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论文-任天宇,柳献,袁勇

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论文-任天宇,柳献,袁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抗弯性能

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论文文献综述

任天宇,柳献,袁勇[1](2017)在《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管片抗弯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开展了4组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管片抗弯力学性能试验,试验中以加固厚度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抗弯性能的影响,并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给出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管片承载力计算方法。试验得出以下结论: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管片破坏模式为适筋破坏,试件破坏时组合钢板受拉屈服,抗拔锚栓拉断,受力过程可分为弹性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与破坏阶段叁个阶段。试验过程中组合钢板与管片间未出现滑移,由于结构为曲梁,材料界面间存在剥离应力,在荷载较大时跨中组合钢板与管片间出现剥离。与普通混凝土管片相比,组合加固管片开裂弯矩、屈服弯矩与极限弯矩分别提高150%~200%、374%~563%与284%~467%,开裂前与开裂后刚度分别提高67%~161%与234%~381%。(本文来源于《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0-26)

孙业昂[2](2017)在《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矩形梁施工阶段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由于其本身具有施工的便利性、加固后结构整体刚度和强度大幅度提升等优点,已经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作为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加固领域的应用,通过合理的利用钢板与混凝土两种材料的力学特性,并在两者结合面处布置一定数量的连接件,即可形成一种能显着提高桥梁承载力与刚度的有效加固措施。目前,国内外对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结构抗弯、抗剪承载能力影响因素的分析。由于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可以在不阻断交通的情况下进行施工,而对于待加固梁体本身存在承载力与刚度不足的问题,在加固施工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研究钢筋混凝土梁在各加固施工工况下的力学性能及承载力。本文针对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法的技术特点,对钢筋混凝土矩形梁加固施工阶段进行数值计算,论文主要研究内容有:1.介绍了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的结构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分析了加固施工过程中各因素对钢筋混凝土矩形梁的力学性能影响。2.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通过分离式模型建立钢筋混凝土矩形梁叁维实体模型,在矩形梁处于弹塑性阶段时,分别对梁底、梁侧设置植筋钻孔的矩形梁进行分析,研究在不同布置形式的植筋钻孔、钻孔密度、钻孔直径、钻孔深度对梁体初始抗弯刚度的影响,以及在弹塑性阶段荷载作用下对梁体跨中挠度的影响,为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3.针对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施工最不利阶段,即在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浇筑混凝土阶段,利用有限单元法建立带植筋的混凝土矩形梁模型,分析在浇筑混凝土阶段不同直径和埋置深度的植筋对混凝土矩形梁的影响,从而提出改进的植筋设置设计方法,通过理论及数值计算分析,进一步完善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设计方法。(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7-05-02)

张凯[3](2015)在《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矩形梁抗弯承载能力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快速有效得对受损桥梁进行加固与维修,使其恢复使用能力是目前工程界较为关注的热点之一。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是在钢板上焊接栓钉、原结构表面植筋,并向其浇注混凝土,使得原结构与后加固部分形成整体共同受力的加固技术。本文设计了3组共7根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矩形梁,一方面在对原梁进行加固前先预压一定的初始荷载,使得原梁存在损伤的同时保持该初始荷载施加的情况下进行组合加固,通过对比以研究二次受力作用下不同初始荷载对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矩形梁抗弯性能的影响。另一方面,为更好的解决片材加固中的剥离破坏问题,本试验将在原梁进行钢板—混凝土组合抗弯加固的基础上,提出在其端部进行外包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通过试验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以及其对剥离破坏的影响,更好得为实际工程加固中提供依据。试验过程中,观察试验梁从加载到破坏的各阶段现象,对其抗弯承载力、变形以及应变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揭示了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矩形梁的受力状况与破坏机理;同时,对比理论计算值,验证了组合加固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5-04-16)

张涛[4](2014)在《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方法在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新型加固方法,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方法能充分发挥钢板抗拉强度好,混凝土抗压性能好的优势,并能显着提高结构承载力,其发展前景广阔。本文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结合依托工程,较系统的分析了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的施工技术与材料特性,采用荷载试验与有限元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依托工程加固前、后的结构性能,运用力学指标对加固后性能做了定量评价。主要结论如下:(1)对组合加固方法所需加固材料以及详细施工工序等工艺进行了详细分析。(2)结合有限元仿真分析以及桥梁荷载试验,对依托工程加固前的结构性能进行评定。结果表明结构挠度和应变校验系数较大,桥梁病害数量及病害程度发展较快,结构部分控制截面承载能力下降较大,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亟待加固。(3)采用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方法对依托工程进行加固后,实测应变值较加固前明显减小,且在同一截面上分布更加均匀,结构刚度增加非常明显。加固后桥梁受力改善明显,且次边跨提升效果与边跨相比较优。(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4-10-30)

李军[5](2013)在《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钢筋混凝土梁二次受力抗弯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桥梁结构由于设计标准低、施工不当以及结构功能改变等,需进行加固改造以达到提高结构的承载力的目的,延长桥梁结构使用寿命。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是基于现有的加固方法和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加固方法,这种加固方法综合了粘贴钢板法和增大截面法的优点。在实际加固工程中,由于受到结构形式、荷载类型以及使用要求等条件的限制,往往不能对结构进行完全卸载,加固时结构往往处于二次受力状态,从而导致加固钢板相对于结构应力、应变滞后,实际加固中不考虑二次受力实际上高估了加固构件的承载力。为了研究在二次受力影响下加固结构的抗弯性能,本文拟以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钢筋混凝土梁为研究对象,在考虑二次受力条件下,通过理论分析研究及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分别从这加固前弯矩、截面加固高度、加固钢板加固量、初始配筋率等几方面系统分析研究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钢筋混凝土抗弯承载力的发展状况。结合钢筋混凝土相关理论,推导一种组合加固梁实用、简便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在现有加固方法和钢板-混凝土结构理论基础上结合有限元基本理论基础上,利用现有的有限元软件ANSYS,提出一种建立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有限元模型方法,根据此方法建立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有限元模型,考虑混凝土的非线性本构关系通过不同的加固影响参数对组合加固梁加固前后极限抗弯承载力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将有限元计算分析结果与理论计算进行对比分析,其吻合程度良好,可供实际加固工程参考使用。由于加固钢板的存在抑制了裂缝的开展以及加固结构截面的增大,利用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能显着提高加固结构的承载力,可广泛应用于实桥加固。(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3-06-01)

石雄伟[6](2012)在《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方法试验研究及实桥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上个世纪80年代前修建的众多公路桥梁由于设计荷载等级较低或其运营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导致桥梁承载能力下降,已不能满足交通发展的需要,对这些在役桥梁进行旨在提高其承载能力的加固改造已迫在眉睫。因此,桥梁维修、加固及改造技术研究已成为桥梁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新型实用加固改造技术不断出现。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通过合理地运用钢板与混凝土两种材料以及结合界面连接件的合理构造布置,形成一种可显着提高桥梁承载力与结构刚度的新型实用加固技术。但国内外对此方面的研究尚不够深入。由此可见,开展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混凝土桥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论文主要针对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混凝土桥梁方法与工程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问题,通过模型梁试验、理论及数值模拟分析、实桥应用,对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梁的受力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理论计算公式;完善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设计计算方法并结合依托工程,提出实用的结构连接方式,采用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和粘贴钢板两种方法完成了两座桥梁的加固设计,通过桥梁荷载试验将两种加固方法的加固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最后通过加固前后、运营后测试验证组合加固混凝土桥梁的效果。本文的研究工作为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在桥梁加固工程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研究成果包括:本文开展了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T形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试验研究、数值分析,观察试验梁从加载到破坏的各阶段现象以及破坏形式,对试验得到的抗弯承载能力、变形和应变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可使混凝土T梁极限抗弯承载力提高约2倍;植筋间距、原梁弯曲损伤程度对组合加固T梁的极限抗弯承载力影响仅为4%左右;植筋间距越大,新老混凝土界面纵向相对滑移越大。基于使用有限元软件Ansys采用塑性方法对钢筋混凝土T形梁组合加固后的受力性能进行分析,并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试验梁加固后极限抗弯承载力的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差最大为9%。最后建立了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钢筋混凝土T形梁极限抗弯承载力理论计算公式。本文进行了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钢筋混凝土T形梁的抗剪性能试验研究和数值分析。对损伤后的混凝土T形梁进行了组合加固抗剪承载力试验,得到了试验梁剪切破坏时的受力特性以及极限承载力,揭示了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钢筋混凝土T梁的剪压破坏机理。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钢筋混凝土T梁的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并由此提出了组合加固钢筋混凝土T形梁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极限抗剪承载力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本文将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应用于火灾受损的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和空心板桥的加固抢修;加固设计提出了两种连接构造措施,能够确保原结构和新混凝土、钢板形成整体共同工作,结构安全耐久,性能可靠。本文将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与粘贴钢板加固加固技术同时运用于实桥主梁加固,并将采用两种加固技术加固后的主梁受力性能进行了分析对比,在荷载作用下采用组合加固的主梁应变理论计算值及实测值均明显小于采用粘钢加固的主梁,采用组合加固主梁底板应变校验系数均小于1且相对均匀。数据结果表明采用组合加固方法加固能够保证新旧结构整体受力性能较好。组合加固方法对主梁刚度和整体工作性能提高效果优于粘钢加固方法。本文的研究成果已纳入陕西省地方标准《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混凝土桥梁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也可为其他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混凝土桥梁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2-04-10)

杨锦辉[7](2012)在《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中栓钉连接件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是在经典的钢-混凝土组合梁结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结构形式。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时,通过在钢板上焊栓钉、在原结构表面植筋、在原结构和加固钢板之间浇注混凝土等措施来使加固部分与原结构形成整体。本文通过对实际桥梁加固中的钢板、钢筋混凝土及栓钉进行简化计算,把钢筋混凝土材料折合成一种能够承受一定拉力的一种折合材料,栓钉就可以简化为连接钢板与这种折合材料的一种螺栓,运用钢结构设计理论的相关知识,得到的栓钉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参考相关文献进行了数据计算分析,证明了其具有一定的合理行。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含下面叁个方面:①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中栓钉连接件的理论计算公式。通过简化计算公式来分析加固桥梁中栓钉的极限抗剪承载能力,并利用简化公式计算出各个不同直径栓钉的计算数值与《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中的组合结构中的栓钉连接件计算公式得到的计算数据进行比较,找出其数据变化规律。②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中栓钉连接件的有限元模拟。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10.0对桥梁加固模型中栓钉的受力性能进行非线性分析,考虑在集中荷载作用下的栓钉的受力及栓钉和滑移面上下的钢板和混凝土的变形状态。③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中栓钉连接件的理论分析。本文采用的ANSYS10.0中的一些单元对实际模型的模拟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可以很好的诠释组合加固梁的受力性能及钢板与加固混凝土结构之间的滑移内在形态。本文提出的一些有关桥梁组合加固的栓钉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对实桥加固的栓钉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实桥的组合加固技术的应用有一定的理论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2-04-01)

冯林军[8](2011)在《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试验与实桥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是在钢—混组合梁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加固技术,通过合理的界面处理和连接构造,该加固技术使得加固混凝土和加固钢板两者的作用相得益彰,因此是粘贴钢板加固法和增大截面加固法的有效组合。目前国内外关于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的研究工作开展的较少,为了进一步研究这种新型加固方法的工程适应性,在已有的研究工作基础之上,本文开启了组合加固试验研究并结合依托工程,将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运用于耀州高价桥火灾后的加固维修工程,并对加固效果进行评价,为这种新型加固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设计了四片钢板-混凝土抗弯组合加固矩形混凝土试验梁,分别研究了原梁损伤情况、不同的抗剪连接件以及剪跨比对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效果及破坏形式的影响。试验梁的测试内容包括荷载值、挠度、应变与裂纹分布特征。对其中两片试验梁进行破坏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可以大幅提高原梁的抗弯承载力。建立组合加固两抗弯承载力简化计算公式以及有限元模型,理论计算值与数值方法计算值和试验值吻合良好;设计了四片钢板-混凝土抗剪组合加固矩形混凝土试验梁,分析了加固高度和损伤程度对抗剪组合加固效果的影响。分别在加固竣工后以及正常运营一年半后对耀州高架桥组织了两次实桥荷载试验研究,并进行了为期6天的交通状况观测和动应变监测。荷载试验以及动应变的监测结果均表明耀州高架桥经加固后运营状态良好,达到了加固目标。为了研究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对耀州高架桥火烧桥联在不同状态下受力行为的影响,分别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对加固后结构的受力性能进行评定。评定的主要内容有关键截面的挠度,应力和极限抗弯承载力。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和Midas对该桥加固前后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受力性能进行分析;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和简化计算公式对该桥加固前后关键截面的极限抗力进行分析。实桥组合加固后评价结果表明:①对耀州高架桥上、下行线火烧桥联采用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和粘贴钢板加固均能较好地改善该桥在正常使用阶段的受力状况,并能有效地提高该桥的整体刚度,经加固之后的火烧桥联的整体刚度要大于原桥的整体刚度;②组合加固可使上、下行线关键截面的极限抗力分别提高75%和129%,加固后上、下行线关键截面的抗力为该截面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最不利荷载效应值2倍,截面抗力的安全储备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1-06-01)

郭晓宇[9](2010)在《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混凝土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是一种在钢—混组合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是粘钢法和增大截面法的有效组合。为了研究不同的设计参数对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的影响,设计了4根钢筋混凝土矩形梁和4根钢筋混凝土T形梁进行试验研究,加固设计参数主要有植筋间距、栓钉间距和损伤程度。试件量测的内容有荷载、挠度、应变、裂缝的产生以及发展状况等。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试验梁的破坏形态主要有以下几种:(1)弯曲破坏,即试验梁底部钢板和原梁受拉纵筋相继屈服后,很快上缘混凝土压碎;(2)界面剥离破坏,指新老混凝土界面以及钢板—新加混凝土界面的纵向开裂或竖向张开破坏,这主要是由于界面设计不良等原因造成的;(3)超筋梁破坏,主要是设计时未考虑最大配筋率的限制所造成的;(4)斜截面抗剪不足引起的破坏;(5)斜截面抗弯破坏。试验中2根矩形试验梁发生剥离破坏,2根发生弯曲破坏,4根T形试验梁均发生弯曲破坏。分析试验结果得出的主要结论有:利用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能显着提高试验梁的承载力及刚度,这主要是由于钢板的存在抑制了裂缝的开展和加固混凝土增大了试验梁截面造成的;植筋间距对加固梁的承载力具有一定影响,在不发生锥体破坏的前提下,植筋间距越小承载力越大;剪跨比对试验梁的破坏形态、极限承载力、结构延性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剪跨比越大,界面剥离的可能性越小。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试验梁加固前后的抗弯性能进行分析,并与试验结果对比,发现数值计算模型能较好的模拟试验梁发生弯曲破坏时的受力性能,但对界面相对滑移的模拟尚存在不足。采用塑性方法分析了试件的极限抗弯承载能力,建议了承载力简化计算公式,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在弯曲破坏时吻合较好,脆性剥离破坏时相差较大,同时计算公式中考虑了二次受力的影响,可广泛用于实桥加固。提出了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的设计和施工指南,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0-04-25)

高珊[10](2009)在《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钢筋混凝土T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是在钢板—混凝土组合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加固技术,也是加大截面加固法及粘钢加固法的有效组合。它不仅成功的继承了两种方法的优点,更有效的避免了两者的缺点,是对结构加固技术的一种创新与发展。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在几乎不降低原结构桥下净空的前提下,大幅提高截面承载力和抗弯刚度;提高桥梁的抗撞击能力,对裂缝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可避免裂缝外露;不要求原结构表面平整;施工简便,造价较低;加固后结构外观效果好。因此,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在实际工程中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国内外对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的研究还很少。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资料,对带损伤的2片混凝土T梁进行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并对其进行抗弯承载力试验,从试验、数值和理论叁个方面对这种新型组合梁的抗弯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验证了这一技术的可行性,结合国内外相关资料对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及加固钢板与加固混凝土结合面的受力性能及破坏形式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和完善了相应的设计计算理论。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对带损伤的2片混凝土T梁进行了组合加固抗弯承载力试验。从试验梁的设计、制作,到测点布置、试验过程等都进行了完整的介绍。对试验得到的抗弯承载能力、变形和应变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2.根据试验结果及国内外相关资料研究,对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及加固钢板与加固混凝土结合面的受力性能及破坏形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给出了两界面破坏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同时对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混凝土梁的抗弯受力性能进行理论分析,给出了截面抗弯承载力简化计算公式,计算与试验结果较吻合。3.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试验梁进行数值分析,通过线弹性静力计算初步确定试验梁的尺寸,进一步考虑材料非线性的强度计算对试验梁的设计尺寸进行校核。将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比较,修正数值计算模型。数值分析结果可为采用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构件的设计计算提供依据。4.通过对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带损伤的钢筋混凝土T梁的抗弯承载能力试验研究和数值分析,得到了弯曲破坏特征,并基于模型试验结果和参数分析结果,对这种新型加固方法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09-04-28)

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由于其本身具有施工的便利性、加固后结构整体刚度和强度大幅度提升等优点,已经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作为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加固领域的应用,通过合理的利用钢板与混凝土两种材料的力学特性,并在两者结合面处布置一定数量的连接件,即可形成一种能显着提高桥梁承载力与刚度的有效加固措施。目前,国内外对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结构抗弯、抗剪承载能力影响因素的分析。由于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可以在不阻断交通的情况下进行施工,而对于待加固梁体本身存在承载力与刚度不足的问题,在加固施工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研究钢筋混凝土梁在各加固施工工况下的力学性能及承载力。本文针对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法的技术特点,对钢筋混凝土矩形梁加固施工阶段进行数值计算,论文主要研究内容有:1.介绍了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的结构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分析了加固施工过程中各因素对钢筋混凝土矩形梁的力学性能影响。2.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通过分离式模型建立钢筋混凝土矩形梁叁维实体模型,在矩形梁处于弹塑性阶段时,分别对梁底、梁侧设置植筋钻孔的矩形梁进行分析,研究在不同布置形式的植筋钻孔、钻孔密度、钻孔直径、钻孔深度对梁体初始抗弯刚度的影响,以及在弹塑性阶段荷载作用下对梁体跨中挠度的影响,为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3.针对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施工最不利阶段,即在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浇筑混凝土阶段,利用有限单元法建立带植筋的混凝土矩形梁模型,分析在浇筑混凝土阶段不同直径和埋置深度的植筋对混凝土矩形梁的影响,从而提出改进的植筋设置设计方法,通过理论及数值计算分析,进一步完善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设计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论文参考文献

[1].任天宇,柳献,袁勇.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管片抗弯力学性能试验研究[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2].孙业昂.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矩形梁施工阶段力学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7

[3].张凯.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矩形梁抗弯承载能力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

[4].张涛.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方法在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4

[5].李军.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钢筋混凝土梁二次受力抗弯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

[6].石雄伟.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方法试验研究及实桥应用[D].长安大学.2012

[7].杨锦辉.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中栓钉连接件的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2

[8].冯林军.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试验与实桥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1

[9].郭晓宇.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混凝土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0

[10].高珊.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钢筋混凝土T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9

标签:;  ;  ;  

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论文-任天宇,柳献,袁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