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学校能为“减负”做什么

一所学校能为“减负”做什么

浙江省温州瑞安市莘塍实验小学325200

摘要:本文认为,减负的落脚点在学校,主渠道在课堂,要把“减负”落到实处,学校不能推卸责任,要努力把自身力量发挥出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造就有趣的教师团队,让教材“举重若轻”;建构合理的课程体系,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采用以生为本的课堂组织形式,让学习思维“张弛有度”;控制好适当的学习时间,让负担得以量化控制;教给学生有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学习变得科学高效;创建有效的评价体系,多元评价,体现全方位的成长结果;共建理智的家庭教育,改变家庭观念,让家长成为减负的助力。

关键词:学校减负课程学习方式评价

一、造就有趣的教师团队,让教材“举重若轻”

1.有内涵的老师,让教材“轻松”起来。当老师具有深厚底蕴时,任何课堂对他们来说都是容易的,只需要稍稍锤炼教学技能而已。老师们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做到备教合一。2.有笑点的老师,让教材“鲜活”起来。一个幽默风趣的老师,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教材与学生的距离。3.有热点的老师,让教材“实用”起来。每一个教材的知识点,都能联系实际,在新闻事件、社会生活中找到影子。要使学生感受到课本上学习的是实用的,使之始终有兴趣地围绕教师的教学活动展开自己的思考,借助教师的指导打开面向世界的这一扇小小窗户。

二、建构合理的课程体系,让个性“野蛮生长”

1.基础性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打造学校共性。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不能生搬硬套、不经处理,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符合学校实际。国家、地方课程,要去除不合理部分,校本化实施。2.拓展性课程的特长化组织,探索个体价值。学校开展的各类校本拓展课程,如手工课程、劳动课程、科技课程等,能发现学生独特价值、实现自身特长的发展。这方面,我校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比如自编《快乐发明——20小时让你成为小小发明家》校本教材,被评为浙江省优秀校本课程。3.研究性课程的个性化创造,实现自我成长。可把小组、个人的主题化研究性学习作为课程的补充,如语文、数学学习中的项目研究就属于此例。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发挥个性,逐渐形成自己的特长,喜欢上课程,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又丰富了学校的课程资源。

三、采用多样的课堂结构,让思维“张弛有度”

1.探究学习,让学习方式更自主。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等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2.以学定教,让学习目的更明确。以学定教,即“生本教育”。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自学、互学、示学、评学和拓学“五学”模式,以活力课堂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育品质,实施减负。3.游戏活动,让学习过程更愉悦。引入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不仅能使学习趣味横生,而且有助于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

四、控制有限的学习时间,让负担“风险可控”

1.教辅资料审批,实现材料控制。学校要对教辅资料的征订严格控制,班级、年段征订教辅资料、试卷要经过教导处审批,“一科一辅”的红线不可逾越。2.作业布置透明,实现总量控制。作业可通过微信群、班级公众号等公布,实现透明化,接受家长监督。设立总作业量时间警戒线,如超过则实行“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一票否决制。3.课程规范落实,实现学科均衡。重点看减负规定执行情况,看教师授课的状态,督查与深入了解教学秩序,控制吃课、拖课,保证技能学科的正常教学。

五、内化有用的习惯方法,让学习“科学高效”

1.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事半功倍。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终身受益。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3.培养正确的学习心态,悦纳自我。学校要引领学生树立理想,悦纳自我,充分结合自己的特点,借鉴前人经验,注意基本素质的培养。对于自身的优势、缺陷等更要有深刻的认识,培养出端正的学习心态。

六、创建有效的评价体系,让成绩“有目共睹”

1.开放的评价目的,突出育人目标。注重过程性评价;实行技能、竞赛相应获奖级别的加分制;对学生日常学习表现,也折合成一定的分数计入。2.开放的评价手段,体现课程需要。开展评语改革,开展考试方式的改革,开展因人而异的评价管理改革,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逐渐达成符合其个性的目标。3.开放的评价主体,强化各方参与。实现评价多元化,调动学生、家长参与的积极主动性,体现出家庭、学校、社区对学生成长过程的共同关注。

七、共建理智的家庭教育,让学生“后顾无忧”

1.规范家长委员运作机制,实现智慧引领。选拔有远见、有智慧的家长担当相应的职责。2.着力推进家长学校建设,打造智慧父母。学校必须把引导家长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之一,通过家长学校改变家长教育观念。3.拓宽家校信息沟通渠道,集聚智慧力量。要构建家校良好的沟通渠道,通过家长会、校长信箱、心理热线、校园网等途径,加强家校沟通。

参考文献

[1]姚期等如何走出减负困局(系列)[N].人民日报,2013年8月2日至6日。

[2]成洁英课堂教学如何“减负提质”[J].湖南教育(教育综合),2007,10。

标签:;  ;  ;  

一所学校能为“减负”做什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