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根水电站论文-杨群,谢立广,沈习文

牙根水电站论文-杨群,谢立广,沈习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牙根水电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深挖路基,边坡,喷锚支护

牙根水电站论文文献综述

杨群,谢立广,沈习文[1](2016)在《牙根水电站对外交通专用公路深挖路基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牙根二级水电站对外交通专用公路K4+261.27~+420段深挖路基长158.73m,最大挖深45m,该段大部分基岩裸露,属斜向陡倾坡,表层岩体破碎,节理裂隙较发育,且发育花岗岩岩脉,局部岩体结构面相割,边坡的开挖易引发不利结构面贯通,从而影响边坡的稳定性,危害工程安全。经过方案比选,建议全坡面采用加强型挂网喷锚支护固坡。经过计算可知该段深挖路基按设计方案施工后在正常蓄水、暴雨、地震及库水骤降工况下均处于稳定状态,均能满足规范要求,说明设计方案合理有效,可为类似工程提供设计依据。(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16年10期)

胡耀飞,聂德新,沈军辉[2](2011)在《雅砻江牙根水电站拉裂松动岩体工程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雅砻江牙根水电站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右岸发育的叁处拉裂松动岩体进行了深入研究。拉裂松动岩体介于变形体与强卸荷岩体之间,其卸荷程度强于一般的强卸岩体,而其变形程度则弱于一般的变形岩体,通过对拉裂松动岩体地质成因的全面分析,提出了可能的失稳模式,为大坝的设计提供了地质依据;充分利用勘探平硐的测试资料,确定了右岸拉裂松动岩体的边界条件、岩体的结构特征,判定其可能的破坏模式,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可能的滑移边界。(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11年05期)

胡耀飞,沈军辉,聂德新[3](2011)在《牙根水电站拉裂松动岩体的工程适宜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牙根水电站坝址区右岸发育叁处拉裂松动岩体,为此对拉裂松动岩体工程地质特性进行分析与总结,提出了该类特殊的拉裂松动岩体与工程适宜性的关系,从而确定了避让与工程处理相结合的原则,可供同类工程参考。(本文来源于《水力发电》期刊2011年04期)

黄宜胜[4](2010)在《牙根水电站右岸1号松动体削坡减载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松动体地质情况及滑移模式的研究,以蓄水+地震工况来确定牙根水电站右岸1号松动体的削坡减载方案,结果表明,松动体开挖平台高程为2565 m,开挖边坡最好选用预应力锚索支护。(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0年36期)

王茜,马建伦,邓洪平,陈锋[5](2010)在《雅砻江牙根水电站影响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雅砻江牙根水电站影响区种子植物进行详细调查、标本采集、鉴定的基础上,进行区系分析研究及评价,并与其它类似区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种子植物类群丰富,区系成分复杂;②优势科、属明显;③各类群生活型中,以草本为主;④具显着的过渡地带性,科、属的分布区类型呈现出显着温带性质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热带性质;⑤区系成分较为古老,单种、少种及特有科属占有一定比例;⑥与类似区域比较,该区与大渡河流域龙洞电站影响区的相似性最高,与岷江流域十里铺电站影响区的相似性较低,与同为雅砻江流域的官地电站影响区则呈现出较显着的差异性.(本文来源于《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5期)

杨姗姗,王孔伟,陈旭,邓成进[6](2010)在《牙根水电站坝区松动岩体结构面发育规律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牙根水电站为例,采用节理玫瑰花图法分区统计并对比分析了坝区左岸及右岸39个平硐2 000多条节理,认为坝区发育的大量结构面为NW向的左行扭动在岩体中派生的节理,并分析了缓倾角结构面分布特征,指出Ⅱ-Ⅲ级结构面的限制作用而导致其不稳定与连续性差、不同级别的松动岩体结构面间具有牵动制约的发育规律。(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0年08期)

杨姗姗,王孔伟,王乐华,黄宜胜,屈建军[7](2010)在《牙根水电站坝区松动岩体成因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牙根水电站松动岩体按节理分布发育规律分为叁个区,基于各区结构面组合关系,分析了松动岩体各区结构面的成因机制及模式,构建了其变形演化的地质模型,并判断了各区的变形破坏模式,有助于认识其空间发育规律、工程地质特征及发展趋势,对评价工程稳定性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0年02期)

贾留杰[8](2009)在《牙根水电站2号拉裂松动岩体边坡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牙根水电站是雅砻江中下游的控制性水库电站工程,对整个雅砻江梯级电站的开发影响巨大。2号拉裂松动岩体边坡紧靠坝前,且具一定的变形迹象。研究该边坡的成因及变形破坏机制,评价预测其在各工况下的稳定性,对保障电站的安全运营等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在2号拉裂松动岩体边坡的基本地质条件、岩体结构特征、变形破裂迹象等研究基础上,分析2号拉裂松动岩体的形成机制,并用数值模拟方法再现拉裂松动岩体的形成过程。在定性判断其稳定性的基础上,结合刚体极限平衡理论及数值模拟方法对边坡各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及预测。具体内容及成果如下:(1)总结了2号拉裂松动岩体边坡的岩体结构特征,并初步建立了地质结构模型。将结构面分为Ⅲ、Ⅳ、Ⅴ级结构面,并对其性状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根据结构面发育的空间差异,将谷坡细分为Ⅲ-1和Ⅲ-2两个亚区,分别阐述了分区内的结构特征。2号拉裂松动岩体的变形破坏主要受N10-30W/NE∠14-25°,N45-70W/NE∠25-35°两组缓倾角Ⅲ级结构面的控制,呈平缓厚板状结构,其破坏方式主要为蠕滑拉裂或滑移(压致)拉裂型。(2)详细研究边坡变形破裂特征,综合边坡地质环境条件,结合边坡拉裂松动的定量指标,确定2号拉裂松动岩体的边界条件:底界在上游侧Ⅶ线一带较高,底界高程约2526m,底界受f35-6(N10°W/NE∠15°)断层的控制;向下游逐渐降低,至Ⅸ线一带接近河床一带,底界主要受f33-11(N18°W/NE∠15°~22°)断层的控制;上游侧边界为F10断层,下游侧边界为PD45平硐上游某浅沟,拉裂松动岩体顺河长约690m;推测后缘边界呈圈弧形,后缘地表最大高程约为2760m。(3)受岩性、岩体结构、高地应力场背景及谷坡地貌演化等地质条件的控制,结合对拉裂松动岩体形成起主要控制作用的缓倾角结构面的成因分析表明,拉裂松动岩体是处于高地应力条件下具有特定岩体结构的谷坡岩体,在河谷强烈下切过程及重力场作用下发生浅表生改造而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较好地再现了拉裂松动岩体形成的机制过程。(4)综合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评价预测2号拉裂松动岩体的整体稳定性。研究表明拉裂松动岩体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是安全储备不大。运用刚体极限平衡理论进行稳定性计算分析验证,表明2号拉裂松动岩体在天然工况及暴雨工况下,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地震工况、蓄水工况下,拉裂松动岩体整体处于不稳定状态;在蓄水+地震工况下,拉裂松动岩体整体处于不稳定状态。稳定性有限元模拟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对2号拉裂松动岩体边坡的稳定性地质判断和刚体极限平衡计算结果。(5)根据评价结果,建议对2号拉裂松动岩体作进一步的勘探,以进一步确定拉裂松动岩体的边界条件,评价其稳定状况;对该拉裂松动岩体的稳定性及相应的处理措施作进一步论证。并对该拉裂松动岩体的变形进行监测。(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09-05-01)

刘维国[9](2009)在《牙根水电站右岸1号拉裂松动岩体发育特征及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牙根水电站位于四川省甘孜州雅江县境内的雅砻江干流上,是雅砻江中游规划第二个梯级电站。预可行性阶段勘探揭露坝址区右岸坝前Ⅰ~Ⅴ勘探线一带发育顺河流长约850m,方量约800万方的拉裂松动岩体,表现为不仅顺河裂隙普遍张开,且横河向裂隙也具拉裂变形。查明拉裂松动岩体的边界条件、分布范围、变形破裂特征,分析其成因机制及破坏模式,对预测其在水库正常蓄水后各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而评价其对牙根水电站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高地应力深切峡谷斜坡岩体的变形破坏机制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本文深入系统地研究了拉裂松动岩体边坡的岩体结构、变形破裂特征及其赋存的地质环境条件,分析建立了边坡岩体变形破坏的地质力学模式。在此基础上采用岩体结构控制论理论,结合研究区区域地质条件、河谷地貌演化史及花岗岩在卸荷状态下的变形破裂性质,从地质地貌演化角度,综合分析了拉裂松动岩体的成因机制,建立了拉裂松动岩体形成演化机制模式;并运用FLAC3D叁维有限差分软件,通过模拟研究区河谷地貌演化过程,再现了拉裂松动岩体的形成演化过程,进而评价了拉裂松动岩体的岩体结构控制效应。具体内容及成果如下:(1)根据研究区区域构造背景、区域地貌及新构造活动,分析了研究区应力场产生的区域背景条件,结合区域应力场及地震震源机制解,得出研究区处于NWW~EW向水平主压应力为主的现代构造应力场中。坝址区实测地应力资料显示,河谷斜坡地应力场最大主应力σ1方向为NEE向,与河谷垂直,倾坡外;垂直埋深122m处的σ1量值已达17.7Mpa,属高构造应力区。(2)对研究区花岗岩的岩体结构特征做了系统调研,分级研究了断裂裂隙发育分布、性状特征及其演化特征。得出坝址区断裂裂隙的发育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据此对坝址区边坡作了结构分区,其中1号拉裂松动岩体所在部位边坡以发育N40-60°W/SW∠60-75°断层(Ⅲ1级结构面)为特征,边坡岩体总体为陡倾坡内逆向板状结构;并根据缓倾角结构面的发育特征,细分为两个亚区,其中YI-1亚区以发育顺坡缓倾角断层为特征,YI-2亚区以发育缓倾角裂隙为特征。(3)根据边坡变形破裂及岩体拉裂松动特征、地震CT测试成果,结合边坡岩体结构,分析确定了拉裂松动岩体的分布范围及边界条件,分析了拉裂松动岩体(Ⅴ2类)的工程地质性质。(4)根据边坡岩体的变形破裂特征,结合岩体结构及河谷地貌演化史分析,建立了边坡岩体变形破坏及拉裂松动的七种地质力学模式:①夷平剥蚀过程沿缓倾角结构面的逆冲剪胀;②倾倒弯曲拉裂变形;③缓倾角结构面差异回弹错动;④岩体板裂化及剪张破裂;⑤中陡倾角结构面的离面卸荷拉裂;⑥滑移剪张;⑦蠕滑拉裂及滑移压致拉裂。(5)围绕花岗岩的岩体力学特性、谷坡岩体结构特征、高地应力背景条件和河谷地貌演化特征,从岩体结构控制论及地质地貌演化角度,分析了拉裂松动岩体的成因。1号拉裂松动岩体是处于高地应力条件下,具有特殊岩体结构的花岗岩体,在河谷形成演化的剥蚀卸荷过程,随着高地应力的释放、谷坡应力场的调整,而发生受岩体结构控制的变形破裂改造的结果,并建立了拉裂松动岩体两个典型成因模式图。(6)概化选取YI-1区河谷底部的顺坡缓倾角断层(f01-6、f01-1-7和f03-17)和拔河100m高程的顺坡缓倾角断层f03-17,F2、F3、F5叁条陡倾坡内断层及F8侧向控制断层为谷坡的先成岩体结构,采用FLAC3D叁维有限差分软件,施加构造作用力,对研究区河谷地貌演化分五步开挖进行模拟,再现了拉裂松动岩体的形成演化过程。(7)从受到岩体结构效应控制的稳定性和工程开挖处理措施入手,对拉裂松动岩体岩体结构控制效应进行地质综合评价。(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09-05-01)

[10](2008)在《牙根水电站可研阶段正常蓄水位选择专题报告通过审查》一文中研究指出3月18日至19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会同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成都市主持召开了雅砻江牙根水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正常蓄水位选择专题报告审查会议。会议认为,报告满足《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正常蓄水位选择专题报告编制暂行规定》的设计内容和深度要求,同意报告(本文来源于《四川水力发电》期刊2008年02期)

牙根水电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分析雅砻江牙根水电站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右岸发育的叁处拉裂松动岩体进行了深入研究。拉裂松动岩体介于变形体与强卸荷岩体之间,其卸荷程度强于一般的强卸岩体,而其变形程度则弱于一般的变形岩体,通过对拉裂松动岩体地质成因的全面分析,提出了可能的失稳模式,为大坝的设计提供了地质依据;充分利用勘探平硐的测试资料,确定了右岸拉裂松动岩体的边界条件、岩体的结构特征,判定其可能的破坏模式,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可能的滑移边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牙根水电站论文参考文献

[1].杨群,谢立广,沈习文.牙根水电站对外交通专用公路深挖路基稳定性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6

[2].胡耀飞,聂德新,沈军辉.雅砻江牙根水电站拉裂松动岩体工程特性[J].人民黄河.2011

[3].胡耀飞,沈军辉,聂德新.牙根水电站拉裂松动岩体的工程适宜性研究[J].水力发电.2011

[4].黄宜胜.牙根水电站右岸1号松动体削坡减载方案研究[J].山西建筑.2010

[5].王茜,马建伦,邓洪平,陈锋.雅砻江牙根水电站影响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6].杨姗姗,王孔伟,陈旭,邓成进.牙根水电站坝区松动岩体结构面发育规律探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0

[7].杨姗姗,王孔伟,王乐华,黄宜胜,屈建军.牙根水电站坝区松动岩体成因机理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0

[8].贾留杰.牙根水电站2号拉裂松动岩体边坡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

[9].刘维国.牙根水电站右岸1号拉裂松动岩体发育特征及成因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09

[10]..牙根水电站可研阶段正常蓄水位选择专题报告通过审查[J].四川水力发电.2008

标签:;  ;  ;  

牙根水电站论文-杨群,谢立广,沈习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