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比较论文-谢梦洁,徐继玲

中新比较论文-谢梦洁,徐继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新比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历史教科书,部编版,新加坡

中新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谢梦洁,徐继玲[1](2019)在《中新(加坡)历史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比较研究——以我国部编版与新加坡霍德教育版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课文辅助系统作为从属于课文系统的体例结构,更多体现出编写者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可辅助教师"保证学生理解历史规律,掌握和运用历史知识,培养学生技能"[1]。本文选取新加坡世界历史教科书系列中《All About History:Unit3 Bi-Polarity andtheCold War》[2]一册(以下简称为霍德版)与我国初中历史教科书《世界历史》(下)[3](以下(本文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期刊2019年10期)

巩子坤,王旭,朱贤梅[2](2019)在《中、新、美叁国教材中“分数乘法”学习路径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问题提出分数乘法的教学目标有两个:一是理解分数乘法的算理,二是掌握分数乘法的法则。[1]但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往往只记住了运算法则,并不理解其中的算理。正确地进行运算和理解算理是运算能力的关键所在。[2]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必须探索有利于学生理解的学习路径。"学习路径"可以形象地理解为: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而设计的任务序列,这些任务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递进关系。"任务"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教师安排的、指向教学目标的学习活动。教材中的活(本文来源于《小学教学(数学版)》期刊2019年Z1期)

段开雷,锁建军[3](2019)在《中、新两国初中数学教材栏目的比较研究——以人教版和MC版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其栏目设计类型上各有特色.但力求创新和设计更为合理的栏目类型,增添富含数学特色的栏目,是有助于数学教学的~([1]).我国现行的初中数学教材中,人教版中设置的栏目有"思考""探究""练习"等多种类型,北师大版中设置的栏目有"想一想""议一议""随堂练习"等,在栏目类型上丰富多样.国外数学教材也不例外,不同版本中都有富含特色的栏目,如美国(本文来源于《中学数学》期刊2019年12期)

唐娜[4](2019)在《中新澳叁种版本初中数学教材设计比较研究——以“全等叁角形及其判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叁国初中数学"全等叁角形及其判定"内容为研究对象,从知识编排、例题、知识探究、习题四个方面的设计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注重知识编排的逻辑顺序、准确把控知识探究的功能定位、适当增加教材的习题数量及类型、丰富教材例习题的情境设置已成为当今国内外初中数学教材编排设计的主流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小学教学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潘小芳,陈碧芬[5](2019)在《中、新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统计素养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公民在日常生活、社会、工作中需要面对大量的数据信息,并需要根据数据结果做出正确的决策.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统计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统计素养也成为统计教育的最终目标.课程标准作为统计教育指导的纲领性文件,是体现培养和发展学生统计素养的重要载体之一.那么,如何更好地在课程标准中体现统计素养呢?国际比较能够为我们提供思路和方向.近年来,新加坡在PISA、TIMSS等国际数学评估项目中成绩一直处于领先水平.可见,新加坡在数学课程(本文来源于《中学数学》期刊2019年10期)

杨金铎,李茂菲[6](2019)在《中新教材高中“摩擦力”概念编写方式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课标要求、概念描述、概念引入、概念传递四个方面对新加坡高中物理教材"Physics Matters"和国内新课标高中人教版教材的"摩擦力"概念编写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本文来源于《物理教学探讨》期刊2019年05期)

牟伦荣[7](2019)在《关于“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么教”的思考——基于中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这是教学的叁个关键问题。"为什么教"体现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教什么"体现教育内容的设计选择,"怎么教"体现教育方式的实现维度。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独具特色并成效显着。通过比较中新两国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异同,总结新加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经验,助推新时代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走向完善。(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13期)

陈清泰[8](2019)在《中国经济中新的比较优势正在显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这么一个大国,从僵硬的计划经济体制起步,用叁十年时间走完了已工业化国家近百年经历的过程,总体上是非常成功的。但这种“压缩式”增长不可避免地是一种粗放式增长。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2010年我国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种种情况表明,我国传统比(本文来源于《第一财经日报》期刊2019-04-08)

毛振恬,李健[9](2019)在《中新澳数学教科书中的情境题的比较研究——以“二次关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情境题是现实数学的出发点,也是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的重要途径."二次关系"作为初中阶段数学应用的重要内容,在各国初中教科书中均有涉及.研究通过对比中国、新加坡及澳大利亚叁国初中数学教科书中"二次关系"情境题的情境类型及情境真实性,发现中国数学教科书的问题情境类型较为均衡,澳大利亚数学教科书问题情境更具有真实性.建议未来的教科书编写过程中,应均衡设置情境题的类型并提高情境题的真实性.(本文来源于《中学数学月刊》期刊2019年03期)

葛恒丹[10](2019)在《中新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应用性问题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学教材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而应用性问题作为联结实际生活和数学知识的纽带,一直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新加坡的数学教育因其在PISA测试中的出色表现而备受国际数学教育界的关注。因此,研究中新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应用性问题,对我国的教材编写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了解中新初中国数学教材数学应用性问题的差异以及应用性问题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笔者以两国教材中的例题与习题为研究对象,主要做了如下工作: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内容比较法,厘清数学应用意识,数学应用能力,数学应用题与数学应用性问题这四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得出数学应用性问题的概念;其次,对数学应用性问题的概念进行分析,提取出能够反映数学应用性问题的因素,并将各个因素划分成可操作性等级,对每个等级进行编码,赋值,得到数学应用性问题的叁因素-四维度分析框架:知识综合;问题背景;问题表征;最后,根据分析框架,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对教材中的例习题进行比较,先宏观分析两国教材中的应用性例题与习题,得出中新两国例题与习题的应用性特征;再对应用性问题的叁个要素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微观分析,以此来寻找两国数学教材中应用性问题的差异。通过比较,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在知识点的综合程度上,我国人教版教材比新加坡的发现数学教材要高;在问题的背景上,两国都是在无背景上所占比重最高。而在实际背景的叁个水平中,我国比较重视考察以公共生活为背景的题目,而新加坡则比较关注个人生活情境;在问题的表征方式上,新加坡教材比我国人教版教材水平要高。这主要是因为新加坡在表征问题时,倾向于用图表表征,而我国则是文字,符号表征居多,体现了两国在问题表征的方式上还是存在较大差异。总的来说,我国在知识的综合程度与背景水平上比新加坡发现数学水平高,而表征水平则相对较低。因此,在编写教材时,可以适当调整文字表征与图像表征之间的比例,降低文字表征的比例,增加图像表征比例;适当增加以学生个人生活为背景的习题;继续保持习题的综合水平。(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3-01)

中新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问题提出分数乘法的教学目标有两个:一是理解分数乘法的算理,二是掌握分数乘法的法则。[1]但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往往只记住了运算法则,并不理解其中的算理。正确地进行运算和理解算理是运算能力的关键所在。[2]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必须探索有利于学生理解的学习路径。"学习路径"可以形象地理解为: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而设计的任务序列,这些任务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递进关系。"任务"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教师安排的、指向教学目标的学习活动。教材中的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新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1].谢梦洁,徐继玲.中新(加坡)历史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比较研究——以我国部编版与新加坡霍德教育版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19

[2].巩子坤,王旭,朱贤梅.中、新、美叁国教材中“分数乘法”学习路径的比较研究[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9

[3].段开雷,锁建军.中、新两国初中数学教材栏目的比较研究——以人教版和MC版为例[J].中学数学.2019

[4].唐娜.中新澳叁种版本初中数学教材设计比较研究——以“全等叁角形及其判定”为例[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9

[5].潘小芳,陈碧芬.中、新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统计素养的比较研究[J].中学数学.2019

[6].杨金铎,李茂菲.中新教材高中“摩擦力”概念编写方式的比较研究[J].物理教学探讨.2019

[7].牟伦荣.关于“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么教”的思考——基于中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视角[J].青年与社会.2019

[8].陈清泰.中国经济中新的比较优势正在显现[N].第一财经日报.2019

[9].毛振恬,李健.中新澳数学教科书中的情境题的比较研究——以“二次关系”为例[J].中学数学月刊.2019

[10].葛恒丹.中新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应用性问题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标签:;  ;  ;  

中新比较论文-谢梦洁,徐继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