例,双侧额叶2例。棘波灶与中央前回运动区相隔15例,相邻11例,部分相融2例。DTI检查结果显示,感兴趣区(ROI)的表观弥散系数值(ADC)较对侧升高〔(1.55±0.14)mm2/s与(0.87±0.05)mm2/s,t=2.734,P<0.05〕,部分各向异性(FA)值较对侧降低〔(0.21±0.03)与(0.30±0.10),t=2.384,P<0.05〕。28例癫痫患者行手术治疗,病理回报FCDⅠA型6例、ⅠB型9例、ⅠC型8例、ⅡA型5例。患者术后随访12~26个月,平均17.3个月,Engel'sⅠa级7例、Ⅰb级10例、Ⅱ级8例、Ⅲ级3例。结论联合应用MEG和DTI技术可以准确诊断、定位常规磁共振成像阴性的额叶FCD,为精确切除致痫灶、提高额叶癫痫控制率提供保障。(本文来源于《中国全科医学》期刊2015年06期)
谭辉,郑文斌,郑鸿毅,张海都,孔令梅[6](2014)在《轻度脑外伤患者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及弥散张量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低频振幅(ALFF)联合弥散张量成像(DTI)评价轻度脑外伤(MTBI)患者脑功能活动;探讨ALFF异常脑区DTI的变化。方法:17例MTBI患者(MTBI组)与17例健康者(对照组)行静息态脑fMRI及DTI扫描。用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伤后6个月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评估MTBI神经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静息状态下,MTBI组双侧额叶、小脑后叶ALFF升高,右侧丘脑、海马、脑干、双侧枕叶、左侧中央后回和右侧放射冠ALFF降低(P<0.005),双侧海马、左侧丘脑、右侧小脑的表观弥散系数降低,双侧额叶、脑干及左枕叶的各向异性分数降低(P<0.05)。两组间MMSE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息状态下,MTBI患者脑功能与微观结构存在异常。(本文来源于《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雷新军,李旭丹,王慧梅,王明杰,叶碎林[7](2013)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和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在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和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BOLD-fMRI)在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1.5T场强MRI系统对32例脑肿瘤患者根据特定任务采集BOLD-fMRI数据和DTT成像图像资料传入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病灶精确定位后进行手术切除。结果在成像结合下导航显微镜全切除28例,次全切除5例。所有病灶均在导航系统下进行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无死亡病例,未出现术后不良并发症。结论在BOLD-fMRI和DTT成像结合下导航显微镜可以独立地起到实时引导、精确找寻病灶、了解周围结构的作用,克服和避免术中脑组织损伤现象,达到切除病灶目的,减少功能损害。(本文来源于《现代实用医学》期刊2013年09期)
叶国伟,李旭丹,邹建勋,李炜,项万青[8](2012)在《功能磁共振成像联合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和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I)技术对提高脑肿瘤的全切率的作用。方法 16例脑肿瘤患者为观察组,手术前后行行fMRI和DTI检查;21例脑肿瘤患者为对照组,未行fMRI与DTI检查。两组均在神经导航下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比较肿瘤全切率及致残率,观察两组手术前后Karnofsky功能评分(KPS评分)。结果观察组肿瘤全切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两组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差异无统计意义(>0.05)。结论 fMRI及DTI可以立体形象地显示肿瘤对脑功能区及白质纤维束的影响,有助于提高脑肿瘤在导航下手术全切率,并有可能降低其术后致残率。(本文来源于《现代实用医学》期刊2012年10期)
祁建军,李星,贾焕英,高向东,苏晋生[9](2011)在《纤维母细胞型脑膜瘤在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上的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纤维母细胞型脑膜瘤在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DTMRI)上的表现。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2例纤维母细胞型脑膜瘤与20例其他亚型脑膜瘤患者的DTMRI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例纤维母细胞型脑膜瘤中,DTI纤维示踪图像1例表现为"花簇样",1例表现为"线团样"。20例其他亚型脑膜瘤DTI张量纤维示踪图像未见上述征象。结论脑膜瘤DTI纤维示踪图像显示的"花簇样""、线团样"表现,提示纤维母细胞型脑膜瘤的诊断。(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影像杂志》期刊2011年05期)
王志,郭悦,陈敏,崔壮,高鸿[10](2011)在《功能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成像图像融合:脑肿瘤治疗术前计划新方法(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Objective To develop and test an image fusion software(fDf,fMRI/DTI fusion) which can overlap the anatomical(T1WI images),functional MRI(fMRI) and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 simultaneously for preoperational evaluation of patients′ tumor.Methods fMRI with bilateral hands grasp movement and DTI were performed using GE 1.5 T magnetic resonance system on 10 subjects(5 healthy volunteers and 5 patients with brain tumor,of which 3 were metastases,1 was cavernous hemangioma and 1 was glioma).All data were input to the personal computer and offline postprocessing of fMRI and DTI data was performed using SPM5 and VolumeOne software package to visualize the activated functional cortex areas and corticospinal tracts.fDf was used to import the fMRI and structural images to VolumeOne to show them simultaneously.Results Brain functional activation maps and diffusion tensor fiber tracking images were obtained in all five healthy volunteers and four patients except one who suffered from left hemiplegia.The functional activation maps and the fiber tracking images were successfully fused by the fDf software,where the activations areas and the white matter fiber were displayed together.The fusion images of healthy volunteers showed the hand motion areas and corresponding corticospinal tracts,while that of the patients display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eloquent cortex and peritumoral fiber tracts,which were useful in guiding the treatments for the surgeons and radiotherapists.It only took hours to present the fused images to the neurosurgeons or the radiotherapists.Conclusions All the results confirm that the image fusion software work well for all the data.It is an easy,free and fast way to realize the image fusion.The neurosurgeon and radiotherapist consider the software were very helpful for preoperative planning.(本文来源于《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期刊2011年20期)
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张量成像(DTI)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40例PD患者行颅脑MRI检查,测量红核等部位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价认知功能。分析各区域FA值与Mo CA各项得分的相关性。结果视空间与执行能力与右侧红核、左侧内囊后肢、左侧胼胝体膝部、左侧放射冠前部相关,命名与左侧齿状核、右侧苍白球相关,注意与右侧内囊后肢、右侧半卵圆中心后部相关,语言与左侧黑质、右侧苍白球、左侧内囊后肢、右侧半卵圆中心中部相关,抽象与右侧内囊膝部相关,延迟回忆与左侧红核、左侧尾状核、左侧胼胝体干、右侧胼胝体干、左侧外囊、右侧外囊相关,定向与左侧苍白球、左侧胼胝体膝部相关(均P<0.05)。结论 DTI技术能够发现脑多个部位的微结构改变,与认知功能存在相关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论文参考文献
[1].丁丹卉.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成像在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9
[2].于凌,梁辉,孔敏,王爱杰.帕金森病患者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成像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
[3].郭艳娜.功能磁共振成像和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对提高脑肿瘤的全切率的作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
[4].聂柳,王汉,刘兴吉,夏鹰,金虎.功能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结合神经导航辅助手术在脑功能区肿瘤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
[5].郭韬,刘倩薇,陈尧,杜亚丽.脑磁图联合弥散张量成像在常规磁共振成像阴性的额叶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2015
[6].谭辉,郑文斌,郑鸿毅,张海都,孔令梅.轻度脑外伤患者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及弥散张量成像研究[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14
[7].雷新军,李旭丹,王慧梅,王明杰,叶碎林.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和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在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2013
[8].叶国伟,李旭丹,邹建勋,李炜,项万青.功能磁共振成像联合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实用医学.2012
[9].祁建军,李星,贾焕英,高向东,苏晋生.纤维母细胞型脑膜瘤在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上的表现[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1
[10].王志,郭悦,陈敏,崔壮,高鸿.功能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成像图像融合:脑肿瘤治疗术前计划新方法(英文)[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