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道湾组论文-黄嫔

八道湾组论文-黄嫔

导读:本文包含了八道湾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孢粉组合,晚叁迭世,早侏罗世,石场剖面

八道湾组论文文献综述

黄嫔[1](2019)在《新疆准噶尔盆地石场剖面小泉沟群和八道湾组孢粉组合》一文中研究指出采自准噶尔盆地石场剖面小泉沟群和八道湾组的孢粉样品共9件,自上而下编号为:XMS-001,XMS-002,XMS-003,XMS-004,XMS-005,XMS-006,XMS-007,XMS-008和XMS-009。共获孢子花粉75属206种,其中蕨类植物孢子32属91种,裸子植物花粉43属115种,根据孢粉类型及其含量的变化,自下而上分为2套组合:组合1.Calamospora nathorstii-Aratrisporites-Vitreisporites-Disacciatrileti组合(产自编号为:XMS-005,XMS-006,XMS-007,XMS-008和XMS-009的5件样品中);组合2.Densoisporites-Kraeuselisporites-Callialasporites-Disa-cciatrileti组合(产自编号为:XMS-001,XMS-002,XMS-003和XMS-004的4件样品中)。依据组合中一些重要分子的地质时限讨论及其与相关孢粉组合的对比,将组合1的时代归为晚叁迭世,组合2的时代归为早侏罗世。(本文来源于《微体古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韩旭[2](2019)在《阜康断裂带及北缘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层序地层对比与沉积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阜康断裂带及其北缘下侏罗统八道湾组煤炭资源及煤层气资源丰富,预测煤炭资源量84亿吨,预测煤层气资源量约450亿方。阜康断裂带中部的白杨河、CSD井区更是率先获得了我国中-低煤阶煤层气工业化突破,现今已完钻100余口煤层气生产井,年产能达6000万方,有效缓解乌鲁木齐目前天然气紧缺的状况。研究区资源潜力巨大,但是由于前人对阜康断裂带及其北缘层序及沉积研究不够具体精细,层序地层对比、沉积演化规律及聚煤规律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研究区后续资源勘探开发工作的进展。基于此,本次选题针对阜康断裂带及北缘进行层序格架划分与聚煤规律研究,以阜康断裂带及北缘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为研究重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以钻孔岩心识别、测井相识别、勘探成果再认识为线索,通过等时层序格架、沉积相分析、沉积环境具体刻画等手段开展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地层对比与沉积体系研究,最终明确了煤层发育富集规律,这对后期煤层气滚动勘探及其他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提供了指导。通过层序界面的识别,建立了阜康断裂带及北缘八道湾组的对比方案。该层序划分方案可在全区的钻井剖面间进行良好的对比。早侏罗世早期具有填平补齐、向四周超覆尖灭的沉积特征。通过野外露头剖面观察、岩心描述建立了典型沉积相序列,识别出辫状河叁角洲、湖泊相及沼泽4种沉积体系,主要聚煤环境以辫状河叁角平原沼泽及前缘水下分流间湾最为发育。研究区沉积演化可概括为填平补齐期、首次聚煤期、聚煤迁移期、持续水进期4个阶段。坡折带、湖平面、沉积环境共同控制了该区的聚煤模式,盆内一级构造与周缘的构造凸起带共同控制了阜康断裂带及北缘的古地理格局,并决定了富煤带的位置及延伸方向。盆内的断坡带与断阶带决定了沉积体系的基本特征及富煤中心的位置和发育情况。最终在阜康断裂带及北缘形成砂沟、白杨河、煤圈沟、西沟4个聚煤中心。(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9-06-30)

张文淼,于兴河,姚宗全,周隶华,李胜利[3](2019)在《准噶尔盆地红山嘴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沉积特征及其演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山嘴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重要油气储层。基于岩心观察、测井和地震资料,探讨研究区的砂体展布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结果表明:侏罗系八道湾组属于温暖潮湿环境下的扇叁角洲沉积体系,可划分为MSC1和MSC2两个完整的中期旋回,共识别出块状层理砾岩相、槽状交错层理砾岩相、板状交错层理砾岩相等10种岩相,建立辫状河道、辫流坝、水下分流河道等5种反映沉积成因的垂向序列;主要发育扇叁角洲平原和扇叁角洲前缘亚相,发育辫状河道、辫流坝、沼泽、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间湾微相。研究区侏罗系八道湾组沉积期,构造较为稳定,物源来自西北和西南两个方向,沉积砂体展布与演化主要受控于物源供给强度与基准面变化。(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记刚,冷润熙,刘振平,邹玮,潘前樱[4](2019)在《530井区八道湾组油藏优势通道识别方法与剩余油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阶段已有的油藏描述方法不能满足油藏开发的当今需要,针对不同分区物性差异较大,不同分区非均质性差异较大的530井区八道湾组油藏更是如此。大量研究和油田开发经验,尤其是近年来水平井钻井活动更加清楚的揭示了油层横向的连通性比原来预料的要差得多,这也在储层注水开发过程中不断被证实,即油藏存在横向上优势渗流条带或称优势渗流通道而不是大面均匀驱替。油藏开发特别是注水开发,有时会出现强注强采现象,使得储层物性参数、流体性质和渗流特征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利用物质流线技术进行四维流线数值模拟就成为研究530井区八道湾组油藏的唯一解决办法,既可以满足其不同分区非均质性差异较大的问题,也可以就J1b51层纵向上动用程度较高,但剖面动用不均的问题进行满足,同时对于砾岩油藏的剩余油饱和度变化分布以及物质流线四维分布都可以进行很好的计算与刻画。(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9年09期)

王磊[5](2019)在《新疆托克逊县克尔碱五号井田八道湾组煤层煤质特征分析及工业用途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新疆托克逊县克尔碱五号井田勘探钻孔煤芯煤样化验测试数据的统计分析和综合评价,认为该区八道湾组煤层为低变质阶段的长焰煤(CY),可作为良好的动力用煤和气化用煤。(本文来源于《能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02期)

张敏,李贤庆,张吉振,孙杰,梁万乐[6](2019)在《新疆阜康地区八道湾组页岩气成藏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估新疆阜康地区煤系页岩气资源潜力,以侏罗系八道湾组煤系页岩为例,基于钻井、岩心资料及样品分析结果,对该区煤系页岩气成藏条件进行研究,并初步提出该区页岩气成藏有利区。研究表明:该区侏罗系八道湾组页岩累计厚度较大(200~400 m),埋藏深度较浅(小于1 500 m),有机碳含量高(平均TOC质量分数大于2.0%),有机质类型以Ⅲ型和Ⅱ_2型为主,热演化程度适中(R_(ran)为0.8%~1.1%,处于成熟阶段),页岩储层物性较好,微米–纳米级孔隙较为发育,但黏土矿物含量较高,脆性指数较低,含气量较低(平均1.4 m~3/t)。综合分析认为,八道湾组页岩具备较好的页岩气成藏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阜康–牧7井–米泉–昌吉一带为该区煤系页岩气成藏有利区。(本文来源于《煤田地质与勘探》期刊2019年02期)

郑珊珊,刘洛夫,万青青,徐正建,陈浩[7](2019)在《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沉积演化及有利区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单井和连井相分析,以岩心分析、测井、钻井及地震资料为基础,研究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沉积相类型及沉积演化过程;采用井—相控结合方法,分析沉积微相演化和平面展布特征。结果表明:八道湾组主要发育辫状河叁角洲沉积体系,其中辫状河和辫状河叁角洲是优势沉积相,辫状河叁角洲平原比辫状河叁角洲前缘物性好。结合沉积厚度、砂地比、连井剖面特征及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将研究区八道湾组自下而上划分为5个沉积发育时期(MSC1-1、MSC1-2、MSC2、MSC3-1及MSC3-2),不同沉积时期可容空间(A)和沉积物供应(S)相对变化不同,使古水深由浅到深再到浅,由辫状河相向湖泊和沼泽演化,整体呈现湖退—湖进—湖退沉积演化模式。Ⅰ类有利勘探区比Ⅱ类有利勘探区更易形成优质储层,红车断裂带附近斜坡区是有利勘探开发区,八道湾组煤系地层是有利勘探开发层位。该结果对研究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沉积演化过程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崔立伟,张晨光,张苏江,姜爱玲,刘桂云[8](2019)在《巴喀地区八道湾组致密砂岩储集层非均质特征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钻井岩心、测井、矿物成份及综合测试等资料,结合物性、地震数据,对巴喀地区八道湾组致密砂岩储集层的物源及非均质性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巴喀地区八道湾组沉积时期物源来自北部的博格达山;区内储集层的层内、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均很强,其非均质性受沉积相与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共同的影响。层内非均质性上八二段的非均质程度强于八一段;层间非均质性表现为随埋藏深度增加,孔隙度和渗透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平面非均质性上储集层孔隙度存在两个高值区,向四周孔隙度数值逐渐降低;渗透率存在一个高值区,向四周数值也逐渐降低。(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9年02期)

葛旭[9](2018)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八道湾组煤层气储层物性特征及富集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为研究区,开展了煤层气地质与储层综合研究工作,采集区内煤矿与煤层气井下煤岩样品,进行煤岩煤质、显微组分、扫描电镜、压汞实验、液氮吸/脱附实验和等温吸附等系统性实验。结合地质资料和煤层气测井、录井、试井及测试资料,分析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煤层气地质、储层物性特征和含气性特征,探究成藏演化过程对煤层气储层物性及含气性的控制机理,建立了煤层气富集成藏模式,取得主要成果和认识如下:(1)通过系统研究区域构造地质特征、含煤地层沉积特征、水文地质特征和煤储层发育及展布特征,阐明了准南地区煤层气地质特征。(2)基于压汞实验、液氮吸/脱附实验和扫描电镜等实验,定量表征了煤孔隙分布、形态与结构特征及对渗透性的影响,系统揭示了煤储层吸附孔和渗流孔的分形特征,研究表明伴随煤体结构被破坏的程度增大,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分形维数均呈增大趋势,孔隙结构复杂性增强。(3)开展了准南地区埋藏演化史、热史和生烃史的数值模拟,明确该地区煤储层演化特征,并建立煤储层成藏演化模式,揭示了储层埋藏史热史生烃史演化过程对煤储层孔渗特征的影响及生烃过程中阶段生气量对含气性的控制机理。(4)通过利用地球物理测井法,Kim法以及朗缪尔吸附法等多种含气量模型综合预测煤储层含气量,优化并构建了适用于准南地区煤储层含气量的预测模型,并结合实测含气量数据进行验证,效果较好。(5)系统剖析了准南地区煤层气含气性特征、富集规律及成藏主控因素。构建了准南地区煤层气在构造、煤层埋深、顶板岩性等多因素控制下的综合成藏模式,确定了褶皱和断层为煤层气富集的最主要控制因素:向斜轴部>逆断层周边>向斜周边>背斜周边>逆断层中心。(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8-12-01)

倪仕琪,宋继叶,张晓,李真真,李同山[10](2018)在《伊犁盆地南缘库鲁斯台——达拉地下侏罗统八道湾组沉积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伊犁盆地南缘库鲁斯台—苏阿苏沟下侏罗统八道湾组的沉积相类型尚不明朗,不同相带的岩相组合及具体沉积作用尚不清楚。在详细的实测剖面、露头与钻孔观察描述的基础上,运用沉积学原理对典型剖面和钻孔中的八道湾组地层由下至上岩相分异的成因进行分析,测量露头古水流方向和统计砾岩成分,揭示沉积区物源方向与沉积相类型,重塑古地理环境,确定其沉积演化规律。研究认为八道湾组主要发育辫状河和辫状河叁角洲两种沉积相类型,下段以辫状河道为主,上段主要发育辫状河叁角洲前缘和滨浅湖沉积,且受湖平面的变化,容矿砂体厚度及分布存在差异。八道湾组沉积演化规律的研究不仅丰富了伊犁盆地南缘东段中下侏罗统铀矿勘探开发成果,同时基于研究区有利容矿砂体的划分,指明下步铀矿勘探的主要方向,扩展找矿新领域。(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9-14)

八道湾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阜康断裂带及其北缘下侏罗统八道湾组煤炭资源及煤层气资源丰富,预测煤炭资源量84亿吨,预测煤层气资源量约450亿方。阜康断裂带中部的白杨河、CSD井区更是率先获得了我国中-低煤阶煤层气工业化突破,现今已完钻100余口煤层气生产井,年产能达6000万方,有效缓解乌鲁木齐目前天然气紧缺的状况。研究区资源潜力巨大,但是由于前人对阜康断裂带及其北缘层序及沉积研究不够具体精细,层序地层对比、沉积演化规律及聚煤规律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研究区后续资源勘探开发工作的进展。基于此,本次选题针对阜康断裂带及北缘进行层序格架划分与聚煤规律研究,以阜康断裂带及北缘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为研究重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以钻孔岩心识别、测井相识别、勘探成果再认识为线索,通过等时层序格架、沉积相分析、沉积环境具体刻画等手段开展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地层对比与沉积体系研究,最终明确了煤层发育富集规律,这对后期煤层气滚动勘探及其他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提供了指导。通过层序界面的识别,建立了阜康断裂带及北缘八道湾组的对比方案。该层序划分方案可在全区的钻井剖面间进行良好的对比。早侏罗世早期具有填平补齐、向四周超覆尖灭的沉积特征。通过野外露头剖面观察、岩心描述建立了典型沉积相序列,识别出辫状河叁角洲、湖泊相及沼泽4种沉积体系,主要聚煤环境以辫状河叁角平原沼泽及前缘水下分流间湾最为发育。研究区沉积演化可概括为填平补齐期、首次聚煤期、聚煤迁移期、持续水进期4个阶段。坡折带、湖平面、沉积环境共同控制了该区的聚煤模式,盆内一级构造与周缘的构造凸起带共同控制了阜康断裂带及北缘的古地理格局,并决定了富煤带的位置及延伸方向。盆内的断坡带与断阶带决定了沉积体系的基本特征及富煤中心的位置和发育情况。最终在阜康断裂带及北缘形成砂沟、白杨河、煤圈沟、西沟4个聚煤中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八道湾组论文参考文献

[1].黄嫔.新疆准噶尔盆地石场剖面小泉沟群和八道湾组孢粉组合[J].微体古生物学报.2019

[2].韩旭.阜康断裂带及北缘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层序地层对比与沉积体系研究[D].新疆大学.2019

[3].张文淼,于兴河,姚宗全,周隶华,李胜利.准噶尔盆地红山嘴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沉积特征及其演化规律[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9

[4].张记刚,冷润熙,刘振平,邹玮,潘前樱.530井区八道湾组油藏优势通道识别方法与剩余油分布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

[5].王磊.新疆托克逊县克尔碱五号井田八道湾组煤层煤质特征分析及工业用途评价[J].能源与环境.2019

[6].张敏,李贤庆,张吉振,孙杰,梁万乐.新疆阜康地区八道湾组页岩气成藏条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9

[7].郑珊珊,刘洛夫,万青青,徐正建,陈浩.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沉积演化及有利区预测[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9

[8].崔立伟,张晨光,张苏江,姜爱玲,刘桂云.巴喀地区八道湾组致密砂岩储集层非均质特征及影响因素[J].科技通报.2019

[9].葛旭.准噶尔盆地南缘八道湾组煤层气储层物性特征及富集模式[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

[10].倪仕琪,宋继叶,张晓,李真真,李同山.伊犁盆地南缘库鲁斯台——达拉地下侏罗统八道湾组沉积演化[C].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标签:;  ;  ;  ;  

八道湾组论文-黄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