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确才让
(青海省果洛州人民医院814000)
【摘要】目地:了解高原地区胆囊穿孔的临床及诊治特点。结合11例病例分析急性胆囊穿孔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结论:早期诊断及手术是治疗该病重要手段。
【关键词】高原地区胆囊穿孔早期诊断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5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2-0393-01
我院地处平均海拔4200米,高寒缺氧、气候恶劣,大气压460mmHg,空气氧分压90mmHg,大气含氧量约为平原的50%-60%的高海拔地区。高热量、高蛋白、高脂饮食是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因此疾病特点与平原地区有所差别,我院于2004.7—2011.7前后收治急性胆囊穿孔患者11例,均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11例患者均为本地世居藏族患者,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24-73岁,平均51.2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7d,平均4.5d。
2.临床表现:全部患者就诊时均有不同程度腹痛,右上腹疼痛9例,全腹疼痛2例,伴发烧7例,黄疸2例,均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史。右上腹压痛9例,全腹压痛2例,反跳痛5例,扪及胆囊肿大4例,移动性浊音阳性2例,均腹穿抽出胆汁样液体。
3.辅助检查:B超示: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8例、其中胆囊积液6例,盆腔积液1例,胆总管结石扩张2例。
4.伴随病:慢支肺心病5例,肺气肿1例,糖尿病1例。
5.手术治疗:
(1)手术方式:胆囊切除8例,胆囊造瘘1例,胆囊切除并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2例。
(2)术中所见:11例患者术中均发现腹腔内有浑浊胆汁样液体80-1800ml不等,全部病例均有胆道感染,伴有胆囊结石9例,胆总管结石2例。胆囊底部穿孔7例、胆囊体部穿孔2例、胆囊颈部结石嵌顿穿孔1例、胆囊体部多出坏疽穿孔1例。
6.本组11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
二讨论
1.病因
在临床上约20%~40%的胆囊结石患者可终生无症状而致忽视,其中胆囊坏死穿孔的发生率占急性胆囊炎的3%-10%[1]。胆囊系盲袋,胆囊管一旦梗阻且不能缓解时,胆囊内因炎症渗出,水肿,分泌增多,使胆囊内压力升高,进而影响胆囊壁的血液及淋巴循环,在粘膜上形成溃疡及坏死区,而发生胆囊坏疽穿孔,常见因素多为:1)胆石的机械压迫作用;2)胆囊内压力升高的速度;3)胆囊壁的厚度及纤维化程度;4)胆囊可膨胀的程度;5)胆囊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情况。高原地区血液粘稠、血流缓慢发生胆囊穿孔几率更高。
2.诊断及治疗
胆囊穿孔是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穿孔部位多发生于胆囊底部,此处壁薄血液循环少,次之为胆囊颈、壶腹部、体部等,主要依据患者有典型的反复发作胆道病史,黄疸、腹膜炎体征及诊断性穿刺,加之辅助检查临床诊断多无困难。临床表现多为:1)右上腹阵发性疼痛转为持续性加重。2)有寒战、高热等全身感染症状,部分病人可有黄疸3)右上腹早期常可触及肿大胆囊或炎症性肿快后突然消失,伴有右上腹及全腹性腹膜炎体症。4)血象分析多示WBC>15-20×109/L。5)X线常有间接征象:胆囊下方小肠反射性肠淤积征;胆囊区软组织阴影增大;6)B超示胆囊结石胆囊壁增厚[2]。故对于上述表现的患者应高度重视。一旦考虑此病,宜尽早手术治疗。①力求简单、迅速、有效。手术原则是解除胆道梗阻,保证胆汁通畅引流,尽可能清除腹腔脓液[1]。患者胆囊三角局部炎症水肿明显,解剖层次不清者,原则上多以逆行切除胆囊为妥,术中胆囊管不能寻及,多因慢性炎症闭塞,不必强行寻找,必要时亦可行胆囊造瘘+腹腔引流。切勿强行胆囊切除术。术中发现胆总管结石或炎症扩散,应行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②腹腔引流:胆囊穿孔后形成胆汁性腹膜炎,造成胆汁的化学性刺激,并且使炎症扩散,毒素吸收,故术中必须行彻底的腹腔引流,根据腹腔污染情况可多处放置橡胶管引流,效果满意。③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在抗炎治疗时应选择高效、代谢快、肝肾毒性小的抗生素,营养支持治疗注意补充足够的热量,注意正氮平衡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一系列问题以使患者顺利渡过危险期[2],感染胆汁的细菌多与肠道菌有关,应选用针对革兰氏阴性和厌氧菌的抗生素。常用药物有氨苄青霉素、丁胺卡那、头孢曲松钠等。甲硝唑为抗厌氧菌首选药物。在临床上疗效不佳及切口感染时可根据药敏实验来选择抗生素。④积极治疗伴随病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术前应完善各项辅助检查,特别注意患者心、肺、肝肾功能及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对肝、肾脏有毒性药物避免使用,加强保肝治疗,术后复查肝肾功能。
参考文献
[1]张树顺,吴新明,徐正光急性胆囊穿孔分析,《青海医药杂志》1995;25(5)
[2]武斋文,马亚萍.胆囊穿孔25例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6,35(10):1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