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层可靠组播论文-李岳

应用层可靠组播论文-李岳

导读:本文包含了应用层可靠组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组播,数据分发,喷泉码,RaptorQ

应用层可靠组播论文文献综述

李岳[1](2017)在《无线网络可靠组播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传输速率和质量不断提高,高清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文件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普遍。然而由于这些文件大多都比较大,在网络中进行传输时就会占用较多的带宽资源,因此如何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网络带宽资源并实现高速可靠的数据分发,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为了实现无线网络数据分发系统的多媒体文件高速分发,针对该系统的实时性、传输的高效性和可靠性需求,首先对当前主要的数据分发方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然后结合实际需求设计提出了一种组播数据分发系统方案。该方案从组播协议和应用层编码两个方面对提升分发系统性能进行优化。组播协议方面,在现有的ALC协议的基础上引入了数据包内容与传输文件关联的思想,使得终端在接收数据包时可以知道该数据包内的信息所代表的文件内容,并使用该协议实现对应的组播系统。应用层编码方面,在对多种喷泉码技术进行研究后,提出了一种将降维快速解码方式与优化高斯消元解码方式相结合的选择解码方式,该方式根据终端接收数据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解码方式从而提高解码效率,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解码方式的高效性。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研究现有喷泉码技术的基础上,针对现有RaptorQ码在解码时存在的时延和解码失败的问题,提出了选择解码方案,使得解码过程可以根据接收端对传输数据块的实际接收情况选择适当的解码算法进行解码,从而提高解码效率。(2)在组播传输协议ALC协议的基础上,引入了File Delivery Table机制,并将其改良ALC协议实现。在数据文件进行传输时,文件的相关属性信息将存放在FDT中与数据文件一起进行传输。在本设计中,由于采用了RaptorQ码进行应用层编码,FDT可以更好的帮助接收端对收集的数据包进行归类,方便下一步的解码。(3)设计了使用RaptorQ码作为应用层编码的组播分发系统的原型模型,并对其各个构成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与实现。最后,对该系统中的RaptorQ码的解码性能进行了测试。(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3-17)

罗婷,余少华,汪学舜[2](2010)在《基于FEC的可靠组播在分布式交换机上的设计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分布式交换机的通用架构,重点分析了其内部通信机制和特点,发现了可靠组播在其中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FEC恢复策略的自适应可靠组播算法,并将其应用于提出的分布式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最后在试验环境中验证了它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0年09期)

李慧奇[3](2010)在《接续网络的可靠组播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组播业务在应急通信中的起着重要的作用。UP-MBS和MP-MBS是紧急情况下组播的通信模式,但是该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从提高通信质量和可靠性的角度出发,对这两种模式引入了自动请求重传(ARQ)机制,设计了两种更为可靠的运行模式:R-UP-MBS和R-MP-MBS,并详细阐述了它们的运行方式。(本文来源于《电讯技术》期刊2010年03期)

文婷,李波[4](2009)在《可靠组播在SCADA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SCADA)系统负荷的不断增大,传统的通信模式已无法满足系统发展的需要,而组播通信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和改善网络性能,但其传输可靠性较低。为此,提出在组播中加入差错控制机制的可靠组播方案,以间隔方式进行差错检测,以组播方式进行差错恢复。在分析了SCADA系统通信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可靠组播的差错控制机制和数据传输过程。(本文来源于《广东电力》期刊2009年04期)

文婷,李波[5](2009)在《可靠组播在SCADA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SCADA系统负荷的不断增大,传统的通信模式已逐渐无法满足系统发展的需要。在SCADA系统中采用组播的通信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数据传送效率,改善网络性能,但由于组播不保证数据报文的可靠传输,因此,根据应用环境特点,在组播中加入差错控制机制,有效提高了组播通信的可靠性,以适应SCADA系统通信需求。(本文来源于《广东输电与变电技术》期刊2009年02期)

刘震,邓苏,罗雪山[6](2008)在《面向战场信息分发的应用层可靠组播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层组播是一种实现网络中心战环境下一对多战场信息分发的有效途径,在对网络中心战环境下应用层组播研究面临的各类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组播可靠性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可靠组播策略,通过反压技术和备份缓存的方式来保证端对端传送的可靠性,对组播树的错误恢复算法进行了设计,并提供了一种随机路由的辅助策略来改善可靠组播传送的效率,从而满足战场信息分发的高效和高可靠性需求。(本文来源于《火力与指挥控制》期刊2008年05期)

朱蔓菁[7](2007)在《基于流媒体的可靠组播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IP组播技术的发展,流媒体业务越来越广泛。但是,流媒体实时应用数据量大、延迟和抖动要求高,以致流媒体数据突发性丢失特别严重。而且,IP组播固有“尽力而为”的传输方式。因此,流媒体的IP组播业务无法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从而严重影响流媒体回放的感观质量。因此,流媒体实时应用的可靠性是一个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流媒体的特点和IP组播的局限性,对流媒体组播的可靠性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一、研究了可靠组播的特性主要对可靠组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如:数据丢失和检测、反馈、重传以及数据的可靠性等,然后对可靠组播协议做了详细的分析,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了一一的比较。为第叁章中提出的组播的可靠性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提出了可靠组播控制机制首先,研究了现有的差错控制机制:前向纠错编码(FEC)方式、自动请求重发(ARQ)方式以及联合差错控制(HEC)方式,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根据流媒体数据的突发性丢失特性,提出了交织(Interweave)编码技术和联合差错控制(HEC)方式相结合的差错控制机制,同时对交织编码技术原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其次,根据目前网络的拥塞情况以及IP组播自身所带来的网络拥塞情况,研究了拥塞控制协议的可扩展性和TCP友好公平性,在分析前人的拥塞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自适应网络的速率拥塞控制机制。叁、设计并实现了视频可靠组播系统根据本文提出的差错控制机制和拥塞控制机制,从总体架构、服务器/客户端上分别设计了视频可靠组播系统框架。并从模块功能的角度,在Windows平台上使用VC++开发了可靠组播系统软件,并通过了测试。结果表明,组播数据完全可靠。(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07-05-20)

文婷[8](2007)在《可靠组播在电铁实时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铁路跨越式的改革与发展和铁路的第六次提速的顺利进行,电铁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正朝着大系统和网络化控制方向发展。这种新型的SCADA分布式系统对其网络通讯的实时性、可靠性与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随着一点对多点及多点对多点分发应用的广泛使用,组播正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和使用。但由于IP组播只提供尽力型服务,不保证组播数据报文的可靠传输,研究高效的可靠组播机制,提高IP组播应用的可靠性成为组播协议研究中的重要方向。由于不同的应用对可靠性的要求差异很大,对可靠组播协议的研究目前还处在完全开放的研究阶段,还没有迹象显示其中哪种协议是可以成为适应任何网络环境应用的通用协议。并且,目前公开发表的可靠组播协议大都着重于组播的可靠性传输,而对组播通信的实时性考虑较少;因此也不能完全满足电铁分布式监控系统网络通讯的实时性要求。本文通过分析电铁实时监控系统的结构及其网络通讯的特点,提出在电铁实时监控系统中使用组播的通讯方式。通过分析可靠传输的重要性,比较总结了众多经典可靠组播协议的特点及其差错控制机制,得出适应不同网络和应用的可靠组播差错控制的方法。本文结合电铁实时监控系统组播通信的特点,根据现有的可靠组播协议设计出基于实时性的可靠组播协RTBRMP以保证监控中心内采用组播通信时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文中阐述了RTBRMP在语义和语法方面的特点,分析了RTBRMP所使用的差错控制机制,描述了RTBRMP的状态变化,并给出了RTBRMP的算法流程图。最后在NS2仿真平台上构建简化的、与电铁实时监控系统相类似的模拟网络环境,并对RTBRMP及其它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可靠组播协议SRM,TMTP针对可靠组播协议的性能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再通过模拟仿真结果得出其在应用方面的优势。(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07-05-01)

张更新[9](2004)在《军用直播卫星通信系统中IP可靠组播技术应用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用于卫星广播通信系统中基于IP组播方式的网络模型比较信道编码与网络层编码的技术,分析了纠错性,提出了关键技术和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卫星通信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4-11-01)

潘晏涛[10](2002)在《层次化可扩展可靠组播研究及其在分布式组播发言权控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多媒体会议正向着基于IP组播的大规模、大范围、分布式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组播传输是不可靠的,所以难以实现基于组播的会议控制。其结果是现有的会议系统或者保持传统的集中式会议控制结构,只将组播技术用于向没有交互权的接收者发送媒体数据;或者放弃会议控制,将组播技术应用于小规模松散型交互。目前,组播技术的这两种应用方式都不能很好地发挥它给多媒体会议带来的在可扩展性和鲁棒性方面的巨大提升潜力。因此组播会议也就达不到它所应具有的可扩展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提出基于可靠组播实现分布式会议控制,其核心是设计适合分布式组播会议控制的可靠组播通信模型。本文从分布式组播会议控制对网络通信的要求出发,在对影响可靠组播性能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上,融合现有可靠组播协议的优秀思想,提出了一个新的基于接收方丢失报文概率分组的层次化可扩展可靠组播通信模型HSRM(Hierarchical Scalable Reliable Multicast)。并根据“分布”、“动态”、“公平”、“自治”等原则,设计了HSRM层次化结构的动态构建和维护机制,最后将它与叁个经典可靠组播协议进行了比较。HSRM使用全分布方式和一致的组播通信构造与发送者无关的层次结构,限制了反馈和修复报文的扩散范围并减小了组内节点的异构性和组播组的规模。在保持良好的可扩展性、鲁棒性和灵活性的前提下,提高了多对多可靠组播的性能。在HSRM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基于IP组播的协同学习环境WebLearning+的应用需求,设计了一个分布式组播发言权控制工具。该工具协议一致,支持灵活的会议结构,失效恢复简单,支持与会者自由加入和退出,有很好的可扩展性和鲁棒性。 本文的贡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出了一个新的面向分布式组播会议控制的可靠组播通信模型HSRM。 2.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实验,研究了影响可靠组播性能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和变化规律。其结果对于正确建立层次化可靠组播模型分组的原则具有普遍意义。 3.设计了动态构建和维护HSRM层次化结构的分布式、自适应算法,对构造其它层次化可靠组播模型具有一定程度的借鉴意义。 4.设计了一个基于可靠组播协议HSRM的分布式组播发言权控制工具。(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02-01-01)

应用层可靠组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了一种分布式交换机的通用架构,重点分析了其内部通信机制和特点,发现了可靠组播在其中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FEC恢复策略的自适应可靠组播算法,并将其应用于提出的分布式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最后在试验环境中验证了它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应用层可靠组播论文参考文献

[1].李岳.无线网络可靠组播的研究与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7

[2].罗婷,余少华,汪学舜.基于FEC的可靠组播在分布式交换机上的设计与应用[J].计算机科学.2010

[3].李慧奇.接续网络的可靠组播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设计[J].电讯技术.2010

[4].文婷,李波.可靠组播在SCADA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广东电力.2009

[5].文婷,李波.可靠组播在SCADA系统中的应用[J].广东输电与变电技术.2009

[6].刘震,邓苏,罗雪山.面向战场信息分发的应用层可靠组播策略[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8

[7].朱蔓菁.基于流媒体的可靠组播的研究与应用[D].南昌大学.2007

[8].文婷.可靠组播在电铁实时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

[9].张更新.军用直播卫星通信系统中IP可靠组播技术应用和分析[C].卫星通信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

[10].潘晏涛.层次化可扩展可靠组播研究及其在分布式组播发言权控制中的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

标签:;  ;  ;  ;  

应用层可靠组播论文-李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