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还田效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秸秆还田方式,土壤物理性状,土壤有机碳氮,碳氮比
还田效率论文文献综述
勉有明,王月宁,万佳淼,李荣,侯贤清[1](2019)在《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性状、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探明宁夏扬黄灌区最佳秸秆还田方式。[方法]于2017~2018年连续两年在玉米秸秆全量还田(1.2 t/hm~2)条件下,设3种玉米秸秆还田方式[秸秆粉碎翻压还田(QR)、秸秆粉碎翻压种还分离还田(QG)、整秆覆盖还田(QM)],以秸秆不还田为对照(CK),研究其对土壤容重、孔隙度、土壤水分、有机碳氮、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及玉米生长、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与秸秆不还田处理(CK)相比,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均能有效降低耕层(0~40 cm)土壤容重和提高土壤总孔隙度,两年均以QM处理表现效果最佳,其次为QR处理,而其它处理与CK差异均不显着。在玉米生育中后期,QM和QR处理具有较好的蓄水保墒效应,能够调节0-100 cm层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分布,其土壤含水量分别较CK提高19.73%和16.68%。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均有利于耕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提高,其中以QM和QR处理对提高耕层有机碳氮含量效果最佳,同时,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以QM>QR>QG。不同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玉米前期生长(株高、茎粗)影响不显着,而QM和QR处理对中后期玉米生长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在不同还田方式中,以QR处理增产和改善水分利用效率效果最佳,两年平均玉米籽粒产量较CK处理提高24.39%,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2.92%。[结论]通过两年研究发现,在宁夏扬黄灌区进行秸秆还田可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强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提高土壤有机碳氮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调控土壤碳氮比,促进玉米的生长,进而提高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以秸秆粉碎翻压还田(QR)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7-21)
曹光乔,张凡[2](2019)在《农业技术补贴、社会网络与作业效率——以农作物秸秆还田服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农业技术补贴、社会网络对农机作业效率的影响,本文采用DEA方法测算了2017年山东和江苏两省农机秸秆还田作业效率,并利用T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农业技术补贴、社会网络对农机秸秆还田作业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秸秆还田补贴可以显着提高秸秆还田作业效率,特别是将补贴兑现给农机户,更大程度上提高了秸秆还田作业效率;(2)社会网络越强的农户,机械化还田补贴对作业效率的提升作用越大。基于此,完善农机户秸秆还田补贴政策,搭建农村良好的社会网络平台,是提高秸秆还田作业效率应该关注的重点。(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朱凤云[3](2019)在《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对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秸秆还田的方式是一种对于秸秆再次利用的最好方式,既能够减少环境污染也能够进行有效持续利用,而它与氮肥配合施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土壤的质量,对于夏天播种、秋天收获的春玉米来说,是一次量产上的倍增,其水分利用率也会使量产受到影响。基于此,针对秸秆还田与氮肥配合施用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提升春玉米产量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期刊2019年12期)
游璟,倪九派,黄容,张洋,谢德体[4](2019)在《柑橘/大球盖菇套作下土壤CO_2排放及其效率对秸秆还田量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柑橘/大球盖菇套作模式为研究对象,利用秸秆作为大球盖菇的培养基原料,通过原位试验,连续监测大球盖菇生长期内,不同秸秆还田量(半量、全量和倍量)下土壤CO_2排放规律,并进一步对比栽培大球盖菇(HSM、ASM和DSM)和未栽培大球盖菇(HS、AS和DS)处理下土壤CO_2排放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合大球盖菇产量及土壤碳排放效率,分析不同秸秆还田量所产生的环境及经济效益,为合理利用柑橘园林下土地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①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均高于常规种植(CK),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且栽培大球盖菇处理的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大于未栽培大球盖菇,表现为:DSM(52. 09 t·hm-2)> ASM(41. 10 t·hm-2)> HSM(33. 20 t·hm-2)> DS(27. 15 t·hm-2)> AS(25. 34t·hm-2)> HS(18. 94 t·hm-2)> CK(12. 16 t·hm-2);其中,倍量秸秆填埋还田+栽培大球盖菇(DSM)处理的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增加最为显着,较CK增加了328. 37%;②对于栽培了大球盖菇的处理,土壤CO_2排放量最大时段均集中在大球盖菇菌丝生长期,其次为出菇后和出菇期;其中DSM处理在菌丝生长期的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占其总累积排放量的43. 27%,其次为全量秸秆填埋还田+栽培大球盖菇(ASM,42. 63%)和半量秸秆填埋还田+栽培大球盖菇(HSM,40. 57%);③栽培大球盖菇处理降低了温度敏感系数Q10; 5cm土壤温度能解释27%~71%的土壤CO_2排放速率变化(P <0. 01),而土壤体积含水量单因子对土壤CO_2排放速率不存在显着影响;但双因子拟合发现,5 cm土壤温度和体积含水量可以解释土壤CO_2排放速率变化的36%~82%;④对于栽培了大球盖菇的处理,各处理产量分别为:DSM(49. 7 t·hm-2)> ASM(47. 0 t·hm-2)> HSM(23. 3 t·hm-2),其中ASM的土壤碳排放效率最高(CEE=1. 14).综上,柑橘/大球盖菇套作模式短期内会显着促进土壤CO_2排放,但同时也提高了柑橘园综合经济效益,其中全量秸秆还田能较好地协调其产生的经济及环境效益.(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李荣,侯贤清,吴鹏年,李培富,王西娜[5](2019)在《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性状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宁夏扬黄灌区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性状与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秸秆全量还田(9 000 kg/hm2)条件下,设置4种不同纯氮施用水平:SR+N0(0 kg/hm2)、SR+N1(150 kg/hm2)、SR+N2(300 kg/hm2)和SR+N3(450 kg/hm2),以秸秆不还田施氮量333 kg/hm2为对照(CK),研究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容重、含水率、养分含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可改善耕层(0~40 cm)土壤容重和孔隙状况,以SR+N2和SR+N3处理效果最优,耕层平均土壤容重分别较CK降低8. 0%和8. 8%,土壤总孔隙度分别较CK提高11. 4%和12. 5%。秸秆还田配施氮肥有利于提高耕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土壤碳氮比降低,其中以SR+N2和SR+N3处理效果最优。SR+N2处理改善土壤肥力效果最优,其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较CK提高33. 6%、47. 0%、30. 8%。SR+N2处理在玉米生育中后期具有较好的蓄水保墒效应,玉米增产和改善水分利用效率效果最优,两年平均玉米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CK提高33. 9%、26. 2%。通过两年研究发现,在宁夏扬黄灌区,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可有效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增加土壤养分含量、调节土壤碳氮比、增强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从而显着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以秸秆还田配施纯氮300 kg/hm2效果最优。(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苏卫,冯跃华,许桂玲,管正策,欧达[6](2019)在《秸秆还田与施氮量对杂交籼稻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杂交籼稻内5优5399为材料,研究了秸秆还田与施氮量对杂交籼稻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前中期秸秆离田处理的各器官的氮素积累显着高于秸秆还田处理,后期叶的氮素积累、氮素农学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和每穗总粒数秸秆还田处理显着高于秸秆离田处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各个时期的器官的氮素积累均有增加的趋势,氮肥偏生产力、氮肥生理利用率、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和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有降低趋势,氮素农学利用率、氮收获指数及产量有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秸秆还田和施氮量150 kg/hm~2条件下,杂交籼稻产量最高,达9 758.02 kg/hm~2,较秸秆离田和不施氮组合增产18.9%,可为该地区水稻的增产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中国稻米》期刊2019年03期)
黄凯,王娟,何万春,谭伟军,何小谦[7](2019)在《秸秆还田量对土壤和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增强土壤保水续墒,改善土壤质地和团粒结构,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以定薯3号为材料,设计玉米秸秆量0、5 000、10 000、15 000、20 000 kg/hm25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33 m2(6.0 m×5.5 m),研究了玉米秸秆还田量对土壤水分含量、容重、马铃薯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秸秆处理的马铃薯块茎中淀粉含量提高0.04~0.92百分点,干物质提高0.18~0.60百分点,商品薯率提高5.2~21.5百分点,产量提高10.68%~54.33%,水分利用效率提高5.93%~30.66%,不同处理对马铃薯产量影响差异显着,施入量为0~15 000 kg/hm2时,马铃薯产量呈上升趋势,超过15 000 kg/hm2产量呈下降趋势,建议推广施用量为15 000 kg/hm2。(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于宗波,杨恒山,萨如拉,张瑞富,袁雪娇[8](2019)在《不同耕作方式下秸秆隔年还田对春玉米产量及氮吸收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2015年在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场进行田间试验,试验设旋耕秸秆还田(XG)、深翻秸秆还田(SF)2个处理,并以旋耕秸秆不还田为对照(CK),探索不同耕作方式下秸秆隔年还田对春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还田当年,SF处理产量显着高于XG和CK,还田次年XG处理产量显着高于CK,SF与XG 2个处理间未达到显着差异.还田当年吐丝期各器官氮含量SF和XG处理显着高于CK,SF与XG 2个处理间未达到显着差异;完熟期各器官各处理氮含量表现为SF>XG>CK,且均达到显着差异.还田次年吐丝期和完熟期各器官氮含量均表现为SF>XG>CK,并达到显着差异.2年吐丝前氮积累率、氮转运量、氮转运率、氮吸收量、氮吸收速率、氮转运量对籽粒氮贡献率以及氮吸收效率均表现为SF>XG>CK;2年吐丝后氮积累率表现为SF<XG<CK.(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曹光乔,周力,毛慧[9](2019)在《农业技术补贴对服务效率和作业质量的影响——以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补贴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黑龙江、山东、江苏3省12县277户农机用户2017年秸秆还田作业情况的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了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补贴对农机户社会化服务效率和农机作业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补贴能够提高农机户社会化服务效率。(2)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补贴能够提升农机户秸秆还田作业质量,且在实施作业补贴时第叁方核查对农机户秸秆还田作业质量有显着正向影响。(3)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补贴对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农机户服务效率和作业质量影响更大。基于此针对提升秸秆还田作业质量和政府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张文可,苏思慧,隋鹏祥,田平,梅楠[10](2018)在《秸秆还田模式对东北春玉米根系分布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东北春玉米区不同秸秆行间还田模式的可行性,在辽宁省铁岭县以全层旋耕还田(T1S0)和全层翻耕还田(T2S0)大田试验为对照,对比研究行间旋耕(T1S1)、隔行行间旋耕(T1S2)、行间翻耕(T2S1)和隔行行间翻耕(T2S2)4种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含水量、根系分布、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2S1和T2S2可打破犁底层,降低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蓄水能力;T2S1和T2S2增加根系总量的同时,提高了根系在深层土壤中的分配比例;T2S1和T2S2根长密度集中区深度较T1S0分别增加46.54%和49.87%,较T2S0分别增加37.50%和40.70%;T2S1和T2S2显着增加了叶面积指数,延缓叶片衰老,提高了玉米干物质积累量;T2S1和T2S2干物质重和叶面积指数与T2S2无显着性差异,两者均值较T1S0分别增加了25.02%和21.93%。T2S1和T2S2叶片保护酶活性最高,MDA含量最低;在枯水年T2S1和T2S2较T1S0分别增产3.80%和4.05%,在丰水年各处理产量无显着性差异;两年中,T2S1水分利用效率均为最高,T2S2次之,分别较T1S0增加了16.28%和12.77%;在本试验条件下,认为T2S2更宜推广。(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还田效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探究农业技术补贴、社会网络对农机作业效率的影响,本文采用DEA方法测算了2017年山东和江苏两省农机秸秆还田作业效率,并利用T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农业技术补贴、社会网络对农机秸秆还田作业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秸秆还田补贴可以显着提高秸秆还田作业效率,特别是将补贴兑现给农机户,更大程度上提高了秸秆还田作业效率;(2)社会网络越强的农户,机械化还田补贴对作业效率的提升作用越大。基于此,完善农机户秸秆还田补贴政策,搭建农村良好的社会网络平台,是提高秸秆还田作业效率应该关注的重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还田效率论文参考文献
[1].勉有明,王月宁,万佳淼,李荣,侯贤清.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性状、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C].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2].曹光乔,张凡.农业技术补贴、社会网络与作业效率——以农作物秸秆还田服务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朱凤云.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对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江西农业.2019
[4].游璟,倪九派,黄容,张洋,谢德体.柑橘/大球盖菇套作下土壤CO_2排放及其效率对秸秆还田量的响应[J].环境科学.2019
[5].李荣,侯贤清,吴鹏年,李培富,王西娜.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性状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农业机械学报.2019
[6].苏卫,冯跃华,许桂玲,管正策,欧达.秸秆还田与施氮量对杂交籼稻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稻米.2019
[7].黄凯,王娟,何万春,谭伟军,何小谦.秸秆还田量对土壤和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2019
[8].于宗波,杨恒山,萨如拉,张瑞富,袁雪娇.不同耕作方式下秸秆隔年还田对春玉米产量及氮吸收效率的影响[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曹光乔,周力,毛慧.农业技术补贴对服务效率和作业质量的影响——以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补贴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10].张文可,苏思慧,隋鹏祥,田平,梅楠.秸秆还田模式对东北春玉米根系分布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