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公共框架检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SSH框架,机械检测,信息共享,办公自动化
公共框架检测论文文献综述
靳鲁,段伟飞[1](2014)在《基于SSH框架的机械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Struts、Spring以及Hibernate(SSH)框架编制一套适用于机械检测、信息共享、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的系统设计方案,实现了用户界面、业务处理和数据访问的分离。该设计实现了机械行业检测管理工作的信息管理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工作的办公自动化。(本文来源于《科技致富向导》期刊2014年26期)
夏欣,胡滨[2](2007)在《基于公共入侵检测框架的组件通信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入侵检测系统作为一种不同于防火墙的主动保护网络资源的网络安全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随着计算机网络共享资源的进一步增强,入侵活动变得复杂而又难以捉摸,单一的、缺乏协作的入侵检测系统已经满足不了应用的需要。公共入侵检测模型则对入侵检测系统的组成架构、数据交换的格式、协作方法等进行了标准化。在论述公共入侵检测框架模型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如何使用轻型目录访问协议进行组件通信。(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期刊2007年22期)
夏欣,胡滨[3](2007)在《基于公共入侵检测框架的组件通信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网络带宽的不断增大,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入侵检测系统作为一种不同于防火墙的主动保护网络资源的网络安全系统,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随着计算机网络共享资源的进一步增强,入侵活动变得复杂而又难以捉摸,单一的、缺乏协作的入侵检测系统已经满足不了应用的需要,公共入侵检测模型则对入侵检测系统的组成架构、数据交换的格式、协作方法等进行了标准化。下文在论述公共入侵检测框架模型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如何使用轻型目录访问协议协议进行组件通信。(本文来源于《微型电脑应用》期刊2007年09期)
王红涛,楚艳萍[4](2006)在《公共入侵检测框架CIDF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入侵检测框架CIDF提供了一种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规范.本文研究CIDF的体系结构、规范语言、内部通讯和程序接口.(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03期)
刘彤[5](2001)在《公共入侵检测框架(CIDF)的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分析了公共入侵检测框架(CIDF)的结构组织,然后分别对其中的CIDF体系结构、CIDF 规范语言、CIDF内部通信和CIDF程序接口等部分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本文简述了CIDF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1-10-01)
公共框架检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入侵检测系统作为一种不同于防火墙的主动保护网络资源的网络安全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随着计算机网络共享资源的进一步增强,入侵活动变得复杂而又难以捉摸,单一的、缺乏协作的入侵检测系统已经满足不了应用的需要。公共入侵检测模型则对入侵检测系统的组成架构、数据交换的格式、协作方法等进行了标准化。在论述公共入侵检测框架模型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如何使用轻型目录访问协议进行组件通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公共框架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1].靳鲁,段伟飞.基于SSH框架的机械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的设计[J].科技致富向导.2014
[2].夏欣,胡滨.基于公共入侵检测框架的组件通信机制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
[3].夏欣,胡滨.基于公共入侵检测框架的组件通信机制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07
[4].王红涛,楚艳萍.公共入侵检测框架CIDF的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5].刘彤.公共入侵检测框架(CIDF)的结构分析[C].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