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季粳稻论文-张美玲,陈龙,陈洪利,辛明月,徐静

单季粳稻论文-张美玲,陈龙,陈洪利,辛明月,徐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单季粳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单季粳稻,分期播种,微环境,秧苗素质

单季粳稻论文文献综述

张美玲,陈龙,陈洪利,辛明月,徐静[1](2019)在《不同播期和大棚育苗微环境对单季粳稻秧苗素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晚熟水稻品种盐丰47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在辽宁省盘锦市进行了分期播种试验,分析了不同播期和大棚育苗微环境对单季粳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推迟,粳稻秧苗生育期逐渐缩短,生育进程加快,主要体现在播种至出苗期和出苗至1.5叶龄期。粳稻秧苗生长速率与积温、日照时间呈极显着负相关,与日平均气温和日平均相对湿度相关性不显着。不同播期对粳稻秧苗的最终株高影响不大。1.5叶龄至2.5叶龄期,粳稻秧苗主要发展根系,2.5叶龄至3.5叶龄期主要集中在地上部干物质的累积,且播期晚的秧苗根系生长健壮。粳稻秧苗株高、干物质、根冠比与日平均气温、积温、日照时间、日平均相对湿度均无显着相关性。结合本地生产实际,确定晚熟粳稻适宜播种期在4月18日前后。(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2期)

朱华丽,孙秀莉,童培银[2](2019)在《单季杂交粳稻生育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充分掌握杂交粳稻品种的特征特性及了解其丰产性和适应性,特进行了单季杂交晚粳新组合联品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20个杂交晚粳新组合的每667 m~2产量在473.33~773.33 kg,平均为656.00kg,分别比"甬优1540"(CK1)、"甬优9号"(CK2)的产量低9.9%、3.1%。其中,"嘉禾优7206""春优188""甬优34"较"甬优1540"(CK1)和"甬优9号"(CK2)极显着增产,"春优87""甬优32""春优187""甬优31""安粳优18"较"甬优9号"(CK2)极显着增产,"甬优33"较"甬优9号"(CK2)增产0.25%,但增产不显着。(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何琦,吴福晗[3](2019)在《2018年枞阳县单季粳稻品种比较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推动枞阳县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的实施,枞阳县种植业管理局引进了9个单季粳(糯)稻新品种,以镇糯19作对照,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宣粳糯1号、光明糯1号、皖垦糯2号等3个品种表现高产、稳产、优质,其产量、生育期及抗性与对照镇糯19相当,可以作为枞阳县水稻绿色高产创建品种示范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17期)

汪专政[4](2019)在《不同有机-无机复合肥在单季粳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无机复混肥消除了有机肥和无机肥的弱点,将有机肥和无机肥各自的优点集中于一个载体,是未来肥料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为验证有机-无机复合肥的应用效果,在桐城市单季稻上开展了有机-无机复合肥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施用"丰仙"有机-无机复合肥后不仅减施化肥132 kg/hm~2(折纯),减幅达28.03%;而且还能实现水稻增产870 kg/hm~2,增产率9.62%以上。(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17期)

黄淑浩,寿建尧,方冰,邵国民,何银娣[5](2019)在《单季粳稻“中嘉8号”机插“两壮两高”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嘉8号"是一个生长整齐、熟期理想、抗性好、增产潜力大、米质优、食味佳的优质常规单季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在浙江省诸暨市种植时,采用机插"两壮两高"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最高可实现每667 m~2水稻产量达695.8 kg。该技术主要内容:迭盘暗出苗培育机插壮秧、宽行少本足苗机插促壮秆、科学精准施肥、科学精准水浆管理、科学精准绿色防治病虫草害、适时收获。(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马方中,郑先报,马爱国,孙定红[6](2019)在《庐江县单季晚粳稻新品种(系)比较试验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引进的8个优质单季晚粳稻新品种(系)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上农粳2号、武运粳30、常农粳151、华粳8号4个品种分蘖力强,生育期适中,产量表现好,适合在庐江地区推广种植。(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09期)

胡蕾,朱盈,徐栋,陈志峰,胡兵强[7](2019)在《南方稻区优良食味与高产协同的单季晚粳稻品种特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旨在探究南方稻区不同食味值水平和产量类型单季晚粳稻产量与品质的差异,阐明南方稻区优良食味与高产协同的单季晚粳品种所具有的特征特性。【方法】本文以南方稻区48个单季晚粳为材料,根据产量和食味值将其分为味优高产、味优中产、味中高产和味中中产4种类型,以实际生产需求为依据,选用味优高产、味优中产和味中高产3种类型进行产量和品质的比较研究。【结果】味优高产类型的食味值比味中高产类型高26.69%,且味优类型食味值中的外观、黏度和平衡度分别比味中类型高出38.81%、36.30%和37.40%。与味中高产类型相比,味优高产类型的糙米率、整精米率与垩白粒率、垩白度分别高0.34%、7.13%、40.39%和47.56%;胶稠度长度长19.92%;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低37.67%和33.08%。与味优中产类型相比,味优高产类型的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灌浆结实期的日照时数、成穗率以及抽穗至成熟阶段生物积累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分别高4.47%、3.29%、5.72%、16.25%、11.09%、21.49%;叶面积衰减率低13.51%。抽穗至成熟阶段,味优高产的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和光合势比味优中产分别高出24.46%、14.62%和19.01%。【结论】南方优良食味与高产协同的单季晚粳品种的特征为加工品质达国标1级;透明度等级在3级;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分别在50%—85%与20%—35%;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与胶稠度长度分别在10.0%、8.0%与90.0 mm左右;RVA谱特征值中消减值在-500cP以下,回复值在550 cP—650 cP。产量构成中,味优高产类型品种的结实率在90.0%左右;千粒重在25.0 g以上;且在抽穗前期保持适宜的干物质积累,在抽穗期以后保证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及其所占全生育期的积累比例有较高的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刘胜权,姚国艳,张长海[8](2018)在《常规粳稻新品种作单季稻种植比较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法,于2017年在桐城市对13个作单季稻种植的常规粳稻新品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生育性状、经济性状和抗性存在差异,产量为6 274.5~8 275.5 kg/hm~2,经方差分析,品种间产量差异未达到显着水平(F=1.97,F_(0.05)=2.18)。宁粳7号、徐稻9号、武运粳27、皖垦糯1号、宁粳5号和南粳9108为早熟品种,镇糯19、镇稻18和皖稻68为中熟品种,镇稻16、当粳8号、华粳40和嘉花1号为迟熟品种。武运粳27、镇稻18、镇稻16和镇糯19适合桐城市作单季稻种植。(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8年20期)

陈哲雯,李新敏,黄辰洁,方丹萍,葛常青[9](2018)在《晚粳稻浙辐粳83的特征特性及单季直播栽培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浙辐粳83属迟熟常规粳稻,2017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稻20170010),具有生长整齐一致,分蘖力中等,株高适中,后期青秆黄熟,丰产性较好,中抗稻瘟病等特点,适宜在浙江省作单季晚稻种植。(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0期)

王文,徐红艳,付尧,陈玉亭,赵洁[10](2018)在《宁粳8号在安徽单季晚粳稻区引种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鉴定宁粳8号在安徽沿江江南单季晚粳稻区的丰产性、适应性和抗病性,为引种提供科学依据,在该生态区域开展多点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宁粳8号产量、抗病性、抗倒性均优于对照品种,适宜该生态区推广种植。(本文来源于《中国种业》期刊2018年09期)

单季粳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充分掌握杂交粳稻品种的特征特性及了解其丰产性和适应性,特进行了单季杂交晚粳新组合联品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20个杂交晚粳新组合的每667 m~2产量在473.33~773.33 kg,平均为656.00kg,分别比"甬优1540"(CK1)、"甬优9号"(CK2)的产量低9.9%、3.1%。其中,"嘉禾优7206""春优188""甬优34"较"甬优1540"(CK1)和"甬优9号"(CK2)极显着增产,"春优87""甬优32""春优187""甬优31""安粳优18"较"甬优9号"(CK2)极显着增产,"甬优33"较"甬优9号"(CK2)增产0.25%,但增产不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季粳稻论文参考文献

[1].张美玲,陈龙,陈洪利,辛明月,徐静.不同播期和大棚育苗微环境对单季粳稻秧苗素质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9

[2].朱华丽,孙秀莉,童培银.单季杂交粳稻生育特性试验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19

[3].何琦,吴福晗.2018年枞阳县单季粳稻品种比较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9

[4].汪专政.不同有机-无机复合肥在单季粳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9

[5].黄淑浩,寿建尧,方冰,邵国民,何银娣.单季粳稻“中嘉8号”机插“两壮两高”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探讨[J].上海农业科技.2019

[6].马方中,郑先报,马爱国,孙定红.庐江县单季晚粳稻新品种(系)比较试验初报[J].安徽农学通报.2019

[7].胡蕾,朱盈,徐栋,陈志峰,胡兵强.南方稻区优良食味与高产协同的单季晚粳稻品种特点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9

[8].刘胜权,姚国艳,张长海.常规粳稻新品种作单季稻种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8

[9].陈哲雯,李新敏,黄辰洁,方丹萍,葛常青.晚粳稻浙辐粳83的特征特性及单季直播栽培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8

[10].王文,徐红艳,付尧,陈玉亭,赵洁.宁粳8号在安徽单季晚粳稻区引种试验[J].中国种业.2018

标签:;  ;  ;  ;  

单季粳稻论文-张美玲,陈龙,陈洪利,辛明月,徐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