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论文-石小莲

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论文-石小莲

导读:本文包含了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藤龙附芪方,急性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型,DAS28

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论文文献综述

石小莲[1](2019)在《藤龙附芪方治疗寒湿痹阻型急性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藤龙附芪方对寒湿痹阻型急性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中医科及风湿免疫科门诊并临床明确诊断为急性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型)的6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且均常规给予西药治疗,结合吾师赵凯教授多年的临床经验,治疗组给予以藤龙附芪方为基础方加减,对照组给予风湿骨痛胶囊口服,经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主要实验室指标(ESR、CRP、抗“O”、RF),DAS28,中医证候量化积分,DAS28疗效评价及安全性指标,使用SPSS21.O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评价藤龙附芪方对寒湿痹阻型急性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结果60例观察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无脱落、剔除对象。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两组对寒湿痹阻型急性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有明显差异。根据统计结果分析可见,两组西医疗效评价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0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3%;两组中医证候疗效评价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67%;在临床疗效观察指标方面,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观察指标比较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安全性分析:在整个治疗观察过程中,治疗组发现1例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干呕,在方药中加入生姜、紫苏叶,1周后症状减轻。对照组有1例白细胞下降,2例恶心呕吐,给予甲氨蝶呤减量2.5mg后症状减轻。观察结束时,60例观察对象的血常规、肝功、肾功、尿常规、粪便+隐血常规及心电图的结果均未见特殊异常。结论藤龙附芪方治疗寒湿痹阻型急性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明显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宁夏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纪玉亮,胡新娅,秦琳扬[2](2018)在《红楼消肿软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30例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红楼消肿软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急性期的作用机制及效果。方法:将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塞来昔布胶囊内服,试验组采用红楼消肿软膏外敷,每天更换1剂药膏,14天为一个疗程,对照组采用消肿止痛膏外敷,用法疗程与试验组相同,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疗效,DAS28评分与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改善(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临床疗效、DAS28评分与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楼消肿软膏外敷治疗急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确切,此可能与降低各炎性因子的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医临床研究》期刊2018年13期)

刘东升[3](2014)在《火针治疗急性期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常见病、疑难病,单纯西医治疗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西药的长期应用存在不可避免的不良反应。本研究通过火针针刺活动期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观察最终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为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临床证据。方法:采用随机非盲对照的方法,将62例活动期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风湿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用消炎止痛药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治疗,观察组用火针针刺治疗,计10天共5次为一疗程。一疗程后,综合评估关节炎症指数(AI),包括关节疼痛、压痛、肿胀、晨僵、活动度等指标,及疼痛程度自测评分(VAS),记录治疗前后观察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火针针刺治疗活动期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成果:观察组及对照组各有30例患者完成临床观察。治疗后关节炎症指数(AI)观察组为12.73±4.56,低于对照组15.00±4.96,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后疼痛程度自测评分(VAS)观察组为:(3.27±1.23),低于对照组(3.37±1.30),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中医症候有效率观察组为83.33%%,对照组为53.33%%,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火针针刺只是针对局部皮肤等软组织,对其他系统无影响,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局部皮肤无不良反应发生,故安全可靠。结论:在常规抗风湿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火针针刺治疗后,活动期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关节炎炎症指数(AI)、患者疼痛程度自测评分(VAS)均有明显改善,且均优于单纯口服消炎止痛药物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因此,火针针刺对活动期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并可避免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14-04-01)

余琳,李振华[4](2010)在《痹痛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07年1月-2009年7月,笔者采用自制中成药痹痛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治疗观察60例,均为门诊及住院RA患者,均属痹证之风湿热痹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中,男12例,女18例(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杂志》期刊2010年04期)

罗东东[5](2010)在《白仙风汤剂配合甲氨碟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白仙风汤剂配合甲氨碟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的临床效果,将中医药治疗与现代西医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试图找到一个在临床上行之有效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法,以达到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方法将50例符合试验病例纳入标准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临床观察,中西药组25例,采用为口服“白仙风汤剂”+甲氨蝶呤治疗。西药组25例,采用单纯口服甲氨蝶呤治疗。白仙风汤剂:威灵仙、白芍、炙甘草、青风藤等量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甲氨蝶呤:12 mg/次,口服,每周1次。中西药组和西药组治疗4周为1疗程,用药1个疗程后判断治疗效果及药物副反应等。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进行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抽血化验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等检查,并根据评分结果进行统计。结果治疗4周后,将2组评分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中西药组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且安全性高于西药组。结论白仙风汤剂配合甲氨碟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疗效显着,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泰山医学院》期刊2010-03-01)

刘雅时[6](2009)在《典型急性期布鲁菌病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病例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1],能引起全身性网状内皮细胞增生,常伴随慢性脓毒症和神经、循环、生殖,尤其是骨关节系统的损害,容易转成慢性,以至不同程度的丧失劳动力。主要特征是长期发热、出汗、关节痛、全身乏力等[2]。故与风湿性关节炎症状相近。如果临床辩证不细,诊断不准确,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大安市疾控中心2009年7月(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09年22期)

刘滨,刘维,杨晓砚,刘晓娅,王熠[7](2009)在《血必净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30例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1临床资料选择同时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ARA)诊断标准(晨僵;3个或3个区域以上关节部位的关节炎;手关节炎;对称性关节炎;类风湿结节;类风湿因子阳性;放射学改变。满足其中4条或4条以上)及急性期表现(病程≤3个月;红肿关节数≥3个;血沉(ESR)≥50m(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科技》期刊2009年03期)

周景慧,刘冀东,李倩,万亮[8](2008)在《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作用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对细胞因子的调节、对皮质醇的分泌的影响、对神经肽类物质的影响等探讨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之作用机理。指出:针刺采取对一定腧穴的刺激通过经络的传输、传导作用,激发经气调整脏腑气血的功能,调动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作用。认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消炎镇痛作用机理,有待从现代分子学、免疫学水平的证实研究和临床观察去证实。(本文来源于《实用中医内科杂志》期刊2008年12期)

安世进[9](2008)在《房定亚治疗急性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房定亚主任医师,系中国中医研究院着名内科专家,业医50余栽,学验俱丰,参照中西医理,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治,更具特色。笔者有幸随师学习,亲聆教诲,受益匪浅。现将其经验简介如下:1热毒湿瘀互结为急性期主要病机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世界性疑难病症之一,由于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加之目前无特效药物,往往使患者(本文来源于《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期刊2008-11-01)

吴志红,田飞,谢沛霖[10](2008)在《清痹汤配合小剂量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关节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治疗主要采用NSAID s缓解疼痛和药物控制病情发展的方法。但由于这些药物都有消化道溃疡出血、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等毒副反应,因此通过中西医结合方法提高其临床疗效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杂志》期刊2008年10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红楼消肿软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急性期的作用机制及效果。方法:将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塞来昔布胶囊内服,试验组采用红楼消肿软膏外敷,每天更换1剂药膏,14天为一个疗程,对照组采用消肿止痛膏外敷,用法疗程与试验组相同,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疗效,DAS28评分与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改善(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临床疗效、DAS28评分与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楼消肿软膏外敷治疗急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确切,此可能与降低各炎性因子的表达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论文参考文献

[1].石小莲.藤龙附芪方治疗寒湿痹阻型急性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宁夏医科大学.2019

[2].纪玉亮,胡新娅,秦琳扬.红楼消肿软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30例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8

[3].刘东升.火针治疗急性期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4].余琳,李振华.痹痛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0

[5].罗东东.白仙风汤剂配合甲氨碟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的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0

[6].刘雅时.典型急性期布鲁菌病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病例报道[J].中国医药指南.2009

[7].刘滨,刘维,杨晓砚,刘晓娅,王熠.血必净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3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9

[8].周景慧,刘冀东,李倩,万亮.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作用机理[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

[9].安世进.房定亚治疗急性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C].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2008

[10].吴志红,田飞,谢沛霖.清痹汤配合小剂量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8

标签:;  ;  ;  ;  

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论文-石小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