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骨癌通泰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骨癌通泰方,药理学,骨肿瘤,基因表达,大鼠
骨癌通泰方论文文献综述
石宇雄,黄永明,张娴,危建安,徐逸生[1](2008)在《骨癌通泰方对人成骨肉瘤耐药细胞R-KHOS MRP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检测其动物血清对人成骨肉瘤耐药细胞R-KHOSMRP基因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其耐药逆转的机制。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含药动物血清干预下MRP基因在R-KHOS、KHOS细胞中的表达,同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骨癌通泰方对人成骨肉瘤耐药细胞R-KHOS在MRP基因表达中减少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建立在补肾健脾活血法上的骨癌通泰方具有补肾健脾活血的作用,能明显减少人成骨肉瘤耐药细胞R-KHOS的MRP基因表达,为其能对骨肿瘤化疗减毒增效的作用提供实验室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陕西中医》期刊2008年11期)
黄永明,许少健,石宇雄,刘金文,张葆青[2](2008)在《骨癌通泰方治疗骨肿瘤化疗骨髓抑制32例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骨癌通泰方治疗骨肿瘤化疗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63例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并接受化疗后的骨肉瘤、尤文氏肉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口服骨癌通泰方;对照组31例口服利血生、鲨肝醇。结果: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8%,对照组为70.97%,2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体力状况Karnofsky评分有效率治疗组为83.38%,对照组为61.29%,2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P<0.01);且治疗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显着(P<0.05,P<0.01)。治疗后2组患者WBC、Hb、RBC、BPC值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P<0.01);治疗组升高WBC、RBC值较对照组更为显着(P<0.05)。结论:骨癌通泰方能明显改善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症状和体力状况Karmofsky评分,升高外周血细胞水平,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生存质量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新中医》期刊2008年09期)
郭达,杨伟毅,石宇雄,许少健[3](2008)在《骨癌通泰方配合MP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24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补肾益气活血中药配伍辅助MP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例MM骨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例,给予MP方案化疗治疗;治疗组1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骨癌通泰方(由党参、黄芪、白术、当归、丹参、莪术、骨碎补、补骨脂、薏苡仁等组成)。主要观察治疗前后骨痛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血钙水平、血红蛋白(Hb)及TNFa和β2-MG水平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骨痛症状VAS评分、血钙水平、及TNFa和β2-MG水平均明显下降,血红蛋白(Hb)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补肾益气活血法能有效辅助化疗减轻MM患者骨痛症状,降低血钙浓度,减少骨髓破骨细胞的数量。(本文来源于《陕西中医》期刊2008年07期)
徐逸生[4](2008)在《骨癌通泰方对恶性骨肿瘤化疗减毒增效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均寿命的延长,患恶性骨肿瘤患者的人数也逐渐增多。近20~30年,恶性骨肿瘤的治疗取得重大进展,尤其是综合化疗采用甲氨蝶呤(MTX)、阿霉素(ADM)和顺铂(DDP)等药物的大剂量应用,多项研究表明患者无病生存率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因此,化疗已不再是姑息性、消极的方法,而是不但能杀死原发灶的肿瘤细胞,而且可以使原发灶缩小、硬化,便于保肢手术的先进治疗手段。进行化疗会导致多种毒副作用,其中以骨髓抑制的后果最为严重,常常导致化疗不能顺利完成。寻找无毒、高效的减轻骨髓抑制的药物成了世界关注的焦点,而中医中药就很好的填充了现代医学的空白,骨癌通泰方正是在补肾健脾益气扶正固本为主,辅以化瘀散结活血通络的治则指导思想下组方而成,临床运用十余年,效果良好,但缺乏循证医学的支持,本研究通过多维的研究观察手段,对骨癌通泰方的减毒增效作用进行系统的评价和分析。目的:正确评价骨癌通泰方的安全性、对恶性骨肿瘤患者化疗后减轻骨髓抑制的作用,并分析其能否提高恶性骨肿瘤患者化疗后的生存质量。方法:收集2006.3~2008.3期间64例次骨恶性肿瘤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化疗患者,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设立中药+西药实验组和西药对照组,化疗前后观察骨癌通泰方干预围化疗期患者:1.外周血象、RBC、Hb、PLT及CD4~+/CD8~+;2.升白细胞药物的用量;3.肝、肾功能、尿常规;4.生存质量量表评分;5.体力体征量表评分。结果: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化疗前后及组间比较结果如下:男性的CD4~+/8~+平均要比女性高(P<0.05),但不同性别对化疗的敏感性是一致的(P>0.05);骨癌通泰方对化疗后患者的肝、肾功能不产生毒副作用(P>0.05);恶性骨肿瘤患者一般患有轻度贫血,化疗后会使贫血的情况进一步加重(P<0.05),骨癌通泰方可以减少化疗后Hb下降幅度(P<0.05);两组化疗后Kf评分、CD4~+/8~+均有明显的下降(P<0.05),体力体征评分显着升高(P<0.05),而骨癌通泰方组能明显降低化疗后患者的Kf积分和CD4~+/8~+下降的幅度(P<0.05);骨癌通泰方可减少化疗过程中升白细胞药物的使用量(P<0.05)。结论:1.恶性骨肿瘤患者男性多于女性;2.恶性骨肿瘤患者男性的免疫力较一般女性强,但对化疗的敏感程度、化疗后反应无明显差异;3.骨癌通泰方无毒、安全,其作用机理需进一步研究分析;4.恶性骨肿瘤患者一般有轻度贫血,身体的一般情况较差;5.恶性骨肿瘤患者随着疗程的增多,会导致更严重的骨髓抑制;6.骨癌通泰方可以改善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对化疗的依从性,可以更好的完成治疗方案,达到更好的杀灭癌细胞的目的;7.骨癌通泰方可以减少化疗对骨髓的抑制作用,减少升白细胞药物的使用量。(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08-04-01)
刘金文,黄永明,石宇雄,许少健[5](2007)在《骨癌通泰方对骨肿瘤化疗骨髓抑制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恶性骨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当前,对骨肿瘤的治疗主要有放、化疗,手术、免疫治疗、中医药疗法等,其中,化疗在骨肿瘤中作用的越来越重要,但是化疗过程中,骨髓抑制是最常见的主要的限制性毒副反应,常迫使化疗中断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如何保护骨肿瘤化疗的骨髓抑制作用至关重要。我院骨病骨肿瘤科自2002年5月——2006年4月采(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二次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7-06-01)
骨癌通泰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骨癌通泰方治疗骨肿瘤化疗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63例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并接受化疗后的骨肉瘤、尤文氏肉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口服骨癌通泰方;对照组31例口服利血生、鲨肝醇。结果: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8%,对照组为70.97%,2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体力状况Karnofsky评分有效率治疗组为83.38%,对照组为61.29%,2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P<0.01);且治疗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显着(P<0.05,P<0.01)。治疗后2组患者WBC、Hb、RBC、BPC值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P<0.01);治疗组升高WBC、RBC值较对照组更为显着(P<0.05)。结论:骨癌通泰方能明显改善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症状和体力状况Karmofsky评分,升高外周血细胞水平,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生存质量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骨癌通泰方论文参考文献
[1].石宇雄,黄永明,张娴,危建安,徐逸生.骨癌通泰方对人成骨肉瘤耐药细胞R-KHOSMRP基因表达的影响[J].陕西中医.2008
[2].黄永明,许少健,石宇雄,刘金文,张葆青.骨癌通泰方治疗骨肿瘤化疗骨髓抑制32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08
[3].郭达,杨伟毅,石宇雄,许少健.骨癌通泰方配合MP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24例[J].陕西中医.2008
[4].徐逸生.骨癌通泰方对恶性骨肿瘤化疗减毒增效作用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
[5].刘金文,黄永明,石宇雄,许少健.骨癌通泰方对骨肿瘤化疗骨髓抑制的保护作用[C].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二次会议论文汇编.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