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艺术发生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花山岩画,原始艺术,艺术构成,原始思维
艺术发生学论文文献综述
刘云思华[1](2017)在《花山岩画艺术发生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左江流域陡峭的崖壁上,壮族先民绘制了人物、动物、器物等众多形象,反映了壮族先民的生存状态、生存方式和原始的精神信仰系统,展现了原始艺术质朴、奔放的风格和原始、野性的生命张力。其中以宁明县花山岩画为代表,花山岩画规模宏大、图像最多、种类最多、分布最密、保存最完整,是左江流域岩画群的代表,也是我国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岩画,为世界罕见。本文的逻辑起点在于花山岩画的原始艺术定位,围绕其艺术性质阐发花山岩画区别于现代艺术的原始艺术特点、形式构成特点、造型特点,以及对花山岩画发生的自然环境、族群身份、文化背景、原始思维、原始审美意识的探究。本文一共分为六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绪论对研究的背景及研究源起、目的意义做了论述。第二部分探讨的是花山岩画的原始艺术性质。花山岩画地处偏远的岭南地区,形成了左江流域相对闭塞的发展状态。这种特殊的“时差”导致左江流域还处在相对“刀耕火种”的原始艺术时期,其艺术的形式具有艺术前发展阶段粗糙、稚嫩、自然奔放的特征和前艺术性质。花山岩画作为艺术转型时期的原始艺术,其创作的动机、目的、审美观念及标准有别于今天的艺术体系,有着自身的艺术因子以及一套思维方式和表现形式。同时,有关骆越部族的史料记载、大石铲遗址、铜鼓的考古发现与花山岩画之间做了相互印证:花山岩画与骆越文化、铜鼓文化有着必然的联系,是稻作文明的产物。第叁部分集中讨论花山岩画的艺术构成及特征。花山岩画多达上千个人物、畜类、物器的图像均采用粗线条、轮廓式的涂抹方法绘制,用色采用赭红色,千篇一律的构图,通过不断重复同一的、统一的动作、重复的仪式来祈求神灵庇佑。同时,花山岩画具象与抽象相结合的造影方式、重复的造型方法使得“蹲踞式人型”作为一种民族的原型保留在骆越人的记忆中,具有原型意义。最后,花山岩画包含着浓郁的文化意味。花山岩画所反映的是原始宗教仪式的场景。更展现了骆越人广阔的社会生活,记录了骆越人独特的民族风貌。第四部分探讨花山岩画艺术发生的原始思维及心理基因。花山岩画的发生是以骆越人原始思维方式为基础,融合了骆越人的原始信仰以及影子与灵魂崇拜、图腾崇拜与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其中饱含了骆越人审美意识的萌发和对美的早期认识。花山岩画以人为绘制重点,以硕大高耸的人物形象显示骆越先民的主体力量,以人为本的审美意识的萌发,对于再现了一个饱满壮实、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骆越先民的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整个岩画采用混沌统一的表现方式,对于那些能够代表人物身份的器物、饰品等进行了比人的面部表情、五官等等更为细致的、突出的描绘,放大能够体现主体特征的方面,这种简化和放大相结合、混沌统一的方式突出显示了骆越先民辩证审美意识的原始感悟。第五部分,探究花山岩画的价值意义。仅仅站在今人的视角,用“他者”的眼光来关照原始艺术显然是不足和不够的。花山岩画是以整个骆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民族文化意义不言而喻,被世界公认为壮族先民的宝贵艺术作品和文化遗产,理所当然地具有文化遗产保护价值。此外,花山岩画推动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发展,它对民族民间文学创作母题、表达方式等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学术会议的号召力量,其形成的聚力和动员意义也不容小觑,直接影响着“文学桂军”的崛起。第六部分为结语。(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03-01)
张利群,张逸[2](2017)在《花山岩画的“前艺术”特征及其艺术发生学意义——“左江花山岩画研究”系列论文之六》一文中研究指出花山岩画的原始岩画定位提供艺术起源问题研究的重要对象与路径,基于艺术发生学研究视角及其"艺术前的艺术"观念,花山岩画不仅具备"前艺术"性质特征,而且具有艺术发生过程中"前艺术"与艺术交叉、交界、交接的特殊性,是"前艺术"向艺术过渡的一个重要的发生点,承上启下链接骆越文明发生发展历程,形成骆越文化构成系统,体现骆越先民的创造精神,提供艺术生成及其形成基因与基础,具有艺术发生学及其研究意义。(本文来源于《广西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张利群,张逸[3](2014)在《艺术发生学的审美人类学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艺术起源一直是古今中外众说纷纭的话题,在艺术起源与人类起源发生同步及原始工具作为艺术前的艺术观念基础上,审美人类学研究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出人及其身体作为艺术与审美的原发点基本观念,从基于身体的人与世界关系建构、艺术发生的人与工具关系阐释、身体作为艺术和审美生成的原发点叁个研究视角,深化拓展了艺术起源的审美人类学阐释空间,揭示出艺术起源与人类起源同步的发生学意义与人类学意义。(本文来源于《人文杂志》期刊2014年12期)
陈阳迪[4](2014)在《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九鲤舞”舞蹈形态的发生——以艺术发生学的角度来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莆仙舞蹈"九鲤舞"是莆田地区最具特色的民间舞蹈。该舞蹈以独特的艺术特征、鲜明的地域性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成为了莆田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本文将站在艺术发生学的角度上对该舞蹈的舞蹈形态已经民间信仰进行探究,使人们在享受"九鲤舞"带来的视觉冲击的同时,更加深刻的了解其文化内涵。(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4年01期)
袁恩培,徐顺智[5](2012)在《论艺术学与艺术发生学学科建构——以格罗赛《艺术的起源》为研究对象》一文中研究指出艺术人类学与艺术发生学的学理支持着现代艺术学学科构建。艺术人类学和艺术发生学从文化整体论的角度来考察人类不同历史时期以及不同民族地区、不同社会阶层中的各种艺术。艺术发生学和艺术史学的代表作以及艺术人类学的开山之作公认为是集中体现了格罗塞的艺术史观的《艺术的起源》。格罗塞从艺术哲学和艺术科学的区别入手对原始民族的艺术起源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探讨了考察艺术人类学对于建立艺术学的基础性作用,初步建立起了社会演进论的艺术人类学的学科框架,并为现在艺术学的建立打下了夯实的基础以及为艺术发生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艺术百家》期刊2012年S2期)
李向伟[6](2012)在《艺术发生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及其它——由“立体雕塑与平面装饰孰先发生”之争引发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艺术的起源问题是一个千古之谜。长期以来,有关此谜的猜想众说纷纭,其中,以李格尔为代表的"立体雕塑先于平面装饰"说和以李泽厚为代表的"模仿先于抽象"说,在艺术发生学研究领域占有显着地位,影响甚广。本文通过情境逻辑研究法、试错与证伪(即"猜想与反驳")的方法,以及生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对上述论点作了批判性的检验和清理,并提出了迥异于前人的见解。(本文来源于《艺术百家》期刊2012年06期)
钟璞[7](2011)在《湘西傩祭仪式的戏剧艺术发生学原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拟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还原湘西傩祭仪式娱神娱人的戏剧艺术发生学原理,研究湘西傩戏艺术的场景、象征与隐喻符号体系,揭示宗教祭祀仪式孕育与催生的宗教艺术形成过程。(本文来源于《民族艺术研究》期刊2011年03期)
曲艳玲[8](2010)在《论艺术发生学视野下的云南纸马文化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纸马恒久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丰富的形象,显示了民间文化的活跃生机。本文从动态的、历史的角度考察云南纸马之文化内涵,试图揭示其审美创造精神动力的旨趣。(本文来源于《作家》期刊2010年24期)
王伟,曲艳玲[9](2010)在《艺术发生学视野下的云南纸马的文化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纸马是民间祈福禳灾祭祀活动时用来焚烧的各种各样雕版印刷品的总称。这种民间造型活动和造型艺术相对于其审美意义而言,关联的总是更为广泛的社会生活意义,体现着丰富的民俗活动背景,而这一方小小的云南纸马更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史志》期刊2010年15期)
[10](2010)在《2009全国艺术发生学学术研讨会在苏州召开》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刊讯2009年12月12—14日,由东南大学艺术学院与上海大学影视艺术与技术学院联合主办的全国艺术发生学学术研讨会在苏州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深圳大学、云南艺术学院及上海大学等十多所院校的40余名学者。我校徐(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1期)
艺术发生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花山岩画的原始岩画定位提供艺术起源问题研究的重要对象与路径,基于艺术发生学研究视角及其"艺术前的艺术"观念,花山岩画不仅具备"前艺术"性质特征,而且具有艺术发生过程中"前艺术"与艺术交叉、交界、交接的特殊性,是"前艺术"向艺术过渡的一个重要的发生点,承上启下链接骆越文明发生发展历程,形成骆越文化构成系统,体现骆越先民的创造精神,提供艺术生成及其形成基因与基础,具有艺术发生学及其研究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艺术发生学论文参考文献
[1].刘云思华.花山岩画艺术发生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
[2].张利群,张逸.花山岩画的“前艺术”特征及其艺术发生学意义——“左江花山岩画研究”系列论文之六[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7
[3].张利群,张逸.艺术发生学的审美人类学阐释[J].人文杂志.2014
[4].陈阳迪.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九鲤舞”舞蹈形态的发生——以艺术发生学的角度来探究[J].黄河之声.2014
[5].袁恩培,徐顺智.论艺术学与艺术发生学学科建构——以格罗赛《艺术的起源》为研究对象[J].艺术百家.2012
[6].李向伟.艺术发生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及其它——由“立体雕塑与平面装饰孰先发生”之争引发的思考[J].艺术百家.2012
[7].钟璞.湘西傩祭仪式的戏剧艺术发生学原理[J].民族艺术研究.2011
[8].曲艳玲.论艺术发生学视野下的云南纸马文化流变[J].作家.2010
[9].王伟,曲艳玲.艺术发生学视野下的云南纸马的文化内涵[J].黑龙江史志.2010
[10]..2009全国艺术发生学学术研讨会在苏州召开[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