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昌松毛虫论文-丁伟峰

德昌松毛虫论文-丁伟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德昌松毛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德昌松毛虫,细胞培养,细胞库,管理系统

德昌松毛虫论文文献综述

丁伟峰[1](2008)在《德昌松毛虫细胞培养及昆虫细胞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昆虫细胞培养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细胞工程中的主要领域之一,广泛应用于医学、农业及生物学的各个方面。本文以鳞翅目(Lepidoptera)枯叶蛾科(Lasiocampidae)松毛虫属(Dendrolimus Germer)的德昌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tehchangensis Tsai)为试验材料,对其血淋巴细胞、卵巢组织、胚以及新孵幼虫组织进行了体外培养试验。同时,研究开发了适合昆虫细胞库管理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为实现昆虫细胞库长期规范有效的管理奠定了基础。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德昌松毛虫组织的细胞培养本研究摸索了德昌松毛虫组织体外培养的各种条件,得出一套针对其各种组织的适宜的培养方法,并使细胞在体外增殖并存活较长时间。(1)培养基:通过对比发现,Grace、MGM-450、MM、TNM-FH等4种昆虫培养基均适用于德昌松毛虫血淋巴细胞、卵巢细胞、胚细胞以及新孵幼虫细胞的培养。(2)德昌松毛虫幼虫血淋巴细胞培养:采用静置法收集血淋巴细胞,将初始密度控制在0.27×106~0.53×106个/mL之间可取得较好培养效果。培养的细胞由圆形悬浮生长型、圆形贴壁生长型、梭形贴壁生长型、多边形贴壁生长型细胞以及网状结构细胞等5种不同类型的细胞组成。通过换液培养,松毛虫血淋巴细胞可在体外存活1年以上。(3)德昌松毛虫蛹卵巢细胞培养:选取卵巢管端丝和生殖区部分(长约5mm),使用胰蛋白酶消化和机械剪切相结合的方法离散组织能取得较好的培养效果。培养物由圆形悬浮生长型、圆形贴壁生长型,以及多边形贴壁生长型等3种不同类型细胞组成。通过换液培养,卵巢细胞可在体外最长存活1年以上,并传代3次。(4)德昌松毛虫胚和新孵幼虫细胞培养:通过筛选发现,胰蛋白酶消化法适用于德昌松毛虫胚的组织离散处理,得到圆形悬浮生长型、圆形贴壁生长型,以及梭形贴壁生长型3种不同类型细胞。通过换液培养,胚细胞在体外已存活8个月以上,并传代2次;新孵幼虫组织使用酶消化法处理后有圆形悬浮生长型细胞从组织块迁出。通过换液培养发现,新孵幼虫细胞在体外增殖缓慢,不易进行传代培养。对比后发现,蛹卵巢和胚组织细胞更易于培养且有可能获得连续增殖的细胞系。2、昆虫细胞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针对目前昆虫细胞库日常维护工作中在数据和资料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使用Microsoft Visual Basic 2005软件开发工具与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工具构建了一套昆虫细胞库管理系统,分为两大子功能系统,10个功能模块。(1)细胞冻存与复苏档案管理子系统:通过4个功能模块实现对细胞冻存与复苏操作的全程监控,能够实现数据的添加、修改、删除、检索、统计,并实现对细胞复苏操作定时提醒等功能。(2)细胞档案管理子系统:通过6个功能模块实现对各细胞系相关数据,包括图片、文档、资料,以及各种实验数据的统一管理及保存,并可对数据进行添加、修改、删除、导出等相关操作。系统具有功能全面、操作简洁、方便实用等特点,大大提高了细胞库的管理水平,为昆虫细胞库的长期有效管理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期刊2008-05-01)

王友芳,马德华[2](2008)在《德昌松毛虫防治指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德昌松毛虫在云南松林区的繁殖量、取食量、林木危害高生长的损失量,提出防治指标。(本文来源于《四川林业科技》期刊2008年02期)

张玉发,杨东明,张坤,谢开立,马苹[3](2003)在《环保型农药护林神系列粉剂防治德昌松毛虫》一文中研究指出德昌松毛虫是永仁县乃至云南省云南松的主要食叶害虫。 196 3年初见 ,1983年暴发成灾 ,危害面积高达 1.5 3万hm2 。近年对其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技术等进行了多方面的试验研究及示范、推广 ,现已将发生面积控制在 0 .4~ 0 .6 7万hm2(本文来源于《林业实用技术》期刊2003年03期)

柴守权,尤德康,邱立新,汪运利,李任波[4](2003)在《德昌松毛虫发生期与发生量的预测预报》一文中研究指出绘制了德昌松毛虫化蛹及成虫羽化发育进度“S”形曲线 ,计算出了各虫态的平均发育历期和各主要虫态间的期距、标准差及有效虫口基数法的基本参数 ,提出了发生期和发生量的预测预报模型(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期刊2003年02期)

柴守权,许国莲,谢开立,赵培仙,冯永刚[5](2002)在《德昌松毛虫生物生态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德昌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发生与林分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德昌松毛虫在元谋县 1a发生 2代 ,以 3龄和 4龄幼虫越冬。幼虫和蛹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 ,当λ >2时 ,聚集是由昆虫的自身行为引起的 ,当λ <2时 ,聚集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通过逐步回归分析 ,筛选出了影响德昌松毛虫发生的 4个关键因子 :坡向、林分结构、主层林郁闭度和林木生长势。总结出了虫源地林分和有虫不成灾林分的特征。表 5参 1 3(本文来源于《浙江林学院学报》期刊2002年03期)

赵培仙,冯永刚,许国莲,柴守权[6](2002)在《元谋德昌松毛虫空间分布型及生命表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元谋县德昌松毛虫空间分布型和生命表的研究结果表明 :德昌松毛虫在林内呈聚集分布 ,该虫种群的聚集由昆虫行为引起 ,得出最适抽样株数换算式 :N =2 81 4/ x + 4 8 4;寄生蝇和寄生蜂是元谋县德昌松毛虫种群变动的关键因子 ,除第 1代 1 ,2龄幼虫期自然死亡外 ,蛹期是寄生蝇和寄生蜂寄生死亡率最高时期 .(本文来源于《西南林学院学报》期刊2002年03期)

王祖成,杨庆和,胡国才,王树全,吴桂康[7](2000)在《德昌松毛虫生物学特性及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德昌松毛虫在我省主要危害云南松 ,一年发生二代 ,以 2~ 3龄幼虫在云南松树干的树皮裂缝中越冬。成虫可迁飞到 3~ 4公里远的健康林分。(本文来源于《四川林业科技》期刊2000年03期)

杨庆和,王祖成,胡国才,王树全,吴桂康[8](2000)在《德昌松毛虫食叶量测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德昌松毛虫 ( Dendrolimuspunctatustehchangensis) ,幼虫期危害云南松幼林的情况 ,测定了各幼虫期对云南松针叶的取食量 ,为防治指标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四川林业科技》期刊2000年03期)

吴桂康,王树全,胡国才,王祖成,杨庆和[9](2000)在《德昌松毛虫空间分布型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德昌松毛虫各虫态空间分布结构的研究 ,确定德昌松毛虫具有聚集特性。对其平均虫口密度与平均拥挤度进行回归分析 ,确定在一定虫口密度和误差下的最适抽样数和序贯抽样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四川林业科技》期刊2000年03期)

王莉萍,雷桂林,段兆尧,汪以康,李兴华[10](2000)在《德昌松毛虫文山松毛虫有效积温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室内自然温度条件下对德昌松毛虫 (DendrolimuspunctatustechangensisTsai)和文山松毛虫 (DendrolimuspunctatuswenshanensisTsaietLiu)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测定 ,提出了各虫态有效积温预测式(本文来源于《西南林学院学报》期刊2000年03期)

德昌松毛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德昌松毛虫在云南松林区的繁殖量、取食量、林木危害高生长的损失量,提出防治指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德昌松毛虫论文参考文献

[1].丁伟峰.德昌松毛虫细胞培养及昆虫细胞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

[2].王友芳,马德华.德昌松毛虫防治指标的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08

[3].张玉发,杨东明,张坤,谢开立,马苹.环保型农药护林神系列粉剂防治德昌松毛虫[J].林业实用技术.2003

[4].柴守权,尤德康,邱立新,汪运利,李任波.德昌松毛虫发生期与发生量的预测预报[J].林业科技.2003

[5].柴守权,许国莲,谢开立,赵培仙,冯永刚.德昌松毛虫生物生态学特性[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2

[6].赵培仙,冯永刚,许国莲,柴守权.元谋德昌松毛虫空间分布型及生命表初步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2

[7].王祖成,杨庆和,胡国才,王树全,吴桂康.德昌松毛虫生物学特性及防治[J].四川林业科技.2000

[8].杨庆和,王祖成,胡国才,王树全,吴桂康.德昌松毛虫食叶量测定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00

[9].吴桂康,王树全,胡国才,王祖成,杨庆和.德昌松毛虫空间分布型及其应用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00

[10].王莉萍,雷桂林,段兆尧,汪以康,李兴华.德昌松毛虫文山松毛虫有效积温的初步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0

标签:;  ;  ;  ;  

德昌松毛虫论文-丁伟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