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二重开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班列,彰显,洞群,超前地质预报,盾构,王延辉,国际物流,出入境口岸,最后一天,慕尼黑
二重开放论文文献综述
王延辉,杨凌[1](2020)在《开放与创新“二重奏”彰显河南硬核力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王延辉)2019年最后一天,一则喜讯从郑州国际陆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传来:中欧班列(郑州)全年开行1000班(638班去程、362班回程),同比增长33%,年累计货值33.54亿美元、货重54.14万吨。自2013年开行以来,中欧班列(本文来源于《河南日报》期刊2020-01-01)
程瀚锋,白明,陈鼎玉[2](2019)在《“二重开放”对物流效率的经济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框架下,构建了对外开放和区际开放内生化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2007-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对对外开放、区际开放与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关系和替代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并通过空间相关性检验,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利用空间面板模型进一步研究了"二重开放"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对外开放对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区际开放与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对外开放对物流业TFP的影响小于区际开放,且二者之间没有显着的共同影响。物流业TFP在空间上具有负相关性,对外开放有显着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赵雪薇[3](2018)在《改革开放实践的“二重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这一论断仍焕发勃勃生机。我们可以进一步领悟到,真理不仅是一种认识,也具有实践性;实践不仅检验真理,也检验判断真理的标准即实践;对实践过程与结果的考察,既要看客观规律,也要看人的价值。而反思改革开放历程,存在忽略改革开放真理的实践性、无视改革开放实践的长期性、遮蔽实践检验真理的人文性等困惑。为更好推进改革开放事业,需要对过去真理进行检验以求真、对实践经验与结果检验以达善、两者相统一以实现美。(本文来源于《胜利油田党校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李强,魏巍[4](2018)在《二重开放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关联》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规模经济效应、"干中学"效应和竞争效应分析了对外开放和区际开放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基于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0~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对外开放和区际开放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Productivity,TFP)的影响,研究发现:(1)对外开放并未显着提高我国的TFP,区际开放提高了TFP,两者交互项对TFP的影响不明显,"出口-生产率悖论"在我国省级层面显着成立。(2)分区域回归表明,二重开放对我国不同区域TFP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其中对外开放提高了东部和中部地区的TFP,区际开放有利于西部地区TFP的增长。(3)对长江经济带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对外开放促进了长江经济带TFP的增长,区际开放则降低了TFP,分区域研究并不支持"出口-生产率悖论"命题。(本文来源于《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刘清雪[5](2018)在《二重开放对边疆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增长和开放是经济学中的常青树,目前对开放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外开放中,从区际开放与国际开放两方面来研究经济增长还少见。本文选取边疆地区八个省(区),从国家开放和区际开放两个角度研究经济增长,探寻边疆地区二重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在梳理二重开放和经济增长研究现状与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国际开放与区际开放两方面,分析二重开放如何影响经济增长,描述八个省(区)二重开放的现实格局,最后实证分析边疆地区二重开放对经济增长影响。在分析二重开放如何影响经济增长时,选择资本、技术、制度和劳动力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四个因素,选择资本流动、贸易流动、劳动力流动和旅游流动,作为衡量二重开放的四个指标,分别阐述二重开放的四个指标如何影响经济增长中的资本、制度、技术和劳动力,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在二重开放的度量方面,本文选用外贸、外资、对外经济合作和国际旅游四个指标来衡量国际开放程度,选用贸易、资本流动、劳动力流动和旅游流动四个指标来衡量区际开放程度。在经验数据的基础上,用以上指标度量了八个省(区)各自的开放路径,描述了八个省(区)开放特征,结果显示边疆地区总体上区际开放度要大于国际开放度。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以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为基础,采用VAR模型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研究了二重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冲击。结果显示,总体上区际开放对个省(区)的经济增长的冲击要大于国际开放,这与现实数据分析一致。(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8-05-01)
柳梦畑,夏良科[6](2018)在《二重开放对长叁角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基于长叁角经济圈30个地级市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从二重开放的视角分析国际开放和区际开放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同时比较其在高、中、低度国际开放区域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国际开放度、区际开放度、金融发展水平、政府规模和城镇化均是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因素;区际开放度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程度甚至比国际开放度更大;在国际开放水平还较低的地区,提高国际开放水平会加大区际开放对当地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作用。(本文来源于《科技与管理》期刊2018年01期)
郭霖[7](2017)在《贵州省二重开放与产业集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产业集聚与开放程度关系是近年来学术研究热点问题之一。研究重点在于开放程度的衡量,开放对产业集聚的作用机制,以及非线性问题的讨论。多数研究人员关注的是国际开放、沿海地区的国际开放、沿海地区的二重开放,而较少关注内陆地区的国际开放和区际开放与产业集聚问题,更鲜有人将二重开放作为整体来研究内陆地区产业集聚。在前人的基础上,本文以贵州省为例,从理论和实证角度研究了内陆地区二重开放对产业集聚的影响。理论方面,通过梳理国内外现有文献,了解开放与产业集聚之间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叁条假说。一是内陆地区在开放过程中属于边缘区,因此国际开放程度越高,产业集聚水平越低。二是内陆地区的国际开放对产业集聚的促进作用小于区际开放对产业集聚的促进作用。叁是内陆地区二重开放程度与产业集聚之间存在先下降后上升的非线性关系。实证方面,本文选取4个区际开放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造区际开放度指标,运用外商直接投资比重和外贸依存度指标构造国际开放指标,通过赫芬达尔指数和空间基尼系数描述地区产业集聚水平。运用量化指标反映了贵州省这一内陆地区的产业集聚、国际开放程度和区际开放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通过这些指标的基本统计量和相关系数,对二重开放与产业集聚进行初步直观分析。其次分别考虑对外开放与区际开放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将二重开放作为整体,考虑其对产业集聚的影响。然后,考虑区际开放、国际开放以及二重开放与产业集聚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研究发现:内陆地区在开放过程中属于边缘区,因此开放程度越高,产业集聚水平越低;内陆地区的国际开放对产业集聚的促进作用小于区际开放对产业集聚的促进作用;内陆地区随着二重开放程度的提高,产业集聚水平存在先下降后上升的非线性关系。由于缺乏中国区际之间的劳动力和资本要素流动数据,构造的区际开放指标无法准确反映区际开放情况,因此分析二重开放对产业集聚影响时可能存在偏差,这是本文的不足之处,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来源于《贵州财经大学》期刊2017-06-01)
刘玲[8](2017)在《二重开放与区域居民收入差距》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区域经济二重开放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理论分析理出了区际与国际开放影响居民收入差距的机理并做了模型刻画。实证研究构建了综合指标测度区域经济开放,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区域居民基尼系数衡量居民收入差距,通过实证计量讨论二重开放对区域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理论模型得出的结论依据地区劳动力和资本数量的相对富裕度而变。当国内地区相对于国外劳动充裕时,提高区际开放度会提高国内地区的资本报酬率,使得地区收入差距扩大。相反,提高国际开放度,会降低地区资本报酬率,缩小收入差距。当国内地区相对于国外资本充裕时,提高区际开放度有利于缩小区域居民收入差距。实证研究引入中国1995-2015的省级面板数据,计量发现,对于全国31个省份,提高区际开放和国际开放水平都有利于缩小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并且区际开放度和国际开放度的交互项显着为正,即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国际开放度增加,区际开放度提高导致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程度降低。区际开放度和国际开放度之间显着存在替代效应。在控制空间相关性后,区际开放度和国际开放度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效应中,二者显着存在互补效应。按照东中西部划分省份,提高区际开放度或国际开放度都会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并且二者相互替代。对于地区基尼系数,区际开放和国际开放的替代效应依然显着。东、西部省份提高区际开放度会提高基尼系数,提高西部国际开放度有利于缩小基尼系数,中部二重开放系数不显着。总的结论是,理论模型和计量结果都论证了提高二重开放度有利于缩小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并且,在这一机制中,区际开放和国际开放之间存在显着的替代效应。(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06-01)
胡琴[9](2017)在《二重开放与创新创业》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开放与创新创业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区域经济开放具有二重开放的特征,即国际开放和区际开放。现有研究多从国际开放角度审视经济开放对创新创业的作用,而忽略了区际开放对创新创业的影响。因此,本文同时考虑国际开放和区际开放,从区域经济二重开放的视角考察开放与创新创业之间的关系,在现实与机理梳理的基础上,以我国十个创新创业活跃省市的数据做了实证检验。围绕二重开放与创新创业这一命题,研究采用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理论分析方面,本文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贸易流动、资本流动和劳动力流动叁个方面分别梳理出二重开放对创新以及二重开放对创业的作用机理,发现二重开放对创新和创业都存在正反两方面的效应,最终表现出来的结果取决于双方的力量对比。在实证检验方面,本文使用十个省市的数据,分别就二重开放对创新和二重开放对创业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第一,总体上来看,二重开放对十个省市的创新和创业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二,在对十个省市进行分类后回归发现,二重开放的创新创业效应存在地区差异。国际开放对东部和中部省市的创新产生消极作用,而对西部省市的创新产生促进作用,区际开放则对叁个地区的创新都产生积极影响。国际开放对叁个地区的创业产生积极影响,区际开放对东部和中部省市的创业产生促进作用,而对西部省市的创业产生消极影响。(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06-01)
赵伟[10](2016)在《“二重”开放看增长》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化国内区际经济开放,将会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永续不衰的核心命题。这个命题首先引出的是对其所包涵的两个基本要素的界定:一个是增长本身,另一个是增长的源泉。关于前者即增长本身,尼古拉·卡尔多的经典归纳影响很广。他在上世纪50年代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曾经列举了六个事实作为经济增长的"代表性"标志。其中五个可称为"长期大体不变"的事实,一个可称为"随时间而增长"的事实。五个"长期大体不变"的事实包括:(本文来源于《浙江经济》期刊2016年14期)
二重开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框架下,构建了对外开放和区际开放内生化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2007-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对对外开放、区际开放与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关系和替代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并通过空间相关性检验,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利用空间面板模型进一步研究了"二重开放"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对外开放对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区际开放与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对外开放对物流业TFP的影响小于区际开放,且二者之间没有显着的共同影响。物流业TFP在空间上具有负相关性,对外开放有显着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重开放论文参考文献
[1].王延辉,杨凌.开放与创新“二重奏”彰显河南硬核力量[N].河南日报.2020
[2].程瀚锋,白明,陈鼎玉.“二重开放”对物流效率的经济效应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9
[3].赵雪薇.改革开放实践的“二重检验”[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8
[4].李强,魏巍.二重开放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关联[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8
[5].刘清雪.二重开放对边疆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D].云南大学.2018
[6].柳梦畑,夏良科.二重开放对长叁角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8
[7].郭霖.贵州省二重开放与产业集聚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7
[8].刘玲.二重开放与区域居民收入差距[D].浙江大学.2017
[9].胡琴.二重开放与创新创业[D].浙江大学.2017
[10].赵伟.“二重”开放看增长[J].浙江经济.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