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疲惫论文-朱卉敏,熊越华

职业疲惫论文-朱卉敏,熊越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职业疲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护士,工作压力源,职业疲惫感,社会支持

职业疲惫论文文献综述

朱卉敏,熊越华[1](2019)在《护士工作压力源、职业疲惫感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护士工作职业疲惫感、压力源以及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15月5月—2017年5月于我院就职的50名护士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不同情况护士工作压力情况和职业疲惫感以及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不同年龄、不同职称、不同工作年限、不同社会支持水平下在护理专业工作、时间分配及工作量、职业疲惫感方面比较,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社会利用度、社会支持和管理及人际关系、时间分配及工作量、职业倦怠感、护理专业工之间呈现出负相关性。结论社会支持情况会对护士职业疲惫感、压力源带来影响,需要对护士进行高度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9年01期)

王瞳[2](2017)在《儿科护士工作压力源、职业疲惫感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儿科护士工作压力源、职业疲惫感及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2016年1~12月采取整体随机抽样法选取本地区3所妇幼保健院共128名注册儿科护士,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表、职业疲惫感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并应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儿科护士工作压力源、职业疲惫感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不同年龄、学历、职称及社会支持水平的护士在时间分配及工作量、护理专业及工作、职业疲惫感总评分及职业成就感等方面存在差异(P<0.05)。经Pearson分析可知,儿科护士在时间分配及工作量方面、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护理专业工作方面及职业倦怠感总评分方面与社会支持总评分及社会利用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不同年龄、学历、职称及获得社会支持度对儿科护士工作压力及职业疲惫感存在一定的影响。儿科护士获得社会支持水平可影响护士工作压力及职业疲惫感,护理管理人员可通过给予儿科护士足够的支持而减轻护士工作压力及职业疲惫感。(本文来源于《当代护士(上旬刊)》期刊2017年12期)

樊洁洁[3](2017)在《急诊科护士职业疲惫与应对方式及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诊护士职业疲惫感与应对方式及心理弹性的关系。[方法]2015年6月—2016年6月应用职业疲惫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及心理弹性量表对30名急诊科护士及30名普通病房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护士职业疲惫感、应对方式、心理弹性评分,并应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急诊护士职业疲惫感与应对方式及心理弹性的关系。[结果]急诊科护士职业疲惫感、情绪耗竭、人格解体评分均高于普通病房护士,而职业成就感则低于普通病房护士(P<0.05),而积极应对方式、心理弹性评分均低于普通病房护士(P<0.05)。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可知,急诊科护士职业疲惫感总评分与积极应对方式及心理弹性呈负相关(P<0.05),而职业成就感与积极应对及心理弹性成正相关(P<0.05),而职业疲惫感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而职业成就感与消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5)。[结论]急诊护士职业疲惫感明显,在日常工作中给予急诊护士针对性干预及指导,增强护士心理弹性及帮助护士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将有助于减轻急诊护士职业疲惫感。(本文来源于《全科护理》期刊2017年18期)

金和秋,汪颖,吴兰美[4](2017)在《二孩政策对妇产科护士职业疲惫、心理状况及社会支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二孩政策开放后妇产科护士职业疲惫与心理状况及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以绍兴市中医院、中心医院、妇幼保健院120名妇产科护士为调查对象,在二孩政策开放前1年及开放后1年,采用职业疲惫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其进行调查,并分析妇产科护士职业疲惫与心理状况及社会支持现状的关系。结果:二孩政策开放后妇产科护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因子评分显着高于开放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人格化、情感耗竭、职业疲惫感评分均高于二孩政策开放前,而职业成就感则低于二孩政策开放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妇产科护士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等方面评分与二孩政策开放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产科护士职业疲惫感总评分与焦虑、抑郁及人际敏感呈正相关,职业疲惫感与支持总分及支持利用度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成就感与焦虑、抑郁及人际敏感呈负相关,职业成就感与支持总分及支持利用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孩政策开放后妇产科护士并没有获得足够的社会支持,导致护士职业疲惫感及不良的情绪增加,应引起重视。(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期刊2017年06期)

梅丽芳,康雅琴,朱红[5](2016)在《分层次管理对ICU护理质量及护士职业疲惫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层次管理模式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护理质量及护士职业疲惫感的影响。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对医院ICU护士应用分层次模式实施管理,具体措施包括实施分级分层管理,实行APN排班制度等,并对实施前后ICU护士护理质量及职业疲惫感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ICU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危险患者管理、护理记录、病房环境/安全、急救药品/器械及总护理质量评分显着高于实施前(P<0.05),而ICU护士情绪衰竭、工作冷漠感、低成就感、职业疲惫感总分和SAS、SDS评分显着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分层次管理模式可有效改善ICU护士职业疲惫感及负性情绪,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期刊2016年03期)

杜军莲[6](2014)在《当前高校教师产生职业疲惫的原因及对策思路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导致高效教师产生职业疲惫的原因众多,本文将其概括为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以及学生因素。主要表现为社会对于高校教师抱有较高期望,使得教师的承受很大的心理负担;校园没有为教师的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导致教师工作中出现困惑;教师对于负面情绪没有实际排解,经过长时间"滚雪球"的累积,也使其自身产生疲惫;大学生本身存在复杂性,管理难度较大,这也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师出现职业疲惫。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开展详细探讨,分析导致教师职业疲惫的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措施,旨在缓解高校教师的职业疲惫,使其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教育工作中。(本文来源于《现代企业教育》期刊2014年08期)

胡胜望,陈伟[7](2013)在《基层干部“职业疲惫”化解之路》一文中研究指出习主席指出,要树立注重基层的导向,坚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实践中感到,当前各级对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坚持以强化思想教育为先、提升能力素质为重、改进思想作风为要,不断打牢基础,有力地促进了部队建设。但受外部环境、成分结构和任职年限等因素影响,有些基层干部焦虑、抑郁、急躁等不良心理时有涌现,产生所谓的"职业疲惫",需要给予关注和解决。(本文来源于《政工学刊》期刊2013年09期)

高德强[8](2013)在《公务员的职业疲惫与化解思路》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有关公务员群体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公务员群体的职业疲惫已经成为影响公务员队伍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亟须引起关注。本文结合多年的调查研究,对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众所周知,公务员队伍中患"叁高"的人数较多,他们长期承受着酒精、香烟的"熏陶",喝坏了肝胃、熬出了一身病,同时还置身于复杂的人事关系中,可谓身心俱疲。除此之外,公务员的发展空间、现实生存压力、职业(本文来源于《领导科学》期刊2013年12期)

岳晓玲,扈学琴[9](2012)在《利用评估工具综合评价急诊护士的职业疲惫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护理工作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迭加,近年来,有关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和职业疲惫的研究逐渐增多。职业疲惫[1-3]是与职业有关的综合征。不仅影响护士自身的健康,而且还会影响护士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护理队伍的稳定,甚至出现工作上的疏漏而增加医患纠纷。(本文来源于《宁夏医学杂志》期刊2012年06期)

金钰梅,胡雁,钱建萍,朱胜春,邵翠颖[10](2010)在《护理人员职业疲惫和离职意愿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职业疲惫和离职意愿的相关性,以便采取有效的对策。方法采用职业疲惫量表和离职意愿量表对某地区11所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2220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及结果。结果护士离职意愿得分为(14.74±3.24)分,是预计值的61.42%;职业疲惫的各个维度(情绪衰竭、工作冷漠感、低成就感)与离职意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95、0.320和-0.171。结论护士的离职意愿处于较高水平,护理队伍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职业疲惫的情绪衰竭、工作冷漠感与离职意愿呈正相关,低成就感与离职意愿呈负相关,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如加强护理人力配置、建立完善的支持系统等降低护士的职业疲惫感,稳定护士队伍。(本文来源于《解放军护理杂志》期刊2010年04期)

职业疲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儿科护士工作压力源、职业疲惫感及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2016年1~12月采取整体随机抽样法选取本地区3所妇幼保健院共128名注册儿科护士,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表、职业疲惫感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并应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儿科护士工作压力源、职业疲惫感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不同年龄、学历、职称及社会支持水平的护士在时间分配及工作量、护理专业及工作、职业疲惫感总评分及职业成就感等方面存在差异(P<0.05)。经Pearson分析可知,儿科护士在时间分配及工作量方面、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护理专业工作方面及职业倦怠感总评分方面与社会支持总评分及社会利用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不同年龄、学历、职称及获得社会支持度对儿科护士工作压力及职业疲惫感存在一定的影响。儿科护士获得社会支持水平可影响护士工作压力及职业疲惫感,护理管理人员可通过给予儿科护士足够的支持而减轻护士工作压力及职业疲惫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职业疲惫论文参考文献

[1].朱卉敏,熊越华.护士工作压力源、职业疲惫感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

[2].王瞳.儿科护士工作压力源、职业疲惫感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

[3].樊洁洁.急诊科护士职业疲惫与应对方式及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J].全科护理.2017

[4].金和秋,汪颖,吴兰美.二孩政策对妇产科护士职业疲惫、心理状况及社会支持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7

[5].梅丽芳,康雅琴,朱红.分层次管理对ICU护理质量及护士职业疲惫感的影响[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6

[6].杜军莲.当前高校教师产生职业疲惫的原因及对策思路构建[J].现代企业教育.2014

[7].胡胜望,陈伟.基层干部“职业疲惫”化解之路[J].政工学刊.2013

[8].高德强.公务员的职业疲惫与化解思路[J].领导科学.2013

[9].岳晓玲,扈学琴.利用评估工具综合评价急诊护士的职业疲惫因素[J].宁夏医学杂志.2012

[10].金钰梅,胡雁,钱建萍,朱胜春,邵翠颖.护理人员职业疲惫和离职意愿的相关性[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

标签:;  ;  ;  ;  

职业疲惫论文-朱卉敏,熊越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