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外侧腰椎融合论文-洪锋,楼宇梁,全仁夫,李伟

后外侧腰椎融合论文-洪锋,楼宇梁,全仁夫,李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后外侧腰椎融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退行性腰椎滑脱,节段性脊柱内固定,斜外侧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后外侧腰椎融合论文文献综述

洪锋,楼宇梁,全仁夫,李伟[1](2019)在《斜外侧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斜外侧腰椎椎体间融合术(OLIF)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脊柱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5例脊柱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OLIF组20例和PLIF组35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液、住院时间、术后椎间盘高度、术后腰椎前凸角、融合器不融合/沉降数。术前和末次随访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腰腿痛改善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 OLIF组术中失血量、术后总引流量较PLIF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间盘高度较PLIF组高、术后腰椎前凸角较PLIF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OD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神经并发症、脑脊液漏、融合器不融合/沉降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LIF是一种微创的改善腰椎稳定的手术方法,小切口直视下椎间盘快速定位,为人工椎间盘置入提供了良好的视野及安全性,减少了PLIF发生的神经根和硬膜损伤以及神经周围纤维化,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是治疗腰椎滑脱的有效手术方式。(本文来源于《浙江实用医学》期刊2019年05期)

林斌,陈志达,宋超[2](2019)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成人腰椎退行性侧弯的短期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y fusion, OLIF)治疗成人腰椎退行性侧弯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8月经OLIF手术治疗ADS患者共17例,其中男4例,女12例;年龄56—84岁,平均(66.9±6.5)岁。所有患者正位X线片显示Cobb角均>10°。依据术前患者腰痛、下肢痛、Cobb角、滑移、腰椎后凸畸形、矢状位平衡等对患者进行Lenke-Silva分级,其中I级3例,Ⅱ级2例,Ⅲ级4例,Ⅳ级3例,V级3例,并根据分级进行手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侧凸Cobb角、矢状面平衡、VAS、ODI以及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单节段5例、双节段3例、叁节段6例、四节段2例。平均手术时间56-156min,平均(121.6±29.6)min;术中出血量20-550 ml,平均(109.9±33.6)ml。后路手术时间70-330 min,平均(175.0±99.4)min;后路手术出血40~500 ml,平均(302.5±160.9)ml。术前Cobb角17.6-35.7°,平均29.8±9.4°;术后1.5-10.2°,平均5.6±2.7°,术后侧弯得到明显矫正。3例Lenke-Silva分级V级的患者,术后SVA恢复至平衡水平。术前VAS评分(6.7±0.6)分,术后改善至(2.2±0.6)分;术前ODI为49.9±2.6%,术后改善至12.6±3.4%。3例OLIF融合器术中植入位置不佳,1例患者术后出现短暂的左侧屈髋无力,1例患者术后出现左侧大腿前外侧疼痛,均在2周内完全恢复。结论 OLIF手术治疗成人腰椎退行性侧弯可取得良好的短期疗效,能明显降低术后的VAS评分、ODI、侧凸Cobb角等,但其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华夏黄河骨科大会”、甘肃省老年医学会脊柱疾患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第四届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10-18)

林斌,宋超,陈志达,李曦,蒋元杰[3](2019)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邻椎病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y fusion,OLIF)治疗腰椎邻椎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共58例接受OLIF手术联合或不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邻椎病患者的病历资料,男23例,女35例;年龄33~79岁,平均(57.2±13.1)岁。原发病因为椎间盘源性腰痛12例,腰椎轻度滑脱15例,腰椎管狭窄症13例,退行性腰椎侧后凸畸形18例。所有患者正位X线片显示Cobb角均>10°。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以及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影像学评价采用侧凸Cobb角、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 SVA);临床疗效评价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后3、6和12个月随访,评估侧凸矫正、矢状位平衡、植骨融合及内固定等情况,摄腰椎正、侧位X线,CT扫描并评估内植物及融合器沉降情况。结果 58例患者中50例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时间60~540 min,平均(147±72)min,术中出血量20~870ml,平均(224±31)ml,每个节段OLIF手术中出血量平均(14±10)ml。术后住院时间3~12 d,平均(5.3±3.3)d。所有患者术后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均明显降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3.7%(8/58),术中并发症为2例(3.4%),包括1例(1.7%)相关的节段动脉损伤,1例患者出现腹膜损伤(1.7%)。术后并发症为6例(10.3%),包括3例(5.2%)术侧腰大肌无力,1例(1.7%)术侧大腿前外侧疼痛,1例(1.7%)术侧大腿外侧麻木,1例(1.7%)术侧交感链损伤症状。所有并发症在随访期间均得到不同程度地缓解或消失。结论 OLIF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脊柱微创技术,为腰椎邻椎病的处理提供了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且能明显降低入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华夏黄河骨科大会”、甘肃省老年医学会脊柱疾患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第四届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10-18)

文杰,王中华,刘林[4](2019)在《微创前外侧腰椎融合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腰椎融合术的关键在于将融合器置入椎间隙以促进椎体间融合及维持腰椎稳定。对于多种脊柱疾病,如退行性疾病、创伤、肿瘤和畸形,这是一种成熟的手术策略。在过去的15年中,腰椎多种前外侧入路已被广泛应用,这些方法可微创进行且不会破坏椎旁肌和后脊柱,同时能够广泛暴露椎间盘空间,使用较大尺寸的融合器。本研究重点介绍3种微创前外侧入路: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LIF),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旨在探讨这3种手术方法对患者的选择、手术疗效、并发症及潜在的风险。(本文来源于《西北国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俞仲翔,詹红生,史萌,邹翰林[5](2019)在《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LIF)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8年7月采用手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患者62例。采用OLIF治疗38例,男16例,女22例,年龄39~74岁,平均58.2±14.5岁;采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41~70岁,平均56.6±11.7岁。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情况评估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记录并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腰痛和患肢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临床疗效。通过测量腰椎正侧位X线片比较术前、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IDH)、椎间孔高度(IFH)、椎间孔面积(IFA)改变情况比较影像学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随访时间18.4±8.2个月(8~36个月)。OLIF组术中出血量129.2±15.2ml,手术时间81.2±17.4min;PLIF组术中出血量205.6±23.8ml,手术时间127.8±26.2min,OLIF组均较PLIF组显着降低(P<0.05)。OLIF组未发生血管、神经、腹膜、脏器损伤等术中并发症,PLIF组出现3例术中硬膜囊破裂,行术中硬膜囊修补术,其中2例出现术后脑脊液漏。OLIF组术后3个月时腰痛、患肢痛VAS评分、ODI为2.39±0.82分、1.43±0.58分、(20.61±4.24)%;末次随访时腰痛、患肢痛VAS评分、ODI为1.97±0.66分、1.22±0.75分、(13.47±4.56)%。PLIF组术后3个月时腰痛、患肢痛VAS评分、ODI为2.75±1.28分、1.54±0.79分、(21.88±5.94)%;末次随访时腰痛、患肢痛VAS评分、ODI为1.60±1.14分、1.61±1.15分、(15.12±4.71)%。两组术后VAS评分与ODI均较术前显着改善(P<0.05),但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OLIF组末次随访时IDH、IFH、IFA分别为10.54±0.88mm、20.86±2.67mm、206.24±11.45mm2;PLIF组末次随访时IDH、IFH、IFA分别为8.52±1.27mm、23.18±2.26mm、227.74±12.89mm2。两组末次随访时IDH、IFH、IFA均较术前显着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OLIF和PLIF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临床疗效一致,但OLIF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方面具有优势。(本文来源于《中国脊柱脊髓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那孟奇,彭小忠,韦涵渝,王玉林,韦界卯[6](2019)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7月我院60例单节段腰椎退变性患者为研究对象,为患者选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方案进行救治,在为患者实施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前后,对患者各项功能进行评估,分析60例单节段腰椎退变性患者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所得患者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满意度评分数值高于治疗前所得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应用效果显着,值得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59期)

夏海鹏,郑燕平,周超,殷军,丛伟[7](2019)在《骨形态发生蛋白结合后外侧融合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结合后外侧融合术(PL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4年1月至2017年11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因腰椎退行性疾病行后外侧融合术(PLF)患者66例,其中男34例,女32例, 36~79岁,平均(54.5±14.2)岁。单节段、双节段、叁节段患者分别为26例、28例、12例;腰椎管狭窄症45例,腰椎滑脱症(I°)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极外侧)10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腰痛、下肢疼痛和下肢麻木。行经微创通道Wiltse入路减压,磨钻制备植骨床,后外侧植骨,钉棒系统固定。单纯自体骨植骨23侧,自体骨+同种异体骨33侧,自体骨+BMP 32侧,同种异体骨+BMP 19侧,自体骨+同种异体骨+BMP 25侧,常规左侧应用BMP,其中有13例双侧均应用BMP。临床疗效评估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参照Suk标准评估融合情况。结果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4.7±3.2)个月。术后1年VAS评分、ODI均有改善,未发生临床并发症。随着术后随访时间延长,不同植骨材料组融合率均逐渐增高,术后3、6个月,1年融合率,单纯自体骨侧分别为52%、65%、96%,自体骨+同种异体骨侧52%、64%、94%,自体骨+BMP侧分别为84%、88%、94%,同种异体骨+BMP侧为84%、89%、95%,自体骨+同种异体骨+BMP侧分别为84%、88%、96%。结论 PL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融合率高、组织损伤小,是腰椎融合方式的一个选择及补充。BMP可提高PLF近期随访的融合率,但远期随访时融合率无明显差别。(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郑燕平,周超[8](2019)在《腰椎后外侧融合术在腰椎退变性疾患手术中应用的再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腰椎后外侧融合术是腰椎手术中常用的融合技术,因腰椎后外侧解剖结构的特点、横突间植骨后力学特点、骨床制备工具和内固定技术的限制,早期植骨融合率受到一定的影响。腰椎后外侧融合技术被后来开发的融合技术所替代。随着不同手术入路选择、手术技术提高、先进工具使用、植骨材料发展及内固定的合理应用,腰椎后外侧融合技术被重新应用于腰椎退变性疾患手术中并取得良好的植骨融合率。但腰椎后外侧融合技术在治疗腰椎不稳、椎体滑脱或多节段腰椎退变疾患中的生物力学特点和临床疗效,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付宏,朱明双[9](2019)在《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LIF)的并发症分析及相关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y fusion,OLIF)是近年来脊柱外科领域发展迅速的腰椎融合技术,由于其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康复快,被越来越多得应用在腰椎疾病的治疗中。OLIF在理论上相对安全,但各种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仍然屡见报道,考虑主要原因为术者在追求新技术的过程中对该技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局部解剖、术中操作细节等方面缺乏充分的探讨与认识,导致与操作方法或解剖入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深入地了解OLIF操作流程,掌握局部解剖层次,把握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等对于减少OLIF手术并发症,取得手术成功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20期)

霍亚冲[10](2019)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在单节段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叁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56例行OLIF手术的单节段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及术后3d、3个月椎间盘腹侧高度、椎间盘背侧高度、椎间孔前后径、椎间孔高度、椎间孔面积、手术节段前凸角、腰椎前凸角、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统计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患者腰腿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均获骨性融合。与术前相比,术后3d腰痛及腿痛VAS及OD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及术后3个月椎间盘腹侧高度、椎间盘背侧高度、椎间孔高度、椎间孔面积、手术节段前凸角、腰椎前凸角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椎间盘腹侧高度、椎间盘背侧高度与术后3d相比略有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孔前后径较术前略有增大,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LIF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影像学相关指标改善明显,早期疗效显着,理解和掌握手术细节可进一步改进影像学参数及减少并发症发生(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后外侧腰椎融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y fusion, OLIF)治疗成人腰椎退行性侧弯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8月经OLIF手术治疗ADS患者共17例,其中男4例,女12例;年龄56—84岁,平均(66.9±6.5)岁。所有患者正位X线片显示Cobb角均>10°。依据术前患者腰痛、下肢痛、Cobb角、滑移、腰椎后凸畸形、矢状位平衡等对患者进行Lenke-Silva分级,其中I级3例,Ⅱ级2例,Ⅲ级4例,Ⅳ级3例,V级3例,并根据分级进行手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侧凸Cobb角、矢状面平衡、VAS、ODI以及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单节段5例、双节段3例、叁节段6例、四节段2例。平均手术时间56-156min,平均(121.6±29.6)min;术中出血量20-550 ml,平均(109.9±33.6)ml。后路手术时间70-330 min,平均(175.0±99.4)min;后路手术出血40~500 ml,平均(302.5±160.9)ml。术前Cobb角17.6-35.7°,平均29.8±9.4°;术后1.5-10.2°,平均5.6±2.7°,术后侧弯得到明显矫正。3例Lenke-Silva分级V级的患者,术后SVA恢复至平衡水平。术前VAS评分(6.7±0.6)分,术后改善至(2.2±0.6)分;术前ODI为49.9±2.6%,术后改善至12.6±3.4%。3例OLIF融合器术中植入位置不佳,1例患者术后出现短暂的左侧屈髋无力,1例患者术后出现左侧大腿前外侧疼痛,均在2周内完全恢复。结论 OLIF手术治疗成人腰椎退行性侧弯可取得良好的短期疗效,能明显降低术后的VAS评分、ODI、侧凸Cobb角等,但其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后外侧腰椎融合论文参考文献

[1].洪锋,楼宇梁,全仁夫,李伟.斜外侧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比较[J].浙江实用医学.2019

[2].林斌,陈志达,宋超.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成人腰椎退行性侧弯的短期疗效[C].第五届“华夏黄河骨科大会”、甘肃省老年医学会脊柱疾患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第四届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论文集.2019

[3].林斌,宋超,陈志达,李曦,蒋元杰.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邻椎病的疗效分析[C].第五届“华夏黄河骨科大会”、甘肃省老年医学会脊柱疾患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第四届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论文集.2019

[4].文杰,王中华,刘林.微创前外侧腰椎融合术研究进展[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9

[5].俞仲翔,詹红生,史萌,邹翰林.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9

[6].那孟奇,彭小忠,韦涵渝,王玉林,韦界卯.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7].夏海鹏,郑燕平,周超,殷军,丛伟.骨形态发生蛋白结合后外侧融合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中的应用[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8].郑燕平,周超.腰椎后外侧融合术在腰椎退变性疾患手术中应用的再认识[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9].付宏,朱明双.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LIF)的并发症分析及相关处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10].霍亚冲.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疗效[D].河北医科大学.2019

标签:;  ;  ;  ;  

后外侧腰椎融合论文-洪锋,楼宇梁,全仁夫,李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