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论文文献综述)
鞠洪涛,杨晨[1](2020)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创新素质培养的融入策略》文中研究说明在高职教育体系中数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学科。就当前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整个学习氛围和教学质量都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度相对不高,教师的讲课方式也相对比较传统。基于此高职院校要针对数学课程进行创新和改革,在素质化教育背景下,实现教学理念的创新和教学结构的优化,真正建立高效的教学模式,将创新素质有效地融合在高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以此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在文章的介绍中主要是针对高职数学教学中创新素质培养的融入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培育,实现高职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戴素林[2](2020)在《高职数学教学中融入创新素质培养的实践探索》文中指出如今我国的高职数学教学也面临着改革和创新的重任,数学是高职教育中最基础的教学内容,但同时也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在我国新的教育发展背景下,高职数学教学也被赋予了新的任务,如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合理地融入创新素质培养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然而,高职数学教育的情况并不理想,教师的教学方法传统落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力也存在不足,只有加入创新素质培养,才能推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文章主要分析高职数学教学中融入创新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1]。
刘洪翔[3](2019)在《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大学生学业评价研究》文中认为学业评价是本科教学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具有诊断、导向、激励和监督等功能。目前的学业评价在促进创造力培养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但最核心的问题是导向性不够鲜明的问题,由此导致评价内容强调对现有知识的掌握而不重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评价方式方法单一等等。发展创造力是大学生学业收获的重要内容,能否培养出拔尖创造性人才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探索以学业评价促进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创造教育理论、学习过程理论及多元评价理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对创造力培养和学业评价的关系做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学业评价与创造力培养存在复杂的关联关系:学业评价对大学生创造力培养具有导向、激励和监控作用,是创造力培养的重要引导因素;学业评价所创设的学习情境,是产生创造动机的重要因素;学业评价可能促进也可能抑制学生的创造力,对创造力培养的影响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情形,不同评价要素对创造力产生的影响程度也不一致。利用好课堂评价和课程结业考试两个评价环节对于创造力培养有关键性的意义。对学业评价内部各环节、各要素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评价理念主要影响创造环境的创建、评价主体主要影响创造动机的激发、评价反馈主要影响创造意志的坚韧性、评价内容及方式直接影响创造思维品质的培养。以BJ大学和NC大学作为改革学业评价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典型案例,分析其主要做法与成效,找寻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启示。BJ大学学业评价的特色是“尊重选择、多元融合”,NC大学学业评价的特色是“强基础、重素质、个性化”。两所学校都非常重视发挥学业评价的导向作用,通过积极调整学业评价的内容和方式来培养创造性人才。利用《威廉斯创造力测验量表》和自编问卷对16所高校120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我国高校开展学业评价改革促进创造力培养的现状。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为学业评价中不重视创造力评价与大学生创造力不足存在显着的相关关系;偏好不同课程测试题目类型的学生、偏好不同课程结业考试方式的学生在创造力发展水平上均存在显着差异。目前的学业评价在促进创造力培养方面主要存在导向性不强、过程性忽视、融合性不够、成效性不好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创造力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晰、评价促进发展的理念难以落实、对学生个性发展引导不够、对考核的内容缺乏科学监管、评价方式创新受到多方掣肘等等。基于学业评价与创造力培养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借鉴我国多元评价理论和创造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从改革学业评价的五大要素提出我国高校以学业评价促进创造力培养的改革路径与实施建议。建议多渠道地开展学业评价改革:转变评价理念引导学生发展个性;调整评价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创造;扩大评价主体引导学生参与评价;丰富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激活思维;规范评价反馈引导学生增强自信。在具体的评价环节中,课程学习评价要根据课程性质、目标、教学方式的不同,采取灵活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在评价目的上要关注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在评价内容上要适度增加创造力的考察,在评价方式上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综合素质评价可建立“基础+分类评价”的评价模式。
林向升[4](2019)在《中职数学教学中融入创新素质培养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职数学教育长期以来忽略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以至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长期处于被动状态,思维活跃度及学习主动性相对薄弱。鉴于此,本研究围绕创新素质展开探讨,分析了中职数学教学融入创新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同时提出相应的教学创新策略。以期优化中职数学教学理念、内容、评价等方面的创新,支持中职数学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及水平。
单传伟[5](2019)在《创新素质与高职数学教学融合的策略》文中认为数学是一门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在实际生活中数学知识可谓是无处不在的,在高职院校中,教师要想做好数学教学工作并非是易事,不仅需要讲解基础数学知识,还需要在教学中融入数学思想方法,开展多种类型的数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真正的发挥高职数学教学的作用和价值。
汤朝亚[6](2019)在《高职数学教学中融入创新素质培养的实践研究》文中认为数学是高职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一直是教学的重难点学科。素质化教育背景下,高职数学教学必须更新理念,优化结构,以数学建模为新的切入点,建立起更加高效的教学模式,在改革探索与实践中总结经验,致力于学生创新素质及综合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当前,高职数学教学现状依然不容乐观,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不够,且老师的教学方式也存在诸多不足。基于此,我们有必要结合实际对如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有效的融入创新素质培养进行深入探究。
荆学芹[7](2019)在《小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各学科教学中应将创新素质培养作为重要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学生因素、教学因素等,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更无从谈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这就要求教学活动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改进策略,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强化。本次研究将对小学生创新培养制约因素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提出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具体策略,包括问题情境创设、学生自主探索活动开展、小组交流讨论模式引入、反馈评价优化以及信息技术应用等。
谈国忠[8](2018)在《高职数学教学融入创新素质的实践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职数学教育在现今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比重,将数学建模融入高职数学教学中,以理论创新、内容创新、实践创新等阶段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进而全面、多领域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并将这一思想和实践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本文即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的阐述高职数学教学融入创新素质的实践探索。
陈勇刚[9](2018)在《初中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核心驱动、是个体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是新时代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如何培养儿童青少年创新素质是我国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针对此问题,本研究对已有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综述;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建构了初中生创新素质培养的结构模型;使用相关问卷调查了初中生创新素质培养的现状;设计教育实验进行初中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实验研究并对实验效果进行了评估,最后进行经验总结并得出结论。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理论探索、现状调查和教育实验三部分。第一部分:理论探索 本部分通过文献梳理与论证,在创造性系统观和教育生态学的理论基础上,建构了包含环境因素、教育内容、教师因素等在内的影响学生创新素质的结构模型。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主要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创造性课堂环境和主要对教师产生影响的校园创新环境;教育内容主要涉及课程结构;教师因素主要包括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以及影响创造性教学行为的教师创新素质、创新观念等。几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如下:课程是创新素质培养的载体,处于基础地位,课程直接影响学生的创新素质,同时教师的教学会影响课程实施的效果;创造性课堂环境对学生的创新素质产生影响;校园创新环境影响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进而影响学生创新素质。第二部分:现状调查使用相关问卷量表调查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现状、影响创新素质培养的环境因素现状、教师创造性观念及培养方式现状等,主要调查结果显示:①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在不同维度上发展不平衡;②大部分初中生创造性人格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但在自信心、怀疑性和坚持性上还有不足;③学校创新环境处于中上水平,但是还存在教师绝对权威、课外活动空间不足、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④教师偏爱的学生特征与创造性学生特征有较大出入,说明教师创造性培养观念有待提高,教师还无法很有效地应对学生的创造性行为。第三部分:教育实验 基于模型建构和现状调查的结果展开,分为教育实验中的干预方案和教育实验效果两个部分。(1)教育实验中的干预方案包括:①《学思维活动课程》的实施,根据以往实施经验和实验学校自身特点,采用了“专家培训引领——教师自主理论学习——集体微型课研讨备课——教师上学思维活动课——同伴课堂观察——课后反思交流——教育研究——学科教学应用”的课程实施模式;②创设校园创新环境,包括校长确立现代教育理念、教师加深对办学理念的理解、学校加强民主管理体制与制度、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等措施;③创设创造性课堂环境,从教学理念、资源利用、课堂提问、鼓励变通、小组活动、发展性评价、教学监控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创造性课堂环境营造的培训;④培养创新型教师,形成了一套“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自主反思和行为反馈”的教师培训模式,对教师进行了教学知识、教学能力、学科教学等方面的培训,经过三年时间,教师的创新素质和创造性教学行为有很大成长。(2)初中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教育实验效果:经过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以及运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织模型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果:①《学思维活动课程》实施和创造性课堂环境创设都对学生创造性思维有影响,但是前者的影响更大;②《学思维活动课程》实施和创造性课堂环境创设都对学生创造性人格有影响,但是后者的影响更大;也就是说《学思维活动课程》的实施主要影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而创造性课堂环境主要影响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方面;③《学思维活动课程》教学和创新校园造性人格都有显着影响。④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对创造性思维和创造人格都有显着影响。也就是说,《学思维活动课程》和创新校园环境通过影响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产生影响。本研究通过理论探索、现状调查和教育实验研究,得出结论:学生创新素质受到环境、课程、教师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从不同方面进行干预,系统性地进行培养;初中生创新素质培养模型经过了教育实验的验证,能够对今后的创新素质培养研究产生一定的指导作用。
凌建[10](2018)在《高职数学教学中融入创新素质培养的实践探索》文中研究指明高职数学教学是整个教育中的一个基础教育,也是一个重点的教育问题。但是,目前高职学校的数学教育并不乐观。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不够,并且老师的讲课方式也比较古板传统。基于这种情况,高职学校应该对数学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加入创新素质培养能让学生以一种更加合理的方式来进行数学课程的学习。本文主要讨论了高职数学中融入创新素质的教学方式,并对此提出了相关的教学策略,仅供读者参考。
二、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论文提纲范文)
(1)高职数学教学中创新素质培养的融入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创新素质与高职数学教学融合的价值和意义 |
二、创新素质培养与高职数学教学融合的有效策略 |
(一)训练思维品质,培养学习方法 |
(二)创新教学理念,拉近师生距离 |
(三)培养提问意识,融入创新理念 |
总结 |
(2)高职数学教学中融入创新素质培养的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数学教学的现状 |
(一)建模教学以及数学竞赛活动的受众面受限制 |
(二)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存在问题 |
二、高职数学教学中融入创新素质培养的实践和策略 |
(一)更新教学观念,合理融入创新素质培养的理念 |
(二)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利用数学建模 |
(三)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四)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
(3)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大学生学业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三、研究问题与概念界定 |
四、研究方法、思路与创新 |
第一章 学业评价与创造力培养的关联分析 |
第一节 学业评价的理论及其要素 |
一、学业评价的理论 |
二、学业评价的基本要素 |
第二节 学业评价与创造力培养的复杂关联 |
一、创造力是学业收获的重要内容 |
二、学业评价作为情境因素对学业收获的重要影响 |
三、学业评价对创造力培养具有促进和抑制作用 |
四、学业评价与创造力培养关系模型的初步构建 |
第二章 学业评价影响创造力培养的作用机理分析 |
第一节 学业评价为创造力培养提供保障作用 |
一、学业评价为创造力培养提供清晰的导向 |
二、学业评价为创造力培养提供适度的激励 |
三、学业评价为创造力培养提供必要的监控 |
第二节 学业评价为创造力培养提供动力源泉 |
一、评价主体影响创造动机的激发 |
二、评价反馈影响创造意志的坚韧性 |
三、评价内容及方式直接影响创造思维的发展 |
第三节 关键性评价环节是创造力培养的重要场域 |
一、课堂评价及时有效激发学生创造灵感 |
二、课程结业考试灵活考察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
第三章 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大学生学业评价的改革实践:两所高校的案例分析 |
第一节 BJ大学“尊重选择多元融合”学业评价 |
一、明确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育理念 |
二、强调过程和方式多样的课程学习评价 |
三、注重层次性和差异性的激励性评价 |
四、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
五、成效、培养特色与建议 |
第二节 NC大学“强基础、重素质、个性化”学业评价 |
一、规范常规评价为创造力发展奠定基础 |
二、重视创造力评价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
三、实行个性化育人培养拔尖创造性人才 |
四、成效、归因与建议 |
第三节 从高校学业评价改革案例中得到的启示 |
一、转变人才评价观念营造良好的创造环境 |
二、激发学生作为“利益相关者”的创造动力 |
三、改革学业评价的内容、组织形式和手段 |
四、提升教师作为评价主体的教学与评价能力 |
第四章 我国高校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大学生学业评价:不足与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对16所学校调查的数据分析 |
一、调查的工具与对象 |
二、调查的数据分析 |
第二节 学业评价促进创造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
一、终结性评价手段单一,考察创造力的导向性不强 |
二、形成性评价内容不精,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不足 |
三、创造力评价渐被关注,与学科教学渗透融合不够 |
四、激励性评价正常开展,促进创造力培养效果有限 |
第三节 学业评价促进创造力培养效果微弱的原因分析 |
一、创造力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晰 |
二、评价促进发展的理念难以落实 |
三、学生的个性发展缺乏充分引导 |
四、评价的内容标准缺乏科学监管 |
五、评价方式的创新受到多方掣肘 |
第五章 对我国高校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大学生学业评价进一步改革建议 |
第一节 以学业评价促进创造力培养的改革路径 |
一、转变评价理念,引导学生发展个性 |
二、调整评价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创造 |
三、扩大评价主体,引导学生参与评价 |
四、丰富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激活思维 |
五、规范评价反馈,引导学生增强自信 |
第二节 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学业评价体系构建与改革建议 |
一、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学业评价体系的整体化构建 |
二、促进创造力培养的课程学习评价的改革建议 |
三、促进创造力培养的综合类学业评价的改革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中职数学教学中融入创新素质培养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中职数学教学融入创新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
(一)提高数学活动体验度 |
(二)增强数学思维活跃度 |
二、中职数学教学中融入创新素质培养的实践策略 |
(一)课堂教学融入创新理念 |
(二)教学内容融入创新设计 |
(三)教学评价融入创新方法 |
结语 |
(5)创新素质与高职数学教学融合的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创新素质与高职数学教学融合的意义 |
二、创新素质与高职数学教学融合的策略 |
1.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
2. 融数学建模于课堂教学,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
3. 注重数学实验, 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
4. 挖掘数学美, 开发学生创新能力。 |
(6)高职数学教学中融入创新素质培养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数学教学中创新素质的培养现状 |
(一) 数学建模教学的普及面相对狭窄 |
(二) 教师对创新的内涵把握不准 |
(三) “够用”的保守教学原则 |
二、高职数学教学融入创新素质培养的实践研究 |
(一) 指导方法, 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 |
(二) 以人为本, 制定分层培养计划 |
(三) 鼓励提问, 理念创新与实践探索相结合 |
(四) 优化内容, 将数学建模作为培养创新素质的新载体 |
三、结语 |
(7)小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小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制约因素分析 |
二、基于问题情境创设的学生创新素质培养 |
三、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中创新素质培养 |
四、基于小组交流讨论模式下的学生创新素质培养 |
五、依托于反馈评价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
六、基于信息技术应用下的教学模式优化 |
(8)高职数学教学融入创新素质的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今我国高职数学教育教学现状 |
(一) 数学建模教学及竞赛活动受众面小 |
(二) 教师教学中创新意识薄弱 |
二、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 |
(一) 理念创新与实践探索相结合 |
(二) 优化内容与实际探讨相结合 |
(三) 个性培养和创新思维相结合 |
三、结语 |
(9)初中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核心驱动 |
1.1.2 创新是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
1.1.3 创新是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创新素质的涵义 |
1.3.2 创新素质的影响因素 |
1.3.3 创新素质培养的理论与方法 |
1.3.4 国内外创新素质培养的实践研究 |
1.4 研究问题 |
1.5 研究设计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思路 |
1.5.3 研究进程 |
第2章 初中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模型建构 |
2.1 初中生创新素质培养模型建构的理论基础 |
2.1.1 创造性系统观的相关理论模型 |
2.1.2 教育生态学理论 |
2.2 学校生态环境中影响初中生创新素质培养的主要因素 |
2.2.1 学校生态环境 |
2.2.2 影响初中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教育内容因素 |
2.2.3 影响初中生创新素质培养的环境因素 |
2.2.4 影响初中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教师因素 |
2.3 初中生创新素质培养的结构模型 |
第3章 初中生创新素质培养的现状调查 |
3.1 初中生创造性现状调查 |
3.1.1 研究目的 |
3.1.2 研究方法 |
3.1.3 研究结果 |
3.2 学校环境调查 |
3.2.1 研究目的 |
3.2.2 研究方法 |
3.2.3 研究结果 |
3.3 教师有关创造性培养的观念调查 |
3.3.1 研究目的 |
3.3.2 研究方法 |
3.3.3 研究结果 |
3.4 讨论 |
第4章 初中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教育实验方案 |
4.1 初中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教育实验方案设计 |
4.2 开设创新课程 |
4.2.1 《学思维活动课程》介绍 |
4.2.2 《学思维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法 |
4.3 创设创新环境 |
4.3.1 创设创新的校园环境 |
4.3.2 创设创新的课堂环境 |
4.4 培养创新教师 |
4.4.1 方案目标 |
4.4.2 教师创新培训的主要措施 |
4.4.3 培训创新型教师的实施情况 |
4.4.4 教师创造性教学案例 |
第5章 初中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教育实验效果 |
5.1 实验研究的目的和假设 |
5.1.1 实验目的 |
5.1.2 实验假设 |
5.2 实验设计 |
5.2.1 设计方法 |
5.2.2 变量界定 |
5.2.3 实验对象 |
5.2.4 实验工具 |
5.3 实验过程 |
5.4 数据处理 |
5.5 实验结果及讨论 |
5.5.1 初中生创新素质培养方案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
5.5.2 初中生创新素质培养方案对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影响 |
5.5.3 初中生创新素质培养方案对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的影响 |
5.6 综合分析与讨论 |
第6章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初中生创新素质培养的经验总结 |
6.2.1 实施创新课程方面的经验 |
6.2.2 创设创新环境方面的经验 |
6.2.3 培养创新教师方面的经验 |
6.3 研究的创新点 |
6.4 研究局限 |
6.5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10)高职数学教学中融入创新素质培养的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数学教学中, 融入创新素质培养教育 |
二、高职数学教学中, 融入素质教育的几种方式 |
(一) 训练思维, 指导学法, 让学生掌握数列解题思维 |
(二) 改变传统教学理念, 从根本上进行创新 |
(三) 培养学生提问意识, 融入创新素养的学习理念 |
(四) 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形式上进行课堂创新 |
三、对未来高职数学教学的要求及展望 |
四、总结 |
四、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职数学教学中创新素质培养的融入策略[J]. 鞠洪涛,杨晨.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0(21)
- [2]高职数学教学中融入创新素质培养的实践探索[J]. 戴素林.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03)
- [3]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大学生学业评价研究[D]. 刘洪翔.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4)
- [4]中职数学教学中融入创新素质培养的实践研究[J]. 林向升. 才智, 2019(22)
- [5]创新素质与高职数学教学融合的策略[J]. 单传伟.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 2019(06)
- [6]高职数学教学中融入创新素质培养的实践研究[J]. 汤朝亚. 国际公关, 2019(05)
- [7]小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探索[J]. 荆学芹. 华夏教师, 2019(02)
- [8]高职数学教学融入创新素质的实践探索[J]. 谈国忠. 考试周刊, 2018(97)
- [9]初中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实验研究[D]. 陈勇刚. 陕西师范大学, 2018(11)
- [10]高职数学教学中融入创新素质培养的实践探索[J]. 凌建.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