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相二阶矩论文-朱俊鹏

颗粒相二阶矩论文-朱俊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颗粒相二阶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PDF模型,大涡模拟,两阶矩Lagrange模型,两相流

颗粒相二阶矩论文文献综述

朱俊鹏[1](2014)在《基于PDF理论颗粒二阶矩拉格朗日模型及大涡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PDF输运方程是两相流宏观模型和微观模型之间的纽带,是解决两相湍流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比微观模型更有效,又能获得比宏观模型更多的信息。同时,大涡数值模拟方法是目前模拟湍流流动的最有前途的一种方法,它比直接数值模拟需要更少的计算资源,又能够得到比雷诺平均N—S方程更多的信息。所以,把PDF输运方程与大涡数值模拟结合能够更有效的模拟湍流流动。本文主要探讨颗粒Langevin方程和PDF输运方程蕴含颗粒相信息的联系,首先以颗粒Langevin方程以及两相Langevin方程为基础,求解得到基于色噪声扩维法的PDF方程。而后,以PDF输运方程为基础求解得到颗粒相一阶矩、二阶矩满足的方程组,再以颗粒运动Langevin方程为基础推导出颗粒相一阶矩、二阶矩方程组,把两者的结果进行比较。最终,以此作为基础构建颗粒二阶矩拉格朗日模型。利用新构建的颗粒二阶矩Lagrange模型计算气固两相附壁射流场。气相采用大涡数值模拟方法,把模拟得到的气相平均速度、脉动速度与实验值相比较。颗粒相采用本文建立的颗粒二阶矩Lagrange模型,所得颗粒相的平均速度、脉动速度以及颗粒浓度与实验值进行比较。与之前的研究理论相比,本文所得到的二阶矩拉格朗日模型可以获得更多颗粒相的流动信息,在某种程度上完善了两相湍流模型。同时还可以把该结果作为对比PDF输运方程好坏的一个参考标准,进而为求解高维PDF输运方程奠定良好基础。(本文来源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4-11-01)

陈巨辉[2](2013)在《基于大涡模拟—颗粒二阶矩的两相流动与反应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气固两相流的流动与反应现象普遍存在于能源、化工、电力等领域,一个典型的工业应用就是流化床反应器。流化床以其颗粒掺混性强、操作温度易控制、燃料适应性广等优势被广泛应用,深入认识和研究流化床内气固两相流动与反应机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数值模拟方法已经在气固两相流的预测与研究中广泛应用。然而,流化床内气相湍流、颗粒碰撞耗散以及气固相间多向耦合作用等问题增加了模拟的复杂性。另外,均相反应与气固异相反应的同时存在,反应过程的吸放热温度变化,使得气固相间的流动与反应过程相互影响,对研究模型精度的要求更高。因此,正确合理地构建和完善数学模型对流化床内气固两相流动与反应的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大涡模拟方法模拟气相湍流,推导了考虑气固相间作用影响的气相亚格子湍动能方程,建立了亚格子湍动能模型。颗粒相考虑了颗粒速度脉动各向异性,采用颗粒速度脉动二阶矩模型。对于气固相间作用,不但考虑了气固相间作用力影响,而且补充了气固相间二阶脉动能量作用的影响,类比Simonin模型,通过气相亚格子湍动能与颗粒相速度脉动二阶矩之间的脉动能量传递来封闭气固相间作用二阶模型。考虑气相湍流、颗粒相速度脉动各向异性及气固相间的一阶与二阶相互作用建立了气相大涡模拟-颗粒相二阶矩双流体模型(LES-SOM Model)。将LES-SOM模型拓展到反应领域,补充了组分方程和能量方程,同时考虑了反应过程中气相与颗粒相质量改变对流动的影响。将涡耗散概念(Eddy Dissipation Concept, EDC)反应模型思想应用于气相大涡模拟反应中,通过比较亚格子过滤尺度与微细结构尺度的大小关系,在微细结构上建立亚格子反应模型进行封闭。应用LES-SOM双流体模型分别对低质量流率和高质量流率提升管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与Jiradilok等低质量流率情况和Herbert等高质量流率情况的实验数据吻合均较好。模拟结果显示提升管内颗粒浓度中心低边壁高,颗粒速度中心高边壁低,呈典型的“环-核”流动结构。气相亚格子湍动能与亚格子能量耗散呈中心高边壁低的分布趋势。颗粒速度脉动各向异性明显,颗粒相轴向速度脉动二阶矩大于径向速度脉动二阶矩,分散颗粒的速度脉动二阶矩及速度脉动各向异性比颗粒聚团明显。颗粒相雷诺应力型二阶矩与气相雷诺应力型二阶矩分布一致,数值上小于气相雷诺应力型二阶矩。同时比较了不同气相大涡模拟亚格子模型、不同气固相间二阶作用模型下气固流动特性,分析了颗粒弹性恢复系数、气体表观速度及颗粒入口质量流率对气固流动的影响。随着气体速度增加和颗粒循环流量降低,颗粒轴向二阶矩与径向二阶矩的比值呈幂函数增加,其比值可达到4-4.5。颗粒浓度径向分布由“U型”变为“倒U型”,分布出现反转。获得了所研究的颗粒直径和密度为300m和2500kg/m~3时径向颗粒浓度分布出现反转、流动由“稀相流态化”变为“快速流态化”的界限气体表观速度与界限颗粒循环流量。应用LES-SOM双流体模型,对流化床内煤颗粒的流动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建立了煤燃烧反应模型,比较了气相亚格子反应模型对燃烧过程模拟结果的影响,模拟得到的出口处各气体组分含量与Topal等实验数据吻合较好。模拟结果给出了煤燃烧过程中煤颗粒与脱硫剂颗粒的浓度、速度、颗粒速度脉动二阶矩及雷诺应力型二阶矩分布规律,并对不同组分速度脉动各向异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得到了煤热解、碳燃烧、挥发分燃烧、NOx气体排放及脱硫过程中气体及颗粒各组分分布及温度场分布特点。总结了提升管煤燃烧过程中,反应速率随温度和浓度的变化规律。亚格子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颗粒浓度的增加,挥发分均相反应速率升高,而碳颗粒燃烧异相反应速率逐渐降低。考虑了高颗粒浓度下的摩擦应力影响,将LES-SOM双流体模型应用于鼓泡流化床内生物质木材颗粒的气化过程。建立了生物质气化反应模型,比较了气相亚格子反应模型对气化过程模拟结果的影响,模拟得到的出口处各气体组分含量在实验数据允许范围内。分析了鼓泡床内气泡的存在对流动与反应的影响,着重研究了粒径不同的两种碳颗粒在反应过程中浓度、速度、颗粒速度脉动二阶矩及雷诺应力型二阶矩变化特性。同时分析了焦油热解、燃气氧化和碳颗粒燃烧及气化过程特点,模拟结果给出了气体各组分分布以及温度场分布,并总结了流化床生物质气化过程中,反应速率随温度和浓度的变化规律。亚格子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着颗粒浓度的增加,气体均相反应速率和碳的氧化反应速率先增加,达到最大值后,再逐渐降低。在低颗粒浓度时,碳还原反应速率随浓度增加而增加;在高颗粒浓度时,随颗粒浓度变化不大。水煤气反应和甲烷化反应与颗粒浓度基本无关。(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3-06-01)

孙丹,陈巨辉,王帅,Mbouana,N.L.,赵云华[3](2009)在《稠密气固两相流动的颗粒二阶矩方法及鼓泡床流化特性的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A second-order moment model of particles in dense gas-solid flow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kinetic theory of granular flow.The solid phase constitutive model is closed with the approximated third-order moment enclosure equation of particle velocity from the elementary transport theory.The boundary conditions of particles are proposed in considering the energy transfer and dissipations by collisions between the wall and particles.Flow behavior of particles is numerically simulated in a bubble fluidized bed,which indicates the distinct anisotropy behavior of the turbulent particles.Simulated particle velocities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measurements by Muller et al(2008) and Yuu et al(2001).Predicted second-order moment of velocity has the same trend as that of measurements.The calculated Reynolds stresses per unit bulk density agree with the measured data by Muller et al(2008) and with the fluctuating velocity of particles measured by Yuu et al(2001).(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09年10期)

赵云华[4](2009)在《稠密气固两相流动的颗粒相二阶矩模型及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固两相流动现象广泛存在于化工、电力、冶金、食品、制药等领域中,深入认识和掌握气固两相流动的内在机理和规律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方法的不断发展,数值模拟已成为气固两相流动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由于气固系统本身的复杂性,气固两相流动模拟的理论模型仍然有许多值得改进和提高之处。目前常用的颗粒动理学模型中,仅引入了颗粒温度来描述颗粒速度脉动的强弱,忽略了颗粒速度脉动的各向异性;然而现有的研究表明颗粒速度脉动呈现出较强的各向异性,因此,有必要发展颗粒相二阶矩模型并应用于气固两相流动模拟。基于颗粒动理学基本原理,本文推导了表征颗粒速度脉动各向异性的二阶矩输运方程,对其中颗粒相本构模型采用动理学方法封闭,对颗粒脉动速度叁阶矩分别采用初等输运理论和线性理论进行封闭,建立了适用于稠密气固两相流动模拟的颗粒相二阶矩模型。采用颗粒-壁面碰撞的法向和切向弹性恢复系数,应用动理学方法,推导了颗粒相速度和颗粒脉动速度二阶矩的壁面边界条件。应用颗粒相二阶矩模型模拟了鼓泡床内的气固两相流动特性。对“布风板”鼓泡床的模拟得到了床内气泡的尾涡型和临近型聚并以及气泡的尾涡截断型和流场拉伸型分裂。模拟得到的颗粒相速度、颗粒温度和颗粒脉动速度关联矩Mxy与实验结果相吻合。通过降低颗粒间碰撞弹性恢复系数可以改变布风板鼓泡床内的气泡运动特征,从而使颗粒速度脉动的各向异性增强。对中心射流鼓泡床,通过采用颗粒动理学模型和颗粒相二阶矩模型模拟对比,发现两者模拟得到的宏观流动行为基本相似,但是射流气泡的大小、颗粒速度脉动的强弱以及速度脉动的各向异性特征具有明显差异,采用颗粒相二阶矩模型能够更好地反映中心射流鼓泡床内颗粒脉动的各向异性行为。应用颗粒相二阶矩模型模拟了提升管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通过二维提升管内的全流场流动模拟,得到时均颗粒浓度和质量流率的径向分布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时均的轴向气体压降也与实验结果相一致。对一维提升管内“环-核”型流动的模拟显示,采用不同叁阶矩封闭模型的颗粒相二阶矩模型都能够得到颗粒速度脉动的各向异性特征。通过对一维提升管的模拟比较,研究了叁阶矩封闭模型中的模型参数以及气固相间曳力、壁面参数和颗粒物性参数对气固两相流动的影响。气固相间作用的耗散项以及颗粒物性参数对气固流动结构和颗粒速度脉动各向异性的影响较大,考虑相间作用的耗散项、减小颗粒直径或降低颗粒-颗粒碰撞弹性恢复系数都会加强颗粒速度脉动的各向异性;颗粒-壁面碰撞的法向弹性恢复系数对流动结构影响较小,而切向弹性恢复系数的影响则较大。考虑了颗粒速度脉动对气固相间曳力模型的影响,并基于颗粒相二阶矩模型模拟了提升管内气固两相流动。结果表明颗粒的速度脉动增加了气固相间曳力系数的非线性特征,颗粒温度越高,颗粒脉动速度对相间曳力系数的贡献也越大。通过模拟比较,发现考虑颗粒脉动速度对相间曳力系数的影响后,颗粒温度明显降低。提高气体操作速度,颗粒速度脉动对相间曳力系数的影响变得更明显。(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9-06-01)

曾卓雄,韩守磊,徐义华[5](2007)在《考虑颗粒尾涡效应的二阶矩两相湍流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将作者曾提出的颗粒尾涡增强气体湍流模型加入到二阶矩-颗粒动力论两相湍流模型中,建立了新的考虑尾涡效应的二阶矩两相湍流模型,并对水平槽道、旋流突扩室和下行床内的两相流动进行了模拟.对水平槽道和旋流突扩室内稀相两相流动的模拟结果表明:与实验数据对照,新模型比没有考虑颗粒尾涡影响的模型有一定程度的改进,颗粒尾涡效应确实增大了气体湍流;在下行床内的稠密两相流动中,由于两相之间的相互作用比较明显,颗粒尾涡不仅增大了气体脉动,而且也增大了颗粒脉动.(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11期)

Namory,Camara,陆慧林,赵云华,刘文铁,李响[6](2006)在《高浓度颗粒气固两相流动的二阶矩模型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动理学方法,用各向异性的M axwell颗粒速度分布函数,建立颗粒相Boltzm ann方程,分别取零次矩、一次矩和二次矩得到颗粒相连续方程、动量方程和二阶矩方程.模拟计算得到上升管内颗粒流场分布和脉动速度分布,与实验结果比较表明:各向异性颗粒动理学能够反映颗粒流动特性,从而能够更全面地认识高颗粒浓度气固两相流动过程.(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11期)

胡春波,曾卓雄[7](2006)在《双尺度二阶矩颗粒相湍流模型经验系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将颗粒脉动分成湍流引起的大尺度脉动和颗粒间碰撞产生的小尺度脉动的概念,建立了双尺度二阶矩两相湍流模型.用该模型对下行床内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颗粒体积浓度、平均速度的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吻合较好.分析了双尺度二阶矩两相湍流模型经验系数变化对预报结果的影响:在经验系数的一定变化范围内,预报结果并无明显的影响,但是变化范围增大,预报结果会产生较大变化.(本文来源于《应用数学和力学》期刊2006年11期)

曾卓雄,周力行,张健[8](2006)在《双尺度二阶矩颗粒湍流模型和提升管内稠密两相流动的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稠密气固两相流动是当前国际上的研究热点,常常采用将颗粒湍流模型和反映颗粒碰撞作用的动力学模型迭加的办法来构造稠密两相流动的湍流模型。但是,对颗粒湍流模型,国内外尚没有进行双尺度湍流模型的研究。该文基于将颗粒脉动分成湍流引起的大尺度脉动和颗粒间碰撞产生的小尺度脉动的概念,建立了一种新的双尺度二阶矩颗粒湍流模型,并对提升管内的稠密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模拟。所得颗粒浓度及速度分布和实验数据吻合较好,能揭示出提升管内的环-核流动结构。该模型的结果比单尺度二阶矩两相湍流模型的结果有所改进。(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曾卓雄,周力行,张健[9](2006)在《用颗粒相双尺度二阶矩湍流模型模拟突扩两相流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将颗粒脉动分成湍流引起的大尺度脉动和颗粒间碰撞产生的小尺度脉动的概念,应用单相流动多尺度湍流模型方法,从双流体模型出发,推导和封闭了颗粒的双尺度脉动雷诺应力方程、大尺度脉动能量传递率方程、小尺度脉动耗散率方程和两相脉动关联方程,用统一的湍流模型方法构造了包含颗粒两类脉动的新的颗粒双尺度二阶矩两相湍流模型.用该模型对突扩管内的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和单尺度的二阶矩两相湍流模型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吻合较好,比单尺度的二阶矩两相湍流模型的计算结果有所改进.(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于勇,蔡飞鹏,周力行,时铭显[10](2005)在《考虑颗粒间碰撞的稠密气/固流动二阶矩两相湍流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统一二阶矩两相湍流模型和颗粒动力学理论结合, 推导并封闭了稠密两相流考虑颗粒间碰撞的统一二阶矩两相湍流模型. 该模型用颗粒动力学理论模拟颗粒之间的碰撞, 用各向异性的统一二阶矩模型考虑气相和颗粒相的湍流脉动, 并用输运方程描述气固两相湍流之间的相互作用. 最后用该模型对狭窄槽道内的气粒两相流动进行了模拟, 模拟所得的颗粒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雷诺应力和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结果表明, 考虑颗粒间碰撞之后, 颗粒水平方向雷诺应力的预报得到了明显改进.(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05年04期)

颗粒相二阶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气固两相流的流动与反应现象普遍存在于能源、化工、电力等领域,一个典型的工业应用就是流化床反应器。流化床以其颗粒掺混性强、操作温度易控制、燃料适应性广等优势被广泛应用,深入认识和研究流化床内气固两相流动与反应机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数值模拟方法已经在气固两相流的预测与研究中广泛应用。然而,流化床内气相湍流、颗粒碰撞耗散以及气固相间多向耦合作用等问题增加了模拟的复杂性。另外,均相反应与气固异相反应的同时存在,反应过程的吸放热温度变化,使得气固相间的流动与反应过程相互影响,对研究模型精度的要求更高。因此,正确合理地构建和完善数学模型对流化床内气固两相流动与反应的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大涡模拟方法模拟气相湍流,推导了考虑气固相间作用影响的气相亚格子湍动能方程,建立了亚格子湍动能模型。颗粒相考虑了颗粒速度脉动各向异性,采用颗粒速度脉动二阶矩模型。对于气固相间作用,不但考虑了气固相间作用力影响,而且补充了气固相间二阶脉动能量作用的影响,类比Simonin模型,通过气相亚格子湍动能与颗粒相速度脉动二阶矩之间的脉动能量传递来封闭气固相间作用二阶模型。考虑气相湍流、颗粒相速度脉动各向异性及气固相间的一阶与二阶相互作用建立了气相大涡模拟-颗粒相二阶矩双流体模型(LES-SOM Model)。将LES-SOM模型拓展到反应领域,补充了组分方程和能量方程,同时考虑了反应过程中气相与颗粒相质量改变对流动的影响。将涡耗散概念(Eddy Dissipation Concept, EDC)反应模型思想应用于气相大涡模拟反应中,通过比较亚格子过滤尺度与微细结构尺度的大小关系,在微细结构上建立亚格子反应模型进行封闭。应用LES-SOM双流体模型分别对低质量流率和高质量流率提升管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与Jiradilok等低质量流率情况和Herbert等高质量流率情况的实验数据吻合均较好。模拟结果显示提升管内颗粒浓度中心低边壁高,颗粒速度中心高边壁低,呈典型的“环-核”流动结构。气相亚格子湍动能与亚格子能量耗散呈中心高边壁低的分布趋势。颗粒速度脉动各向异性明显,颗粒相轴向速度脉动二阶矩大于径向速度脉动二阶矩,分散颗粒的速度脉动二阶矩及速度脉动各向异性比颗粒聚团明显。颗粒相雷诺应力型二阶矩与气相雷诺应力型二阶矩分布一致,数值上小于气相雷诺应力型二阶矩。同时比较了不同气相大涡模拟亚格子模型、不同气固相间二阶作用模型下气固流动特性,分析了颗粒弹性恢复系数、气体表观速度及颗粒入口质量流率对气固流动的影响。随着气体速度增加和颗粒循环流量降低,颗粒轴向二阶矩与径向二阶矩的比值呈幂函数增加,其比值可达到4-4.5。颗粒浓度径向分布由“U型”变为“倒U型”,分布出现反转。获得了所研究的颗粒直径和密度为300m和2500kg/m~3时径向颗粒浓度分布出现反转、流动由“稀相流态化”变为“快速流态化”的界限气体表观速度与界限颗粒循环流量。应用LES-SOM双流体模型,对流化床内煤颗粒的流动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建立了煤燃烧反应模型,比较了气相亚格子反应模型对燃烧过程模拟结果的影响,模拟得到的出口处各气体组分含量与Topal等实验数据吻合较好。模拟结果给出了煤燃烧过程中煤颗粒与脱硫剂颗粒的浓度、速度、颗粒速度脉动二阶矩及雷诺应力型二阶矩分布规律,并对不同组分速度脉动各向异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得到了煤热解、碳燃烧、挥发分燃烧、NOx气体排放及脱硫过程中气体及颗粒各组分分布及温度场分布特点。总结了提升管煤燃烧过程中,反应速率随温度和浓度的变化规律。亚格子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颗粒浓度的增加,挥发分均相反应速率升高,而碳颗粒燃烧异相反应速率逐渐降低。考虑了高颗粒浓度下的摩擦应力影响,将LES-SOM双流体模型应用于鼓泡流化床内生物质木材颗粒的气化过程。建立了生物质气化反应模型,比较了气相亚格子反应模型对气化过程模拟结果的影响,模拟得到的出口处各气体组分含量在实验数据允许范围内。分析了鼓泡床内气泡的存在对流动与反应的影响,着重研究了粒径不同的两种碳颗粒在反应过程中浓度、速度、颗粒速度脉动二阶矩及雷诺应力型二阶矩变化特性。同时分析了焦油热解、燃气氧化和碳颗粒燃烧及气化过程特点,模拟结果给出了气体各组分分布以及温度场分布,并总结了流化床生物质气化过程中,反应速率随温度和浓度的变化规律。亚格子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着颗粒浓度的增加,气体均相反应速率和碳的氧化反应速率先增加,达到最大值后,再逐渐降低。在低颗粒浓度时,碳还原反应速率随浓度增加而增加;在高颗粒浓度时,随颗粒浓度变化不大。水煤气反应和甲烷化反应与颗粒浓度基本无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颗粒相二阶矩论文参考文献

[1].朱俊鹏.基于PDF理论颗粒二阶矩拉格朗日模型及大涡数值模拟[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4

[2].陈巨辉.基于大涡模拟—颗粒二阶矩的两相流动与反应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3].孙丹,陈巨辉,王帅,Mbouana,N.L.,赵云华.稠密气固两相流动的颗粒二阶矩方法及鼓泡床流化特性的模拟[J].化工学报.2009

[4].赵云华.稠密气固两相流动的颗粒相二阶矩模型及数值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5].曾卓雄,韩守磊,徐义华.考虑颗粒尾涡效应的二阶矩两相湍流模型[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7

[6].Namory,Camara,陆慧林,赵云华,刘文铁,李响.高浓度颗粒气固两相流动的二阶矩模型的数值模拟[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

[7].胡春波,曾卓雄.双尺度二阶矩颗粒相湍流模型经验系数的影响[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6

[8].曾卓雄,周力行,张健.双尺度二阶矩颗粒湍流模型和提升管内稠密两相流动的模拟[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

[9].曾卓雄,周力行,张健.用颗粒相双尺度二阶矩湍流模型模拟突扩两相流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6

[10].于勇,蔡飞鹏,周力行,时铭显.考虑颗粒间碰撞的稠密气/固流动二阶矩两相湍流模型[J].化工学报.2005

标签:;  ;  ;  ;  

颗粒相二阶矩论文-朱俊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