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适应性论文-张越,张立娟,张进强,韩岳,林文娟

神经适应性论文-张越,张立娟,张进强,韩岳,林文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神经适应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胶质细胞,神经发生,应激,IL-10

神经适应性论文文献综述

张越,张立娟,张进强,韩岳,林文娟[1](2019)在《小胶质细胞促进神经发生在增强个体应激适应性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髓系来源的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免疫细胞,它通过监测(sensing)、自稳(housekeeping)和防御(defensing)等措施,参与生理调节与病理变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小胶质细胞在应激所致的认知与行为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神经发生的变化是其重要实现途径。白细胞介素10(IL-10)是一种抗炎性细胞因子,可诱导小胶质细胞呈现神经保护表型。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应激易感小鼠神经发生缺失,并与小胶质细胞激活标志物相关;构建AAV-GFAP-IL10表达载体可在小鼠海马稳定表达,并诱导小胶质细胞从炎性激活状态向促神经发生表型转变;IL-10过表达小鼠可逆转应激所致的新生神经元减少,增强动物抗应激能力;小胶质细胞促神经发生效应与其吞噬凋亡神经前体细胞相关;清除小胶质细胞、敲低小胶质细胞IL-10受体、阻断促神经发生等措施可消除IL-10介导的抗应激作用。研究工作表明成年神经发生可能缓冲应激的病理损害,依赖于小胶质细胞促神经发生作用减缓抑郁样行为。近年来,学术界对曾经"沉寂"的小胶质细胞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探索其在健康和病理状态下的形态和功能的动态变化,丰富了"认识脑、保护脑、开发脑"的科学内涵。着眼于小胶质细胞对神经发生的调节作用,在治疗情感障碍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刘雪梅[2](2019)在《视觉本能防御反应及其适应性的神经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恐惧情感对于感知外界环境中潜在的危险信息、躲避天敌、做出快速防御反应是至关重要的,对于维持物种繁衍与生存是最基本最不可或缺的情感表征之一。本能反应是物种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特定的、与生俱来且保守的行为反应模式。对于天敌的恐惧是物种生存、繁衍、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固有本能。借助于视觉系统,大脑能够快速识别出环境线索中的天敌危险信息,如天敌的轮廓、大小、移动方向、移动速度等。如何快速检测天敌的危险信号并根据环境线索选择恰当的防御反应策略,大脑中是否存在模块化的区域,或是否存在特异的神经通路或者具体的神经基质来介导视觉危险刺激的恐惧情感加工呢?单独一次没有重复的经验在生物学上并不重要,生物学中有价值的在于有机体对于情景适应性的学习。恐惧情感是恐惧的无意识的生理防御反应与恐惧意识的综合作用,恐惧意识是物种进化过程中适应性学习的产物。本能恐惧的适应性学习机制有助于我们认识构筑恐惧意识的神经基质。因此研究本能恐惧与习得性恐惧的相互关系是未来神经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通过运用光遗传学、在体电生理、药物遗传学、在体光纤钙成像、嗜神经病毒的环路示踪等技术,结合模拟上视野天敌危险信息的阴影刺激的视觉本能恐惧以及习得性恐惧、奖赏等的行为学范式,研究证明了:1)VTA GABA能神经元与DA神经元都参与了上视野危险信号的快速检测;2)在“有窝可逃”的环境线索下,上丘的中深层CaMKIIα阳性的神经元到VTA的神经通路介导了视觉本能恐惧防御反应;3)而VTA GABA神经元对于视觉本能恐惧的“逃跑回窝”行为的发生至关重要;4)而VTA DA能神经元对于视觉本能恐惧的“逃跑回窝”行为是非“必要”的,但是参与了“逃回窝”状态的维持;5)而投射到中央杏仁核的长投射的VTA GABA能神经元介导了视觉本能的防御反应;6)VTA VGLUT2神经元对于不可预测的正性的奖赏刺激以及负性的恐惧(足底电击)的刺激都有较强的响应;7)正性的奖赏刺激与恐惧刺激在条件化以及提取阶段,VTA VGLUT2编码的机制不同;8)VTA VGLUT2参与条件恐惧记忆的形成,但是可能对于奖赏记忆没那么敏感。尽管本能行为相对保守固定,但是本能防御行为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可以被个体经验、环境因素以及大脑内在状态所调控。本能防御生存环路的激活同时激活了情感、动机、学习、注意等的认知系统,是本能恐惧习得性的神经基础。我们通过在体光纤钙成像、基于c-Fos蛋白表达的图形理论分析、神经化学逆向标记、光遗传学等证明了:1)长期的舒适抚触降低了视觉本能恐惧反应的强度以及上丘中深层神经元的活动水平;2)长期的舒适抚触改变大脑网络状态应对视觉本能恐惧的反应;3)上丘中深层处于连接感觉输入以及本能恐惧神经网络的“节点”,能够接受广泛的来自皮层、丘脑、下丘脑、脑干以及自主神经系统等的连接;4)重复性的自然状态下视觉本能恐惧刺激,可以诱发野生型的小鼠产生对于视觉本能恐惧逃跑反应的“适应性”和“非适应性”特征的分群;5)通过光遗传学调控下的行为学发现上丘的CaMKIIα阳性标记神经元到腹侧被盖区的神经通路可以介导“非适应性”这一亚群;6)利用光遗传学刺激上丘的CaMKIIα阳性标记神经元到腹侧被盖区的神经通路结合非条件刺激,动物可以产生长期的恐惧记忆。处理本能恐惧和习得性恐惧情绪的神经环路的异常是导致恐怖症、焦虑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精神疾病的重要原因。因此,解析本能恐惧和习得性恐惧的神经环路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恐惧情感障碍”类疾病,寻找康复、治疗上述疾病的干预靶点。环境、经验依赖的活动对于大脑网络状态的改变,进而可能通过表观遗传分子水平的变异机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经验、环境信息输入对于大脑可塑性功能的强化,导致个体、个性的差异,如果能够解析特定脑区内特定神经元的表观遗传学的变化引起的认知功能、情感的变化,或许可以帮助我们解析情感障碍的分子遗传学表观遗传差异,通过药物靶向表观遗传水平,如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位点的小分子药物,可能有望从分子、基因水平治疗精神神经疾病。(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期刊2019-06-01)

李雅玲,黎惟广,蒋红斌,刘滢,甘恬[3](2019)在《神经节苷脂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商发育、适应性及社交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神经节苷脂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商发育、适应性及社交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桂林市人民医院治疗的72例早产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神经节苷脂早期干预,对比两组早产儿12个月时的智商发育、适应性及社交行为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早产儿12个月时的精神运动、社交行为及大运动等神经发育情况较为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早产儿12个月时的运动发育指数、神经发育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早产儿12个月时的神经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通过神经节苷脂早期干预,将早产儿的预后进行有效改善,可减少神经后遗症的发生,促进早产儿的行为、神经发育,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9年07期)

任家铭,李灿,姚李孝[4](2018)在《基于果蝇算法与自适应性遗传算法组合优化神经网络的光伏电站短期出力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光伏电站的输出功率会随着很多因素发生波动,若能够提高光伏系统出力预测的准确性,则能有效地降低光伏电站并网后对电网造成的冲击,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建立了果蝇算法与自适应遗传算法组合优化的BP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从预测结果可以发现,采用组合优化算法的BP神经网络模型能够有效避免地BP神经网络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点的缺陷,相比于仅优化权值和阈值的BP神经网络模型提高了预测精度,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电网与清洁能源》期刊2018年09期)

邵连杰[5](2015)在《运动与心脏自主神经适应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对运动适应性进行综述,结果显示:急性运动后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迷走神经重激活与恢复有关;长时间运动干预和运动训练引起自主神经系统积极或消极适应。(本文来源于《辽宁体育科技》期刊2015年06期)

华丽,崔健,盛义保,汪冬雪[6](2015)在《基于AHP和BP神经网络的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质量测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构造了一种基于AHP(层次分析法)和BP神经网络的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质量测评体系,即利用AHP确定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质量测评指标体系,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制作样本,实现对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质量进行评价。(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中旬刊)》期刊2015年08期)

唐艳艳,秦超[7](2015)在《Collapsin反应调节蛋白家族在神经系统中的适应性进化与正选择位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了解Collapsin反应调节蛋白(Collapsin response mediatorproteins,CRMPs)家族内基因成员的直系同源与旁系同源关系,追踪CRMP家族的进化历史;(2)检测CRMPs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受到的选择压力;(3)探讨处于正选择压力下的位点与功能位点之间的关系及其可能在神经系统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本文对Collapsin反应调节蛋白家族成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首先根据序列相似性搜索的方(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峰会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中青年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5-07-11)

宋蓓,周加仙[8](2015)在《教育神经科学视野下音乐教育的革新——兼谈文化适应性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揭开人脑学习的奥秘一直是人类的梦想。早在16世纪,艺术家Mattias Greuter就用一幅雕刻作品清晰地表达出这一梦想(见图1)。画面上,一位志愿者在炼丹炉里接受脑部的扫描,而从扫描的机器中出现的是人脑中有关音乐、人、动物、房子等的思维表征1。此后,解开人脑是如何学习的这一奥秘并将其运用于教育实践成为了神经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众多研究领域学者的不懈追求。近年来,随着功能磁共振成(本文来源于《人民音乐》期刊2015年06期)

陈淦[9](2015)在《负重振动力量训练对神经肌肉的适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力量训练增强肌力,是当前力量训练研究的重要方向。肌肉力量的增加,除了由肌肉的体积决定外,神经系统也对肌肉能力起到关键作用。当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时,神经系统会随之发生适应性改变,实现对肌肉的最佳控制。本文结合实验过程,分析并阐述负重振动力量训练对神经肌肉的适应性影响。(本文来源于《文体用品与科技》期刊2015年08期)

汪雷[10](2015)在《适应性电流调控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电突触连接神经元网络活动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适应性是神经系统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动态现象,它的典型表现为:随着刺激的持续进行,神经元会不断地调整自身的放电频率(主要表现为频率的逐渐降低)。之前的研究指出,适应性在神经元编码外界刺激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调节神经元对输入刺激的选择性、降低信息编码中的冗余度等。但关于适应性在神经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作用仍存在很多不清楚的地方,如:能否以及如何对神经元不同放电模式的产生做贡献?是否以及怎样对神经元网络群体编码方式做调节?适应性的产生机制有很多,主要分为内在机制(离子电流)和外在机制(突触输入)两种。本论文的工作从内在机制入手,利用计算模型的方法,并结合之前报道的一些实验结果,分别研究了适应性电流(即对适应性放电的产生起关键性作用的离子电流)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内源性放电活动的产生以及对电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网络群体同步化活动的调控作用。论文的工作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的工作主要是以单个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为考察对象。首先,提出改进的离子通道模型,研究了适应性电流在单个神经节细胞内源性放电产生过程中的作用。然后,根据改进的模型并结合已报道的模型,比较了具有不同内在机制的神经节细胞在编码外界刺激时所展现出的不同的兴奋性特征。第二部分的工作主要是利用图论的方法,对神经元群体之间电突触网络的连接情况进行分析,并构造了几种典型的电突触网络,研究了具有不同程度适应性放电的神经元所形成的网络在群体活动方面的差异。主要结果包括:(1)模型验证了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膜上存在的两种离子电流:慢性失活的钠离子电流和延迟整流的钾离子电流,都参与了对神经节细胞适应性放电活动的调节。此外,这两种适应性电流的共同作用与神经节细胞两种内源性放电活动(tonic和phasic)的产生具有特定的相关性。(2)呈现不同内源性放电活动的叁种神经节细胞分别具有Hodgkin的叁类兴奋性特征。另外,对于周期性刺激,不同神经节细胞会表现出有差异但互补的编码方式。(3)神经元群体之间的电突触连接可以近似地用小世界网络来描述。此外,适应性因素的存在会减弱网络中成对神经元之间的相关性,而对神经元群体的同步化活动则表现出非单调的调节方式:弱的适应性会降低神经元的群体同步化活动,而强的适应性会维持神经元的群体同步化活动。进一步的结果显示,适应性因素的存在会促使网络中神经元由单峰样放电向簇发样放电的转变。本论文的创新点在于:揭示了慢性失活的钠离子电流和延迟整流的钾离子电流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tonic和phasic型放电活动产生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揭示了叁种具有内源性差异的神经节细胞分别对应叁类不同的兴奋性特征,表明内源性机制参与了神经节细胞在编码刺激方式上的差异;在神经元群体活动层面上,具有不同程度适应性放电的神经元所形成的电突触连接网络,其群体活动模式有着明显的差异,提示了神经元网络通过不同的群体编码方式来实现对信息的有效处理。这些结果进一步地表明,适应性电流在神经信息编码过程中的重要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5-03-01)

神经适应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恐惧情感对于感知外界环境中潜在的危险信息、躲避天敌、做出快速防御反应是至关重要的,对于维持物种繁衍与生存是最基本最不可或缺的情感表征之一。本能反应是物种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特定的、与生俱来且保守的行为反应模式。对于天敌的恐惧是物种生存、繁衍、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固有本能。借助于视觉系统,大脑能够快速识别出环境线索中的天敌危险信息,如天敌的轮廓、大小、移动方向、移动速度等。如何快速检测天敌的危险信号并根据环境线索选择恰当的防御反应策略,大脑中是否存在模块化的区域,或是否存在特异的神经通路或者具体的神经基质来介导视觉危险刺激的恐惧情感加工呢?单独一次没有重复的经验在生物学上并不重要,生物学中有价值的在于有机体对于情景适应性的学习。恐惧情感是恐惧的无意识的生理防御反应与恐惧意识的综合作用,恐惧意识是物种进化过程中适应性学习的产物。本能恐惧的适应性学习机制有助于我们认识构筑恐惧意识的神经基质。因此研究本能恐惧与习得性恐惧的相互关系是未来神经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通过运用光遗传学、在体电生理、药物遗传学、在体光纤钙成像、嗜神经病毒的环路示踪等技术,结合模拟上视野天敌危险信息的阴影刺激的视觉本能恐惧以及习得性恐惧、奖赏等的行为学范式,研究证明了:1)VTA GABA能神经元与DA神经元都参与了上视野危险信号的快速检测;2)在“有窝可逃”的环境线索下,上丘的中深层CaMKIIα阳性的神经元到VTA的神经通路介导了视觉本能恐惧防御反应;3)而VTA GABA神经元对于视觉本能恐惧的“逃跑回窝”行为的发生至关重要;4)而VTA DA能神经元对于视觉本能恐惧的“逃跑回窝”行为是非“必要”的,但是参与了“逃回窝”状态的维持;5)而投射到中央杏仁核的长投射的VTA GABA能神经元介导了视觉本能的防御反应;6)VTA VGLUT2神经元对于不可预测的正性的奖赏刺激以及负性的恐惧(足底电击)的刺激都有较强的响应;7)正性的奖赏刺激与恐惧刺激在条件化以及提取阶段,VTA VGLUT2编码的机制不同;8)VTA VGLUT2参与条件恐惧记忆的形成,但是可能对于奖赏记忆没那么敏感。尽管本能行为相对保守固定,但是本能防御行为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可以被个体经验、环境因素以及大脑内在状态所调控。本能防御生存环路的激活同时激活了情感、动机、学习、注意等的认知系统,是本能恐惧习得性的神经基础。我们通过在体光纤钙成像、基于c-Fos蛋白表达的图形理论分析、神经化学逆向标记、光遗传学等证明了:1)长期的舒适抚触降低了视觉本能恐惧反应的强度以及上丘中深层神经元的活动水平;2)长期的舒适抚触改变大脑网络状态应对视觉本能恐惧的反应;3)上丘中深层处于连接感觉输入以及本能恐惧神经网络的“节点”,能够接受广泛的来自皮层、丘脑、下丘脑、脑干以及自主神经系统等的连接;4)重复性的自然状态下视觉本能恐惧刺激,可以诱发野生型的小鼠产生对于视觉本能恐惧逃跑反应的“适应性”和“非适应性”特征的分群;5)通过光遗传学调控下的行为学发现上丘的CaMKIIα阳性标记神经元到腹侧被盖区的神经通路可以介导“非适应性”这一亚群;6)利用光遗传学刺激上丘的CaMKIIα阳性标记神经元到腹侧被盖区的神经通路结合非条件刺激,动物可以产生长期的恐惧记忆。处理本能恐惧和习得性恐惧情绪的神经环路的异常是导致恐怖症、焦虑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精神疾病的重要原因。因此,解析本能恐惧和习得性恐惧的神经环路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恐惧情感障碍”类疾病,寻找康复、治疗上述疾病的干预靶点。环境、经验依赖的活动对于大脑网络状态的改变,进而可能通过表观遗传分子水平的变异机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经验、环境信息输入对于大脑可塑性功能的强化,导致个体、个性的差异,如果能够解析特定脑区内特定神经元的表观遗传学的变化引起的认知功能、情感的变化,或许可以帮助我们解析情感障碍的分子遗传学表观遗传差异,通过药物靶向表观遗传水平,如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位点的小分子药物,可能有望从分子、基因水平治疗精神神经疾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神经适应性论文参考文献

[1].张越,张立娟,张进强,韩岳,林文娟.小胶质细胞促进神经发生在增强个体应激适应性中的作用[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2].刘雪梅.视觉本能防御反应及其适应性的神经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2019

[3].李雅玲,黎惟广,蒋红斌,刘滢,甘恬.神经节苷脂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商发育、适应性及社交行为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9

[4].任家铭,李灿,姚李孝.基于果蝇算法与自适应性遗传算法组合优化神经网络的光伏电站短期出力预测[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8

[5].邵连杰.运动与心脏自主神经适应性研究进展[J].辽宁体育科技.2015

[6].华丽,崔健,盛义保,汪冬雪.基于AHP和BP神经网络的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质量测评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

[7].唐艳艳,秦超.Collapsin反应调节蛋白家族在神经系统中的适应性进化与正选择位点分析[C].中华医学峰会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中青年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5

[8].宋蓓,周加仙.教育神经科学视野下音乐教育的革新——兼谈文化适应性问题[J].人民音乐.2015

[9].陈淦.负重振动力量训练对神经肌肉的适应性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

[10].汪雷.适应性电流调控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电突触连接神经元网络活动特性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

标签:;  ;  ;  ;  

神经适应性论文-张越,张立娟,张进强,韩岳,林文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