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亚民主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国家构建,驯服民主化,中亚,政治稳定
中亚民主化论文文献综述
孙超[1](2019)在《国家构建、民主化回应与中亚政治稳定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关于中亚国家构建的文献多着眼于中亚民族—国家建设,忽视了与此密切相关的国家权力集中与制度合法性建设的有机联系,更回避分析中亚各国应对外部环境的制度适应性。中亚政治稳定的形成得益于稳定秩序叁角,即权力集中、合法性策略以及对国际民主化浪潮的灵活回应。具体来说,中亚政治精英迅速适应了国际社会中的民主扩散进程,在此基础之上培育了独特的选举文化来完善总统制权力框架,以积累制度合法性,并通过政治共同体建设培育了新的政治民族。这些因素有力地促成了中亚政治秩序的稳定。这种稳定局面也将在较长时间内延续。(本文来源于《国际关系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李淑云[2](2013)在《中亚与中东欧民主化进程的国际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亚的民主化进程始于五国独立之初。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导致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解体,作为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中亚五国在1991年8到12月期间先后宣布独立,各国的民主化进程也由此开始。建国之初,五国纷纷通过宪法的形式宣布实行民主共和制。时隔20年后考察中亚各国的民主现状,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中亚五国的民主化进程仍然处于缓慢发展的阶段,(本文来源于《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9-2010年度]》期刊2013-04-01)
巴拉日·绍隆陶伊,邰浴日[3](2012)在《意料之外的蒙古民主化转型——与中亚五国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1990年蒙古的一党制走到尽头的时候,政治学家们普遍认为蒙古缺少民主化成功转型所需的先决条件。以政治学通常所确立的那些标准而言,民主制度几乎是不可能在蒙古开花结果的。在丰富的有关民主化问题的既有研究中,被公认为有助于促进民主化的条件包括:经济发展(相对较高的人(本文来源于《冷战国际史研究》期刊2012年01期)
顾德警[4](2011)在《欧盟对中亚地区推行民主化战略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欧盟委员会在一次关于“欧盟在第叁世界促进人权和民主化的角色”的交流中,宣称自己打算根据其在该领域的外交政策表现由人们作出判断。本文旨在通过以中亚五个共和国为例对欧盟的民主化政策作出一个精确判断:尽管嗓门很高但是执行起来却很弱。欧盟对中亚的的民主化支持相对于其他新独立国家的力度是较低的。强有力的工具(如制裁等)很少使用。尽管在欧盟与中亚国家签订的所有战略文件和协议中相应的政治附加条件都被制订出来,但这些原则缺少监督,使得欧盟民主化政策给人以温驯和对中亚执政的精英们施加较少压力的印象。欧盟在促进规范化议程方面缺少毅力的是令人吃惊的。考虑到中亚国家对自由原则令人不安的蔑视,任何人都期盼欧盟出台一个更坚决或刚毅的的手段,但结果令人失望。在大多数国家里,总统已经获得了广泛权力实施统治。议会和法院是脆弱的并被惯常性地轻视。反对派被局限在固定的范围内活动、指定和被压制。几乎所有的选举的合法性都令人质疑,此外大众舆论常受到压制。简言之,真正的民主不是不存在就是失败了。该地区可划分成为半威权的东北方层次和一个威权或一个甚至独裁的的西南层次;前者由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叁国组成,后者由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组成。土库曼斯坦给世界提供了一个非常深刻的关于中亚在后共产主义转型期间失败的案例。它已经成为一个悲剧的然而却是超过斯大林式的警察国家。为了分析欧盟的雄辩言辞与现实的鸿沟存在的原因。除了前言和结语外,本论文分为叁个大部分。第一部分从国家、地区和全球层面叁个角度阐述欧盟对中亚地区推行民主化的政策的动因。第二部分探究了欧盟对该地区民主化的主要措施。第叁部分则对民主援助的效果进行评析并探究欧盟如此高调的雄辩言辞的形象在执行层面却表现得如此软弱的原因。总体结论是:欧盟对中亚的兴趣主要集中在欧盟自身感知迫切的议题而非政治变化,导致了欧盟在中亚促进民主化政策方面表现不佳。换言之,欧盟更多地受自身的利益驱动而不是为了在该地区推动民主治理的形式和诸多原则。(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1-05-23)
李淑云[5](2010)在《中亚与中东欧民主化进程的国际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亚和中东欧在冷战时期同样奉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实行同样的意识形态,都与前苏联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冷战结束后同时开启民主化之路,都受到前苏联、俄罗斯、欧盟和美国等外部力量的影响,但结果却存在很大差异。中东欧已经基本实现了民主化,而中亚尚处于民主化的缓慢发展阶段。本文从中亚和中东欧民主化进程国际比较的视角,探讨民主化的初始条件、目标模式、外部环境等因素对民主化进程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3期)
丁宁[6](2010)在《美国“中亚民主化”战略:意识形态的争夺》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在中亚推行的"民主化战略"是冷战结束后新一轮意识形态斗争的典型案例,从其原则、形式和内容来看,具有基础性、长期性、渗透性等意识形态特征。美国从"冷战的胜利"中汲取成功经验,认为对人们世界观、价值观的争夺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美国式的意识形态覆盖世界各个角落才能使美国的霸权地位获得真正的巩固。(本文来源于《新疆社会科学》期刊2010年01期)
陈佳[7](2008)在《试析冷战后美国在中亚的“民主化”战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推行全球霸权,美国所倡导的"民主化"战略是其冷战后在中亚地区除实现驻军之外的最重要行动。中亚国家独立后美国影响中亚民主进程的具体方式,集中表现为制造街头政治。美国不顾中亚各国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强行移植美式民主将使中亚各国陷入更加尖锐复杂的矛盾之中,必然遭到世界各国广泛的批评。(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朱新光,苏萍[8](2008)在《“可控民主”:中亚民主化道路的理性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可控民主"是中亚国家政治转型时期所形成的民主化模式,有其存在的原因和现实意义。作为中亚政治进程中从集权主义向自由民主的过渡形式,该民主模式保留了选举制、议会制、多党制等民主的一般属性,同时适当扩大以总统为核心的国家权力,基本呈现出一种刚性结构的民主政治倾向,其现实适应性表现为:宪政民主初步确立,总统权力显着放大;政党政治呈现政权党独大格局;政府善治预期得以实现,地区社会政治全面好转等。本文认为,"可控民主"在为中亚铁腕人物放手施展政治抱负、用"猛药治沉疴"提供制度保障的同时,也面临着施药过重所带来的潜在风险。(本文来源于《现代国际关系》期刊2008年01期)
李捷,赵春丽[9](2007)在《中亚民主化和民主建设简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亚的民主大多是"外生型民主",始于苏联解体后,一定程度上是西方文明冲击和影响下的产物。其民主建设进程表现为民主文化落后、民主能力低下与制度超前共存,虽然早期在速度上呈现加速态势,但是大多没能形成有效而持久的民主制度,呈现脆弱性和反复性并存的局面。中亚国家应积极应对全球化和西方国家对其民主建设的压力和挑战,把握后发国家民主建设的规律和经验教训,稳步推进民主建设。(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5期)
伏文艳[10](2007)在《论中亚地区民主化进程中的美国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亚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能源和复杂的民族宗教问题而成为国际关系的热点。本文运用文献研究和历史分析方法对中亚地区民主化进程中的美国因素进行了全面客观地考察,并就美国在该地区移植美式“民主”的企图做出了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而本文的理论意义则在于本论文的研究可以充实关于中亚的学术研究。本论文共包含五部分,除前言和结束语之外,主体文章共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从中亚各国的宪法层面和政治转轨现状考察了中亚各国的民主化进程中的各种变量,得出在中亚各国处于政治转轨和社会转型的过渡时期,带有总统个人集权的权威主义政治体制在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政治发展的结论。第二部分重点分析了美国对持不同民主观和实行非美国式“民主政治”的中亚各国进行民主化干预和“输出民主”的动因及主要措施。第叁部分论证了美国“民主改造”在中亚民主化进程中的正负作用,并指出美国不顾中亚各国的客观实际情况进行美式“民主”移植必然会收到内外两个方面因素的制约,招致强烈的抵制和反抗,美国妄图独霸世界的目标注定要失败。(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07-06-03)
中亚民主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亚的民主化进程始于五国独立之初。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导致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解体,作为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中亚五国在1991年8到12月期间先后宣布独立,各国的民主化进程也由此开始。建国之初,五国纷纷通过宪法的形式宣布实行民主共和制。时隔20年后考察中亚各国的民主现状,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中亚五国的民主化进程仍然处于缓慢发展的阶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亚民主化论文参考文献
[1].孙超.国家构建、民主化回应与中亚政治稳定的形成[J].国际关系研究.2019
[2].李淑云.中亚与中东欧民主化进程的国际比较[C].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9-2010年度].2013
[3].巴拉日·绍隆陶伊,邰浴日.意料之外的蒙古民主化转型——与中亚五国的对比研究[J].冷战国际史研究.2012
[4].顾德警.欧盟对中亚地区推行民主化战略探析[D].新疆大学.2011
[5].李淑云.中亚与中东欧民主化进程的国际比较[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6].丁宁.美国“中亚民主化”战略:意识形态的争夺[J].新疆社会科学.2010
[7].陈佳.试析冷战后美国在中亚的“民主化”战略[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8
[8].朱新光,苏萍.“可控民主”:中亚民主化道路的理性选择[J].现代国际关系.2008
[9].李捷,赵春丽.中亚民主化和民主建设简析[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
[10].伏文艳.论中亚地区民主化进程中的美国因素[D].新疆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